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漫評《徐霞客遊記》
※北喬
《徐霞客遊記》,無疑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眾所周知,《徐霞客遊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做出卓有價值的貢獻。
有學者統計,徐霞客共考察記錄地貌類型61種,水體類型24種,動植物170多種,名山和有名山峰1259座,巖洞、溶洞540多個;在他所記載的景點中,現在,有50多處是縣級以上的風景名勝地,有50多處設有旅遊和文物管理機構;在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他到過的有25個。
在巨大的考察成果背後,是徐霞客堅定、頑強和抵近目標的科學精神,以及對自然生態的敬畏和沉醉。
人們對《徐霞客遊記》的地理學價值和所展露的奇人之心之力,數百年前就有了共識。然而,從自然文學這一角度的研究和評價,尚未形成應有的態勢,《徐霞客遊記》的文學價值,值得我們深入地領悟和挖掘。
雖名為遊記,當下的眾多遊記散文與《徐霞客遊記》無法相提並論。近些年來,遊記散文呈現井噴式的寫作勢頭,但基本都停留在走馬觀花地看,浮光掠影地寫。對大自然的奇美,沒有獨特的觀察之力,寫法上流水帳、無個性章法,帶入感方面,也只是簡單地發幾句世人皆有的感嘆。這樣的散文,千面一律,遠離了自然,也遠離了心靈,註定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文學。
從自然散文的角度來考量,《徐霞客遊記》首先得益於徐霞客對於大自然的熱忱嚮往。一次次遠行中,他都懷揣強烈的好奇心、不屈的冒險精神、抵近觀察的細緻力。名為遊覽,其實,他把以科學的考察與親近自然的愛好融為一體,身心與大自然融一體。
我們可以認為,徐霞客首先是一位地理學的考察者和研究者,然後才是文學的寫作者。或者說,他以文學的方式向世人報告他的研究方式和成就,讓文學成為科學走向大眾化的橋梁。縱觀近年來廣受好評的自然文學佳作,其實都具備這一品質。比如《瓦爾登湖》《寂靜的春天》《沙鄉年鑑》《醒來的森林》,品相是文學的,內核心是專業性極強的科學研究。
我們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徐霞客在具體的寫作中,表現了很強的文學力。在描摹狀寫山水景物的同時,會適時書寫途中的瑣碎細節和極具戲劇性的故事。看似是閒筆,其實起到了毛細血管的作用。每每這個時候,遊記中的敘事效果特別明顯。而之於觀察、體驗的記錄,力求精確,又十分講究根據對象的特點,進行與之相應的描寫路徑、角度和節奏。
如此,《徐霞客遊記》中的每一篇遊記,我們都可以從文學層面進行深度的文本細讀。
今天,我們重提《徐霞客遊記》,是希望從文學出發,進一步領略其豐富的內涵和拿之可用的現實意義。
從《徐霞客遊記》中,我們深切地體味到,了解、研究生態自然,不是解剖式的扼殺,而是探尋人與自然那種既神秘又骨肉相連的親和關係。面對生態自然,我們需要足夠的敬畏之心和呵護之力。這是我們對待生態自然的基本態度,也是發展自然文學的原動力。文學源於自然,文學又源於心靈。我們只有真正做到心魂相信自然,才會有高品質的自然文學。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也是我們的感恩行動。
自然文學的寫作,必然是親近、體悟大自然後的文學書寫。倘若隨隨便便地走一走看一看,指望事後的想像或查資料,那多半不可能是文學,而真的只是世俗化的「遊記」。真誠、用心地對待大自然,我們才能有真誠、用心的寫作行為,也才可能有自然文學方面的精品力作。
正如著名自然文學研究學者程虹所言,人們閱讀自然文學,從自然文學裡提高了對自然的認識,對人自身的認識,找到了解決「後文化」之後的精神良藥。由此,我們對科學與文學的聯姻,有著更高的期待。專業性的地理、生態方面的研究,既是小眾性的科學行為,也應該通過文學這一方式,讓科學更平易近人,讓成果不同程度地多方向地走入平常人。《徐霞客遊記》具有無可爭議的示範性,而且在很長時期內,也還是我們普及生態自然科學的理想和行為的標高。
程虹教授還認為,自然文學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文學以人類為中心的傳統觀念以及傳統文學中戰爭、愛情與死亡那些久經不衰的話題,大膽地將目光轉向自然,把探索與描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視為文學的領域並作為寫作的主題。
正是基於這一意義,《徐霞客遊記》更應為我們高度重視,把這些年我們在自然文學上的缺課補回來。這是我們之於自然的責任,也是我們重要的文學理想。
承繼徐霞客的科學精神和文學精神,讓科學與文學在自然文學中生動對話,相互滋潤。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體,而《徐霞客遊記》讓我們感受到科學與文學整體性的美,大自然在文學中更顯神奇與美好,而文學也讓大自然呈現別樣的光芒。
重讀《徐霞客遊記》,我們總能有許多的發現,而細細品讀,我們更會發現其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