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這是今年網上「紅色旅遊」關鍵詞搜索熱度上漲比例;3432.76萬人次,這是今年上半年延安市接待遊客數量……趕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熱潮,今年紅色旅遊人氣飆升,成為旅遊市場的一抹亮色。
超燃——
當旅遊添上紅色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作為傳承紅色文化的有效路徑,紅色旅遊具有特殊教育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旅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紅色旅遊市場供需日益活躍。
紅色旅遊成為假日經濟新寵。假期,與新中國誕生、長徵等重大事件相關的主題紀念館、遺址等成為旅遊中的超級IP,北京、韶山、嘉興、延安、井岡山高居國慶境內熱門目的地榜單前五。在浙江,「紅動浙江」紅色旅遊系列活動備受青睞,僅嘉興南湖就接待遊客42.8萬人次。而文化和旅遊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國慶七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82億人次,78.84%的遊客參加了各式國慶慶祝活動。
紅色旅遊成為研學重要組成。今年北京四中組織了3次人文遊學活動,翻看日程記者發現:西北遊裡有到陝西歷史博物館感受盛唐氣象,也包含到甘肅懸壁長城體味戍邊艱辛;滇西行既要登高黎貢山觀自然奇景,也設置了訪松山戰役舊址祭奠先烈的環節;川渝路上學生們欣賞完大足石刻藝術瑰寶後,又走進渣滓洞、白公館瞻仰烈士留在牢獄牆壁上的絕筆……研學旅行中包含紅色旅遊目的地或融入紅色文化,是學生研學新趨勢。教育部公布的「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中,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特質的單位佔了不小比例。
紅色旅遊成為團建熱門。歲末,雲南省賓川縣喬甸鎮海稍新莊紅軍村迎來了又一批團建學員。今年下半年,到紅軍村重走長徵路的團建隊伍已超過1200多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展開後,不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選擇到紅色遺址學黨史悟初心。
過癮——
紅色教育可以如此生動
戴上VR眼鏡,即刻「穿越時空」來到1927年的南昌,加入到南昌起義的隊伍中,同革命先輩一起經歷槍林彈雨的洗禮……實景沉浸式的參觀,讓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的遊客直呼「過癮」。
「井岡山練兵、急行軍、反『圍剿』、阻擊戰、製作紅軍餐、入戶調查、聽紅軍故事……這一天有敬佩、有感動,更多的是激勵。」在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壩上村參加完「紅軍的一天」體驗課,上海大學學生高敏璐發出這樣的感嘆。
藉助VR技術進行實景沉浸式參觀、嫁接「密室逃脫」等時尚玩法、提供「角色扮演」式體驗遊……今年,各地紛紛推出新舉,依託革命文物資源,善用科技與創意,講好中國故事,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網紅打卡地,豐富了紅色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也提升了紅色旅遊的服務質量。
在海南,遊客們在定安縣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換裝紅軍服,在深山雨林間重走「紅軍路」;在湖南,大型紅色實景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將山水實景與高科技立體舞臺裝置高度結合,遊客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感悟毛澤東從韶山踏上民族救亡道路的奮鬥歷程……
共享——
旅遊公路成為脫貧大道
這段日子,貴州省甕安縣天文鎮烏江村村民閔國松隔幾天就要跑到村頭工地上去看一看。正在施工的是一條25公裡長、雙向6車道的旅遊公路,從猴場會議會址通往強渡烏江戰鬥遺址。「這可是條『致富路』!等路通了,會有更多的客人來我們村觀光旅遊,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烏江村位於山勢陡峭的烏江南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民依靠傳統農業為生,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甕安縣人武部結對幫扶該村後,根據村子距紅軍強渡烏江戰鬥遺址不遠的實際,協調地方幫該村建起紅色旅遊觀光、鄉村休閒垂釣、農家特色餐飲等特色幫扶項目,村民收入大幅提升,2018年全村整體脫貧。今年,每戶靠旅遊增收5至8萬元。
烏江村只是通過紅色旅遊實現脫貧的千百個鄉村的縮影。
目前,全國還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多為革命老區、邊疆地區。而全國300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也大都分布在這裡。革命老區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分布的一致性,使發展紅色旅遊成為地區脫貧的有效途徑。
在陝西,商洛軍分區掛鈎有著「陝南小延安」之稱的陝西省山陽縣小河口鎮袁家溝口村,幫助修繕革命遺址、進行旅遊推廣。伴隨著遊客的增多,村民穩定增收。11月19日,山陽縣公布2019年度貧困村退出名單,袁家溝口村名列其中。
而在井岡山市茅坪鄉壩上村,吳雲月等52戶村民則靠著接待參加「紅軍的一天」體驗課的學員,戶年均增收2.3萬元,先行走上了小康路。
烏江村村頭工地上機聲隆隆,公路還在不斷延伸。翻看不久前頒布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推動紅色旅遊內涵式發展」這個熱詞再次出現。領略壯美河山、投身美麗中國建設,新一年裡,紅色旅遊熱度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