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氣化三清」,談談我的看法

2020-12-05 洺河詩話

關於「一氣化三清」有多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鴻鈞老祖,一種說法是盤古,一種說法是元始天尊,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也許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但不管有多少說法性質都一樣,都是基於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一氣化三清」給出一種新的解釋。既是如此,那就要看誰的解釋更能服眾,更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也更有道理了。今天,我也談一談對於「一氣化三清」相關問題的看法。

先來看一看到底是誰「一氣化三清」,哪個人物的可能性更大呢?「一氣化三清」的故事來源於道教,最典型的出處恐怕是以道教神靈體系為原型的《封神演義》了。而道教的思想雖說從遠古久已有之,但上升到理論加以大力弘揚只能說是從老子開始的。老子的一篇《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萬經之王」,更是被道教奉為經典的權威之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子的「一氣化三清」之說,更有跡可循,更能站得住腳。

再來捋一下上面幾個人物的關係情況。

盤古開天地,是一個傳自於遠古的神話故事。他也許跟一些遠古的歷史人物有一定的關係,或者盤古的原型就是某一個遠古的歷史人物。這個人物形象的存在有一定的歷史基礎、文化底蘊。再看鴻鈞老祖,這個人物形象來自於《封神演義》,並沒有些許的文化和歷史基礎,也沒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也許只是作者為了故事情節而完全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形象。所以,說鴻鈞老祖是「一氣化三清」的始祖,不管是從哪方面來說,都站不住腳,或者說信服力不強。

再看剩下的兩個人物,也是「一氣化三清」的二位當事人,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加上上清靈寶天尊,此即為「三清」。這是目前比較統一的稱謂。對於這三個人物的叫法,我先談一下不同看法。

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道」。《易經》中認為,道之初是一片混沌狀態,然後是無極、太極,太極又生兩儀,才有了陰陽,才有了天地之初,這才有了天地一切的開始。天地開始稱為元始,天地初建稱為靈寶,人類形成稱為道德,應該能夠理解。但再從字面意思來看,元始天尊,元始就是天地的最開始,既是最開始,萬物都未誕生,那哪來的玉的概念呢呢?所以,說元始天尊是玉清不合適。從以上解釋來說,合理的叫法應該是:上清元始天尊,玉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太清應該在上清之前,之所以排在最後,也許正體現了中華民族性格之謙虛的特點吧,把真正的大家排在後邊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從名字稱謂的叫法上來看,二者各有一定的道理,而老子應該更接地氣。

綜上來看,不管是從歷史、文化,還是從陰陽相生的道家理論,或者是從對他們稱謂的字面意思來看,說老子是「一氣化三清」之始祖,理由比較充分,應該是比較妥當的。

相關焦點

  • 道教文化:到底是老子一氣化三清還是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
    說到「一氣化三清」估計很多人是從《封神演義》中看到的,在誅仙陣中老子一氣化三清,打敗了通天教主。結合道教文化,都知曉這三清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受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是老子一氣化三清,可在道教文化中又說是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到底是誰一氣化三清?
  • 道家「一氣化三清」詳解
    不論是小說還是影視,道家的一氣化三清都是絕頂神通,那你清楚「一氣化三清」是什麼嗎?說道「一氣化三清」估計很多人都是從《封神演義》中看到的,在誅仙陣中老子「一氣化三清」,打敗了通天教主。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神通的理解都是能意不能言。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怎麼學習 一氣化三清學習攻略
    導 讀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學習攻略 你想知道氣化三清的化身在哪裡嗎?
  •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去哪學 一氣化三清學習攻略
    導 讀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在哪裡學?
  •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在哪裡學
    18183首頁 想不想修真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在哪裡學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在哪裡學 來源:網絡
  •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之術怎麼獲得 一氣化三清之術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是什麼?一氣化三清之術怎麼獲得?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道祖一氣化三清:三清信仰的源流、衍變與圖像
    在談論道教神系的演變與發展時,人們往往會用一句「老子一氣化三清」來加以概括。道教神系的形成與完善,是一個漸進的歷史。從早期三官、老君的崇拜,到最終形成以三清為核心的神真體系,經歷了由分散雜亂到統一有序的過程。
  • 同樣一氣化三清:太上老君與盤古、鴻鈞老祖所化,大有不同
    同樣一氣化三清:太上老君與盤古、鴻鈞老祖所化的區別在哪兒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三清」是至高的神仙領導人。在道觀裡,供奉的神像中,也往往少不了「三清」神尊,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全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 說說「一氣化三清」到底怎麼回事
    提起三清中的道德天尊,許多人都把他等同於太上老君,二者雖有著根本聯繫,但其實並不是同一位,那他們有著怎樣的區別呢?說起三清,最為人們熟悉的一句話就是「一氣化三清」,那麼這所謂的一氣是指什麼?老子又和太上老君什麼關係?
  • 想不想修真一氣化三清學習方法
    在想不想修真手遊中一氣化三清學習方法都有哪些呢?
  • 一氣化「三清」的解說,老子是華夏先驅創世主
    根據「一氣化三清」分析:一分為二,二分為三,前前後後都是一個人在演化。此人便是,——老子(道祖)。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博大精深辯證法哲學書。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哲理性強的著作。書中內容以老子思想道法自然講解,高深莫測?
  • 五行正解:一氣化三清
    濟緣命理講堂 原創文章:    「一氣化三清」出現在許仲琳著的《封神演義》,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鬥法時
  • 一氣化三清,三清到底是誰?原來都是一家人
    三清道祖在上!某某在此立誓,若有違背天誅地滅!這是我們古人在對天發誓的時候,常會用到的詞語。可能很多人會分不清,這三清都是誰?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說道說道。第一,道德天尊。『太上』生於開天之初,是盤古元神一氣化三清中的老大。他創立了人教,是人族在上古時期的庇護者之一。絕不是我們在西遊記中看到的那個只會煉丹的老頭兒,相反他在道教中佔了很大的地位,還在玉皇大帝的上面。太上一詞就是對他最好的形容,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光,元氣之祖也。通過這短短幾句描述,由此可見太上老君的地位。第二元始天尊。
  • 一氣化三清的人究竟是誰?盤古鴻鈞老祖還是太上老君?
    奇怪了,分明太上老君是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為什麼卻以太清道德天尊位居三清之末呢?這就緣於「一氣化三清」了。在《封神演義》中,「一氣化三清」是老子大破通天教主誅仙陣時使出的「玄都紫府」的絕招法術。但見他「把魚尾冠一推,只見頂上三道氣出,化為三清」,少頃,上清、玉清、太清三位道友便口誦仙訣,霞光萬道瑞彩千條的來助力老子。「一氣化三清」,就是老子的分身術,將一尊神祗幻化為三尊神祗。相傳,老子善於分身,創世神盤古、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甚至於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等等,都是他幻化分身。
  • 封神演義裡,老子為什麼能夠一氣化三清?別的聖人為何不能?
    但是在封神演義的小說裡,三清所指的是老子的三個分身,一氣化三清的也不是盤古,而是老子一氣化三清。  因為廣成子三謁碧遊宮送還金霞冠,他的這個作為無疑是來耀武揚威的。  但通天教主僉押了封神榜,並不在意。
  • 老君一氣化三清,所化的三個人是誰?古籍記載出乎意料!
    一氣化三清者,是老子。西遊中,老子即太上老君,楊戩對陣孫悟空一回,原著明確提示「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瓷器,準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卻不打碎了?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剛琢。
  • 封神演義,太上老君的一氣化三清,為何破不了誅仙陣?原因很簡單
    結果燃燈道人一出場,就說十絕陣會損失十個道友,因為每個陣都要派人去祭陣,所謂的祭陣,其實就是送死。本來這些陣應該派出十二金仙直接上陣的,結果燃燈道人讓道行低微的道友,甚至是凡人先去祭陣,等他們死了之後,再派出十二金仙進行各個擊破。
  • 一氣化三清,函谷關外那騎牛的落寂老者,正是道教始祖老子
    但是,無論這些流派怎樣發展,怎樣壯大,他們所供奉的最高神明,所供奉的神威,無一例外的應屬道教的三清天尊。我覺得他們是由道教始祖,老子一氣化三清而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老子的《道德經》有記載:道生一(天道生了元氣), 一生二(元氣又生陰陽二氣), 二生三(陰陽二氣又生了天地人), 三生萬物(天地人創造世了間萬物),這就有了我們目前看到的精彩紛呈的世間萬物了。
  • 誅仙陣中老子對戰通天教主,一氣化三清,化得是哪「三清」之氣?
    老子對戰通天教主時,動用了玄都紫府絕招妙法——一氣化三清。那老子的妙法「一氣化三清」,化得是哪「三清」之氣呢?老子騎著板角青牛來到誅仙陣前,起先是勸誡通天教主,讓通天撤了此陣,不然就拿通天教主去紫霄宮,面見鴻鈞師祖,將其貶入輪迴,永遠不能再至碧遊宮。通天教主一聽,氣的雙眼冒煙,老子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 袁元說: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三清天,闡教、截教,截取一線生機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的神,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據說啊,這三清都是元始天尊一氣所化,也就是民間常說的一氣化三清。玉帝是住在三十三重天,在三十三重天之上是三清天,也就是大羅天。元始天尊住在三十三重天之上的三十四重天,也就是玉清天,靈寶天尊住在三十五重天上清天,太上老君住在三十六重天太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