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蔣勳:生命是一種流轉

2021-01-16 騰訊網

文字丨蔣 勳

主播丨易工隸

李商隱寫過一首《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晚晴,就是雨下了好久天氣才晴朗起來,特別值得珍惜,現在我們不是用晚晴來形容老年的美好嗎?

「天意憐幽草」,好像老天有一種特別的眷愛,會重視到這些卑微的生命。「晚晴」這兩個字也用得非常妙,「向晚意不適」中也是在講「晚」,李商隱力圖為「晚」找到一個存在的意義與理由。

生命沒有哪一個階段一定是最好,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是好,早晴和晚晴是兩種不同的意義。這裡面就產生了文學藝術創作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可以為人生的每一個狀態提出一個價值。在悲憫自己,哀憐自己,在自己不是屬於大時代的難過與哀傷當中,忽然讀到個句子,也會轉成「人間重晚晴」,有一種開心。

從這個角度去解讀,大家可能會同意也許李商隱不見得是把我們帶引到哀傷、沒落、頹廢境界的詩人,與之相反,因為他的時代充滿了沒落、哀傷、頹廢,他希望在哀傷、沒落、頹廢中找到一點生命存在的理由,所以「人間重晚晴」這個句子才會有特別的意義。

李商隱的整個語調,是比較低迷的,也就是他自己講的「沉眠」這種感覺。他不太發出雄壯的高音,所以「並添高閣迥」。即使是孤獨,還可以跟自己對話。

「微注小窗明」,也是在李白的詩裡從來不會看到的句子,這是在講光線,詩人坐在窗邊讀書,窗邊的光線非常少,他還是借著小窗的明亮在讀詩,所以他用「微注」,微微從窗外有一點光線透進來,他非常珍惜這點光線。

李商隱的詩背後一直有晚霞、秋天,有一種晚景。晚景可以是悽涼,也可以從悽涼裡面轉出另外一種溫暖。「微注小窗明」沒有「長風幾萬裡」的氣魄,可是從這些微光中,會感覺到不可言喻的喜悅。

尤其對很多中年朋友,我想李商隱是很重要的。生命在某一些時刻裡面,會感覺到自己最好的時間過去了,會有一點沮喪,有一點頹敗。可是李商隱的詩常常讓我們感覺到生命並不是這樣的狀況,生命並沒有所謂的極盛與極衰,生命其實處於流轉的過程當中。

李商隱對繁華的回憶,可能是一種喜悅的感覺,甚至比較平靜,因為平靜,所以用「微注」這兩個字。這其中有一種珍惜。我們會回憶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如果是陰天,外邊飄著細雨,那個時刻如果你拿起一本詩集來讀,從窗外進來的光,詩中的景象感覺會出來,好像不再是騎在馬上馳騁沙場的這種經驗,而是回到自己家中小小的角落,找到自己生命的另外一種意義。

唐朝很精彩,年輕的時候曾經馳騁沙場的那些人,現在在李商隱的世界裡,忽然可以靜下來讀一捲髮黃的詩頁。那種感覺其實是非常迷人的。

本文摘自蔣勳《蔣勳說唐詩·李商隱》節選

End

作者:蔣勳,中國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代表作品有《蔣勳散文》《蔣勳說紅樓夢》《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等。

主播:易工隸,喜歡關注生活細碎點點滴滴,希望以聲音傳遞文字溫度的「讀」書人。

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點個「在看」吧~

編輯 | 張子璇

你「在看」我嗎?

相關焦點

  • 夜讀丨蔣勳:女曰雞鳴
    作者丨蔣 勳誦讀丨子 木在文學的閱讀上,這幾年,覺得自己有一點懶。這種偉大,如果也是一種偉大,卻是在平凡普遍中透徹了人情之常,所以可以不做態。那偉大也只是因為自然,浮華都盡,直以生命的真相相見了。博物館中的巨作,無論多麼偉大,畢竟只是假象。那偉大便要人做態,而柱腳田壠上的小花,即使再微小,卻是生命的真相,怎樣都是好的。這些年,我就愛讀這些看來並不偉大的篇章。
  • 我們都怕面對自己的身體丨專訪蔣勳
    我想要用油畫來畫人體」,雖然他說已開始做生命的功課,但是創作的激情仍舊旺盛。展覽開幕前一天,在這棟老洋樓裡見到了蔣勳,聊藝術、聊身體,聊他認為比美、比藝術更重要的課題——生命。「別人問我,你接下來還有10年,要做什麼?我想要用油畫來畫人體」,雖然他說已開始做生命的功課,但是創作的激情仍舊旺盛。
  • 蔣勳:生命,沒有某一種瘋狂,看不見它的美
    他聽到了星辰流轉的聲音!他聽到了雲舒捲迴旋的聲音! 他把宇宙靜靜移動的運行轉變成如此華美莊嚴的樂章,像最聖潔的宗教的頌歌。 天空是深藍、淺紫、草綠、金黃、鉛白......各種色彩華麗的豐富組合。夜晚的天空並不是單一的黑色,夜晚的天空閃爍著星辰與月亮的光華,閃耀著璀 璨的寶石的光。天空下面,一段低沉的白雲依靠著起伏的丘陵的稜線。 山脈是紫藍色的,上面流動著一條一條白色的月光。
  • 夜讀丨平靜,人生最好的境界
    平靜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能力。一個人只有學會讓心平靜下來,才能更好地總結過去,看清未來,認識世界。路,選擇錯了,越努力,離目標越遠。能夠心平氣和地停下來,就是一種進步。社會越是浮躁不安,越需要一顆平靜、淡定的心,去找回自我。
  • 蔣勳:雲淡風輕是生命最好的心境
    01 很多人了解蔣勳,都是從他的聲音開始的。 在講述《紅樓夢》時,蔣勳老師將自己的書畫造詣、美學理解都融入其中,令聽眾從全新角度聽紅樓、品紅樓。再配上他低沉溫柔的嗓音加以闡述,絕對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 夜讀丨我沒有靠山,自己就是山!
    靠別人,實際上是一種賭博依靠別人幫你解決問題其實是一種賭博,因為你在一開始就將主動權交給別人這樣一來,依靠別人會有很大的風險,如今的社會,人人都深不可測,輕易相信別人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依靠別人,就意味著輸贏的主動權在別人那。
  • 夜讀丨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有時候稍微低一下頭,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從容,是一種競爭避讓,是一種生存智慧,留有一點存在機會,才會有出頭可能。若人在低谷、簷下時,在無力回天時,不妨低低頭,也許,低頭就有一絲光亮,低頭就為自己開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適時低頭,生命裡就會多一份韌性、一份張力和一份成熟。
  • 夜讀丨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想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就去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陌生人。凡是有良好教養的,必定會懂得去尊重他人。推薦閱讀 夜讀丨性子直的人,都看看>夜讀丨待人,靠心,不靠嘴夜讀丨越看越認同的幾個小故事……夜讀丨朋友(深度)夜讀丨有一種愛叫做永遠陪伴······
  • 夜讀丨有一種斷舍離,叫「不值得」
    全民夜讀來自民生周刊00:0006:50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國學文化堂(ID:cdhgxzh)「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就是: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看似簡單的道理,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是一種無謂地消耗。他從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不知道你讀過的書,不認識你遇見的人。隔著太多的障礙,溝通就是一場漫長的無用功。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與其和他辯論,不如朝著大海繼續前行。
  • 《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在節氣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知名美學大家蔣勳在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人民文學出版社)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二十四節氣不僅蘊藏著自然流變的節奏,也提醒著我們在時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 夜讀丨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個弱者
    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鬥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 跟著蔣勳感受二十四節氣
    美學大家蔣勳的最新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近日出版,蔣勳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這裡面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的私語,更有大自然中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
  • 我為什麼喜歡蔣勳?
    後來我又看到關於蔣勳先生的一件事,這件事讓我從心底有一種由衷的讚嘆和欣賞。他的聲音很好聽,有一種讓人安靜下來的力量。一點一點的娓娓道來,就像暖暖的春風一樣,既讓人舒適愜意,又有一種入肺貼心的溫暖。他不管是講《紅樓夢》也好,還是講書法、繪畫也好,不管什麼他都很善於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繫。
  • 夜讀丨陳道明:我勸你做個「無用」的人
    他始終保持一身風骨,透著一種寧靜的氣質,無論周遭多浮躁,人心多功利,他依舊是那個追求「無用」之人,從容不迫,穩如泰山。「無用」,方得從容不拍戲的時候,陳道明更喜歡待在家裡讀讀書、寫寫字,彈彈琴、下下棋,或者是給妻子女兒做點針線活兒。
  • 夜讀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當我們對生命懷有珍重之情,對夢想保持嚮往,對生活繼續熱愛,屬於生命本真的力量就會源源不斷地湧流出來。最後,願你回首往事時,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出:「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繞過歲月!」特別推薦 夜讀丨餘生很貴,坦然面對!
  • 品讀經典 | 蔣勳細說紅樓夢:第三十三回 (上)
    每日一首古詩詞   感謝您關注訂閱「每日一首古詩詞」公眾號,近期我們將定期按章回通過本公眾號推送《蔣勳細說紅樓夢》,音頻版權歸蔣勳先生所有,僅作為分享交流使用,歡迎收聽分享。  重讀經典,收穫的是生命的喜樂與平靜   推薦聆聽   ▽  蔣勳細說紅樓夢 | 第一回至第十回合集  蔣勳細說紅樓夢丨第十一回至第二十回合集
  • 夜讀丨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歸處
    穿過生命幽暗的歲月,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我們都是彼此生活的旁觀者,他有他的前程,你有你的方向。一個人,終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經歷自己該經歷的喜悅和苦痛,承受自己該承受的委屈和壓力,才能無懼艱難,好好地生活。
  • 終於見到蔣勳老師啦
    文丨趙小冊 圖丨網絡很喜歡蔣勳老師,就在半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我為什麼喜歡蔣勳?》,還在文章的結尾說:「不管怎麼樣,在我的心裡,蔣勳老師就是一位『從未見面』的恩師。」講座開始後,當蔣勳老師出現在臺上的時候,他衝臺下鞠躬,臺下的五六百人也都自動起立鼓掌。所有美好的交流都是這樣的吧,都有一種善意和溫暖在空氣中流動。
  • 妙語如珠,蔣勳讓你感受文字的極致
    也許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領悟,對生命最大的不忍,除了眉宇之間的悲憫,還要堅持嘴邊永遠不應該消失的微笑吧?從人的瑣碎言語走出,可以聽得見地籟,可以從自身魂魄深處呼應到萬物一起和聲的天籟。蔣勳最新散文集《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這一次,蔣勳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這裡面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的私語,更有大自然中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這是蔣勳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功課,也是我們體悟自身和宇宙關係的功課。
  • 蔣勳《孤獨六講》--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
    《孤獨六講》是一本蔣勳的散文集,全書將了其對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的觀點,談論了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其文筆清麗流暢,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等作品,他熱愛美學,曾說:「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孤獨,也是一種美。說到孤獨,或許沒有人願意主動面對孤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