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特色小鎮版圖上,東經114°、北緯31°附近一處坐標,地處「大武漢之肺」的綠色深處,未來這裡將不可限量:
從地理橫軸上看,位於國家中心城市大武漢北部的黃陂,是全城生態最好、旅遊發展最好的區域,也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當前正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求新、求變、求高質量發展。
從行業縱軸上看,中國養老度假小鎮的領跑者藍城集團,正乘著烏鎮雅園和春風系列產品之勢,落地布局華中地區,讓特色農業小鎮、養老度假模式生根發芽。兩軸交錯處,金風逢玉露,可無限想像。
烏鎮雅園的白馬湖盡顯學院式風情
走過前川街木蘭轉盤到木蘭大道,就能看到旅遊指示牌上密密麻麻寫了幾十個景區的公裡數,這裡可通往國家AAAAA級風景區——黃陂木蘭生態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區木蘭山、木蘭天池和雲霧山,更難能可貴的是,那些散是滿天星的鄉村遊景點,讓你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在這條全國罕見、串珠成線的旅遊大道上,未來還將增添一個頂級小鎮:木蘭春風小鎮。其操盤手就是從綠城轉型中脫穎而出的藍城集團。今天,綠鄉萌(@lvx-meng)智庫平臺來分享一下關於藍城和黃陂的故事,未來我們也一起看看,藍+黃會發生怎樣神奇的化學反應。
藍城故事
情懷與工匠精神打造養老新模式
中國的養老地產之風,吹了好幾年了。從早期的一擁而上,市場不明方向,不斷試錯;到現在的模式日漸清晰、品牌競爭格局初顯,養老地產的模式與策略已被有效證明,各路產品,堪稱百花齊放。而這其中,無論是產品力的打造,還是商業經營角度來看,精心打造出烏鎮雅園的「藍城模式」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養老與農業,作為其產品核心,已然形成行業標杆。
「情懷和工匠精神」一直都是藍城掌門人宋衛平打造產品的先天宗旨。烏鎮雅園這個行業標杆,是如何體現情懷與工匠精神的呢?綠鄉萌經過梳理發現,那就是充分考慮在這個物質豐盈的時代,人們對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度,並基於這些考量,將老人的心理訴求,體現到了極致。
譬如,老人們本身具有特殊性——容易回憶和懷念,總能聽到人們滿懷感情地講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有多少糗事,有多少青澀的小故事,以及他們的大學生活是如何的難忘,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對校園生活的眷戀。當老之將至,人們往往最難忘的,還是風情萬種的大學時光。
因此,獨具風情的學院式養老成為藍城項目一大特色。這些,僅從建築風格可見一斑,烏鎮雅園居住單元建築風格和室內風格整體上採用新民國風,整體給人以民國時期書院的氛圍。這不禁讓人想起民國時期中國的大學教育,思想自由,不拘一格,百家爭鳴,大師輩出。
為了營造這樣的民國風,烏鎮雅園的立面設計借鑑了清華園、復旦園、北大燕園和武大校園等著名高校的風格,沉穩、大氣、厚重又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設計中借鑑了校園中典型的聯橋、拱廊,再藉由屋簷的精巧和校園草坪那種平靜祥和的意境,讓人一進入社區就回想起那段理想豐滿、躊躇滿志的青春年少,那段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學時光。
烏鎮雅園建築風格
武漢大學建築
學院風建築風格是理想主義的外在表現,如何持續豐富內涵,也是「藍城模式」的必備功課。烏鎮雅園的「學院式養老」核心配套應屬「頤樂學院」,它以學校的組織方式,構成園區內老年人的日常組織形態,從而構建出一種嶄新的老年生活模式。
養老+農業,形神兼備,相互交融,「藍城模式」把養老生活體驗發揮到了極致。學院外面還租有幾十畝的地做農場:老人們每年花500元,就能有15㎡的小天地。其實城市人也會有農民的理想,除了學院內提供的課程和活動項目,老人們在農場種點自己喜歡的農作物,感受「復得返自然」,讓養老變成一種生活。
農旅融合的藍城探索
黃陂故事
全域旅遊底色下的新發展
「藍城模式」將在武漢黃陂落地生根,令人充滿期待。一直以來,作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武漢黃陂,充分發揮大空間、大臨空、大生態的區位優勢,搶抓機遇謀趕超發展,「廁所革命」「三鄉工程」等各項工作均居全省首位。
隨著黃陂武湖板塊成為長江新城核心發展區,黃陂的區位板塊價值愈發凸顯。各種生產要素、資源在這裡聚集,這為此次藍城項目入駐黃陂,提供了發展的土壤,更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長江新城地區發展鄉村提供了有益參照。
木蘭春風小鎮現狀
作為「武漢之肺」,黃陂本身的生態資源已經相當優渥。如今,黃陂正牢牢抓住武漢軍運會的發展機遇,木蘭大道等道路綠化提升工作如火如荼推進,「綠滿黃陂」正成為新的亮點。然而,以定鼎之勢,落子黃陂,藍城顯然不只是看中了生態優勢那麼簡單。黃陂板塊生態優勢、交通優勢、養老體驗、產業布局等方面都歷經考驗,也可見黃陂人民決心打造精品、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深切期望。
黃陂木蘭小鎮是一個高起點。此次藍城進入湖北,畫起了同心圓,手筆不小。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位於武漢市北面的是黃陂木蘭春風小鎮,武漢市南面則是果樂小鎮,武漢市東面則是大冶藍城春風江南小鎮,三大小鎮圍武漢而造,合力構建武漢城市圈的黃金三角,布局頗為精妙。
綠鄉萌網友@花甲練字 感慨:藍城,正以武漢為中心畫圓,畫城鄉共有的夢,夢裡鄉愁。您看,一副理想生活的現代化藍圖,正在荊楚大地徐徐展開——
黃陂木蘭春風小鎮
木蘭春風小鎮位於黃陂區長軒嶺街道西北部,北臨木蘭天池風景區,西臨雲霧山風景區,東臨石門,南臨院基寺水庫,項目佔地約8000畝,其中建設用地約1200畝,預計總投資人民幣60億元。項目坐擁武漢城市圈中面積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區,豐饒的物產、4400多年的歷史遺韻,賦予了它與生俱來的頤養與生活氣息。通過藍城對於養生度假小鎮業態的規劃營造,這裡將最大化地利用優質的生態資源、避暑氣候、原鄉文化等旅遊資源,形成休閒度假、酒店民宿、複合型健康養老、主題樂園、山地運動、農業等多重產業相融合的複合生態特色小鎮典範。
武漢果樂小鎮
武漢果樂小鎮位於江夏的武漢果樂小鎮,我們看到的是藍城以鄉村休閒業與全域旅遊相融合的模式,結合當地歷史悠久的水果種植產業,通過引進紐西蘭奇異果、藍莓等20餘種高端水果,在藍城的匠心之下,構築出一個令人樂而忘返的繽紛小鎮。每一個季節,不同顏色的花果與作物,都讓小鎮顯現出不同時令的色彩搭配。到此的人們,還可以體會到水果種植、採摘所創造的喜悅與感動,還有山清水秀的風格,令人舒服的空氣。
大冶春風江南
佔位光谷東的大冶春風江南,坐擁著華中崛起無限機遇,一路直達無縫對接武漢光谷中心區。項目集康養、頤樂、度假、宜居、農旅五大特色主題。在此憑欄三山湖畔半島的醇美景致,可以在此靜賞白鷺棲息飛翔的景致,三面環水的半島形制。未來,一幢幢既舒展又合抱的圍合院落將從土地中生長而出,湖畔櫻花跑道、規劃中的國際垂釣中心、藍城引以為傲的觀光農莊,名家大師設計網紅民宿等配套。融匯藍城中式合院的營造精髓,每一席皆得以融於山水之間,回歸淳美的生活狀態。為歷史名城塑造新時代的城鄉統籌、鄉村振興示範和小鎮生活範本。
「我們城市生活是五光十色的,小鎮則純粹得多,用藍來代表可能是最準確的,它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長久處在城市的灰色之中,我們幾乎忘記了,這個星球其實也是藍色的。」曾有網友這樣來闡釋自己心中對小鎮之藍的理解。
從木蘭春風到果樂小鎮,再到春風江南,這僅僅只是藍城在華中「造生活」的開始。未來,或許這裡將誕生更多的複合功能的農旅居養小鎮。一座座互相聯動和呼應,且景色各異的藍城小鎮,將交織出一處「全球養生勝地」的小鎮集群。
鄉萌觀點
養老產業鏈還需要加速融合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海外版《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的文章引起網絡熱議,其背後也折射出了一個事實: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養老產業已經是公認的朝陽產業,並且下一個經濟發展期的新動力。從前兩年的討論,到這兩年一批先鋒項目的建設運營,國內養老產業發展飛速前進,遍地開花。但如何才能真正把養老產業做好,仍然是時代發展的話題。通過此次藍城養老項目,綠鄉萌鄉建智庫梳理專家觀點如下——
一、以藍城為代表的養老項目的成功,是目前合理化需求的集中體現。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的進入,短期內有效需求無法對應成比例擴展的情況下,未來高端養老產業爭奪有效客戶的競爭或將加劇。況且,我國高端養老產業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長期利潤率低。這在短期內恐怕也難以得到有效化解。
二、對於養老產業來說,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當前仍是社會主流養老方式。正如國務院35號文的政策明確規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郊區新型社區養老也是綠鄉萌智庫平臺積極倡導的村莊養老模式的一種表現方式。
三、養老項目仍處在階段性探索,不管是環境選擇,還是品質打磨,其實涵蓋了養老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此前包括萬科、金地在內的多個品牌對養老模式的探索不盡如人意,很多經驗還需要總結。這條產業鏈還需要繼續延長,如,地產、保險、護理、醫療、文體娛樂、旅遊、零售、餐飲等行業需要加速融合。
簡而言之,此次「藍城+黃陂」,兩者資源的有效疊加,已經為實現雙贏打開良好局面。對於藍城來說,其與另外兩個養老小鎮的區域聯動,通過提前布局卡位,將有效消解華中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第一波資源紅利。而對於黃陂乃至武漢來說,這種養老模式的探索,不僅是城市養老多元化的具體體現,也是養老產業的先鋒實踐,極具模式探索+社會實踐的雙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