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源12月4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譚秋萍 劉偉南)「竹板打,響連連,父老鄉親聽我言,今天不把別的說,我為掃黑除惡來宣傳……」國慶期間,安源區城郊管委會略下村文藝隊文藝演出中的快板節目《掃黑除惡保平安》、獨唱《我的中國心》、葫蘆絲《賽江南》等節目,贏得群眾一片掌聲。
略下村自編自演文藝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近年來,為推動群眾文體活動的深入開展,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群眾的業餘生活,安源區城郊管委會全力完善文化廣場、體育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投入300餘萬元大力推進基層文化建設,提升改造14個綜合文化站、11個農家書屋及若干個文化小廣場、百姓大舞臺,各配備電腦2臺、圖書1800冊,更換老舊、破損健身器材30餘套,新建3個足球場,申請改造橫龍公園為首家智慧體育公園,成為了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
城郊青年書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參與略下村文藝演出的70歲的老黨員張壽華,不打牌,也不「打閒講」,閒暇時光就愛好唱歌,尤其愛唱紅歌、愛國歌曲、影視歌曲,還參加了「老年大學」歌詠班,老張說:我覺得唱歌不但可以鍛鍊身體,煩惱的事情也少了,大家都愛聽我唱歌。
和張壽華自娛自樂不同,三角洲社區居民彭阿姨和付阿姨則更喜歡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的廣場舞及唱歌培訓。「以前沒有組織沒有培訓的時候,我們都是自嗨,也沒有培訓、沒有演出,後來社區統一請來了文化志願者給我們培訓,大家都特別高興,學得也特別認真。」城郊管委會紮實抓好文化文藝培訓,通過各種形式舉辦文藝輔導、培訓工作,還利用傳幫帶的方式,利用閒暇時間,在群眾中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文體活動,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三角洲社區文藝培訓課學員在認真學習音樂(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長興館村銅管樂團通過改編《走進新時代》《歌唱祖國》等節目既適應時代變化,又融入風土人情、家鄉風貌,每次演出都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提升了發展的精氣神。這支始建於1988年老牌銅管樂團負責人丁萍雲歷經了村裡三十多年文化場所的變遷,感慨道:「以前沒有很好的排練場所,要不就是露天、要不就是自己家裡,人員也來不齊,現在城郊管委會在文化綜合站三樓專門裝修好一間能容納50餘人的排練室,解決銅管樂團沒有足夠的排練場地問題,還添置了風扇、空調、飲水機等,我們更有熱情了,演出活動不斷,2016年還榮獲江西省農民藝術節金獎呢」。
全民健身運動會之拔河比賽(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安源區城郊管委會還通過開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動,切實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開展「牢記使命擔當 凝聚奮進力量」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廉潔杯」全民健身運動會拔河、羽毛球、籃球、廣場舞、跳繩等10餘場活動;疫情防控、掃黑除惡等送戲下鄉30場;轄區內評選「書香家庭」、「清潔家庭」、「文明家庭」,切實加強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時轄區1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倡導志願者開展各類活動,彰顯了文明互助新風尚,營造了明德尚禮、家庭和睦、鄰裡團結、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氛圍。
市民在橫龍公園鍛鍊(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