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中的儀式感,屬於你的詩和遠方

2020-12-21 娜姐絮語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理解的儀式感與做作無關,與矯情無關,只是為了給平淡生活賦予了愛和感動,讓我們能更愛眼前這生活,更嚮往每個詩意的明天。

生活需要儀式感,它會讓我們在平凡又瑣碎的日子裡,找到詩意的生活,找到繼續前進的微光,找到不願將就的勇氣。儀式感也很簡單,不需要昂貴的消費,一頓精緻的早餐,每晚睡前的晚安,節假日的一份小禮物,情人間一份小驚喜,只要用心體會,生活中的儀式感也是無處不在。

我們有時候需要儀式感去告訴我們活著的意義,別讓生活耗盡了你的耐心和嚮往,你還有詩和遠方。有些特別的儀式是因為我們在意,在意一個人的存在,在意特定日子賦予我們的意義。每年的生日當天在親人、愛人的陪伴下點燃生日蠟燭,證明我們在成長,愛還在身邊。好的生活需要我們去經營,儀式感讓我們擁有精緻的生活,精緻的生活讓我們懂得去追求更精緻的自己。

儀式感讓愛情或婚姻不甘於平淡,走得更遠。人們常說愛情終歸於平淡,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是因為兩個人相處久了,忘記了當初熱戀時的感覺,不願再為對方用心,甚至不願再去了解對方的喜好和感受。但長久的感情或婚姻似乎都有屬於自己的儀式感,他們記得每一年的結婚紀念日,他們時不時的給對方驚喜,讓對方感受愛依然存在,甚至他們仍然願意每晚抱著對方入睡,並深情的道聲晚安。愛就是這樣需要用心的去經營,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去重拾當初那份美好,儀式感讓我們對生活永遠充滿期待和嚮往。

聽過一句對儀式感很美的總結:「什麼才是真正有儀式感的生活?它是不辜負生命,不辜負自己,不辜負每一朵鮮花盛開的那種歲月靜好的日子,並且伴有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儀式感讓我們的生活不只是活著,還能擁有詩意,還有美好可以期待,還能讓我們本該平淡的生活充滿了獨一無二的感動。儀式感讓我們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平淡生活過得精緻,你怎麼看?
    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平淡生活過得精緻,你怎麼看?個人認同這種觀點!生活需要儀式感,因為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得波瀾不驚,平平淡淡!在平淡中找尋快樂,也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一道色彩,讓生活有儀式感,才能給自己鼓勁,能繼續去過那種平淡而枯燥的日子!
  • 生活再忙也需要一點儀式感
    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萬家燈火,倆小孩手牽手走在前面,寶爸牽著寶媽,一家四口樂融融地去茶樓喝茶……儀式,無需錢多錢少,一個十指緊扣地牽手,一個深情款款地擁抱,一個含情脈脈的眼神,就是儀式感。生活一地雞毛,仍然要把日子過成詩一般。
  • 《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原因就是:生活需要儀式感!那什麼是儀式?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或許會讓我們找到答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儀式?生命很好,不要得過且過, 不要讓生活僅僅只是生存。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提醒我們, 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而我們都需要儀式感, 來喚醒我們內心有趣的靈魂和熱忱。
  • 真正詩和遠方,只不過是在平凡生活中,依舊能夠保持著熱愛堅持
    你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連父母聊天都不願意,你如何能夠享受的了詩和遠方?要知道,年輕人的詩和遠方都是父母給的!那你可能不知道,這種詩和遠方,藏匿著多少看不到的風險。沒錢坐車在路上豎個大拇指,就有好心的大叔載你?別做夢了!現在都是講究利益的時代,人家憑什麼好心讓你免費乘車?
  • 生活,需要有一點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有時候,你會覺得生活太過粗糙,那是因為你沒有想辦法讓它變得精緻。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在把本來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不一樣;它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從今天開始做一個精緻的人,改變自己!
    張愛玲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地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而儀式感是什麼呢,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生活中需要的「儀式感」!讓你生活能有小確幸!
    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小王子說的那樣:「你最好在每天相同的時間來,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了。時間越臨近,我就感到越幸福,到了四點鐘我就會坐立不安。可是,如果你沒有到來的準確時間。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所以說,生活中還是要儀式感的。
  • 高考作文輔導40:生活需要儀式感
    他們認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無期待,生活重複,乏善可陳,多麼可怕。也有人卻嗤之以鼻,認為儀式感是「偽精緻」對生活的滲透,會導致對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虛榮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質化。還有人認為……對儀式和有儀式感的生活,你怎麼看?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 今天你給孩子過節了嗎,生活中我們需要給孩子儀式感嗎?
    ,這鋪天蓋地的節日和儀式感有沒有給你的生活帶來困擾,生活中我們該給孩子儀式感嗎?儀式感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心態,只要你用心對待生活,心中有愛,有所期待,生活處處充滿儀式感。早上起床給孩子和愛人一句早安和愛的親吻,這將會是充滿愛的一天;下班回到家給愛人的一句辛苦了,這會撫去一天疲憊;睡前的一句晚安,這將會是踏實的一夜。
  • 靈山秀水丨屬於新昌的詩和遠方
    在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下,浙江衛視首創治癒系文旅實踐節目《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節目未播先熱,在官宣陣容、啟動儀式之後,又聯合權威媒體發起了「還有詩和遠方」詩詞徵集大賽以及浙江籍名人#我為家鄉打CALL#話題活動,今天節目組發布了一支絕美的概念宣傳片,再次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評點讚和轉發。
  • 生活需要儀式感 過一個儀式感滿滿的聖誕節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你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我們,其實生活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人人對聖誕節都有一些期待——聖誕禮物、聖誕大餐,一年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聖誕節,因為我喜歡這個節日的習俗,這個節日的東西,甚至是這個節日的顏色。聖誕節每年我都有期待,對於聖誕樹也是一樣,但在新的一年前,能完成這一件儀式感的事,也是一年來的很好ending。
  • 生活有詩和遠方,但首先是眼下的苟且
    一般人所謂的「苟且」,無非是現實中的自己。而「詩和遠方」,那才是理想的生活。實際上,現實生活難免重複,或單調枯燥,或充滿壓力。想像雖然美妙誘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回歸日常,柴米油鹽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的田野,只是,它們更像空中樓閣,聽著讓人熱血沸騰,卻不能拿來當飯吃。
  • 生活中的儀式感是什麼?無非柴米油鹽,平平淡淡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為了生活而生活,那不叫生活那叫生存。生活需要儀式感,朝生暮死,每一天都是新的重生,尊重每一天遇到的人,體味每一天發生的事,回首才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很不同。在當今的社會,燈紅酒綠夜夜笙簫充斥著我們年輕人的思想,好像生活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每天漫無目的像個行屍走肉一樣。《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生活的儀式感,從來不止在朋友圈裡
    儀式感就是愛自己 愛生活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這一件件小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平凡又瑣碎的日子裡,儀式感能讓你心懷期望,與矯情無關,與物質基礎無關,而是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重視,對自己的重視。
  • 新恒隆瓷磚,讓生活變得更有儀式感
    真正的生活,應該是「活過」,而不僅僅是「活著」。「活過」,通過各種儀式,讓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自己和愛情都與眾不同。生活中的驚喜快樂,並不是單一的享受,也不是只有詩和遠方那些步履闌珊、風花雪月的故事,而是由一個個的儀式感組成。
  • 生活需要儀式感嗎?一句話告訴你儀式感的真諦!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小王子》。L同學的奶奶一直是家裡的頂梁柱,爺爺在生活中,幾乎除了被支配著忙活,很少有心思去張羅,平平凡凡的日子裡,在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
  • 聽,鄭愁予這樣講「詩和遠方」
    人民網記者:鄭老,現在網上流行一種說法,說每個人都應該心懷「詩和遠方」,您怎麼看?  鄭愁予:我少年時代開始寫詩,其實就是因為心懷「詩和遠方」,所以他們也叫我「浪子詩人」。我覺得,「詩和遠方」可能是一種夢想,我覺得,夢想和夢是不一樣的。夢想是未來的,夢可能已經做過了。所以,詩,可以說是描述未來的。弗洛伊德說過,夢,實際是生活實際、經驗的經驗形成的。
  • 旅行的意義就是詩和遠方嗎
    詩和遠方,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大多數人的夢想。一邊過著柴米油鹽,勵精圖治的日子,一邊做著遠方的夢。仿佛眼前的生活儘是苟且,只要逃離就是詩意的遠方。其實,如果你找不到旅行的意義,哪有什麼詩和遠方?如果你能發現生活的詩意,又何必去遠方?
  • 男人眼中的詩和遠方,真的很遙遠嗎?懂得生活的人告訴你答案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應該沒人願意這樣的辛酸。還記得這句話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嚮往著詩和遠方,難道真的就遙不可及嗎?可以看出,詩和遠方其實就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就像藝術來源於生活一樣。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詩是生活,遠方也是生活。
  • 基層幹部的「詩和遠方」
    基層幹部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和實踐者,是廣大黨員幹部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實施者和貫徹者,是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執行者。基層工作單調繁雜而又充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