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擬30億元打造林語堂故居
福建擬30億元打造林語堂故居
-
福建漳州有個林語堂臺北故居 你去過沒?
在福建漳州薌城就能「看到」林語堂的臺北故居了。7月26日,記者走進這裡,零距離追尋大師的晚年生活足跡。 在薌城天寶鎮五裡沙村珠裡社的萬畝香蕉林,有一座紅瓦白牆的建築,這裡就是天寶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與臺北一樣取名為「有不為齋」,於2017年7月開建,2018年初對外開放。
-
從林語堂故居重修說起
福建漳州平和縣坂仔鎮林語堂故居重修工程前不久完工並對外開放。然而,筆者作為林語堂的同鄉人,面對林語堂故居多年來修繕與保護的現實,聯想到當前中國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狀況,卻產生一種新的憂思。 從某種意義上講,林語堂故居的修繕是一朵遲開的文化之花。之所以遲開,根本的原因是傳統文化斷層。當然,這種斷層不只表現在林語堂留下的文化遺產上,魯迅、胡適等新文化運動主要代表人物,甚至更早之前的文化巨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曹雪芹等身後也如此。
-
福建廈門林語堂故居(也叫「U」型別墅)旅遊景點遊記
廖家的「U」形別墅(林語堂故居)建於上世紀50年代(150多年前),別墅為英式風格,有拱券走廊,前面有兩個房間和一個大廳,後面中間有一個花園,兩邊有兩層,連接前面的主樓,後花園裡有魚塘,別墅的線重疊得很漂亮,而二樓的欄杆卻很簡單。
-
林語堂文學館在福建建成
據新華社福州電(記者黃臻)林語堂文學館6日在文學大師林語堂的出生地——福建漳州平和縣坂仔鎮建成開館。臺灣林語堂故居主任蔡佳芳、文物專員陳怡燕等應邀出席開館儀式。 由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俊豪集團主席朱樹豪捐資45萬元興建的平和林語堂文學館,佔地18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設有展廳、音像室、研究室等。
-
平和林語堂故居春節前免費開放
林語堂文學館重新布展即將完成。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 特派記者 林森泉)平和坂仔林語堂故居即將修繕完工,春節前可供兩岸遊客免費參觀。昨天,坂仔林語堂故居負責人林秋輝說,預計再過一周就可完工。 昨日臨近中午,記者來到古鎮坂仔,一條蜿蜒小溪從林語堂故居旁流過,奔向九龍江出海口。在林語堂故居門口,林語堂父母與孩子的石雕讓人倍感親切。一棵120多年樹齡的鳳凰木高大挺拔,矗立院子中。 據悉,本次維修了五篷船(林語堂乘這種船到鼓浪嶼求學)和園區的道路等,並對林語堂文學館重新布展。
-
在臺北林語堂故居感受「生活的藝術」
林語堂先生在《我的願望》裡寫下了對家園的夢想。1966年他親自設計的居所在臺北陽明山建成,夢想變成了某種真實。 現址為臺北陽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號的林語堂故居,東面陽明山,西望是觀音山、淡水河,下瞰綠色掩映中的臺北天母。取境清幽之外,故居更將四合院架構與西式設計結合,兼具東西方風格。 乘車沿著山道緩緩北上,故居位於道路左側。
-
平和: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故居
臺北有個林語堂故居,那裡是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晚年的歸處,而平和林語堂故居則記錄著林語堂童年的光陰。林語堂於1895年10月10日出生於平和縣坂仔鎮,1966年赴美多年的林語堂返臺在臺北陽明山定居,1976年病逝於香港並葬於陽明山故居後園中。
-
漳州8大名勝古蹟,南靖土樓必去,林語堂故居別錯過
3、林語堂故居:林語堂故居林語堂故居在漳州是歷史最悠久的別墅之一,距今差不多有150年左右的歷史,依地勢的高低而建,整個在風格的設計規劃上頗有一番韻味的。4、三平寺:三平寺建立於唐朝時期,如今每年的香火都十分的鼎盛,如今所看到的整體在清末時期有進行重修,依山地理位置在結構非常的嚴謹,走進寺廟其中還是頗有一定的震撼之感。
-
林語堂故居:跨越海峽的「不亦快哉」
新華社臺北10月6日電(記者許雪毅 王小鵬 劉剛)1976年,文化大師林語堂先生逝世,迄今已40年。那一年出生的一個臺灣女子,如今是臺北林語堂故居主任,上個月剛接待了一批來自大師故鄉福建漳州的客人。 從臺北市區出發乘車往陽明山方向行進,就來到位於山腰處、現址為臺北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的林語堂故居。
-
林語堂故居
曹正文 今年三月初,有機會訪問中國臺北的林語堂故居。
-
林語堂故居:陽明山的經典風景
車程時間不長,就可看見半山腰的林語堂故居,這是一座西班牙建築風格的房子,白牆藍瓦令人非常熟悉,後來想想,南京大學裡何應欽公館就是這樣的房子,南京中山陵就是這種藍瓦頂,說穿了,都是民國建築。不過她們穿這種民國長裙真好,素靜、典雅,還未進門就讓人心靜如水林語堂故居進門是中國傳統的四合院的天井,仔細發現,長廊是西班牙式的螺旋形白色廊柱,中西合璧也許暗合了林語堂的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心理。據說這個故居是林先生親自設計的,也是他生前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他曾用得意之筆描述這座房子:「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
陽明山上的林語堂故居
杜洋 攝 從臺北市區出發乘車往陽明山方向,來到位於山腰處、現址為臺北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的林語堂故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藍色的琉璃瓦和白色的粉牆,上面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欞。 這座結合了中國四合院架構和西班牙式風格的故居,興建於1966年,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他人生最後10年裡與夫人廖翠鳳大部分時間的安居所在。
-
圖:臺灣名人故居——林語堂故居
圖:臺灣名人故居——林語堂故居 2008年04月06日 15: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赴美多年的林語堂於一九六六年返臺在臺北陽明山定居,一九七六年病逝於香港並葬於陽明山故居後園中;林語堂的夫人廖翠鳳當時將林語堂的藏書、著作、手稿及遺物捐贈給臺北當局,並在一九八五年五月在故居原址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
-
走進林語堂紀念館 | 雲遊大家故居第十三站
8月16(本周日)下午14:00,「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系列直播帶您開啟「雲遊」系列直播第十三站——林語堂紀念館!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
-
福建平和:林語堂故裡建「語堂文化特色小鎮」
林語堂故居大門前,幾位遊客正在拍照。呂明 攝 中新網福建平和5月29日電 (張金川 葉秋雲)走近福建省平和縣坂仔鎮林語堂故居,牧師林志誠的全家福立在左側,小小林語堂赫然入目,一家人溫馨而美好。故居大門前,幾位遊客正在拍照,「廣成北街162號」這塊嶄新的門牌給這個古樸院落增添一息現代感。
-
探訪臺北林語堂故居
探訪臺北林語堂故居 (1/8)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在位於臺北市陽明山風景區的一所老房子內,一臺老舊的打字機記錄著中國一代現代文學大家的生活片段----這裡便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林語堂的故居。
-
「幽默」學者林語堂及其臺北故居
林語堂先生近照 林語堂先生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漳州),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是中國現代集著名作家、翻譯家、語言學家
-
瞻仰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位於環境清幽的陽明山半山腰,這是一棟中西合璧的庭園式建築,由語堂老人親自設計:湛藍色的琉璃瓦頂搭配白色的粉牆,嵌上深紫色的圓角窗欞,顯得古雅而精緻。 我走進庭園,便見幾棵古樹,參天而立。
-
記錄著林語堂童年的光陰,形成林語堂的高地人生觀——林語堂故居
在臺北,它有著一個林語堂故居,而那裡是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晚年的歸處,而平和林語堂故居則記錄著林語堂童年的光陰。說到林語堂故居,要從20世紀初說起,坂仔舊禮拜堂為園林式建築,園中有大小禮拜堂各一座,又有牧師樓、聖經樓、執事房等附屬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