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是詩人的搖籃,誕生了很多給後世留下深刻印象的詩人。公元701年,李白跟王維一起在這年出生,兩人都是一樣的有才華,當時文人的出路就是入朝為官,兩人也是抱著同樣的心態前往的京城。為什麼兩人就沒有過交集?孟浩然跟李白是朋友,跟王維是哥們,按理說李白跟王維兩人應該是相識的,但是從來沒有記載說兩個人有什麼走訪的記錄?
在王維到了19歲的時候,王維已經是一個滿腹經綸而且精通樂理的人才了,所以王維想去京城看一看,闖一闖,讓自己的以後不留遺憾。王維到了長安的時候,自身的文採根本無人理會,但是樂理上面的資質卻讓岐王覺得跟王維一見如故。因為當時只有岐王欣賞自己,所以王維就把自己對未來的打算給岐王講了。岐王也不扭捏,直接就把王維推薦給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比王維大上八歲,但是玉真公主卻最喜歡跟有文化的人才打交道。跟王維聊了一會後覺得真是和脾氣,王維又會作曲又會作詩的,把玉真公主逗得那叫一個高興,然後玉真公主直接就把王維推薦給了皇上。
皇上一聽說這個秀才能把自己那個這麼傲的女兒都能逗的這麼開心,肯定是有能力的,所以直接就給了一個八品的官職,負責給皇宮裡面訓練樂隊。這個官職可以自由地出入皇宮,這裡就是公主的私心了,公主也想讓王維沒事了來著自己玩。後來王維找到了自己情投意合的妻子,然後就順理成章的結婚了,然後因為結婚就被貶了。這也體現了皇室的無情,我可以不招你當駙馬,但是你絕對不能說擅自就把自己的人生大事辦了。王維當時因為結婚被貶到了山東一帶,在山東呆了有四五年的樣子,王維有點受不了了,然後到了京城想去找玉真公主求情重新加入官場。但是,這個時候的玉真公主哪裡有時間去搭理你這個小小的王維?那時候,整個長安城的才子佳人都在瘋狂的追捧神仙一樣的李白。
這個時候的王維肯定是討厭李白的,畢竟自己的路前面多了你這麼一個叫李白的大石頭。然後後面兩年的時間,他們倆都在長安城待著,不過不一樣的是李白整天在討皇帝的歡心,王維整天在討玉真公主的歡心。而且據記載,兩個人都給玉真公主寫過詩,但是很明顯李白的更合玉真公主的口味。然後順理成章的,玉真公主也就不再搭理王維這個之前喜歡的人了。但是李白在皇帝面前也是比較散漫,後來讓高力士脫鞋也是得罪了高力士,後來也就被皇帝給發配了。
至於王維,則是在後來通過正常的科舉考取了功名,然後在張九齡執政之後被張九齡給重用了。王維的仕途也沒有多曲折,但是也從來沒有擔任過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說王維的閒暇時間很多,甚至可以說在長安過得就是一個半官職半隱居的生活。王維早些年也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但是自己覺得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重用吧,所以後期都開始吃齋念佛了。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了王維安然離世,而且王維髮妻死後王維沒有續弦,可見他對自己髮妻的愛。
孟浩然也是在728年的時候遇到了李白,兩人也是惺惺相惜。而且後來孟浩然來長安求官的時候跟王維相識,但是沒有記載說李白跟王維有什麼關聯。我個人覺得王維跟李白兩人肯定是見過的,但是因為玉真公主的原因,完全可以說是仇人相見。所以說兩人之間沒有說過話,形同陌路什麼的都很正常。
只能說中國歷史上最為知名的「詩佛」王維跟「詩仙」李白兩人沒有交集,沒有因為文採發生碰撞真的是遺憾。只能說古代詩人跟我們想像當中真的不一樣啊,都是一些政治不順後算是自暴自棄所以遊山玩水才能發揮出來自己的才華給後世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名句。如果他們真的入朝當了大官,也許就沒有現在的詩仙跟詩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