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民生熱線為《今日點擊》指定官方線索平臺,點擊進行留言>>>>>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記者 李江華 賀亞洲)又到一年畢業季,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能聽到某個大學宿舍的舍友集體考上研究生的故事,通常,這樣的宿舍被稱為「學霸宿舍」。而在今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一個班的31名同學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其中有20人被保送到清華、中科大、中科院等國內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8人赴法、美、德等國留學,這個班可以被稱為最牛「學霸班」了。那麼,這個「學霸班」為什麼這麼牛氣?他們班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6月中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空間實驗班的全體同學舉行畢業前的班會,也就是這個班的31名學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幾天後,同學們將結束大學本科的學習和生活,但四年共處的光陰給大家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航:在大學生活期間,我覺得我的班集體不僅給我帶來了更寬更大的視野,也讓我的學習之餘的生活特別精彩。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北京理工大學文成:好的轉變,一點點地積累,就是成長,而我覺得我們班不斷在收穫成長,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
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方介紹,空間科學實驗班是2013年學校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時,從全校大二學生中選拔組建的本科教學班。能上這個班的學生不僅成績優秀,而且人人都有很強的個性。對於當初選擇放棄原有專業轉而學習空間學科,同學們各有各的想法。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考入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王勒銘:大一下學期,我突然不想學原專業了,對學習有一種極端厭惡,我就是想多一些和老師直接面對面的機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中國科技大學李業:我喜歡跟比我強的人比我優秀的人在一起。
雖然個性十足,但勤奮好學是這個班同學們共同的特點。實驗班成立之初,空間學院就為他們制定了精細的人才培養方案,從知識體系、課程設計、創新能力等方面都進行了全面規劃。但即便這樣,同學們仍然對該學什麼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開課沒多久,很多同學主動找到學院,要求增加一門基礎《微機原理》課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考入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王勒銘:我們當時覺得那門課特別重要,對於我們以後的學術,它是作為基礎課程來設置的,但是我們當時沒有這門課,所以就跟院裡商量,能不能讓我們把這門基礎課程了解一下。
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院裡的重視,經過學院的研究,很快對課程做出了調整。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李小平:其他班的孩子,一般來說就是學校給出什麼方案就接受什麼方案,而這些孩子就思考我們應該學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學,這是他們有思想有思考的體現。
強烈的求知慾望帶來的是主動學習的氛圍,這種氛圍,不僅影響著同學們,同時也影響著代課老師。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老師高級工程師宮錦文:一個課程的話,主要是學生的配合,學生要專心聽講,老師的神才能提起來。
同學們勤奮好學,老師言傳身教,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實驗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和探索的氛圍。但是,這些學生卻不是死讀書、讀死書,只求一個考試高分的書呆子,課餘時間豐富多彩的個人愛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也為大家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進一步考研深造打下了基礎。
在空間實驗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課餘愛好。葉向陽來自陝西閻良,平時就喜歡動手鼓搗計算機硬體,這次被保送到了中國科學院讀研。他說,無人機裡的GPS定位模塊和電路板對自己有深深的吸引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中科院國家空間中心研究所葉向陽:平時可以拆開,研究裡面的電路或者一些算法,實際對我們的學習也有很多幫助。
文成是來自陝西省寶雞隴縣的一位農家子弟,今年被保送到北京理工大學攻讀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同樣是玩無人機,但文成更感興趣的是遙控信號和圖像傳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北京理工大學文成:我的專業是電子信息方面的,玩這些東西對我的學習也有幫助。
課餘愛好,不僅讓他們對課本上的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大家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北京理工大學文成:就是換個角度觀察我們身邊的東西,做一做視頻,蠻有意思的。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中科院國家空間中心研究所葉向陽:這個就能從很高的角度觀察世界,給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發揮每個同學的愛好和特長,為每個同學的發展創造條件是空間學院的教學特點。2014年,班裡的幾位同學得到了親手設計、製作一顆皮衛星,並將其送上太空的機會。這個以本科生為主體的衛星研發團隊,在國內高校中從未有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李小平:就是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能得到理論知識的升華和應用。
皮衛星是一種極小的衛星,同學們承擔的這顆皮衛星被命名為空間實驗一號,主要用於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實驗,將搭載在長徵6號火箭上,參與一箭二十星的發射。一顆衛星從無到有,完全由幾個大三的學生來完成,難度可想而知。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上海科技大學張子恆:首先就是它涉及到的知識面太廣,我們的課程是以電子信息為主的,很多其它的東西我們沒有學過。
沒有學過的知識就查資料進行學習,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學院也專門安排專業老師與同學們一起搞研發。三個多月的時間,幾位同學幾乎是在實驗室裡度過的。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中科院國家空間中心研究所葉向陽:白天在這裡工作,晚上就在這裡打地鋪,工作累了在這裡休息一會,有時候半夜想起某一個點子,就爬起來繼續做。有一點走火入魔的感覺。
即使是走火入魔地研製衛星,但也不能耽誤了平時的課程。拉下的課怎麼補?班上的其他同學輪流擔負起為這幾位同學補課的重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考入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王勒銘:作為一個班集體,我們不希望有任何人掉隊,所以我們都會抽出空閒時間,給他們補習落下的課程。
半年之後,帶著同學們的智慧與汗水,這顆只有173克重的皮衛星與其他19顆衛星一起,進入了浩瀚宇宙。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保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不僅僅是我們三個同學的成功,也是班級的成功,如果沒有同學和老師的支持,我們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大學四年,全班同學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再加上學校和老師尊重學生個性,善於引導和發現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這些都為同學們進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才產生了一個班集體100%讀研深造的奇蹟。在新的學期,他們將帶著自己對知識的好奇和對科學研究的執著,向著更高的人生目標邁進。
請使用微信掃描添加民生熱線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