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爭鋒,思維碰撞
賽場上的我們,都是講道理的人。娓娓道來,各抒己見,妙語連珠,針鋒相對……經過多輪角逐,5月24日下午,清華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闖入第九屆華語辯論錦標賽總決賽,在故宮上演巔峰對決。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到場觀戰。
周士尊、李翔、張凝果、於江浩四位優秀辯手代表清華大學上場辯論。雙方就「幸福是主觀的/客觀的」展開辯論。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張澤群擔任總決賽主席。
四位辯手:周士尊、李翔、張凝果、於江浩
這是清華大學首次進入四大國際賽事(世界盃、世錦賽、新國辯、亞太賽)的總決賽。經過一番唇槍舌戰,清華大學代表隊獲得第九屆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亞軍,最具人氣隊伍。清華大學二辯李翔獲得「高校組全程最佳辯手」稱號。
現場實錄
比賽由被評委稱為「歷史學PK心理學」的一辯立論拉開帷幕。西南政法大學一辯拋出觀點:「從歷史的宏大敘事來看,我方認為幸福是主觀的。」「高層次需求的滿足使得幸福的主觀色彩得以呈現。」清華大學一辯則認為要「反思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幸福觀」 。幸福是有客觀規律、有章可循的:
一是能為當代人提供追求幸福的方法論;二是可以使國家在推動國家進步、改善人民生活時更有抓手。從個人和社會層面,都能夠幫助我們在當下更好找到幸福。
隨後,正方運用「奇襲」賽制申論,認為當下我們面臨消費主義和科技對人的異化,技術和金錢變成了幸福的標準。如果我們接受了這個標準,「多年追尋的人類的驕傲和自豪蕩然無存」。
來到雙方二辯的駁論環節,各自兩分鐘時間。正方二辯發問個人追求的標準與正誤在哪裡?用相對客觀的指標量化能判斷人的幸福感嗎?
「客觀的就是物質的嗎?概念和物質本身與主客觀無關。」反方二辯認為,我方強調的不是幸福的形式和樣貌,而是幸福的規律:
對方辯友做了錯誤的區別。一,客觀不一定是物質的。二,幸福不一定要規定形式和樣貌,而是規律。幸福心理學提到高自控水平、對生活掌握感、積極的人際關係、累積對生活好的體驗。在當下年輕人幸福指數不夠高的現象中,幫助大家找到一條路去通向幸福,我方更有效率。
此時,清華大學選擇「奇襲」,由反方四辯質詢正方二辯,從因人而異的個體反映與相同的深層機制入手,強調解決現實中問題。
進入盤問,正方三辯詢問「客觀機制」的指向,價值觀是否能達成共識?反方三辯詢問幸福由自己定義,向內追尋能尋找到什麼,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才能實現每一個人的幸福?
半場小結,正方三辯認為對方對幸福的定義「切割得太粗暴」, 「缺乏共性就是主觀」的觀點不成立,並認為對方未就「幸福」辯題本身展開辯論。反方三辯認為在事實層面討論不具意義,探討當代個人、國家層面對幸福的追尋路徑更有意義,「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
幸福是一個綜合體,作用於它的生理機制是客觀的。在這個有的人缺乏幸福的年代,我們想讓大家變得幸福,國家讓人民幸福。對方的提倡不能解決享樂主義和內心空虛的問題,客觀規律可以讓人提高對生活的掌控感,進而提升幸福感。
總結陳詞來臨,反方四辯率先回應「追尋幸福」的問題:
幸福有兩層,一層是客觀基礎,一層是主觀感受。您方說只要觀點多元問題就會解決,但這是客觀才能解決的,往往人是用個人主觀來束縛別人。國家讓人民幸福,共識可以轉變,但規律不以人為轉移。是什麼樣的事情讓我們不幸福,您方的回應就是我想的不對,改了就好,但哪有這麼簡單。我方則提供了方法論,提供了抓手,這些模式都能讓你在現實之中找到幸福。
正方四辯則認為,是在很多人迷失的情況下,追求幸福的指導應該是什麼?給現代人的指引和方向,用一種客觀替代另一種客觀不能給人幸福。給青年人的倡導是回歸自己的內心,尋找自己應該享受的是什麼狀態。
晉級之路
本次華語辯論世錦賽吸引了來自四個大洲的535支參賽隊伍參賽,經過30個賽區的層層選拔,最終有國內外32所高校會師南京。清華大學在北京賽區的4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拿到了三張入場券中的一張。
代表校辯論隊赴南京參賽的隊員有:18級研究生李翔、張凝果,15級本科生王濟遠、秦嘉昊,16級本科生桂思博,以及17級本科生施晨希、張峻皓、周士尊。
在小組賽階段,清華辯論隊戰勝同組的成均館大學及澳門科技大學,但負於天津大學,以小組第二名的成績出線。在淘汰賽階段,先後以4:1和3:2的比分戰勝同樣來自北京賽區的老對手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
5月3日半決賽,清華辯論隊以4:1的比分戰勝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晉級總決賽。從「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應不應當降至12歲」、「飯圈數據打榜現象對娛樂業發展利大還是弊大」、「學以致用還是學以致知更值得提倡「,到「推廣新能源,觀念普及還是技術引進更重要」、「青年人更應培養自豪感還是危機感」、「克隆技術發展能不能給人類帶來福音」;從法理法條的辨析、社會現象的思考到個人價值的選擇;隊員們在每一道辯題、每一個領域上都展示出了極強的知識儲備,憑藉詳實的數據材料、縝密的邏輯推理屢屢收穫評委和觀眾的好評。
全程最佳辯手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辯論隊18級研究生李翔在本次賽事中表現優異,作為隊伍裡的主力攻辯,在七場比賽中拿下五場最佳辯手,並最終鎖定「全程最佳辯手」的稱號,她也成為第一位代表清華在國際賽事中奪得全程最佳的辯手。
賽場內外
第九屆華語辯論世錦賽由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南京建鄴區委宣傳部、建鄴區團委、君和青年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總決賽評委包括歷屆國辯最佳蔣昌建、林正疆、王慰卿、餘磊、陳銘等。
道理越辯越明,共識越辯越多。祝賀西南政法大學,來年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