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隸書新作劉禹錫《陋室銘》(毎日一品第851期)
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知名度非常高,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書法題材,以前我也曾做過詳細解釋,所以這次就不再詳述了。這是我寫的「另類」隸書《劉禹錫·陋室銘》。之所以稱它「另類」,它雖然保留了隸書的最基本特點,但是,與我平時堅持的傳統寫法有較大的不同,從字的結構、運筆方式、字的大小、筆畫的粗細變化等方面均有一些變化。不知你對這種寫法怎麼看?敬請親朋好友以及書法界同仁、方家不吝賜教!
-
隸書新作•茶品禪悟聯句(每日一品第897期)
我在2019年6月27日的「每日一品」第431期曾用四尺整紙書寫過寫過這幅對聯,這次是採用尺八屏對裁的仿古灑金宣紙書寫的。 這副對聯道出了「茶禪一味」的妙理。 ——武鋒(一峰)
-
連寫三幅毛澤東詞《沁園春•雪》(每日一品第842期)
嚴格講今天推出的是「每日三品」,因其內容相同,又是同天寫的,故僅算「一品」 。 近日,用同樣的尺六屏仿古描銀雲龍紋宣紙連續寫了三幅毛澤東主席的詞《沁園春·雪》。雖然都是隸書,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我是用了三種不同的風格書寫的:第一幅寫得比較工整,字的變化不大;第二幅每個字的筆畫粗細變化較大,筆畫的波磔變化較小;第三幅寫得相對隨意一些,有一點「行書」味道,但還很不夠。
-
武鋒隸書新作黃景仁《別老母》詩(每日一品第755期)
每日一品第755期 書法 · 隸書 · 黃景仁《別老母》詩清代詩人黃景仁有一首《別老母》詩,雖然僅有四句28個字,但用情極深,非常具有感染力,被譽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升華,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
隸書新作林則徐名言(每日一品第945期)
這是客戶定製的作品。是客戶看到我的「每日一品」第879期推出的《林則徐名言》之後才產生的收藏意向。只是他提出把尺寸由原來的尺八屏對裁加大為四尺整紙。人們認識林則徐,多是從「虎門硝煙」始,成就了偉大的民族英雄。
-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好詩詞好書法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說起劉禹錫不得不提起他的詩詞名篇《陋室銘》原文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譯文賞析: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才揚名;水不在於多深,有蛟龍棲息才顯靈氣。這間簡陋的屋子,因我的美德芳名遠揚。苔蘚上階染出新綠,草色入竹簾映得滿屋青色。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
-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有一種神奇精神力量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說起劉禹錫不得不提起他的詩詞名篇《陋室銘》原文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譯文賞析: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才揚名;水不在於多深,有蛟龍棲息才顯靈氣。
-
讀劉禹錫陋室銘 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淡泊明志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說起劉禹錫不得不提起他的詩詞名篇《陋室銘》原文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譯文賞析: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才揚名;水不在於多深,有蛟龍棲息才顯靈氣。
-
酈波解讀 | 劉禹錫《陋室銘》
【誦讀】誦讀專家: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書寫】書寫專家:楊明臣(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講解專家:酈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陋室銘》講解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唐代大詩人、人稱詩豪的劉禹錫的千古名作《陋室銘》。
-
草書、楷書創作 劉禹錫《陋室銘》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這裡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6)上:動詞,長到,蔓到。 ⑺ 鴻儒:即大學問家,這裡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⑻ 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⑼調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裡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古琴。
-
景堂習作:篆書唐劉禹錫《陋室銘》,多種字體穿插練習保持興趣
我在學習中,採取多種字體穿插臨習的方法,努力保持自己的學習興趣。在老師工作室的學習,讓我對五種書體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尤其對篆書,隸書和楷書幾個正體書體臨習興趣較濃。近一段時間以來,對篆書與魏碑楷書臨習頗多,今嘗試來個篆書練習,書寫一下唐代劉禹錫的美文《陋室銘》。景堂書法旨在建立一個傳承專業學習理念,展示景堂書法日課,分享藝術感悟的交流平臺。我將始終秉持這一宗旨,堅持每日更新。
-
隸書新作《禪》(每日一品第918期)
我是應朋友之約寫的這幅《禪》字,是用仿古灑金宣書寫的,尺寸90X48釐米。因為自感只寫一個隸書「禪」字太過於單調,又用行書加了一副對聯「茶品天地之神韻,禪悟日月之精華」作釋文。書寫時心血來潮,讓「禪」字拖著一條大尾巴,是不是有點「江湖氣」?
-
劉禹錫《陋室銘》解讀
工作一段時間後,知縣一看三十多歲的劉sir都成下放幹部了,還那麼牛氣哄哄的,弄得我像你的下屬一樣,特別不高興,工作中總給劉sir穿小鞋,強迫劉sir搬了三次家,公租房、廉租房換一遍,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個鬥室。劉禹錫一看這也太欺負人了,雖然房子是公家的,你可以隨便安排,但我劉sir的名氣可是自己的,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讓知縣瞧瞧,別狗眼看人低!
-
劉禹錫:《陋室銘》|經典朗讀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唐)朗讀:鄭偉山不在高
-
劉禹錫之《陋室銘》與寫作背景:
《陋室銘》 唐 ▪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為什麼教科書會把《陋室銘》的作者標為劉禹錫?
(709—786)在其《通議大夫守太賓客東都副留守雲騎尉贈尚書左僕射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銘記》中最早透露《陋室銘》作者為崔沔。 崔沔,字若衝(一作善衝),祖籍博陵安平。世為著姓,家學深厚。此後,《新唐書》《全 唐文紀事》都承襲顏真卿的說法,說是崔沔寫了一篇《陋室銘》。不過由於具體內容不清楚,誰也不敢肯定此《陋室銘》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陋室銘》。
-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還是唐若衝
《陋室銘》作者,普遍認為是劉禹錫所作。但據《新唐書》中記有唐沔「嘗作《陋室銘》以見志」,這樣一來,《陋室銘》的原作者就存在爭議了。唐沔去世於739年,劉禹錫還沒有出生。唐沔,字若衝,博陵安平。進士出身,授陸渾主簿,入為左補闕。唐睿宗即位,遷虞部郎中、檢校御史中丞,敢於彈劾權貴,遷著作郎、太子左庶子。中書令張說執政,授中書侍郎,合作不洽,出任魏州刺史。入為檢校吏部侍郎,分掌人才銓選。轉左散騎常侍、集賢殿修撰,負責刊定戶籍和制定禮樂,遷秘書監、太子賓客。享年六十七歲,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孝。著有《陋室銘》《落星石賦》。
-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還是唐沔
《陋室銘》作者,普遍認為是劉禹錫所作。但據《新唐書》中記有唐沔「嘗作《陋室銘》以見志」,這樣一來,《陋室銘》的原作者就存在爭議了。唐沔出生於673年,劉禹錫出生於772年,兩人相距近百年。唐沔去世於739年,劉禹錫還沒有出生。唐沔,字若衝,博陵安平。進士出身,授陸渾主簿,入為左補闕。
-
千古名篇——劉禹錫《陋室銘》賞析,欣賞15位書法名家書寫陋室銘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