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資源領域腐敗毒瘤

2020-12-18 金臺資訊

12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發布消息,內蒙古自治區原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白盾,內蒙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蘇日勒格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審查調查。

今年以來,因木裡礦區非法採煤問題,青海已有海西州自然資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洪斌,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木裡煤田管理局原常務副局長馬成德,茫崖市委原副書記、市長王建國等多名幹部被查。

此前,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司長江華安、原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巡視員劉維德,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馮斌等多名幹部被通報接受審查調查。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目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的接受審查調查或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領導幹部中,至少10名曾在自然資源領域任職。

自然資源領域涵蓋國土空間規劃、土地礦業審批、耕地保護、生態修復、執法監督等多個方面,特別是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規劃職能併入,自然資源領域工作人員數量增加,對社會發展經濟要素掌控權力更大,存在一定的廉政風險。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堅決查處資源、土地、規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腐敗。

「近兩年來,自然資源領域的腐敗問題出現了隱形變異、改頭換面等新情況。」湖南省紀委監委駐省自然資源廳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案件查處來看,領導幹部直接打招呼的少了,各類中介評估機構與各職能部門表面上脫鉤,實際聯繫更緊密,腐敗滲透力更強。

比如,有些從事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修復和不動產登記等領域業務的中介公司不規範操作,以中介之名、行掮客之實,存在利益輸送隱患。再如,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有圍標、串標等情形,造成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湖南省益陽市紀委監委聯合公安部門查處的沅江市10億旱改水項目招投標違法犯罪案中,時任沅江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龔秋桂要求他人修改招標文件,設置高額「保證金」「響應金」以提高報名門檻,排除其他公司參與投標,違規打造「私人訂製」版招投標資格,從中大肆斂財。

一些非法開採、非法佔地行為的背後,也存在著公職人員利用手中公權力為涉黑涉惡組織充當「保護傘」的現象。9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6起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典型案例,其中4起都涉及利用職務之便為涉黑組織非法獲取土地、非法越界開採等事項提供幫助,包庇縱容涉黑組織存在的私挖濫採、非法佔地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年查辦的案件看,涉案人員呈現基層化、團夥化趨勢,查辦一案往往「拔出蘿蔔帶出泥」,「窩案」「串案」特徵明顯。例如,浙江省原餘姚市國土資源管理局工委會副主任沈定張,馬渚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曹昊、副所長餘科輝等涉及市、鎮、村三級共8名國土執法和管理人員違規接受服務對象吃請和高檔香菸(券),成為非法採礦犯罪團夥的「保護傘」。去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紀委監委查處原呼和浩特市國土資源局腐敗「窩案」,12名國土系統工作人員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記者發現,自然資源領域腐敗既有各級主管部門「一把手」,也有基層執法監管人員,大額貪腐和雁過拔毛式小額腐敗並存。因涉及環節多、專業性強,貪腐形式也更為多樣,非法轉讓土地、通過「搭股」參與企業非法牟利、以驗收專家名義收受紅包等都是較為常見的方式。

在湖南省紀委監委駐省自然資源廳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看來,從源頭和根本上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關鍵在於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廉政教育。「我們督促省自然資源廳完善內控機制,共同建立自然資源違法用地查處協同機制,並抄送各市州。今年3月,針對自然資源系統土地違法問題頻發,該紀檢監察組向省自然資源廳發出監察建議書,要求嚴格保護土地資源,依法依規懲處違法用地行為。」

河南省安陽市紀委監委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對於經營性土地出讓這一廉政風險較高的領域,開展「嵌入式」監督,從源頭介入駐在部門「三重一大」事項,把監督流程向黨組會研究前拓展,加強對用地位置、性質、面積和容積率等關鍵環節的監督,防止協議出讓劃撥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記者 侯顆)

相關焦點

  • 資源領域反腐:多名「煤老虎」現出原形 涉及多個省份
    資源領域資金密集、權力集中、審批環節多,容易成為違紀違法行為的高發地。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查處資源、土地等領域的腐敗。2020年,煤炭、礦產等領域多名官員接連落馬,資源領域反腐成績單引人關注。2020年資源領域反腐,「煤」是一個關鍵詞。2020年11月21日,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楊永寬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 堅決剷除「村霸」這顆「毒瘤」
    這些身處基層一線的「村霸」是農村的「毒瘤」,影響制約農村的穩定發展,剷除「村霸」、挖出「毒瘤」,刻不容緩!當下,正值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各級各部門聯手行動,齊抓共管,嚴把選人用人關。把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末梢延伸,徹底剷除「村霸」滋生土壤,真正讓基層末梢「最後一公裡」通暢無阻,還基層群眾一片朗朗乾坤,讓平民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衡陽市南嶽區紀委監委:彭貴)來源:清風網_廉潔文化網 作者:彭貴 編輯:閔美穎
  • 標本兼治徹底剷除邪教毒瘤
    一個無辜生命的遽然消失讓人悲痛,更警示我們必須對邪教堅決說「不」,徹底剷除邪教毒瘤。當務之急,是在全國範圍內立即重拳開展打擊「全能神」專項行動,除惡務盡。 嚴打「全能神」邪教,要吸取過去打擊活動的經驗,總結成敗得失,絕不讓其死灰復燃。早在1995 年,「全能神」就被明確為邪教,各地開始進行取締打擊。
  • 必須剷除破壞「一國兩制」的毒瘤!我們同仇敵愾!
    「反中亂港」頭目還頻頻接觸西方政客和駐港「外籍人士」,毫不遮掩地向西方反華勢力求保護、求資源、求指示。事態的危害性與嚴重性已充分顯現,「反中亂港」分子與外部勢力深度勾結,有組織、有預謀通過製造社會動亂,意圖摧毀特區政府管治權威,進而奪取香港的管治權,企圖通過製造香港亂局來牽制整個中國,甚至妄想將「顏色革命」滲透到中國內地。香港今日亂局之癥結,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 資源領域反腐敗成績單引發關注,媒體:猛藥去痾遏制靠山吃山
    資源領域資金密集、權力集中、審批環節多,容易成為違紀違法行為的高發地。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專門提出,堅決查處資源、土地、規劃、建設、工程等領域的腐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聚焦資源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堅決斬斷腐敗利益鏈條。7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網站公布煤炭資源領域專項巡視結果。
  • 根治醫療衛生領域腐敗 需破除制度內「一言堂」
    ,要進一步加強衛生系統懲防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剷除腐敗問題滋生蔓延的土壤。在醫療腐敗深受社會關注的當下,報告所提的問題和給出的對策值得有關部門重視和考慮。  衛生事業關係億萬人民健康,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針對衛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2009年以來我國下大力氣實施以「五項改革」為重點的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此同時,衛生部牽頭推進了以衛生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衛生系統的反腐倡廉建設與新醫改相互促進、協同構建。
  • 劉鳳敏:剷除「牆頭草」,促進政治生態山清水秀
    現實中,「牆頭草」式幹部大有人在,這些幹部往往不敢承擔責任,缺乏責任擔當,專門看著領導眼色行事,熱衷於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專營投機鑽營之術,一直腐蝕著黨的肌體和黨員幹部的思想,我們必須予以堅決反對,堅決剷除「牆頭草」的滋生土壤。「牆頭草」是領導幹部的大忌,是典型的利己主義。
  • 「足球腐敗」案
    針對司法部門日前已開始對足球腐敗涉案人員進行審理,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這是在足球領域開展打賭掃黑專項行動以來取得的重大成果,體育總局對此堅決支持。第一輪中國足球腐敗案20日進入第二天,一位前足球俱樂部的管理者於周二早上出庭受審。
  • 內蒙古倒查20年內涉煤腐敗記:不存在「既往不咎」之說
    據中新社記者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3名與煤炭腐敗問題相關的法律顧問、企業高管、官員被紀委監委帶走。最新消息顯示,內蒙古各地紀委監委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敦促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主動說明交代煤炭資源領域違法違規問題。
  • 不摘「毒瘤」就摘「官帽」 江西收繳兩億元「紅包」
    新華社南昌5月5日專電題:不摘「毒瘤」就摘「官帽」,江西收繳2.19億元「紅包」的背後  新華社記者 賴星  「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日常生活中,「紅包」被看做是人情的「潤滑劑」,是「小節小事」,但它一進入官場就發生變異,逐漸演化為妨礙公正執行公務、敗壞黨風政風的毒瘤。
  • 煙臺市嚴查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 精準「懲腐打傘破網」
    會上,煙臺市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市掃黑辦副主任劉豐信介紹了煙臺市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查處情況。市紀委監委對涉黑案件提級辦理,成立工作專班,統一整合資源,調配辦案力量,強化督辦督導,指導推進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確保上級各項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 廳官齊刷刷落馬,原來是動了這些「資源」……
    由於兩人均在自然資源領域長期任要職,讓人想到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在自然資源開發領域發起的一波波反腐高潮。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礦之鄉,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然而,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這塊寶地淪為了一部分人「點土成金」中飽私囊的工具。
  • 石泰峰督導內蒙古涉煤腐敗整治:資料浩如煙海,確保看出破綻
    內蒙古正在開展全區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因提出對2000年以來涉煤領域所有企業、所有項目、所有公職人員進行全方位排查而被稱為「倒查20年」。據《內蒙古日報》4月26日消息,2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深入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能源局調研督導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持續擰緊責任鏈和工作鏈,拿出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攻堅破阻,聚焦聚力推進專項整治工作,堅決完成好這一重大政治任務。
  • 福建安溪召開誠信建設千人大會 誓除詐騙毒瘤
    福建安溪召開誠信建設千人大會 誓除詐騙毒瘤  【解說】「震驚全國的山東臨沂徐玉玉被騙案日前告破,落網的六名嫌疑犯中有三名是安溪人,安溪又一次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9月9日,一封《致全縣人民書》刷遍了大多數福建安溪人的朋友圈。
  • 金融領域反腐進入「深水區」 監管部門領導幹部頻頻落馬
    在莊德水看來,金融監管部門是金融領域的「守門人」,看守的是金融領域密集的資源和資金,職責重大但同時也容易受到腐蝕。一旦金融監管者發生腐敗問題,濫用監管權力,就會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甚至威脅金融安全。  「今年以來這麼多金融監管部門領導幹部落馬,傳遞出中央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是動真格的強烈信號,目的是通過高壓反腐整治金融監管領域腐敗問題,揪出監管部門『內鬼』,消除金融安全隱患。」莊德水分析認為,金融領域反腐敗延伸到金融監管領域,按住了金融領域腐敗問題的「命門」,切中了金融領域腐敗問題的「七寸」。
  • 陳乃舉:剷除享樂主義
    貪吃,舌尖上腐敗——有的地方和單位公款大吃大喝風很盛,召開會議要大吃大喝,迎接檢查要大吃大喝,平行交流要大吃大喝,開展活動要大吃大喝,慶祝節慶要大吃大喝,即使沒什麼事隨便編個理由也大吃大喝。一頓飯少則幾百上千元,多則幾千上萬元。
  • 網曝川音3名教師被查 媒體:藝考招生腐敗頻發折射制度短板
    【核心閱讀】● 藝術類專業招生腐敗是一個老問題,可以說是我國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顆「毒瘤」,但也沒必要視其為洪水猛獸,藝術類專業招生腐敗與其他腐敗沒有根本區別,都是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監督所致● 正是由於藝術類專業領域的小圈子特性,所以才容易在藝術類專業招生時發生腐敗問題,就像一個深水潭,面積不大
  • 法治日報:新一輪反腐風暴吹向醫療領域,壓縮醫院尋租空間
    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說明加強醫療衛生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的治理已刻不容緩。彭新林說,隨著醫療衛生領域正風反腐的強度和力度明顯加大,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了一批醫療領域腐敗案件,彰顯對醫療領域腐敗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 邱煒煌:如何認識與剷除「山頭主義」
    原標題:剷除山頭主義 山頭主義是當下不良政治生態的突出表現。習近平同志指出:「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夥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