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讓他過的太安逸

2020-10-18 爸媽進化論



進化媽:孩子,在該吃苦的年紀千萬不要選擇安逸,因為你昨天吃過的苦,都會成為明天你行走世界的路。


作者:一鳴(爸媽進化論主筆)

沒吃過苦的孩子,嘗不到生活的甜

一提到鄰居張叔的兒子天賜,鄰居們都連連搖頭。

天賜是張叔的寶貝兒子,他生了兩個丫頭後,因為政策原因就做了避孕手術。

但後來意外懷孕,就有了天賜。

張叔得了兒子後,一改先前的愁苦模樣,整天笑呵呵的,還說這是老天賜給自己的,並取名天賜。

雖然他們家不富裕,但天賜一出生就被當小皇帝養。打不得,罵不得,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和玩。

後來,天賜漸漸長大,高中畢業後就不想上學了,家裡給他安排去附近的工廠上班,可天賜不是怕累,就是怕領導批評。

一不高興就不去了,因此他不是辭職好幾份工作,就是在辭職的路上。

直到現在,他還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二十好幾的人,待在他媽媽的裁縫店裡,僅僅幫助媽媽做點飯,扯扯布,其餘時間天賜就玩手機消磨時間。

因此,他的婚姻問題也成了一大難題。

農村同齡女孩本來就少,面對天賜這樣無工作、無學歷、無存款的三無小夥,根本沒有女孩會看上,這下天賜成了村裡的大齡剩男。

張嬸開始各種後悔,擦著淚說,現在管也不聽了,真愁死我了,該怎麼辦呀!

可孩子已經做慣了溫室裡的花朵,讓他猛然接受疾風驟雨的洗禮,他會非常抗拒。

在孩子該吃苦的年紀,千萬不要讓他選擇安逸。

請父母儘早幫孩子打開生活真相的大門,讓孩子去體驗,他們才會明白現實的殘酷,才會明白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

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在蜜糖罐裡長大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生活的甜,因為他認為這就是生活最基本的樣子。

唯有讓他早早體驗到苦的滋味,他才會努力追求生活的甜。

吃過苦的孩子,更加成熟

前幾天,大一新生帶高位截癱父親上學的新聞一下子衝上了熱搜。

視頻中,郭家寶一邊忙著做飯,一邊跟父親聊天。

這個一說話就笑的樂觀男孩,其實是個苦孩子。

郭家寶3歲時,母親因病離世,5歲時父親因意外事故高位截癱,小小的家寶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剛開始因個子太小,夠不到灶臺,就搬兩塊磚墊在腳底,做飯、洗衣、給父親按摩成了小家寶的家常便飯。

看著孩子本該撒嬌的年紀,孩子卻像個大人一樣承擔這一切。

父親眼淚汪汪,覺得實在對不起孩子,但小家寶從來沒有抱怨過自己多苦、多累。

家寶上初中後,他帶著父親上學,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癱瘓父親。

今年他以553分的優異成績被中原工學院錄取。學校專門為他準備了一間宿舍,還配備了一些設施,方便照顧父親。

記者問,你認為自己的生活苦不苦?

家寶笑著回答說:「我沒有感覺有多苦,多累,相反,我那麼小就能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我感覺很自豪。」

從小就被生活磨練的孩子,更明白生活的真諦,也會更加珍惜擁有的一切。

孩子從不斷的成長中,更懂得人世間的悲歡,很早就懂得人情世故,讓他比同齡孩子更加成熟、自信地擁抱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在獎勵吃苦的孩子

今天從網上看到一則帖子,非常有感觸。

網友gloria的老公去鞋店一口氣買了五雙鞋,這讓gloria很驚奇。

問起原因,gloria老公感慨說,就是挺欣賞那小姑娘的,年紀那麼小,為了解決家庭困難早早輟學出來打工。」

gloria有點不理解,直到自己遇到了一個同樣境遇的男孩。

gloria有次出門吃早點,看到了一個穿一身工裝的男孩,看樣子是早點隔壁洗車行的員工。

那個男孩看起來非常小,就像個高一小男生,他站在早點攤面前,非常有禮貌的問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後來要了一碗粉。

坐在他周圍的都是洗車行的員工,他們的年齡看起來已經30好幾了。

他們一直在大聲抱怨老闆不好,工資太少,鼓動大家離職,最後把話題塞到小男孩身上:「你跟著哥走,保證你吃香喝辣的。」

男孩聲音不大,語氣卻很堅定:「哥,我的經濟情況不允許我隨便離職。」

輕輕的一句話,卻讓在場的人瞬間安靜了下來。

真是讓人心酸又可敬,他小小年紀就要為了生活打拼,但在是非面前不隨波逐流,堅定自己的立場,實在難能可貴!

gloria突然就理解了老公當初的感受:是真的喜歡,欣賞,心疼這樣的孩子。

這些稚氣未脫就出門打工的孩子,雖沒有好的家庭,他們過早承擔了家庭責任。

但他們從來沒有抱怨命運不公,也不曾自暴自棄,每天像太陽一樣積極的發光發熱,活成他們最美的模樣。

前段時間,95後的快遞小哥李慶恆,高中文化,自討苦吃,將工作做到極致,從而和李佳琦一起登上熱搜。

他作為高層次人才,直接落戶杭州,並獲得100萬購房補貼。

因為不甘心命運的安排,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他們披荊斬棘、努力拼搏的模樣,讓人心生敬意,也最終贏得命運之神的青睞。

鄰居大鵬以前家裡非常窮。

當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可他父母連送他去大學的路費都沒有,大鵬便自己拎了個編織袋坐火車去了大學。

學費都是親戚們湊的,別人都有父母寄錢,過著輕鬆在外的生活,大鵬一進學校就勤工儉學。

每天早上五點起來送牛奶,周末去食堂打工,暑假開培訓班。

就這樣一步步在陌生的城市,靠著自己的實力買車、買房成家立業。

有人說,命運確實不公平,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有人奮鬥了一輩子連羅馬的門都沒有見到。

但是苦也一輩子,笑也一輩子,當我們選擇像太陽一樣熱氣騰騰的活著,這一輩子遲早也會火熱起來吧。

正如貧困家出來的湖南高考狀元所說:「我確實沒有出生在羅馬,但我去羅馬的路上看了一路風景,也挺好的。」

孩子,在該吃苦的年紀千萬不要選擇安逸,因為你昨天吃過的苦,都會成為明天你行走世界的路。

作者簡介:一鳴,富書專欄作者,富書持續投稿變現營2.0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中年少女,左手執筆,右手養娃,用一顆執著的心來寫字,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相關焦點

  • 白巖松:孩子,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吃苦」教育是人生財富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孩子是否成功,是否優秀,其中10%來自於先天優勢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剩下的70%取決於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並且父親的教育方式佔據了絕大部分。 白巖松教育自己的兒子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經常對兒子講,不要太過於注重成績,反而要更加注重自己內心的提升。
  • 千萬不要在該拼搏的年齡,選擇安逸!
    青春的懵懂無知,放縱任性,沒有理智,缺少自制力,多少聰明的孩子,把如花的歲月,獻給了不該做的事。本該不畏艱難困苦讀書學習的時候,卻耍起小聰明,貪圖安逸,投機取巧,得過且過。就這樣他橫跨幾個領域,拼命地奔跑,後來很多出版社找來,他的書一本本面世,被世人所知,聲名鵲起。勤勉勤奮,辛勤耕耘,收穫滿滿,他被不少出版社封為「中國優質新偶像」,成為90後新銳作家。無數成功者用事實告訴我們:美麗的人生,就是在青春時期好好努力過,成功人士的腳步往往比一般人更匆匆。
  • 孩子,我寧可讓你小時候多吃苦,也不願你長大低頭
    我們從不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但至少讓他明白努力的意義:小時候的安逸,長大後是要加倍償還的。做父母的,寧願讓孩子苦幾年,也不願讓他苦一輩子。樓上的阿姨,已年過花甲。她早年離婚,膝下有一32歲的兒子。她說,一直愧對兒子,沒有給他完整的家。所以,兒子從小沒受過絲毫委屈,吃的穿的,別人有的,她多打兩份工也要給兒子買。
  • 人生哲理正能量句子:別在最該拼命的年紀選擇安逸
    圖片來自網絡相比過一種努力的生活,過這種「不變」的生活真的太容易了,它不需要你過動腦子的生活,只需要你機械地過完一整天。事實上,那些在最該吃苦的時候尋求了安逸,在最該學習的時候談了戀愛的年輕人,他們的未來很有可能會很麻煩,甚至會過得不盡如人意。從來都沒有兩頭甜的人生,我們年輕時享受生活了,年老時就會付出代價。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安全與穩定,安分守己的人生也不見得有多美滿幸福。
  • 讀書太苦?作業太多?如果孩子厭學怕吃苦,請看看這些照片!
    2008年的他,豪言壯語,用0分考卷狠狠地抨擊應試教育; 2018年的他,重回考場,用行動來懺悔年輕時瘋狂的自己。 這10年裡,他組裝過廣告箱、製造過井蓋、甚至還離過婚,經歷了太多生活的艱難和苦頭。
  • 高中生集體寫作文吐槽「佛系」:不要在最能吃苦時安逸
    「當下,有些90後過上了『佛系生活』:凡事不願較勁,不想折騰,有也行,沒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在實際生活中就是『與其說是無欲無求,不如說是吃不到葡萄,我也不說葡萄酸,我不吃就是了』的淡然心態。一時之間『佛系生活』引來眾說紛紜。對於上述看法,你有怎樣的思考?」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看到了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高二年級這次月考的語文試卷,這就是讓00後的高中生們暢所欲言的作文題目。
  • 請一定告訴孩子:少不勤苦,老必艱辛!
    孔子也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努力的苦,是暫時的。現在不少孩子都吃不了苦,碰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就要放棄。你問他為什麼不能堅持一下,吃點苦,他便振振有詞地回答你,努力太苦了,努力也是這樣過,不努力也是這樣過,為什麼不讓自己當下過得舒服一點呢?人生有些苦註定要吃,今天不苦學,老來是要後悔,是要受苦的。年少時貪圖安逸,不想努力,少了精神的滋養,少了技能的支撐,明天就要忍受空虛與「貧窮」。
  • 請告訴孩子: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家長也讀讀
    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這篇演講中這樣說到:「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韶華傾負,卻不知道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什麼叫吃苦?
  • 人間正道是滄桑,梅花香自苦寒來,不要在該拼搏年紀選擇安逸
    莉莉心裡一直想著不能過這樣平靜的生活。雖然父母恨鐵不恨鋼,但畢竟還是愛女兒。看到莉莉已經大到可以談結婚的年齡,他們請了身邊的親戚幫他們介紹一個對象。雖然莉莉很討厭父母如此做法,但莉莉最終還是服從了他們的做法,以一種無愛的方式加入了相親的行列。
  • 所謂「三十而立」,朋友們,別在奮鬥的年紀而選擇安逸
    作為老師的他很清閒,整天無所世事,卻要想著考公務員或正式編制老師,他自己不努力去學習,整天去花天酒地。每天還嚷著叫我給他介紹對象,我一口回絕了他:你這樣子,怎能給人家幸福?並且在朋友圈和同學群,說:我要賺多少錢?自己卻不努力,只能成為空談。現在三十剛出頭還沒結婚,呆在家裡無所世事,過起安逸的生活。因為他家裡條件很好,還能玩幾年,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這些事上吃苦
    文|好幼師育兒現如今在教育孩子時,大家更傾向民主,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力,希望他們的童年能更加快樂。但個人認為,孩子的思想並不成熟,在有些事上,還是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的好。每天晚上在家裡,都能聽到趙嬸催促軒軒寫作業的聲音,可那孩子很皮實,時不時的頂幾句,說的趙嬸沒有一點辦法。趙嬸曾說過,其實主要還是她捨不得,以前家裡窮,軒軒小時候沒少吃苦,現在條件好了,就希望他能快快樂樂的。
  • 要想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就讓他們吃這四種「苦」,越吃苦越有福
    其實孩子長大以後能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有出息的人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家庭環境,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孩子的為人處世能力等等。其實要想養出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吃苦,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會吃這3種苦,越吃苦長大以後越有福。
  • 被人們灌叢「散養」式教育的孩子,現如今怎麼樣了?真相太殘酷
    現如今流行一種教育方式,就是尊崇國外的「散養」式教育,給孩子自主權讓他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那麼如果孩子的興趣什麼都沒有就只有「玩」,這個時候家長們是不是也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什麼都不讓他學。
  • 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深度好文
    關於「該不該讓孩子吃苦?」這個問題,我們每次都在說: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但是一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好像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了。
  •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太安逸的四個壞處,什麼年紀都無可避免
    可是月薪三千,也許就可以過得安逸自在。可安逸穩定的環境生活久了,真的帶來的就是幸福嗎?離開了競爭的環境,真的能夠讓你安穩一輩子嗎?從年少無比開心的場景,自己有著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每天都過得精彩紛呈。父母好友陪伴,愛人相守,可說是人生贏家。再到後來邁入社會,對於工作的一開始幹勁滿滿,最後隨著時間流逝變得機械枯燥乏味。墜樓時,他是驚恐害怕的,但當這一生回憶完後,他卻仿佛釋懷般,從口袋掏出一支煙,安然等待死亡的來臨。為什麼會這樣呢?
  • 請不要太過謙虛,也不要太過追求於完美而感到自責
    一旦他們意識到別人讚揚他的目的是為了操縱他,員工和學生很可能就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當他們發現這些讚揚的潛在目的之後,人們就會對於由衷的感激也會心存疑慮。有的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把讚揚說的太過了,別人就會感覺太假了,甚至會產生很多誤解。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印第安人想調教自己的馬,然後大聲地對他的馬說,我的馬是整個西部最快最勇敢的馬。
  • 在學校混日子的孩子,老師想對你說幾句話|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不得不說,有一些孩子來學校就是混日子的,不認真上課,不聽老師管教,不願意主動學習…… 在此,我想對在學校混日子的孩子說幾句心裡話,希望能夠給他們一些警醒作用,請家長讀一讀給孩子聽!
  • 告訴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觸目驚心)
    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這篇演講中這樣說到:「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恰同學少年的你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恃年少,卻韶華傾負,卻不知道青春易逝,再無少年之時。
  • 孩子,那些你吃過的苦、做過的題,都會鋪成一條寬闊的路
    2告訴孩子讀書肯定苦,全世界都一樣門捷列夫說:「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請鄭重告訴孩子: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學習,不要怕寫作業,否則以後的人生會更加苦。
  • 孩子,請不要假裝努力,成績不會陪你...
    歸根結底一句話:請不要在你本該拼命的時候,只顧享受。 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懶的人,一定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因為義務教育,你可以安然接受優質的教育,哪怕你不愛學習,應付作業,天天混日子…… 可求學是用來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