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晨說
期中考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不管是小朋友還是高中生,每年都會有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家長們相對比較重視,除了期末考試,就是期中考試了。對於學生來說,期中考試是檢驗自己半年的學習成果,也反應了學生半年來的學習狀態,更是學生對半年學習的一個總結。
雖然分數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能把分數看得太重,但是,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要正確看待成績。通過期中考試,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在哪個地方需要努力。
通過分數,家長的直觀反應就是孩子有沒有認真,因此,一出成績,家長們第一個就座不住了,有的家庭開批鬥大會,有的家庭棍棒加身,有的家庭狼嚎鬼叫……
期中考試後,該如何與孩子一起面對考試成績?這些家長有必要了解
對於期中考試,家長更重視成績,甚至比學生和老師還要重視,那麼家長該怎麼做呢?
1、客觀表達自己的情緒,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期考試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學生的心理都處在一個問題期,這個期間是很容易爆發的。如果處理不當,或者家長不夠理解,又或是說出不太恰當的言語,會嚴重刺激到孩子的內心,從而激發孩子內心的問題,也會給孩子帶來學習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
第一步、可以心平氣和地陳述家長想說的話。
比如,「爸爸和媽媽看到你的成績,有點不高興」。「你也一定不開心吧」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後,馬上反問孩子。
這樣孩子會感到父母理解他,當然也願意和父母一起解決問題,如果只是一味的喊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時間久了,孩子什麼都不願和父母說了。
第二步、家長要認可孩子付出的辛苦。
關於這點,父母可以看看孩子的閃光點,比如,誇獎孩子的進步之處,讓孩子感受到信心。以後我還可以學得更好。這樣可以和孩子一起進步。
第三步、鼓勵孩子向老師請教問題
當今社會,學生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知識,尤其是小學的父母,輔導孩子基本沒問題,初高中的父母,可能就輔導不了了。
但是不管父母的知識有多強,面對學生的教育,始終是老師更有發言權。而考試之後,如果父母言辭不恰當很有可能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甚至打擊學生的求知慾。因此,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
2、多關注學習過程不要過於注重成績
其次,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節奏。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方式,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和學習習慣。舉個例子,孩子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家長聊孩子學習的過程,考得不好的時候,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再者,給孩子定下階段的重點學習任務。
期中考試是為了檢驗孩子半年來的學習成果,以及檢測孩子的不足之處。因此家長們也要了解孩子的優勢與不足之處,找出孩子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制定接下來的學習重點,避免再出現類此的問題。同時多和老師溝通,盡力做到考試利益的最大化。
3、詢問孩子的需求以及需要得到什麼幫助
期中考試之後,家長可以從孩子對完成作業的態度,時間以及認真程度等方面,分析孩子分數的原因,根據退步原因找出相應的策略。
比如有的孩子會自己調整學習習慣,背誦審題以及答題的方式,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有疑問,需要老師的幫助,需要老師知道相應的學習方法,還有的學生需要家長輔助,比如需要家長監督學習等
再者,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出自己薄弱的科目,自己制定學習計劃,鼓勵孩子要遵守承諾。既然是自己定的計劃,就要完成。
家長可以和孩子籤訂一個小承諾書,並讓孩子籤字,讓孩子更重視與家長的約定。當然遇到問題,需要什麼幫助,也可以寫下來。家長配合孩子完成。
結語
最後,家長也要總結並分析考試的得失,這也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的。考得好,給孩子支持並鼓勵繼續努力,不能驕傲考得不好,給予安慰,不要灰心。正確的引導,有助於孩子健康地成長。
你認為期中考試之後,家長應該與孩子如何相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