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搖三下,就能將你準確定位
記者和民警一起實測求證:千米之內,定位還算靠譜
安全起見,不要在固定地點反覆查找「附近的人」
昨天上午開始,一條來自杭州警察蜀黍(叔叔)的微博在網絡上火速流傳,到下午,不只是微博世界,各大BBS和專業網站都有轉發。為啥會這麼轟動?內容如下:
【親,別讓你的位置「裸奔」啦!】最近網上盛傳「微信三點定位」可暴露位置,蜀黍今天親測了下,確實可能暴露部分位置信息。蜀黍提醒:(1)不要在固定地點反覆查找「附近的人」;(2)及時「清除位置信息並退出」;(3)別以為距離百米遞增,且有時效性就安全,多定幾點照樣能抓住;(4)小心陌生人!
好吧,第一眼看上去,有微信的讀者是不是覺得:如果一不小心開放了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貌似看起來有風險哦!一條微博最多140字,要講清楚一件事還是不行的。到底怎麼回事呢,記者和發微博的民警取得了聯繫,並且一起進行了實測,給讀者們完整解釋下。
對了,如果看完之後你有異議或者高招,要記得@一枚紅薯叫沈sir 或者@錢江晚報 !
賣萌警官是PTU,發了這條提醒微博
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在現實生活中身為杭州市下城區公安分局治安防控機動隊(PTU)成員的沈宏警官,他就是微博上的@一枚紅薯叫沈sir ,剛剛在大街上通宵值完夜班的80後帥鍋,此刻正坐在西湖邊喝茶哩。
沈sir 第一句話就賣萌,差點沒讓記者昏倒:記者姐姐,昨晚執勤看到家長給小孩輔導數學題目,就是這樣靈機一動想到的……
好吧,並沒有最新案件發生。沈sir是通過數學題聯想到了前陣子女大學生用微信「搖一搖」然後引來色狼被強姦的新聞,決定強調一下「三點定位法」,也是趁機讓大家動一動腦子、想一想安全防範知識罷了!他還為此配了圖,很是花了點時間呢。
實測「三點定位法」
關於微信三點定位法,首先,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手機裡都裝有微信,是個方便的社交軟體。為了讓你在無聊的時分找到同樣無聊著又期待聊天對象的人,提供了一個「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大約是以100米為單位,最遠可以查看1000米之內、同樣在使用這個程序和這個功能的人。
微信三點定位法的原理其實就是個數學問題,由於太多網友轉發過,很難找到原創了,讓我們引用某一位網友的微博:
「我們學的數學其實是有用處的,如果在微信上找到個姑娘,記下你的位置和距離,關注一下,再換兩個位置重新記下距離,以這三個點為圓心、距離為半徑畫三個圓,姑娘的位置出來了……」
為了求證,本報記者和沈sir進行了功能實測。
假設沈sir是個羞澀的技術宅男,在微信上看到有位頭像美好、籤名或文藝或火爆或蘿莉的妹紙,所在點的坐標不明,只知道都在西湖邊喝咖啡,沈sir離她只有500米。怎樣通過他和她的距離判斷她在哪呢?
沈sir 示範:
把你自己當做圓心,第一次看到的距離為半徑,畫個圓,則妹紙一定在圓周上的某個點;
你站起來朝任意方向走一段,必須是移動100米以上。再得到一個你和她的距離數字,再畫一個圓。可能有1~2個交集點,目標大大縮小;
畫圓的次數越多,這個交集點就越準確。一圈圈畫著,從第三個圈開始,妹子的坐標就暴露啦!
當然了,這一「陰謀」能實現有個非常脆弱的前提:就在你以1000米為最大直徑努力暴走,忽遠忽近測量著你和對方的距離時,對方必須保持坐標基本不動。
不會用這個功能的人是大多數
當然,如果微信三點定位被居心叵測的人來對你窺視時,這事情就不那麼美好了。讓我們回到沈sir發布預警的出發點吧!
記者詢問微信客服證實,微信認為在地理位置中給出的不是精確位置,而是以「100米、200米」為大概範圍的信息,所以具體的坐標不可能判斷出來,「查看附近的人」信息具有即時性,不具備時效性,所以也已經大大減小了通過位置信息判斷出對方實時坐標的可能性。
昨天,記者在自己的微信上隨機給10位在網絡上較為活躍、從事不同工作的女性朋友發去了信息:「求開放地理位置信息看一下咱倆距離。」
這是一句模稜兩可的話,允許對方使用「發送地理位置」或者是「查看附近的人」,隨便哪個功能都行。
沒想到,第一個回復的朋友,一位全職太太:「啊,自從我關閉了地理位置功能之後就不知道上哪裡打開了。」
第二個回復的是一位非常忙碌的外貿行業女文員,她說:「研究半天不知道怎麼設置,理論上應該已經對你開放了……」
第三個回復的還是高中物理課老師哦:「我的手機是不是沒這功能啊?」
第四個女友是編輯,顯然忙著呢,也沒研究過這個功能,一頭霧水地回覆說:「這個在哪裡設置的?」
第五位證券公司工作的女友倒是直截了當地把她的地理位置抓了個圖發給記者了!
第六位女警察興致勃勃地打來電話問:「你被盜號了?」
剩下四位清一色地問記者說:「怎麼開放?」
沈sir 聽說之後大笑,然後安慰記者說:「這說明你們都是正常人,不無聊!就是壞人才整天挖空心思想著怎麼把正當的東西都變成犯罪工具呢。」
好吧,無聊,多少罪惡假借汝之名而行。(記者 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