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

2020-12-18 北京市人民政府

  原標題:本市兵分六路督導檢查垃圾分類 發現桶站設置不規範、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第一次現場督導檢查。檢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兵分六路分別對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昌平區進行現場檢查。

  在現場共檢查的12個社區,3家社會單位中,檢查人員發現社區和社會單位在垃圾分類工作中主要存在桶站設置不規範、垃圾桶標識損壞、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等9大類問題,並現場督促相關區、街道、物業單位積極整改落實。

  地點:龍錦苑東一區和回龍觀街道龍錦苑二區

  部分垃圾桶蓋有破損,值守力量不足

  5月4日上午,副市長張家明帶隊,前往昌平區霍營街道龍錦苑東一區和回龍觀街道龍錦苑二區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現場調研。

  一進龍錦苑東一區,檢查人員就看到了一排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展板,上面詳細標明了垃圾分類的流程、方法等內容。小區的多個位置都整齊地擺放著紅藍綠灰四色分類垃圾桶,還專門將一個紅色的垃圾桶設置為「廢棄口罩收集垃圾桶」。在廚餘垃圾的桶裡,多是雞蛋殼、蔬菜瓜果皮等,可回收垃圾的桶裡,多是塑料製品。

  檢查人員發現,小區裡的垃圾桶普遍比較髒,而且有一半左右都沒有蓋子。「本來都是有蓋子的,但是蓋子很脆弱,垃圾車翻起垃圾桶往車上倒的時候,蓋子常常會被摔碎。」物業人員無奈地說。

  隨後,檢查人員來到龍錦苑二區,這個小區的情況跟龍錦苑東一區很相似,也是存在垃圾桶比較髒,存在破損,基本無桶蓋問題。另外,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小區內廚餘垃圾桶擺放點位多,但值守人員比較少。

  張家明要求,小區內桶站要堅持高標準規範設置,廚餘垃圾桶要相對集中、有人值守,保持桶站乾淨、整潔、完好,讓居民願意往桶內分類投放。要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把社區工作者、物業管理者、樓門長等志願者調動起來,加強宣傳指引,讓居民確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還要引進再生資源企業,確實將小區可回收物收集起來,從源頭上垃圾減量。在這方面,市裡要出政策,區裡要積極落實。小區內的大件垃圾暫存點也要建立起來,使大件垃圾有處存放。

  地點:古城南裡社區、西路北社區

  居民精準投放率有待提升

  5月4日上午10時30分,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帶隊先後前往古城南裡社區、西路北社區,對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突擊檢查。

  「指導居民工作好做嗎?」「廚餘垃圾佔比多少?」……走進古城南裡社區,孫新軍對指導員提出一連串問題,對方基本都能正確作答。「垃圾分類想做好,入戶宣傳很重要。」孫新軍說。

  檢查組路過一處水果店時,孫新軍探頭詢問店家塑膠袋是否收費,對方回答5月1日開始不提供免費塑膠袋了。「不錯。這是源頭減量、防治白色汙染的重要一環!」孫新軍臨走時不忘強調。

  「這個小區桶站設置、數量,宣傳環境布置以及監督員工作符合要求,不足之處在於,居民精準投放率還有待提高,目前垃圾分類需要指導員進行二次分揀,這也是現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孫新軍說。

  離開古城南裡社區,檢查組又來到西路北社區,該社區正在試點通過在垃圾桶處安裝攝像頭,運用人臉識別、後臺系統比對等智能化手段,結合門禁實名實戶資料庫,對居民垃圾投放的正確、錯誤「姿勢」進行記錄,後期對投放錯誤的居民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指導。

  地點:朝陽秀園清潔站、大屯垃圾轉運站、阿蘇衛循環經濟園

  部分垃圾轉運站有異味

  上午,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帶隊,對朝陽秀園密閉式清潔站、大屯垃圾轉運站和阿蘇衛循環經濟園的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情況進行現場檢查,發現部分社區存在垃圾桶破舊、廚餘垃圾清運不及時的情況,部分垃圾轉運站除臭設施不完善,有異味。

  在朝陽區秀園密閉式清潔站,檢查人員發現,這裡設置了1個廚餘垃圾壓縮箱和2個其他垃圾壓縮箱。這裡的負責人說,配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清潔站已經實現規範分類,今後收運垃圾過程中也絕不允許出現混裝混運情況。

  檢查組隨後來到大屯垃圾轉運站,在這裡,從密閉式清潔站送來的所有垃圾,分類裝車,分類轉運。但儘管戴著口罩,轉運站車間依舊可以聞到垃圾的異味,存在部分除臭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對突擊檢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指揮部檢查組將督促指導環衛作業單位和物業企業等儘快協調解決。

  地點: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和朝陽區雙井街道

  部分垃圾桶缺少分類標識

  5月4日上午,跟隨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率領的檢查組來到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和朝陽區雙井街道隨機走訪社區的垃圾分類情況。

  在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趙濟貴隨機敲開了蔥店社區一戶居民的家門,「您好,打擾了,我們來看看您家的垃圾分類情況怎麼樣。」趙濟貴耐心詢問,這戶居民把他引進門,「分著呢,分著呢,您看,不都在這兒呢嗎。」居民給趙濟貴指了指地上的一個紙袋,裡面塞了不少塑膠袋、包裝袋。「居委會不是給發了廚餘垃圾桶嗎?您的廚餘垃圾放哪兒了?」在抽查前,趙濟貴特意提前了解了一下社區此前開展垃圾分類的工作情況,得知居委會給每戶居民都配備了綠色的小桶,專門用來放廚餘垃圾,趙濟貴特意詢問居民有沒有綠桶,用沒用綠桶。居民想了想,「有一個,有一個綠的。」居民從裡屋取出來一個綠桶,但裡面並未裝廚餘垃圾。「謝謝您支持,不過咱們還要繼續仔細垃圾分類。」

  隨後,趙濟貴又來到胡同,隨機抽查了幾處垃圾桶,「咱們的垃圾桶並沒有分類貼標啊,外表也太髒了。」工作人員趕緊記下,表示會立即整改。不過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社區不僅是平房區,還是拆遷滯留區,胡同較窄,設置存在實際困難,社區計劃設置60個分類垃圾站點,目前只設置了20個,還在推進當中,將於近期儘快完成。

  在社區居委會門口,看到外來人員正在辦理出入證,趙濟貴又停下來,建議工作人員在辦證的過程中也要藉機宣傳垃圾分類。在雙井街道垂西社區,趙濟貴也提醒門口站崗的防疫值勤人員,要在值勤中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

  地點: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海澱區新科祥園小區

  垃圾分類指導員配備不足

  「小區裡的垃圾桶配齊了嗎?具體怎麼設置的?有沒有分類指導員在旁邊引導?」5月4日下午,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物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前往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檢查,一進小區院門便直奔設在居民樓下的一處生活垃圾交投點。

  見這處交投點只有一個可回收物垃圾桶,檢查人員提出疑問:「就一個藍桶夠用嗎?現在居民家裡的可回收物還是挺多的。」「小區裡不止這一處投放點,別處也有藍桶,我們還另設了一個再生資源回收櫃。」這裡的物業負責人王蕾解釋說,祿長街19號院的分類垃圾桶是由物業和街道合作配置的,物業公司設置了可回收物投放容器,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則由街道聘請的第三方公司設置,垃圾分類指導員也出自第三方公司。

  「現在自己在家也分類,就是有時候裝廚餘垃圾的塑膠袋老忘了單拿出來。」一位來扔垃圾的居民說,小區裡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其實不是每天都來,沒人指導提示,難免分錯一兩樣。

  隨後檢查人員來到海澱區新科祥園小區。這個小區也存在垃圾分類指導員配備不充裕的問題。物業經理薛戰紅說,小區內一共設了9處垃圾分類交投點,能滿足居民日常的投放需求,但垃圾分類指導員是由物業保潔員兼任的,每天上下午各有兩個半小時值守在桶站旁,「我們在每個桶站邊都設了宣傳展板,分類指導員不在時,居民也能看到提示,另外我們招募了70多名志願者,一起承擔講解、宣傳的任務。」薛戰紅說。

  地點:翠微大廈

  餐廳後廚垃圾混投混放

  5月4日,跟隨市城管執法局前往大成路翠微大廈開展垃圾分類檢查。

  在5層海底撈火鍋店,該店開闢專門區域放置分類垃圾桶。執法隊員隨即打開一隻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一眼就看到裡面放著一個飲料瓶,「這個是可回收垃圾,別扔錯了。」執法隊員將瓶子揀出來囑咐道,一旁的餐廳工作人員表示馬上就重新檢查投放。

  帶隊檢查的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提醒工作人員,餐廳垃圾分類要「再細緻一些」,避免發生餐飲企業容易出現的如餐巾紙、手套、筷子等和廚餘垃圾混放等問題。他提醒工作人員,在顧客用餐結束後,服務員回收餐具時可提前分揀。此外,餐廳內外垃圾分類宣傳內容不足,沒有圖解、標識等,建議餐廳增加更明顯的垃圾分類標識。

  在隔壁的麻辣香鍋店,後廚一個沒蓋兒的綠色垃圾桶和蓋頂上貼著紙的灰色垃圾桶引起了執法人員注意。「你這灰色桶到底是什麼垃圾桶?」灰色垃圾桶本來是裝其他垃圾的,但在桶蓋上卻貼著「可回收」的標誌。「對,我們就拿它當可回收垃圾桶用。」後廚工作人員解釋,但打開桶蓋,卻是大量塑膠袋。「這用髒的塑膠袋是不可回收垃圾。」「哦,那我們重新分一下。」工作人員連忙表示。

  溫天武表示,為做好《條例》的落地實施,城管執法部門從教育、引導、規範入手,逐步展開執法工作。現階段以宣傳告知、教育引導為主,接下來將對存在問題單位開展整改。(代麗麗 孫宏陽 葉曉彥 王天淇 金可)

相關焦點

  • 垃圾桶分類標識太小?可以按顏色分類投放垃圾
    居民反映:垃圾桶桶身分類標識太小,分類「不清」「小區的4個垃圾桶上分別標著『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是字跡太小,我戴著眼鏡想看清很吃力,必須湊近才能看清。」黃伯說,這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 「小小啄木鳥」讓普陀這裡的垃圾分類標識更「友好」!
    「小小啄木鳥」讓普陀這裡的垃圾分類標識更「友好」!11所中小學進行巡查,發現不少學校的垃圾分類標識存在不少細節錯誤,並針對這些問題督促學校及時進行整改,進一步規範垃圾分類宣傳投放、收運處置等各個環節。02操作不當至標識破損嚴重檢查發現,垃圾桶不少標識都破損嚴重,難以看清類別。詢問後了解到,原來是垃圾桶在清運中有字一面朝地上,桶身摩損嚴重。
  • 社區垃圾分類檢查:分類意識有,細節問題也不少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第一次督導檢查。檢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分六組分別對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進行現場檢查。
  • 北京市評出174個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
    「比如黨建引領方面,就包括小區是否通過召開居民議事會等多種形式充分徵求了居民對於分類垃圾桶位置擺放的意見;分類設施規範方面,要考察桶站設置是否符合本市相關規範指引;分類成效方面,小區或村的廚餘垃圾量、分出純度如何等等,都是重點考核標準。」
  • 【黨建引領 垃圾分類】平谷鎮垃圾分類「三分法」,優美環境你我他
    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好、做細、做精一、分主體宣傳,提升實操性依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面向轄區餐飲商戶、企業及社區,通過走訪入戶、微信建群、專項輔導等形式,針對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等重點事項進行講解,做好管理和執法有效銜接。
  • 北京垃圾分類七個月: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
    北京垃圾分類七個月: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接近完成 出處
  • 垃圾分類新規十大熱點詳解
    比如,並沒有對垃圾定時定點投放進行全市統一的強制性規定,各區政府可以採取設立固定桶站、定時定點收運等多種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此外,也並沒有強制要求垃圾在投放時必須「破袋」。在《條例》修訂的過程中,曾提出過垃圾「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馬建驥表示,而在最終表決通過的《條例》中,雖然明確規定垃圾「不得混裝混運」,卻刪去了「不分類、不收運」的說法,而變成了「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則向城管執法部門報告。
  • 記者實地走訪:西安垃圾分類首日情況怎麼樣?
    在長樂坊街辦西安熱工院,公司裡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區域設置的四類垃圾桶中存在垃圾混合投入的問題;職工食堂大廳以及後廚垃圾定點投放區垃圾收容設備設置不規範,並存在垃圾混合投入現象;該單位家屬區,物業未開展垃圾分類,設施、公示牌未到位,執法隊員現場下發了《碑林區生活垃圾分類整改通知書》。
  • 汕頭市對市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首輪專項督導
    為推動市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按照《汕頭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和《汕頭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有關規定,11月30日至12月4日,市垃分辦組織對市級公共機構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第一輪督查指導,「選優評差」助推落實垃圾分類。
  • 北京部分社區垃圾分類標識不統一,經有些指導員「指導」後居民更暈了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一個半月的時間,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小區仍存在著垃圾桶設置有誤、垃圾分類指導員指導不嚴謹、垃圾分類宣傳海報仍沿用「老黃曆」等問題。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實施,每家每戶領取到了垃圾分類宣傳折頁和手冊。認真學習了好幾遍,張先生自認為,自己對垃圾分類有了基本了解,「大部分家裡產生的垃圾肯定不會分錯了。」但下樓到小區新設立的生活垃圾分類桶站投放垃圾時,張先生卻被垃圾分類指導員攔住了。「外賣餐盒扔錯地方了!」
  • 北京5月1日前進行垃圾分類:禁止主動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錄印發
    記者從27日召開的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進展情況通報會上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保障條例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到位。北京市設置了11.3萬餘組垃圾分類桶站、分類驛站,980座密閉式清潔站、小型垃圾中轉站,保障生活垃圾日產日清。5月1日起,本市餐館、賓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的筷子、勺子、牙刷、梳子等用品,城區內等級旅遊景區也將在5月1日前進行垃圾分類設施升級改造。
  • 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如何設置?這個規範告訴你!
    為進一步規範工作標準,給承擔具體任務的區和單位提供技術支持,近日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繼制定了《濮陽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濮陽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和《濮陽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規範》三個技術性文件,我們將一一解讀。
  • 平谷鎮垃圾分類「三分法」,優美環境你我他
    一、分主體宣傳,提升實操性依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面向轄區餐飲商戶、企業及社區,通過走訪入戶、微信建群、專項輔導等形式,針對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等重點事項進行講解,做好管理和執法有效銜接。垃圾分類入戶宣傳 對商戶進行垃圾分類宣傳並籤訂承諾書 志願者指導居民垃圾分類投放 志願者宣傳垃圾分類 二、分類別執法,強化規範性 建立執法檢查「三三原則」,將檢查範圍和檢查對象分為企業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在即,您關心的十大熱點解讀來了
    比如,並沒有對垃圾定時定點投放進行全市統一的強制性規定,各區政府可以採取設立固定桶站、定時定點收運等多種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此外,也並沒有強制要求垃圾在投放時必須「破袋」。、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並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
  • 記者探訪北京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清運車「一鍋端」,分類桶白配了
    在此呼籲社會單位與廣大市民,自覺履行垃圾分類責任與義務,杜絕亂投亂放行為,共同攜手建設綠色家園!今天上午,記者隨同垃圾分類檢查組一起,探訪本市此前曾經創建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對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實地進行調研式檢查。
  • 垃圾分類後 撤桶矛盾怎麼破?
    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中,居民區撤桶並點、定時投放,是較為普遍的一種做法。然而,因為撤桶引發的居民異議也時有發生。如何在撤桶一事上讓居民們取得共識,連日來,市人大常委會赴徐匯、靜安等區實地調研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和水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並召開座談會。部分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參加活動。
  • 北京動員7類人員「社區看桶」
    新規實施三個月 查處個人違法3323起  發布會上,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介紹,自5月1日《條例》實施以來,截至7月31日,全市城管執法部門累計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18.86萬家,發現問題1.39萬家,問題率為7.37%。
  • 市衛健委組織專家來濰坊市人民醫院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督導檢查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12月3日,市衛健委組織專家來濰坊市人民醫院督導檢查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情況,副院長胡德建陪同檢查。專家組先後到門診、綜合病房樓、外科樓、職工生活服務中心等區域進行了現場督查,聽取了工作人員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的具體介紹。在綜合病房樓9樓眼科病房,專家組重點檢查了各類垃圾容器的配置及使用情況,對治療室、汙洗間、衛生間等不同區域的垃圾容器及標識配置給予了肯定和指導。
  • 北京首批154個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亮相,評選有這5大標準
    市城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規範化建設已基本完成。全市現有固定桶站6.32萬個,達標改造6.07萬個,達標率為96%;分類容器便利性合格率達81.2%。本市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穩中有升。目前,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達到4246噸/日,較《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3倍。
  • 和平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檢查
    內容提要:《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有半月有餘,和平區在此期間對轄區內賓館酒店、餐飲行業、機關企事業單位、樓宇物業、商場超市、居住小區等開展了多次垃圾分類專項治理行動,進一步推廣垃圾分類理念,培養環保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