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寫新時代鄉土文學
作者:李天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中國農村將發生哪些變化,作家該如何回應時代新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書寫新時代新農村的新面貌,頗值得思考。具體而言,就是深入體驗、觀察新時代農村大地上的人和事,回答諸如生態文明、環境保護、脫貧致富、鄉村振興、鄉村文化等中國農村在新時代面臨的迫切的、重大的課題,並以蓬勃的激情和熱忱的感受力去書寫,去描摹,從而創作出鄉土文學新經典。關於鄉土文學的闡述最早來自魯迅。
-
拓展鄉土文學創作新空間
回眸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探索實踐,一個令人欣喜的景象有目共睹,那就是新城市文學呈現出一個多元共生、奼紫嫣紅的發展態勢,「移民文學」「學院文學」「白領文學」「商戰文學」「打工文學」「青春文學」等,形成了生態葳蕤的新氣象。作家們從自發到自覺、從小我到大我、從敘事到意義、從自發無序到自覺有為、從集體無意識到趨於文化自覺,呈現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
-
文藝新視界|鄉關何處—— 鄉土文學的追問
鄉村是立體的、飽滿的、色彩斑駁的生命體,人的歌哭和自然的拔節聲在村莊裡自由自在地遊走。這一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構成了作家筆下的鄉村。鄉村是獨立的存在,而文學則是某個時間節點的精神折射,是作家對於某個時間段人的、物的文字記錄或者想像。鄉土與文學同在。 中國鄉土文學的淵藪可以追溯到《穆天子傳》《山海經》的春秋戰國時代。
-
新時代網絡文學的中國書寫
進入新時代後,網絡文學的現實影響力愈加凸顯:數以百萬計的新舊網絡作家、數以億計的讀者群、數以億萬字計的文本產出,網絡文學的重要性也隨之愈加突出。網絡文學已經逐漸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環。由之,新時代書寫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網絡文學大有可為。 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
百年鄉土文學:賡續傳統,探尋新變
城鎮化高速行進,鄉土文學仍大有可為 雖然當下文壇中依然備受矚目的莫言、賈平凹、張煒、格非、劉醒龍、李佩甫等功力深厚的「50後」作家,仍在成長的朱山坡、葛水平、劉玉棟、秦嶺、付秀瑩等非常有潛力的作家,都執著於鄉土文學的書寫,但是隨著城鄉發展的不平衡,鄉土小說面臨的困境也確實令人焦慮。
-
賈平凹《老生》新談 借鑑西方文學創新鄉土文學
每隔兩三年就會有長篇力作推出,繼關注現實題材的《帶燈》之後,他將視線投向上古,從《山海經》中尋找靈感,結合自身經驗,書寫百年中國歷史。 10月27日,賈平凹新作長篇小說《老生》在北京大學發布。賈平凹以鄉土文學題材見長,但在近年的寫作包括新作《老生》中,他一直在努力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
[文學評論]「新鄉土小說」的意義
讀過以後,覺得他的創作不僅為湖北的地域文學打開了新的局面,也為推動鄉土小說的新變作出了積極的探索。神農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裡有雄奇的大自然,有淳樸的民風,還有瑰麗的傳說。這一切照實寫來,就有文學與民俗文化的價值。而陳應松則有意與太實的寫法拉開距離。他寫過詩,就在作品中灌注浪漫濃烈的詩情;他喜歡現代派小說,就在作品中摻入現代派的觀念與技巧。
-
鄉土文學的追問
農耕文明悲壯的解體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喚醒了鄉土作家的現實在場感、問題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新世紀初的鄉土小說主題正是沿著這三個維度蓬勃拓展的,關注鄉村現實問題已成為一大批優秀作家的共同話題 一個文學主題的興衰,是社會、文化、政治共同作用的結果,鄉土中國的下沉並不能成為解釋鄉土小說式微的惟一原因,鄉土小說作家不必氣餒,文學史已經屢屢證明,越是變革的時代越能為經典作品的出現催生靈感
-
扶貧文學:敘寫新時代鄉村傳奇(文學聚焦)
新時代召喚作家聚焦於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一系列反映精準扶貧的作品脫穎而出,豐富了鄉土文學的內涵和表達。當下變革結合歷史傳統書寫大時代,需要具備足夠的思想穿透力,如何穿透繁雜的現實,在零碎的細節中把握時代的總體性特徵、理解時代的精神內涵,對作家而言有相當的難度。
-
以筆為旗 書寫鄉村新故事 內蒙古新時代鄉村題材文學創作會召開
7月15日-17日,內蒙古新時代鄉村題材文學創作會議在烏蘭察布市及興安盟召開,會議傳達了學習全國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內蒙古鄉村牧區題材文學創作工作,全區百餘名作家代表參會。內蒙古作協副主席海德才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農村實地考察後表示:「看到鄉村的巨大變化,著實振奮,作家是時代的歌者,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時代鄉村題材的文學創作之中,確立自己的站位,用情感書寫新時代,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
-
在新的時代復活中國文學傳統
在新的時代復活中國文學傳統 2018年02月07日 14:31 來源:文藝報 作者:張曉琴 字號 內容摘要:不同時代的作家對於傳統的繼承不同,其筆下的人物亦不同。
-
新時代文學「新」在哪裡?
「新時代文學」尚需在實踐中逐漸完善,這就需要我們有所前瞻、有所期待,通過對「新時代文學」與新時期文學、新中國前30年文學、五四新文學乃至中國傳統文學比較,把握其性質與未來發展走向。 「新時代文學」之新在於以人民為中心 相對於新時期文學,「新時代文學」之新在於以人民為中心。
-
謳歌新時代新成就 書寫新人物新故事
——2018年河北報告文學掃描□黃軍峰新時代的浪潮激揚著新時代的文學。回顧2018年河北報告文學創作,在延續書寫正能量、謳歌真善美總基調的基礎上,作家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創作意識更為明顯,傾情新時代新成就新氣象書寫的觸角更為深入,關注基層人物命運的敘事更為多元,河北報告文學在全國行業領域的關注度持續上升。一路繁花,一路收穫。
-
長篇小說《陌上》:鄉土敘事和現實題材的新範本
《陌上》研討會在京舉行 超俠 攝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 高凱)從生活細部切入,以同情的理解的悲憫的眼光,打量鄉村,書寫鄉村,將現實題材以審美的方式融入文學,作家付秀瑩的長篇小說《陌上》一經推出便贏得文學界的廣泛認可,被認為是鄉土敘事和現實題材的新範本
-
新時代文學創作的現實性與創新性
新時代文學怎樣在繼承優秀文學傳統的基礎上,以新的視角、新的文學形式關注、書寫當下中國乃至世界的新現實、新事物和新經驗,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長城》編輯部邀請部分河北作家、評論家就新時代文學創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新的時代,如何理解「現實主義」關仁山(河北省作協主席):「現實主義」要反映現實生活本質,究竟什麼是生活本質?
-
鄉土文學:讓民俗文化「活」起來
隨著現代化進程加速,鄉土民俗漸行漸遠,如何活化鄉土民俗,不僅是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思考的問題,也是文學家特別是鄉土作家關注的焦點。文學離不開生活,同樣也離不開民俗。蘊藏豐富的民俗文化,同樣是文學創作的源泉,為文學反映和表現現實提供了廣闊天地。民俗文化在鄉土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分量。可以說,鄉土小說離不開對民俗和民俗文化的呈現。
-
2021軍轉幹申論範文: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書寫無愧於時代的篇章
2021軍轉幹申論範文: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書寫無愧於時代的篇章
-
中國鄉土文學面臨深刻「轉型」
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以魯迅、沈從文為代表的中國作家,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對中國鄉村面臨的焦慮與困惑進行了書寫,使鄉土文學在新文學歷史中擁有特殊地位,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鄉土文學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新語境下,鄉土文學如何講述新的鄉土故事和經驗,成為當代作家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
鄉土文學的前世今生:如何從政治先鋒到落寞無聲
一、文明的碰撞 中國鄉土文學的發端轉型的震蕩 早期中國作家的鄉土關懷中國鄉土文學在20世紀初期慢慢成形,最終成為影響一個世紀的文學書寫題材。20世紀初期,中國處在大轉型時代,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激烈碰撞,舊文化與新文化相互交織。同時,西方工業文明慢慢滲入中國,沿海大都市漸漸興起。
-
論趙德髮長篇小說新作《經山海》:文學書寫新時代
讀完趙德發在《人民文學》2019年第3期刊發的長篇小說新作《經山海》,我的心弦被小說的敘事藝術、思想意蘊、人物命運打動了。曾經創作「中國農民三部曲」「中國傳統文化題材三部曲」等優秀作品的趙德發,其新作長篇小說《經山海》是展現新世紀中國社會風貌、歷史文化與思想劇變的「新時代精神圖譜」之作。濃鬱文化氣息、深遂歷史意識、強勁山風海韻有機融匯在一起,大歷史、大文化、大時代、大情懷與小歷史、小人物、小地方、兒女情互文現義,成就了這一現實主義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