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行

2020-11-23 長沙廉政網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井岡山的雄姿又浮現在眼前。對我個人而言,6月下旬的井岡山之行,是那樣難忘。人到中年,首次來到井岡山,內心湧動的是熱流。

  感觸最深的,是仿若跨越時空的三次對話。一是與群眾路線的對話。樸素的群眾路線孕育於井岡山時期,風雨如晦的時代,為何能存活井岡山這一家園?靠的是軍民一心。群眾用紅米飯、南瓜湯哺育著革命,革命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信仰、解救蒼生,從那時到現在,處處軍民一家親,滿目盡收魚水情。二是與歷史人物的對話。紅色搖籃裡有紅軍的足跡,有詩篇和豪情,有王佐、袁文才的傳說,特別是與袁文才的後人袁建芳教授面對面交流並與他握手,能感到一種歷史真實感的噴發。個人如水滴,匯入大海,浪淘盡方顯英雄本色。三是與紅軍戰士的對話。他們的形象不再是文字、圖片或是影視劇,而是此山此景、立體寫意,他們不再是高大全,而是活生生的凡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在貧瘠的井岡山團結支撐。就是這樣的凡人,在湘贛邊界存革命火種,直至星火燎原,剎那間,你容易被一種莫名的力量所激勵,不禁也嚮往著戎馬倥傯。

  就借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三篇詩詞,來表述一下自己三天井岡山行的一些所見所思所想吧!

  《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這是一幅「萬山綠疊、星點紅旗」的畫境,旗幟在山頂迎風招展,山谷間迴蕩雄渾的號角聲。敵我對峙,大戰在即,強弱懸殊,但紅旗還在。紅旗在,人就在,意志就在,希望就在,旗幟,飄揚著堅定信仰、真摯感情和鋼鐵意志。這筆精神財富的傳承者,理應是今天的我們。有了這些,艱苦也是浪漫,險境更趨從容,於是,「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任你重兵壓境,黑雲襲城,我卻鎮定自若,寸步不退,這一刻,人就是山。少年時代的毛澤東曾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句,年輕的工農紅軍隊伍在此刻,也迸發著這樣的「青春」,我們面對困難,也應有這樣的豪情。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挾山勢,得民心,誓與敵血拼。有群眾作靠山,就有抵禦邪惡、撒播光明的力量。現在的我們,站在黃洋界的山頂,看著滿山蔥蔥鬱鬱,山下雲霧升騰,秀色可餐下能否想像出如此驚、險、急的情境?恐怕已不能,但此刻山張開它強壯的臂膀,讓你最大限度地去想像和體會那些場景,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才有了這滿眼皆綠的美好。「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據史料記載,當時三發迫擊炮彈,就響了一發,但就這一聲炮響,讓敵人「不再猶豫」,跑了,還借著夜色,倉促而逃,原來他們早就瀕臨崩潰,就等著一個機會。一聲炮響,既有歷史的偶然,又是歷史的必然。 有了紅軍,有了紅軍精神,革命星火必將讓鬼怪妖魅無處遁形,直至以熊熊烈焰吞噬這一切邪惡陰暗。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裡,飛上南天奇嶽」,此情此景,就是現在的井岡山,峰巒疊嶂,樹林蓊鬱,峪壑幽深,美不勝收。「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山林特色同樣成為了井岡山的核心特徵之一。據了解,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關心老區建設,飛機撒種、植樹造林就是其中項目,井岡山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區域交通條件不斷改良,於是短短幾年,就有了「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過去,人依山而立,現在,山因人而美。「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歷史是厚重的,時間讓遺忘成為常態,但錦繡江山永久矗立在這裡,成紅色歷史的見證,遺忘過去意味著背叛,我們絕不能選擇遺忘。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三十八年多少事,艱辛、困苦、失敗、勝利,在險境中突圍,在曲折中前行,當今我們的生活,來源於斯,發源於此。「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井岡山同其他革命群山一樣,見證了血火,有個人的九死一生,有小家的悲歡離合,有隊伍的堅守,有革命的燎原,無數的犧牲,換來民族獨立、國家昌盛和個人幸福,真正來之不易。「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信仰化為了山,山月相映,孕蕩滌舊世之力,動靜相宜,恰是革命者的胸懷。「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好一幅「光灑晨曦,陰氣消散」圖,革命之火從井岡山蔓延,最終以摧枯拉朽之勢,造就了一個新世界,我們來到井岡山,因為這裡有根,這裡有源;我們留戀井岡山,我們其實是感恩那群人,感念那段史。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是的,「上井岡山偉大」,我們要有凌雲之志。毛主席說過,人總要有點精神的,如果我們沒有精神,成天疲疲沓沓,「上班如上墳」,人能幹成什麼事呢?少部分黨員幹部精神懈怠,丟棄信仰,在名色利面前弱不禁風,直至腐化墮落,自身也付出慘痛教訓,不正是不立志、失志、叛志的結果嗎?我們須經常「眺望」井岡山,自警自省,及時祛除精神上的晦暗點。「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在閒適中飽覽雄險山勢、奇特飛瀑、磅礴雲海和細雨柔情,我們唯一看不到的,是「舊貌」,「舊貌」讓革命先驅們承受了,他們給我們留下「新顏」後,「揮手從茲去」。緬懷先烈,不忘前事,井岡山作為他們的戰友,今天以這樣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怎能不敞開心扉,與之對話,讓井岡山精神薪火相傳呢?「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險的是才燃星星之火,又遇疾風驟雨,好比尖刀抵上嬰兒的喉管,毒箭射向跳動的心臟,有什麼險比這樣的生死考驗更險呢?與此同時,又有什麼豪情比革命豪情更光芒萬丈呢?唯有堅定的革命者才能過此險,一番寒徹骨,再不懼萬難。我們黨員幹部,必須堅定信仰,有了信仰的力量,人生才有動力和方向,不因瑣事而憤懣滿懷,不因私利而喪失原則,真正有大局,懷大氣,為大家,做大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井岡山是搖籃,「千流歸大海,奔騰卷巨瀾」,「換了人間」。「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逝者如斯,進取不止,只有艱苦奮鬥、奮發向上,為事業鞠躬盡瘁,我們才會不虛度年華,在時間長河裡獲取更多的有效時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井岡山精神是力量之源,歷史不同階段,井岡山精神不斷發展變化,正因為秉承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走得穩健且從容。我們離不開井岡山精神,我們更要弘揚井岡山精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2012年,「蛟龍」號深潛突破7000米,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成為這五個句子的生動詮釋。這不是簡單的巧合或預言,而是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發展成果的精確預判。回望中國革命艱難發展的歷程,關注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夢,黨員幹部必須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以井岡山革命精神為指引,完成好一代人應該完成的事業。

  井岡山之行,時間雖短,卻始終沉浸在高昂興奮的狀態中。離去時,我把井岡山一片小小的頁巖石放在兜裡珍藏,聽之,有松濤陣陣,聞之,有山野清新,觀之,有時光荏苒,觸之,有真實歷史。

  嚮往井岡山,應先在精神上登山、入山,繼而敬山、學山。

  期待再來井岡山!

相關焦點

  • 井岡山客家山歌
    其豐富多彩的內容,是井岡山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鏡子。而其中又以情歌數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風流」,「山歌唔唱唔風流」。諸如愛慕、試探、追求、初戀、熱戀、拒愛、送別、相思、斷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異的山歌來表達。如井岡山下七鄉客家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嶺埂上打呼咒,細妹屋家吃晏晝;細妹聽到呼咒響,筷子一扔碗一丟。」
  • 重溫井岡山歷史感悟井岡山精神
    重溫井岡山歷史感悟井岡山精神  --2018「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專項行動開班  8月23日,2018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專項行動(第七期)開班儀式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 竹子是井岡山人的寶
    行走井岡山後,腦海中時常閃現著這麼一句話:「井岡歸來不看竹」。不知道還有哪兒的竹子,像井岡山的這樣,能夠深深地扎進你的靈魂裡。行在盤山公路上,放眼望去,無處不見竹子的身影。它們似乎鐵了心要頂格佔領這塊根據地,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鬱鬱蔥蔥,從山腳到山腰,再遞升至山頂,牢牢地攥緊了生命的主動權。
  • 井岡山客家文化
    【井岡山客家文化】井岡山過去有客家人叫爸爸為「阿叔」,叫媽媽為「阿姆」,如何解釋?井岡山過去,客家人有這樣的一個風俗習慣,他們稱謂自已的父母不是用爸爸、媽媽,而是用一種比較疏的稱呼來叫喊自已的父母,把自已的父親稱之為阿伯或阿叔,把自已的母親叫喊成阿姆(mei)或阿嬸。有些甚至把母親叫成阿娘。
  • 《脫貧先鋒》江西井岡山組開機拍攝
    6月21日,20集時代報告劇《脫貧先鋒》江西井岡山單元開機拍攝。井岡山,英雄的山。在井岡山點燃的星星之火培育出了我黨薪火相傳的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再次出發,井岡山革命老區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成為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的地區。該單元講述的是2018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的彭夏英的脫貧事跡。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井岡山走訪了困難群眾彭夏英。總書記的囑託和鼓勵點燃了彭夏英脫貧的信心。
  • 江西井岡山,旅遊應該怎麼玩
    說到江西,大連康輝旅行社的小編就一定要提一提井岡山,井岡山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聖地,同時也是一個風光秀麗的遊覽勝地。這裡山高林密,地勢險峻。首先要去的地方是黃洋界,有黃洋界哨口、白竹園、井岡山造幣廠、領袖峰、荊竹山等都是重要景點。
  • 井岡山的精神讓人敬仰,吉安地區用井岡山命名的經典。
    而到了近現代,吉安卻是默默無聞的在江西,在中國,要問大家吉安在哪裡肯定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但是要說到歸吉安管轄的井岡山,那可是聞名全國,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以井岡山冠名的一些單位,機構和地名。其實他們都不在井岡山上,而是分布在吉安地區的各個地方。
  • 井岡山:護學崗上的紅袖章
    中國吉安網井岡山訊(李安)近日,途經井岡山小學的行人們一定會發現幾個特殊的身影,他們佩戴著紅袖章,有的在協助護學崗交警引導小學生過馬路,有的在校門口勸阻隨意調頭或滯留的車輛和駕駛員,還有的引導接送小學生的家長有序停車……這些人正是由茨坪鎮政府各個社區人員組成的交通文明志願者。
  • 井岡山珍貴土特產
    由於筍肉鮮美,組織脆嫩,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不僅人們喜愛食用,還有健胃作用,井岡山旅遊市 場需求量大。井岡山罐頭廠、黃坳、長坪、下七、茅坪、大隴各鄉鎮企業加工廠生產的小竹筍罐頭、水煮筍、鹽漬筍等產品,國際銷售市場廣闊。
  • 井岡山客家民居有什麼特點?
    井岡山客家民居建築的布局、結構和風格,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和智慧,也生動反映了這一帶客家民眾的生活和風土人情。     井岡山的客家人主要是明末清初由廣東、福建等省遷徙到此居住的。相比當地「土藉」人來的時間較晚,其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大多數房屋建於深山,來的早的佔領山腳,晚的佔領山腰,更晚來的只能住在山頂,因而他們的村莊分散,多為獨門獨戶獨居,因山就勢,向陽避風而建。
  • 走訪吉安西河堂文化研究會(重上井岡山)
    ,這是林勁挺秘書長再次到井岡山,受到井岡山林氏相關負責人的熱情歡迎,老友相見,分外親切。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
  • 井岡山的紅與綠
    今天的井岡山,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井岡山的紅,融在骨血裡,紅得厚重,紅得鮮豔。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新中國走來的地方。革命年代,井岡山飽受血與火的洗禮,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英烈們的鮮血。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來瞻仰的人們為整整四面牆的烈士英名錄所震撼——4.8萬人壯烈犧牲,只留下15744個名字。
  • 【毛澤東詩詞賞讀】《西江月·井岡山》
    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附:陳毅同志跋 《西江月·井岡山》錄毛主席所作《井岡山》詞,調寄西江月。此詞作於1928年夏。當時我軍主力赴湘南。敵軍企圖襲取井岡山。毛主席親率一個營將敵擊退。此詞表現出我軍以少勝眾不可震撼的英雄氣概。是役,井岡山根據地賴以保全,有扭轉戰局的作用。讀此詞令人增長志氣,可視敵軍如草芥。我認為新中國人民應有此氣概,而且已經有此氣概。
  •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二度井岡山騎行記
    主要景區(點)有:黃洋界、茨坪革命舊址群、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茅坪八角樓、會師紀念館、龍潭、主峰、水口、杜鵑山(筆架山)等。去井岡山旅遊很方便的,坐火車可以直達井岡山火車站,或者在吉安站下車換乘大巴,而且井岡山市還有機場,自駕遊走高速公路,國道也很方便。
  • 歌謠裡解讀井岡山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江西老區行活動第七小組的成員,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六個展廳裡除了詳盡的主體內容外,還有個獨特的部分,那就是穿插在展板主題單元之間的井岡歌謠。
  • [特別策劃]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講解詞
    總述為紀念偉大的井岡山鬥爭,緬懷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弘揚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獻身的精神,讓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永放光芒,1985年,中共井岡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在茨坪北山興建「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 重讀西江月.井岡山
    隨後湖南省委杜修經命令紅28團和29團向湘南冒進,結果在郴州先勝後敗,贛軍、湘軍乘虛進攻紅軍根據地井岡山。8月30日,國民黨糾結四個團的敵軍攻打黃洋界。當時山上只有紅32團部分、31團一營的兩個連、暴動隊、赤衛軍以及井岡山百姓。
  • 著名編劇 肖霖生新作 電視劇《井岡山兒女》井岡山順利開機
    根據紅軍後代陳瑞生教授的長篇小說《風雨少年》改編的40集電視劇《井岡山兒女》2020年5月27日在在井岡山燕坊古村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井岡山兒女》是疫情後在江西省開機的第一部電視劇。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黎隆武宣布開機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講話江西省吉水縣縣長陳克龍講話
  • 井岡山 英雄的山
    井岡山 英雄的山 作者:高俊昌 來源:
  • 50年前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紀實
    三個地點分別確定為江西井岡山、吉林長春以及廣東深圳。  為什麼要選擇井岡山作為分會場?晚會的策劃者可謂獨具匠心。今年恰逢建國70周年,「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革命老區井岡山,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經過歷史的洗禮和沉澱,這片土地始終傳遞著「井岡山精神」。回首來時路,昂首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