人們在發誓的時候,總喜歡說如果做不到某事,就「天打五雷轟」。那麼「五雷」到底是什麼呢?
古代社會,由於人們對大自然的了解有限,面對風霜雨雪雷電等自然現象時,往往都無法解釋它們的成因,在這種前提下,就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
也就是說,人們將這些自然現象,當做神靈進行崇拜和祭祀。想通過這種方法來克服內心中的恐懼,以及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敬畏。
在民間,有很多關於風雨雷電,以及其其他自然現象的俗語。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天打五雷轟」,或者「五雷轟頂」等。
關於「五雷」,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大家在雷雨天聽到的雷聲,另一種則是「五雷法」。
張居正在《得道長生頌》中曾言:「法太乙以命將,按五雷以治兵」。這裡所提到的「五雷」,就是一種治兵「五雷法」。
而湯顯祖在《牡丹亭·診祟》中所說的:「再痴時,請箇五雷打他」,以及《天地會詩歌選·把守乾坤圈歌》中:「忠心義氣為兄弟,奸心必定五雷焚」。
這兩句話中的雷,則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雷」。「五雷打他」和「五雷焚」,說的都是違背誓言,就會被雷打中而死亡。
在各種教派中,「雷」都有神話原型,道教認為雷神是正義的化身,因為他可以給予世間萬物能量,同時又可以考察人間的善惡之事。
雷祖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以及雷公電母等,都是以「雷」為化身的神明。他們也是所謂的「雷部」神將,並且皆歸雷祖管轄。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雷祖神職是「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到了北宋時期,道家發展更是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神仙信仰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名為「雷法」的法術,更是可以召喚五雷神兵。
雖然這只是一種宗教信仰、或者說迷信傳說而已,但是在古人的心目中卻認為,自然界中的風雨雷電皆有各種神明把持。
因此才會形成一種自然崇拜,或者說宗教類的信仰。總而言之,「五雷」是自然存在的雷,同時也是一種仙法或法術。
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做了人神共憤的事情,那麼就會被詛咒「天打五雷轟」。意思就是幹了傷天害理的事後,就一定會會受到懲罰。
關於「五雷」的來歷,主要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而這五種物質,又被稱為「五行」,所以「五雷轟頂」中的「五」,代表的就是五行中的五種物質。
按照這種說法可以得知,「五雷」分別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和「土雷」, 只是民間傳統意義上的「五雷」。
五雷與五行正好相符,並且都有相對應的物質。比如,「金雷」可以代指刀劍、金屬、鐵器等;而「木雷」則指的是棍棒、樹木壓住等。
「水雷」肯定與水有關比如溺水、水淹等;而「火雷」則指的是火光之災等;「土雷」則泛指土埋、房屋倒塌被掩埋等。
《濟公傳》曾提到過:
「所謂天打五雷轟,金木水火土謂之五雷,刀砍死謂之金雷,木棍打死謂之木雷,水淹死謂之水雷,火燒死謂之火雷,土牆壓死謂之土雷。」
而根據道教神霄派雷法來說,則是道士馭使雷霆的一種道法,即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和社雷。
同時,「五雷」有各自掌管的雷神即五方雷帝:東方轟天震門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黃天崩烈雷帝。
從這一點來看「五雷」,既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同時也是道教中的「五雷法」。
道教典籍《太上感應篇》有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說的是無論任何事情,都要遵守善惡有報的規律,所以說「五雷轟頂」,一般都是對那些作惡多端之人的一種懲罰。
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聽到有人說,「五雷轟頂」這4個字時,一定要了解其中的含義和道理,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任何事情出現都有其原因和後果,而只有了解「五雷」的內涵,才不至於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看完你還敢亂發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