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解說】正在成都博物館新館一樓舉行的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自開展以來好評如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萬人到場參觀。作品背後折射出的大千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策展人孫凱先生致力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拳拳赤子之心令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解說】正在成都博物館新館一樓舉行的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自開展以來好評如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萬人到場參觀。作品背後折射出的大千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策展人孫凱先生致力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拳拳赤子之心令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據悉,展覽以實物和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以張大千徒孫孫凱、幼子張心印珍藏的大千先生遺物為主要展品,講述藝壇泰鬥張大千先生藝術經歷和離開大陸後在海外的漂泊生涯,展示這位中國畫壇巨匠揮之不去的思鄉之情。

  此次展覽共展出各類作品267套,其中包括書畫59件、手書書冊1件、出版物書畫冊23件、奇石7件書信及信封42件等。展覽共分為「大千張愛」、「領略古法」、「我與敦煌」、「行走東西」、「心歸何處」五個章節,當中不少展品分外珍貴,包括《千秋絕豔圖》、《臨李公麟五馬圖卷》等。

  孫凱的父親師從張大千,並與張大千共同居住長達幾十年。為了將「太師父」的「靈魂」帶回故土,年近古稀的孫凱數次往返於川臺兩地之間,更帶回了不少極為珍貴的張大千創作手稿。

  【同期】(張大千徒孫孫凱)

  書信這次展覽是全世界展覽做多的一次,一般平常展覽只有一封兩封,我們這裡總共了三十幾封一共是五十三頁,這邊有一個寫給我的信,這封信裡面可以看到他要求我們也要求得很嚴,你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要考第一,所以說他自己在臨摹做功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所以他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

  【解說】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儘管並不是節假日,但前來觀展的民眾仍絡繹不絕。來成都旅行的青島遊客範學強告訴記者,能在成都之行中領略張大千的風採是意外的驚喜。

  【同期】(青島遊客範學強)

  敦煌是他最辛苦的三年,他通過臨摹然後再畫畫的藝術上可以說有很大的提升,我很欽佩他。

  【解說】除此之外,12歲的何雅露也告訴記者,看了張大千的作品讓她很震撼,不愧為國畫大家。

  【同期】(學生何雅露)

  我非常喜歡他畫的這個山河,特別壯觀特別好看,以前我不知道張大千是中國最著名的畫家,現在我知道了,我覺得他當得起這個稱號。

  【解說】成都市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李明斌也向記者表示,未來成都市博物館還將持續加強與張大千先生後人、傳人等的合作。

  【同期】(成都市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李明斌)

  這個展覽本身品質做的非常高,從形式設計還有藝術氛圍的營造,是非常的獨特。公眾開放以來到現在觀眾量已經超過三十萬(人次)以前做過的大千先生的展覽,幾乎都是從他作品本身的藝術性,或者說他的歷史高度在做一個評價,我們這次除了這塊表達以外,更多的是體現作品背後的故事,或者是大千先生對四川、對故土、對成都的一種思鄉之情。因為大千先生是我們四川人,也在成都留下了他很多的藝術足跡,所以說我們非常希望這些作品能夠留在四川留在成都。

  記者何浠 呂揚成都報導

關鍵詞:

分類名稱: 文娛前線

相關焦點

  • 「倥傯的鄉愁」成都特展 張大千先生「魂歸故裡」
    人民網成都7月26日電 「我完成了先父臨終前的重託:太老師——張大千先生終於魂歸故裡!」7月22日,四川成都博物館新館內,捧著大千先生多年的畫稿,背負著一代宗師對故鄉眷戀的重託,61歲的臺灣孫凱先生激動地說。 孫凱的父親孫雲生是張大千的弟子,孫凱與大千先生一同生活了八年,體會到「太老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真摯的熱愛和對故鄉深切的懷念。
  • 一場展覽,展出張大千「倥傯的鄉愁」
    一場展覽,展出張大千「倥傯的鄉愁」 張大千收藏的玩石。受訪者供圖     DIY填色大千畫、創意潑墨潑彩畫、大千人物形象創意畫……7月14日,一場名為「走進大千世界,『繪』聚色彩能量」的活動在成都博物館新館舉行。它是為了配合成都博物館新館開館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所開展的一場社教活動。
  • 成都博物館新館本月11日開放 館長為首批觀眾當講解員
    華西都市報訊(客戶端記者 曾潔 報導)6月1日,成都博物館新館特別邀請了部分市民和有關單位作為新館的第一批「客人」,到館欣賞綿延數千年的成都歷史畫卷,並參觀獻禮新館的「倥傯的鄉愁·張大千」開館特展。依託20餘萬件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畫和木雕等各類文物,成博新館用豐富的精品文物、現代化的展陳方式和時尚的設計風格為市民展示最完整的成都記憶。「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是成都博物館新館的開館特展。來自臺灣與大千先生共同生活多年的孫凱先生,攜大千先生部分珍藏為成都博物院開館獻禮。
  • 645件張大千畫作及物品回歸故裡
    今年是一代大師張大千誕辰120周年,5日上午,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張大千入室弟子孫雲生之子孫凱先生此番向成都市政府捐贈張大千物品與畫作共計645
  • 7月1日起成都博物館周一閉館
    原標題:7月1日起成都博物館周一閉館天府廣場西側,一座嶄新的「金鑲玉」建築讓市民等待了6年。這裡不僅陳列著成都平原4000多年的歷史記憶,還能讓觀眾讀懂成都的千年風華。成都博物館新館自2016年6月11日面對公眾試運行,每天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日參觀人數最高達1.5萬人次。6月30日,記者從成都博物館獲悉,自7月1日起,成博新館將實行周一閉館的制度。
  • 成都博物館新館斬獲多項建築大獎
    2017年11月3日,由城投集團、市統建辦作為代理業主的成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工程榮獲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頒發的「2016—2017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11月29日,成都博物館新館再獲2017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工程類(公建)一等獎。
  • 張大千再傳弟子楊春蕾在成都舉辦水月觀音作品特展
    活動現場(四川泰元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浪濤):9月4日,「時光重現」——楊春蕾修復性佛教繪畫藝術暨水月觀音作品特展在成都開幕師從張大千關門弟子孫家勤,系大風堂畫派傳承人。其父楊詩云是張大千書畫藝術研究學者,曾主持修復張大千敦煌未完手稿,深厚的藝術淵源讓楊春蕾與佛教繪畫作品的臨摹修復結下了不解之緣。  本次展出的幾十幅作品均為楊春蕾佛教繪畫作品中重量級精品力作。展出的作品分為敦煌及西域流失海外作品修復系列、佛教人物系列、佛教當代繪畫、佛教線描系列等五個單元。
  • 「敦煌·絲路」大展成都受熱捧 民眾排長龍一睹絲路風採
    「敦煌·絲路」大展成都受熱捧 民眾排長龍一睹絲路風採 2016-1212月27日電 (記者 徐楊禕)「我非常熱愛中國文化,能在成都市區欣賞到如此迷人的西域文化,是一次超讚的體驗。」
  • 成都兩家博物館榜上有名
    博物館,成為了承載成都榮光的最好載體。近些年,逛博物館也成了不少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今年的國慶黃金周,成都文博推出不少重磅大展:成都博物館的「歐洲繪畫五百年」、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大足石刻」外展等,觀眾在家門口就能一覽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品,一飽眼福。
  • 張大千藝術特展8月在上海馳翰美術館開幕
    據《勞動報》報導,記者昨天獲悉,張大千藝術特展·中國站將於8月在上海馳翰美術館開幕。作為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一位傳奇大師,張大千在國際藝術領域與畢卡索齊名。其作品包羅萬象、造詣頗深,同時又有著濃濃海派風情。《多子圖》、《文薈圖》、《秋荷》經過大半個世紀的浮沉,都將亮相本次展覽。
  • 張大千在成都
    成都這座美麗的城市培育、滋養了大批中國藝術名家,風起雲湧,燦如星辰。張大千便是成都畫派的代表性人物。為了讓觀眾全面了解成都畫派深厚文化底蘊,感受成都畫派名家風採。昨日記者獲悉,由市文化局、四川博物院主辦,成都市美術館(成都畫院)承辦的「張大千館藏精品展出季」將於本月10日在四川博物院開展。今日,記者將帶領讀者走進張大千的藝術世界,解密他與成都的不解藝術之緣。
  • 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到四川內江
    王斌 攝中新網成都3月30日電(王爵 段春秀)記者30日從四川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30日上午,在四川內江市張大千紀念館前,「程宇平先生張大千書畫作品捐贈儀式」在此舉行,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到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經鑑定,書法作品《君之鄉裡吾鄰裡》、繪畫作品《壽桃圖》兩幅作品品相完好、流傳有序,具有相當的藝術及史料價值。
  • 成都: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開展
    7月4日在成都博物館「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上拍攝的展品。 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7月4日,參觀者在成都博物館觀看「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 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7月4日,參觀者在成都博物館觀看「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 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 近650件張大千畫作及物品回歸故裡 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將於2年後...
    今年是一代大師張大千誕辰120周年,今天上午,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 ,捐贈人孫凱先生,以及成都興城集團、天府綠道集團、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成都博物館等相關單位和人士參加本次籤約儀式。
  • 張大千辭世三十周年兩岸紀念展開幕
    昨日下午,「萬裡江山頻入夢——張大千辭世三十周年兩岸紀念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幕,這是海峽兩岸收藏的張大千作品首次合璧展覽,也是大陸首次完整呈現張大千一生各個時期的藝術創作。來自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臺北歷史博物館和深圳博物館的共150件張大千各時期精品,引來觀眾的追捧。
  • 美華人工商大展「懷舊美食」受熱捧 回味家鄉味道
    美華人工商大展「懷舊美食」受熱捧 回味家鄉味道 2018-01-16 15:38: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鄉」
    3月30日,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到內江張大千紀念館,首次「亮相」張大千先生家鄉內江。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是內江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其作品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 落戶成都的張大千藝術博物館 兩年後將成文旅新地標
    384件被張大千視為「無價之寶」的粉本,連同大千先生各個時期的作品、書信、藏品共計646件,將在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與市民見面。今年是一代大師張大千誕辰120周年。9月5日,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本次捐贈協議的籤署也標誌著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建設工作的全面展開。
  • 湖南理工學院傳統經典書籍受熱捧
    經典中求新知 傳統裡淘寶貝湖南理工學院傳統經典書籍受熱捧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3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田夏)「『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屈原對中國作家在民族精神方面的影響在圖書館「屈學文獻特藏室」,432種、865本屈學專著受到學生熱捧,前來瀏覽、查閱的學生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大家紛紛表示,心憂家國、清正高潔,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值得千古傳頌,希望通過閱讀屈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屈原求索品質和愛國精神。 今年是該校舉辦讀書節的第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