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源:多種形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2020-12-06 央廣網

央廣網安源12月4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譚秋萍 劉偉南)「竹板打,響連連,父老鄉親聽我言,今天不把別的說,我為掃黑除惡來宣傳……」國慶期間,安源區城郊管委會略下村文藝隊文藝演出中的快板節目《掃黑除惡保平安》、獨唱《我的中國心》、葫蘆絲《賽江南》等節目,贏得群眾一片掌聲。

略下村自編自演文藝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近年來,為推動群眾文體活動的深入開展,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群眾的業餘生活,安源區城郊管委會全力完善文化廣場、體育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投入300餘萬元大力推進基層文化建設,提升改造14個綜合文化站、11個農家書屋及若干個文化小廣場、百姓大舞臺,各配備電腦2臺、圖書1800冊,更換老舊、破損健身器材30餘套,新建3個足球場,申請改造橫龍公園為首家智慧體育公園,成為了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

城郊青年書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參與略下村文藝演出的70歲的老黨員張壽華,不打牌,也不「打閒講」,閒暇時光就愛好唱歌,尤其愛唱紅歌、愛國歌曲、影視歌曲,還參加了「老年大學」歌詠班,老張說:我覺得唱歌不但可以鍛鍊身體,煩惱的事情也少了,大家都愛聽我唱歌。

和張壽華自娛自樂不同,三角洲社區居民彭阿姨和付阿姨則更喜歡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的廣場舞及唱歌培訓。「以前沒有組織沒有培訓的時候,我們都是自嗨,也沒有培訓、沒有演出,後來社區統一請來了文化志願者給我們培訓,大家都特別高興,學得也特別認真。」城郊管委會紮實抓好文化文藝培訓,通過各種形式舉辦文藝輔導、培訓工作,還利用傳幫帶的方式,利用閒暇時間,在群眾中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文體活動,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三角洲社區文藝培訓課學員在認真學習音樂(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長興館村銅管樂團通過改編《走進新時代》《歌唱祖國》等節目既適應時代變化,又融入風土人情、家鄉風貌,每次演出都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提升了發展的精氣神。這支始建於1988年老牌銅管樂團負責人丁萍雲歷經了村裡三十多年文化場所的變遷,感慨道:「以前沒有很好的排練場所,要不就是露天、要不就是自己家裡,人員也來不齊,現在城郊管委會在文化綜合站三樓專門裝修好一間能容納50餘人的排練室,解決銅管樂團沒有足夠的排練場地問題,還添置了風扇、空調、飲水機等,我們更有熱情了,演出活動不斷,2016年還榮獲江西省農民藝術節金獎呢」。

全民健身運動會之拔河比賽(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安源區城郊管委會還通過開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動,切實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開展「牢記使命擔當 凝聚奮進力量」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廉潔杯」全民健身運動會拔河、羽毛球、籃球、廣場舞、跳繩等10餘場活動;疫情防控、掃黑除惡等送戲下鄉30場;轄區內評選「書香家庭」、「清潔家庭」、「文明家庭」,切實加強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時轄區1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倡導志願者開展各類活動,彰顯了文明互助新風尚,營造了明德尚禮、家庭和睦、鄰裡團結、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氛圍。

市民在橫龍公園鍛鍊(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相關焦點

  • 江西安源:文明花開別樣紅 成風化俗潤民心
    ……基層陣地建設仿佛是給居民的幸福生活又加了糖,甜到居民的心田裡。暢通「能回家」的渠道,激發「想回家」的願望。近年來,安源鎮針對各村(社區)基層服務陣地陳舊、服務能力不足的實際問題,構建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生活圈,為廣大群眾打造「紅色驛站」。
  • 江西安源: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前行力量
    1924年冬天,安源黨團地委在這裡合辦了我國最早的黨校——中共安源地委黨校,一張張整齊的桌椅和桌上的煤油燈,仿佛看到了當年路礦工人和在校學生集中學習的情形。這裡既是最早創辦了全國最早的中共地方黨校的地方,也是中組部首批試點的紅色名村,「把一切獻給黨」黨性教育基地座落其中。
  • 萍鄉安源:手繪「初心地圖」 打造文化新名片
    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萍鄉市安源區安源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對轄區內紅色旅遊景點進行了系統梳理、深入挖掘,串點聯線拓面,精心繪製了「初心地圖」,並以此為依託,帶領廣大黨員探訪屬於安源的紅色印記,重溫那些崢嶸歲月,開啟了一場學習之旅、尋根之旅、初心之旅、奮進之旅。
  • 江西法院以多種形式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
    在第109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連日來,江西法院以多種形式舉行慶祝活動,豐富廣大女幹警的文化生活,切實把關愛女性落到實處,並向女幹警致以節日的問候。
  • 送戲下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現場觀看文藝節目的群眾。紅網湘潭縣分站12月2日訊(記者 吳志勇)11月30日,湘潭市當代音樂促進會來到花石鎮羅漢村,給當地老百姓帶去精彩的文藝節目,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儘管當天天氣寒冷,但絲毫沒有影響到群眾觀看演出的熱情。歌舞《五星紅旗》拉開了演出的序幕,隨後,男聲、女聲獨唱、花鼓戲對唱、二胡演奏等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上演,讓村民們享受了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
  • 「快樂星期天」豐富鹿邑群眾文化生活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胡洪濤 器樂演奏、豫劇、歌曲、舞蹈、健身舞等在鄉村文化廣場次第演出,現場精彩不斷,高潮迭起……6月23日,由鹿邑縣委宣傳部、統戰部、縣文聯主辦的「快樂星期天」系列主題活動,在王皮溜鎮普小莊村、觀堂鎮郭窯村文化廣場如期拉開大幕
  • 江西安源:弘揚農耕文化 助推鄉村振興
    央廣網安源7月17日消息 (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鄔斌 黃鋒)農耕文化是我們的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色,國家先後實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這些都為農耕文化傳承和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重要契機。
  • 江西安源路橋集團到上慄縣楊岐鄉石嶺小學開展結對幫扶
    江西安源路橋集團的愛心人士與孩子們進行互動 合影留念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李凌報導:6月5日,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江西安源路橋集團有限公司來到上慄縣楊岐鄉石嶺小學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表演了民族舞蹈《火把節》、打擊樂《中國範》、扇子舞《中國功夫》等精彩的節目,江西安源路橋集團的愛心人士也積極與孩子們互動。  石嶺小學地處最偏遠山區,條件艱苦,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學校只有幾把風扇驅熱,江西安源路橋集團的愛心人士了解學校實際情況後,決定捐贈空調,改善老師們的辦公條件。「我們希望老師們有一個更好的辦公環境,更好的服務鄉村教育工作。」
  • 巴南:加強文化陣地建設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巴南區一品街道舉辦特色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資料圖 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資料圖 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新華網重慶1月7日電(劉鳳蓮)近日,在巴南區一品街道政府廣場,當地群眾載歌載舞,通過一品情歌等極富地方特色的文藝表演歡慶新春。家住一品街道五角亭社區的王阿姨感嘆:「在家門口就能看演出,讓我們文化生活豐富了許多喲!」  據了解,近年來巴南區一品街道通過文化陣地建設、活動帶領等方式,讓群眾文化素質有所提升。
  • 濰坊高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今年以來,高密市在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堅持文化搭臺、群眾唱戲,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不斷豐富全民文化藝術生活,拉動高密市夜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 合川小沔鎮:四措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原標題:合川小沔鎮:四措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華龍網8月25日10時訊(通訊員 趙衛峰)合川區小沔鎮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生活,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是陣地建設,拓展平臺。近年來,投入80萬元,加大村級文化大院、文化廣場等文化場所的建設力度。
  • 榆陽區文旅文廣局:承辦「榆陽小劇場」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榆陽小劇場」是由榆林市榆陽區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主辦,陝北煤海藝術團承辦,是為了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周五晚19點30分,進行優秀文藝節目展示的惠民演出。
  • 營造濃厚節日氛圍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原標題:營造濃厚節日氛圍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本報訊 (記者 孫昭
  •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石家莊橋西區各街道這樣做
    橋西區各街道高度重視文化惠民工作,持續加大投入,加快文化事業發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交流文化藝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有效地滿足了轄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 新疆輪臺:薩瑪舞蹈隊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這正是輪臺縣黨委辦公室駐村工作隊為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而組建的薩瑪舞隊。 據了解,薩瑪舞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集體歡跳的一種民間舞蹈,動作樸實有力,豪邁自信。薩瑪舞通過用歌、鼓、舞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農業的豐收。薩瑪舞蹈和音樂還被吸收在十二木卡姆的第三部分——麥西熱甫中的開頭部分。2011年5月23日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專訪哈佛燕京學社社長裴宜理:安源革命的歷史記憶
    Perry)的新著《安源:發掘中國革命之傳統》,以作為中國革命搖籃之一的江西萍鄉安源的前世今生為個案,來講述中國革命在底層社會的興起、傳播,以及後來被鑄造成不同版本的革命傳奇的故事。她認為安源革命展現了那種與地方精英合作、靈活地運用中國文化傳統、以非暴力和工人教育為特質的革命範式,這種體制內的合法抗爭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並且付出的是最少的社會成本。
  • 江西空管分局多種形式加強管制員英語水平
    近期,江西空管分局管制部門多種形式加強管制員英語水平,各班組教員在班前會上組織大家學習在不同情況下的陸空英語通話,通過黑板上書寫講解、視頻播放等多種方式讓管制員能夠清楚理解並準確表達出各種非常規下的英語陸空通話,提升英語水平,以應對在各種不正常情況下的應急處理能力。
  • 廣東惠州打造現代文化消費新模式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看電影、看演出、逛書店……當路邊的街燈亮起,市民的夜間生活越來越豐富,文化生活的點綴讓城市更有品位。據悉,廣東省惠州市在2017年成功入選第一批(第二次)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名單,著力打造現代文化消費新模式,推動文化、體育、旅遊等業態消費成為消費時尚,使文化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點。
  • 國家工業遺產丨安源煤礦
    萍安段、萍鄉煤礦工程全圖、萍鄉煤礦機土各礦周圍界限圖1908年,清廷合併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廠礦企業跨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北、遼寧等省,並在日本東京、英國倫敦設有辦事處,是亞洲當時規模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有「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之稱。
  • 華能安源電廠:我若盛開 清風自來
    安源電廠供圖華能安源電廠:我若盛開 清風自來張媛媛  鄧宗泉  江西安源,一簇熾烈的火焰,曾經在這裡熊熊燃燒,將舊有的腐爛燒毀,將工人運動的旗幟插在總平巷的牌坊上。偉人毛澤東在江西血與火的革命實踐中,曾揮就如「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等氣勢磅礴、膾炙人口的詩詞篇章,既讚頌了江西的秀美風光,又表達了對理想未來的堅定信念。  華能安源電廠,仿佛一隻花盆,將敢為人先和創新的種子,栽植於安源大地,在40年風雲變幻的時光裡,這簇通紅與不屈的芬芳,頑強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