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攝影 許俊文
「演好戲,先做人,一個演員要先把人做好,才能把戲演好。我們老了,脫離舞臺多年,有豔麗接著班,很高興,希望學生們不忘初心,努力學藝,都能超過老師,不超過老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11月25日上午,在見證了弟子劉豔麗喜收21位新徒後,85歲高齡的曲劇「王派藝術」創始人王秀玲深情寄語再傳弟子。這是曲劇名家劉豔麗,時隔10年再次「開枝散葉」,標誌著曲劇「王派藝術」迎來新一代傳承人。
十二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政協原主席、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全書等領導在儀式上致賀辭,他們在表示祝賀的同時,熱切希望曲劇界多出人才、多出優秀作品,使曲劇藝術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曲劇「王派藝術」創始人王秀玲,著名曲劇藝術家宋喜元,國家一級作曲、著名作曲家耿玉卿,著名戲曲導演羅雲,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李振乾、胡希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湯玉英、李金枝等藝術名家共同見證了收徒儀式。
著名戲曲導演羅雲總結了劉豔麗的表演風格:「表演不作秀、不做態,唱腔不浮不躁,內斂而不拘謹,外揚而不張狂,質樸含蓄,入情入理,分寸適度,遵循樸實無華的美學精神,質樸中浸潤著靈動之感,含蓄中釋放出陰柔之美」。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省戲劇家協會主席陳湧泉說,劉豔麗是當之無愧的當代中國曲劇的第一花旦,希望弟子們虛心學習,做「小學生」,通過實質傳幫帶實現曲劇藝術薪火相傳。
劉豔麗表示,演好戲必先學做人,以德為先。藝術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需要自己用一生去學習、去領悟、去努力。「這次收徒拓展了曲劇『王派』藝術的傳播空間,促進了曲劇『王派』藝術在更大範圍內的薪火相傳。這使我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我願意為新收的這21名弟子做好榜樣,奉獻所有。」
這21位徒弟分別來自全省各地的曲劇團、藝術院校及戲曲愛好者。她們是張雪燕、連藝萌、尚珍珍、楊青怡、婁俊娜、郭淑一、李平、馬珊珊、馬延娜、張夢煥、張麗娟、柴亞丹、姜寶玲、楊玉紅、魏丹丹、崔瑞平、王宇夢、李紅霞、唐文慧、王伊瑞、趙慧。
劉豔麗是河南省曲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曲劇十大名旦之一,其以出眾的扮相、嗓音、唱腔、表演被譽為「當今曲劇舞臺第一旦」。她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四個一批」優秀人才,曾榮獲第四屆和第五屆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獎、河南省首屆曲劇演員大賽銀獎、河南省第二屆曲劇演員大賽金獎、河南省首屆青年演員折子戲大賽金獎、全國首屆「紅梅杯」表演金獎、河南省首屆「文華表演獎」等。
1985年,劉豔麗畢業於南陽市藝術學校,分配到南陽地區曲劇團工作。1993年調入河南省曲劇團。師從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玲,又得曲劇大家周玉珍、孫炳新指導。主攻青衣、花旦、閨門旦。分別在劇目《風雪配》《跑汴京》《寇準背靴》、曲劇新版《紅娘》《櫃中緣》《屠夫狀元》《紅樓夢》《遊鄉》《掩護》《思凡》《飄揚的紅絲帶》《淚灑相思地》《五女拜壽》《酷情》《李豁子離婚》《胡二姐開店》《紅石坪》《王寶釧》、曲劇電影《李祥和的婚事》、曲劇電影《阿Q與孔乙己》、豫劇電影《子夜驚夢》中飾演主要角色。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