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公共文化服務呈現「五新」局面

2020-12-12 文旅中國

9月30日,廣東省中山市召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暨示範區驗收工作動員會。

中山市自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以來,全力打造「六大文化之城」,公共文化服務呈現「五新」良好局面:設施網絡建設取得新成效、豐富服務供給打開新局面、加強數位化建設再上新臺階、實施暖心工程開闢新路徑、創新體制機制有了新突破。

中山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暨示範區驗收工作動員會

新成效:新型文化空間嵌入薄弱地和空白點

2018年7月,中山市正式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四方聯動」良好工作格局,建立起「市、鎮、村、住宅小區和社會組織服務點五級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

藉助創建契機,全市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取得突破成果。目前,中山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超2500平方米;各級公共圖書館人均年增新書0.21冊,人均到館次數1.47次。市級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方面,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建成開館,中山市博物館新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中山市文化館大樓升級改造工程已啟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方面,24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設施功能全部達到廣東省特級文化站標準,270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各鎮(街道)圖書館分館完成技術升級改造,扶持一批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開展提檔升級。

中山市按照「哪裡有閱讀需求,就建在哪裡;哪裡風景好,就建在哪裡;哪裡人流密集,就建在哪裡」的「三個哪裡」嵌入理念,將自助圖書館、共享閱讀空間等嵌入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薄弱地和空白點,不斷開闢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圖書館、鎮(區)圖書館、中山書房(含街區自助圖書館、A級共享閱讀空間)、鄰裡文化家圖書館等各類別自助圖書館82家,平均每4.1萬人擁有一座自助型、場館型圖書館,極大地織密了城市公共閱讀服務網絡。其中,建設45家「中山書房」街區自助圖書館,實現鎮(街道)全覆蓋;在新建居民住宅區創新性建設13家「鄰裡文化家」住宅小區公建配套公共文化設施,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面牆」。

新局面:總分館縱橫結構增強覆蓋面和適用性

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是我國公共文化領域的重點改革任務。近三年來,中山市以創建為抓手,以共享為理念,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推動形成獨具中山特色的,包含縱橫兩種結構的圖書館共享型總分館建設模式,有效擴展了圖書館、文化館的服務陣地和服務資源,增強了中山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

其中,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包括:縱向結構為以市圖書館為總館,鎮(街道)圖書館為分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室和街區自助圖書館為服務點;橫向結構為以市圖書館為總館,共享閱讀空間為分館,圖書館之友為服務點。

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包括:縱向結構為以市文化館為總館,鎮(街道)文化館為分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服務點;橫向結構為以市文化館為總館,共享文化館為分館,文化館之友為服務點。

中山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活動品牌,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目前已形成以「書香中山」「市民大舞臺」「中山合唱季」「中山公園音樂節」「絢彩華章演出季」等為代表的一批市級公共文化品牌,打造了以「小欖菊花會」「石岐龍舟文化節」「南朗鎮飄色旅遊文化節」等為代表的基層特色公共文化品牌93個。2019年度全市累計舉辦各類公共文化活動達2.22萬場次,2020年1-9月舉辦各類公共文化活動1.044萬場次。

中山還大力開展文化關愛行動,將服務資源向特殊群體和鄉村基層傾斜。2018-2019年在270個行政村(社區)舉辦文藝演出2800場,在154個行政村開展電影放映4427場,「綠色暑假繽紛文化」「文化關愛築夢中山」「村村好戲」「七彩陽光」文化夏令營、「陽光行動—牽手同行」「共同長大」等活動成效顯著。

新臺階: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掌上遊」「一機通」

開展示範區創建以來,中山市以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升服務效能為抓手,推動數字設施提檔升級,利用有線數位電視網絡和互動演播系統,構建數字服務矩陣,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山市投資1000萬元建設「中山文旅雲」平臺。社區文化O2O平臺及時發布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及資訊,並創辦《樂在社區》廣播融媒體節目。2017年,建成「E啟閱」數字資源平臺,該平臺累計點擊量達8652萬次;「你點我送」文化惠民通平臺累計預約配送公共文化活動2190場次;「文旅中山」有線數位電視服務專區用戶數達101萬戶,月均點擊量達152萬次。將公共文化場館信息納入「文旅中山」智慧導覽系統,實現公共文化場館、旅遊場館信息「掌上遊」「一機通」。

中山還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機構數位化建設。全市各級公共文化場館實現免費WIFI覆蓋。推動全市建成公共文化服務數字資源資料庫59個,市鎮兩級數字文化資源總量達182TB。積極開展數字文化活動項目。推動「雲課堂」「文化慕課」等項目陸續上線,目前自主製作並上線「雲課堂」164場;通過E啟閱數字閱讀平臺上線「抗擊疫情專題」推介欄目,推出「e點通」信息素養培育計劃和工匠書房項目;依託「博物官——廣東文博智慧導覽」為公眾提供在線博物館遊覽觀展服務。創建期間,中山市文化館「市民大舞臺」項目線上觀看年均超30萬人次,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星期二藝術沙龍」、「藝術之門」、「高雅演出」線上展演179場。線上推出防疫主題群文作品,開設「同心戰『疫』眾藝傳愛」群文創作作品專題,展示相關作品316個,舉辦「致敬逆行者」防疫主題攝影展,徵集來稿3000多幅。

新路徑:變政府「獨唱」為全民「合唱」

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山市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充分調動民間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將傳統的政府「獨唱」辦文化改變為全民「合唱」,推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個性化、特色化的供需有效對接,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全民參與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路徑。

中山市積極打造「1+2+2+N」的共享文化空間建設模式。「1」是堅持1個共享發展理念;「2」是聯合社會機構打造共享文化館、共享閱讀空間兩類共享形態的文化空間,以及拓展圖書館、文化館兩個朋友圈;「N」是圖書館、文化館與N個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文化人才進行共建共享,形成N個文化服務陣地。目前全市已建成18家共享文化館和18家共享閱讀空間,完成53家圖書館之友的圖書配送,發展11家文化館之友。

2019年,中山市投入財政資金17146.51萬元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創建期間,累計投入財政經費超600萬元資助170支次團隊開展1036場次公益演出,資助128個社會組織開展「綠色暑假繽紛文化」項目150個,每年開展「博愛100」社區文化公益創投大賽,徵集遴選出165個文化服務項目應用到社區。財政資金投入總額、資助團隊數量和公益活動場次均比往年大幅增長。

作為偉人故裡,中山「博愛文化」底蘊深厚。在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中,中山市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倡導文化志願服務。當地通過建設文化志願者學院,提升文化志願隊伍服務水平。2019年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4820場次,目前全市文化志願者分隊增至48支,文化志願者總數突破2.7萬,年人均服務時數達28.24小時。

新突破:「1+1+N」政策體系引領文化發展

中山市以創建示範區為契機,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政策支撐,創建期間共出臺42個政策文件,形成「1+1+N」公共文化政策體系,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規範化、社會化、多樣化、個性化,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保障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中山已先後出臺了《中山市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務公眾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辦法》多個政策文件。

為創新人才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機制,中山市出臺文化助力文化精準扶貧及鄉村文化振興的政策文件,積極開展「播種文化圓夢鄉村」行動,完善「結對子、下基層、種文化」幫扶機制。成立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務聯盟,推動體制內外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同時,成立中山市公共文化人才聯盟,搭建公共文化人才交流、展示、服務平臺。

此外,中山市出臺政策文件,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三三三」模式向基層推廣,並積極探索創新建管模式。出臺《中山市公共文化與文旅消費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公共文化資源與文旅消費互用互融,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好格局。

(圖片由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提供)

責編:唐志成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原標題:高質量完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自2018年4月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創建工作,形成了具有濃厚特色、可示範、可複製、可推廣的「六創」工作經驗,為建設「灣區樞紐 精品中山
  • 高安市:文化事業發展呈現「三新」局面
    高安市:文化事業發展呈現「三新」局面   近年來,高安市立足本地文化特色,以傳承非遺文化、創新文旅文化、借力現代文化為抓手,推動全市文化事業發展實現譜新篇、闖新路、開新局「三新」良好局面。
  • 開闢公共文化服務新陣地,打破平臺孤島現象聚攏資源
    「文旅中山」抖音號開播、中山文旅雲平臺上線、「文旅中山視頻號」上線……今年以來,中山在線上不斷開闢公共文化服務新陣地。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務形態和內容供給形式,不僅帶給人耳目一新的體驗,也在有效地聚攏公共文化資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效率。
  • 高質量完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新時代公共...
    中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分別組織市管幹部開展「破解文化之困增強中山綜合競爭力」「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暨輿情應急處理」等專題研討班。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系統每年組織公共文化服務專題培訓班和「兩法」專題培訓,強化公共文化工作的思想武裝。中山市各級公共文化場館以傳播和實踐新時代新思想為使命,以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築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陣地。
  • 讀書會、文物解說 廣東各文化場館雲服務「上新」
    原標題:廣東各文化場館雲服務「上新」 推出線上讀書會、文物在線解說等活動   連日來,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廣東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整合數字文化資源,增設多項在線公共文化服務,不斷豐富線上文化資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積極作用
  • 2020年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區域交流活動在中山舉行
    2020年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區域交流活動在中山舉辦。9月1日-2日,參會人員實地考察了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中山市文化館、火炬開發區博凱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場館,分別對中山大型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山市文化館·雲課堂」線上公益藝術培訓項目和基層黨群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 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在廣東中山舉辦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12月5日在廣東中山舉辦。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首次舉辦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線上大賽,從全國申報的286個項目中評出141個獲獎項目,部分優秀項目代表參加了當天的交流展示活動。頒獎現場。
  •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 書香中山提升城市氣質
    中山市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逐步建立起市、鎮、村、住宅小區和社會組織服務點五級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並通過承辦多元的城鄉文化活動,豐富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內涵。《小康》記者了解到,中山紀念圖書館是近年來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建築面積達57660平方米,館藏容量達320萬冊/件,閱覽座位2000個,是一座集「公共閱讀、信息諮詢、教育培訓、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展覽展示、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圖書館。
  •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 涵養文化:書香中山提升城市氣質
    中山市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逐步建立起市、鎮、村、住宅小區和社會組織服務點五級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並通過承辦多元的城鄉文化活動《小康》記者了解到,中山紀念圖書館是近年來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建築面積達57660平方米,館藏容量達320萬冊/件,閱覽座位2000個,是一座集「公共閱讀、信息諮詢、教育培訓、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展覽展示、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圖書館。
  •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涵養文化:書香中山提升城市氣質
    ,逐步建立起市、鎮、村、住宅小區和社會組織服務點五級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並通過承辦多元的城鄉文化活動,豐富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內涵。中山紀念圖書館的外形則是一本「翻開的書」。 《小康》記者了解到,中山紀念圖書館是近年來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建築面積達57660平方米,館藏容量達320萬冊/件,閱覽座位2000個,是一座集「公共閱讀、信息諮詢、教育培訓、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展覽展示、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圖書館。
  • 讀者「一證」將通用廣東全省公共圖書館
    據介紹,廣東省公共圖書館聯盟由省內21個地市及其市域內的公共圖書館組成,並向港澳地區有意向的公共圖書館開放。該聯盟旨在推進廣東省公共圖書館區域一體化建設,在文獻信息服務、全民閱讀推廣、資源共建共享、業務與服務創新、學術研究、新技術應用等領域進行交流合作,凝聚廣東力量,促進廣東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 中山紀念圖書館今年將全面對外開放!全市公共文化場館有序復工復業
    》等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經研究,從2020年3月30日起,中山紀念圖書館、中山市文化館、中山市博物館、中山美術館、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中山漫畫館、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等市級公共文化場館已實施有序對外開放,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恢復全面開放。
  • 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活力,這場區域交流活動在中山舉行
    9月1日至3日,2020年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區域交流活動在中山舉辦。9月1日-2日,參會人員實地考察了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中山市文化館、火炬開發區博凱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場館,分別對中山大型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山市文化館·雲課堂」線上公益藝術培訓項目和基層黨群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三中心」融合試點建設等重點創建項目進行了了解,同時考察了依託永安假日酒店開展的文化館之友項目、位於交通銀行中山市南新支行的圖書館之友項目、位於中山市中醫藥文化館的共享文化館項目
  • 2020年廣東圖書館學會—廣東省高校圖工委聯合學術年會在中山舉辦
    12月1-3日,以「講好圖書館廣東故事 引領新時代創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廣東圖書館學會—廣東省高校圖工委聯合學術年會在中山市召開。本次會議由廣東圖書館學會、廣東省高校圖工委主辦,中山紀念圖書館承辦,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圖書館論壇》協辦。
  • 廣東各文化場館雲服務「上新」:推出線上讀書會、文物在線解說等活動
    南方網訊 連日來,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廣東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整合數字文化資源,增設多項在線公共文化服務,不斷豐富線上文化資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積極作用。省各大圖書館紛紛開展線上閱讀活動。
  • 廣東中山三鄉鎮橋頭村:探索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旅融合新路徑
    自入選全國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建設單位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橋頭村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場景功能深度融合,率先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打造成文旅融合創新的探索示範領域。
  • 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將在中山舉辦
    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廣東中山市舉辦。 李多輝 攝   中國僑網中山12月3日電 (記者 鄧媛雯)3日,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廣東中山市舉辦。主辦方宣布,該活動將於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在中山舉行,集中展示全國各地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的風採成果。
  • 今後「一證」將通用廣東全省公共圖書館
    新快報訊 12 月 4 日,新快報記者從近日舉行的 2020 年廣東圖書館學會 - 廣東省高校圖工委聯合學術年會獲悉,會上成立了廣東省公共圖書館聯盟,並啟動廣東省 " 粵讀通 " 工程,這意味著今後讀者 " 一證 " 將通用廣東全省公共圖書館。
  •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交出亮眼成績單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強基層文化服務能力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繼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出版發行、影視製作、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即將上線國內首個圖書採分編智能作業系統
    本網訊(記者徐平 通訊員陳佩湘)11月19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著力推動建設的圖書採分編智能作業系統完成一期設備進場安裝。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精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堅持「技術驅動,智慧發展」,促進管理信息化、業務智能化、服務智慧化,結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建設智慧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