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到這樣的情景:
孩子坐在書桌前手裡不停地擺弄東西,半小時過去了,書一頁沒翻過。孩子每天起早貪黑的背誦英語單詞,結果記住的沒幾個孩子寫作業時,一會上廁所,一會吃東西你看到這些,著急上火,連吼帶罵,可是暫時的管用後,一會孩子又這樣了。這就是意志力不夠專注的表現。
孩子每天看似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很長,其實都是在做無用功。成績一塌糊塗,開始心灰意冷,懷疑自己,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就不是學習的料,惡性循環下去,陷入自我迷茫和焦慮中。
這時候父母應該知道,孩子不是迷茫,而是自控力不強。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意志力的重要性。只有提高意志力,才能學有所成,從而避免無用功。
意志力是對自身衝動、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
01意志力的重要性
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天生的,但是有強弱之分。意志力強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
作者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大腦的前額皮質並不是一團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著「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三種力量。
前額皮質的左邊負責「我要做」,處理枯燥困難的工作;右邊控制「我不要」,克制一時衝動;這兩個部分一同控制「做什麼」。前額皮質中間靠下的部分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決定你「想要什麼」。
書中舉了喪失意志力的驚人案例:蓋奇因事故失去前額皮質的時候,整個人的性格大變,鋼鐵般的意志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沒有耐心,放棄計劃,脾氣暴躁。
由此看出,意志力缺失會產生多麼可怕的後果。
三個力量中,父母最該挖掘的是「我想要」的力量。
02認識自己
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
詢問孩子想要什麼?聽聽孩子的心聲,如果孩子坐在桌前一頁書都沒翻過,說明「我不要」的力量控制了「我想要」的力量,他潛意識裡就不想看書。
鄰居家的兒子13歲了,只要一坐在桌前學習,眼睛就望向一個地方開始走神,你問他在想什麼,他也說不清。他沒有自我意識,意志力在他這裡就沒有用武之地。所以他浪費時間,做了無用功。
這時候,父母要做的事就是問清楚,孩子在想什麼,什麼事影響了孩子的大腦,弄明白了就知道怎麼去解決。如果孩子只是溜號走神,可以帶孩子出去散散步,做做簡單的運動,回來再學習。
2幫助自己認識自己
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很用功成績上不去,往往就會暴跳如雷,橫加指責。當自己的意志力遇到挑戰時,要保持冷靜。想一想自己想要在孩子心中做個好父母,就必須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我想要」的力量,我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件事,並認真地堅持下去。
03怎樣增強孩子的意志力?
1.設置障礙挑戰「我不要」
經常帶孩子參加他不想去參加的活動,比如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體驗克服困難後的快樂;再比如擦地、掃樓道,洗衣服,大多數對幹活都有牴觸心理,讓孩子在勞動中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
2.5分鐘訓練大腦冥想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盤腿坐在墊子上背要挺直,雙手放在腿上,閉上眼睛。父母可以邊指導邊念出「呼」和「吸」兩字,兩字中間要有間隔,讓孩子放鬆,想像大自然中美麗的畫面。每天鍛鍊5分鐘就可以,習慣成自然。
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大腦灰質就會曾多,你會發現孩子的意志力提升了很多
3.獎勵的承諾
有了獎勵的的承諾,大部分孩子都會向誘惑投降。沒有獎勵的承諾,孩子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不要輕易做承諾,但做了承諾,如果孩子做到了「他要做」的,就一定要兌現承諾。
孩子單詞老記不住,說明他沒有用心,「我不要」的力量佔據了大腦的上風,這時候家長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用獎勵來刺激孩子的大腦,讓「我不要」變成「我要做」的力量。
4.設置目標
對於孩子來說,目標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就沒有前進的方向。目標的設置一定是讓孩子夠的著的。目標過大,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目標過小,會讓孩子覺得沒有意義。目標設定要強制執行,在執行中如果有困難,父母要適當參與。
有人說,「偉大不是領導別人而是管理自己」。要管好自己就需要有強大的意志力,意志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孩子有了意志力,就有了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