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晚年贈給好友一首詩,雖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流傳至今!

2020-12-21 紅樓歲月歷史

蘇軾晚年贈給好友一首詩,雖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流傳至今!

文|紅樓歲月歷史

熟悉大文豪家:「蘇軾,蘇洵,蘇轍」的會發現這三人的詩詞有一個特點:很有時代意義。其實真正懂詩,會詩的會認識到一個真相:詩是瞬息萬變的,在他們漫長的一生中留給世人多首經典名篇,有關於友情,關於人生哲理,中秋離家,遊子漂泊的。今天,我們主要探尋的是蘇軾的一首很經典的詩。

在蘇軾晚年的時候,回顧起年輕教的朋友,很多都已經離去,唯有一些正在老去的,傷感時光流逝的,漸漸認識到人情冷暖。我們都知道,晚年的他已經遭受了很多生活挫折,這個時候他為他的朋友寫了一首《贈劉景文》,大義是在告訴昔日好友:好好珍惜活著的日子,積極點面對生活的錯亂不堪,凡事要往美好之處想想,不可輕易放棄。

前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開頭描寫的是整個殘冬的景象,荷花的葉子全部散落。秋天的菊花一點點往下落,即時沒了花枝,在寒風刺骨中,也堅強這裡面暗示了人的高潔品格。要記著好景,但更要做好人,這裡著重濃墨一筆是為了說明詞人並沒有因晚年的生活慘澹失落。這裡的傲霜枝是作者為下文的情感發展做鋪墊。

後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是點名蘇軾把初冬風景設為主題的原因,最後一句說明作者是要朋友任何時候要有一點希望,即便冬天很寒冷,所有的花草樹木已經凋謝,但果實成熟了,這是第二年生存的標準。蘇軾這麼寫,是想鼓勵自己的好友凡事多抱一點期望,縱使人生到了寒冬,擁有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心態,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就一輩子青春。

作為贈好友的一首詩。《贈劉景文》沒有刻意渲染那種悲傷情緒,意在提醒任何人凡事在做的時候不要太悲觀,即便在失意。本詩中的橙橘是一種很簡單的白描手法,也說明了在任何時候都要樂觀點,總會有好事情發生,其實作者是在這裡讚美劉景文的品格,做人的風骨,借物喻人,很容易鼓舞人,讓人在必要時刻成熟,而這首詩之所以經典是他的文風特點,全篇無一字體現悲愴和表達友情之詞。

作為比心靈雞湯還美好的一首詩,在賞析和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一個忘年友情的場景,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它呈現的文風和場景,是很多人難以參透的。當然,蘇詩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藉助某一景物講出真實委婉地人生道理。

相關焦點

  • 蘇軾在初冬寫給好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今天要講的是蘇軾在初冬寫給好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根據《石林詩話》記載,王安石任江東提舉刑獄時,巡查到此處,原本對劉景文的政績十分不滿,想要治罪於他,但是看了其堂上屏風所題的一首詩,詩云「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大為讚賞,便不再過問酒務一事。 後來蘇軾出任杭州太守時,和他相識相交,稱其為「慷慨奇士」,甚至向朝廷上表推薦。
  • 一首揚州人該全文背誦的古詩,短短28字,讓蘇軾服氣,讓揚州揚名
    雖是怪才,但唐代的詩人們都挺豁達大氣,哪怕是詩寫得不好,脾氣再怪,也不會有人出來挑釁,但偏偏徐凝寫詩卻招來了不少是非。首先,白居易為了捧他得罪了杜牧。當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無意間看見徐凝在開元寺題寫的一首詠牡丹詩,很是喜歡,從此便與徐凝結為好友。後來徐凝和另一位張祜一同求白居易舉薦,白居易當時只有一個名額,便捧了徐凝棄了張祜。
  • 蘇軾在初冬贈詩給好友,短短28字,快意明朗,積極向上
    但是同樣熱愛生活的不只有他一人,還有蘇軾。在某一個秋末冬初的日子,蘇軾寫給朋友一首詩,快意明朗,含義深遠,從此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代表秋末初冬最好的句子。》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一年,官至副宰相的蘇軾選擇了告別喧囂浮華又暗潮湧動的東京汴梁,出任了杭州知州。杭州的美景令蘇軾心情愉悅,也讓他徹底從烏臺詩案的谷底起來,他已經能夠從清風明月中汲取力量,達到了自我的和解,達到了人生的新高度。他不但能夠與在逆境應對自如,也能心無旁騖的在杭州進行工作,疏浚西湖、築造堤壩。遠離權力鬥爭的中心,他沉醉於杭州的美景,這裡的一切都是這麼美,特別是到了初冬,五顏六色、千姿百態。
  • 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冠絕古今,最後2句更是驚豔世人
    原題: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冠絕古今,最後2句更是驚豔世人!在宋詞大放光芒的宋朝,有一位詩人堅持以宋詩輸出,而且輸出量極大,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現存四千二百首詩。此詩人便是「一代詩宗」楊萬裡!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李白最感人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卻寫盡了悽涼!
    李白最感人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卻寫盡了悽涼!感情真摯的讓我們感動,語言簡樸的,可以為我們所有人明白,而他一生也是漂泊動蕩的一生,生活在盛唐時期的李白,有著詩人們共有的情懷,又有著自己的壯志雄心,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李白最感人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但卻讓人感到他內心的孤獨和悽涼之感,也讓我們深刻地走近是李白的內心世界。《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 李白遙知好友被貶官,深情寫下一詩,短短28字成千古名作!
    李白雖為詩仙,雖然在詩歌界的地位不可動搖,但卻在仕途上混得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是一敗塗地,其中固然有唐朝官場明爭暗鬥的客觀原因,但更多的是與李白天生恃才自傲的性格有關係,不然也不會有「貴妃侍吐,力士脫靴」的故事流傳千古。
  •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 蘇軾訪秦觀未遂,秦觀回詩一首,雖只有14個字,蘇軾讀完卻驚呆了
    蘇軾和秦觀都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二人有著密切的師生之誼。秦觀36歲之前曾兩次科舉不第,但是他的詞卻受到了蘇軾的賞識。不得不說蘇軾有雙慧眼,挖掘出了這一詞壇巨匠,在他的舉薦下,秦觀在36歲時考中了進士。所以,秦觀也名正言順地成了「蘇門四學士」之一。
  • 蘇軾為勉勵好友,寫了這樣一首詩
    古詩中常常會有贈XX的詩,這些詩往往是歌頌兩人的友情,或者是鼓勵好友振作等等方面。蘇軾也寫過這樣的詩,這一次我們來看看他寫的《贈劉景文》。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全是一共二十八個字,很短,但很有寓意。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寫景詩,短短28個字,寫出了西湖的無窮魅力
    根據《漢書》記載,西湖最早的名字叫武林水,另外還有十幾個曾用名,比如明聖湖、西子湖和美人湖。雖然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用過「西湖」二字,但以正式名字出現在史料中,要感謝大文豪蘇軾。有一年,蘇軾被調到杭州做官,看到西湖由於年久失修,大部分湖面被雜草覆蓋,立即給皇帝寫一封奏摺,希望朝廷允許他對西湖進行疏浚,言辭誠懇,理由充分,並且說道:「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蘇軾的請求得到批准,這對西湖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 李白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僅28字卻流傳了千年,被譽為詩壇極品
    詩可以言志,但詩更能傳情。詩中的情感雖歷經滄桑,仍能感天動地。詩中的情感是豐富的,也是深切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深沉的愛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濃烈的思鄉情;「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纏綿的男女情。
  • 詩人只有一首詩存世,無一梅字卻寫出史上最美的梅,成一個詞牌名
    當年宋詞一姐李清照曾寫過一首《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在詞的小序言裡她寫道:「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然而她自己這首詞雖寫得絕美,也沒有落入以梅寫堅韌意志的俗套,但卻並不比前人作品驚豔多少。由此可見,要寫出一篇好的詠梅作,是極考驗才力的。名家巨匠做不到的事,小詩人未必就不能成就。
  • 北宋名僧遭歌妓調戲,淡定吟出一首詩,短短28字令人叫絕
    但是蘇軾並沒有如此,反而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當時他的好友道潛從千裡外的杭州特地趕到黃州看望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蘇軾設了個筵席招待好友。蘇軾也是個風流人物,席上自然少不了歌舞伎。可偏偏道潛是個和尚,蘇軾見其一本正經的樣子,便玩心大起。他慫恿歌妓向道潛表白,可無論歌妓如何調戲,道潛都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樣子,甚至還口佔了一首詩,短短28字令人叫絕。這首詩名為《口佔絕句》。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為何被稱為「七絕壓卷之作」?
    品讀詩詞,因年齡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感慨,以前喜歡吟誦李白的詩,有種俠客風範,令人無限嚮往。歷經世事,嘗遍生活之苦,慢慢變得傾向杜甫的作品,苦澀中品味人生。雖然李杜都懷才不遇,但杜甫相對更不容易,科舉之路不順,王公貴族又不懂他的才能,在長安漂泊十餘年,幾乎一事無成,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從杜甫身上,許多人看到了不如意的自己,感同身受。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好友80歲時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調侃,不想竟流傳千年
    好友80歲時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調侃,不想竟流傳千年蘇軾還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詩人,他有個好友叫張先是北宋著名詞人,他的作品主要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留下不少佳話。
  • 蘇軾過江必須寫一首詩,他揮筆立就,短短28字卻有10個「一」字
    如果僅靠搜腸刮肚一般卻寫作,顯然是寫不出什麼好的詩詞來,而且即使完成了一首詩詞的創作,也給人一種雕飾痕跡過濃的感覺,有一股矯揉造作的氣息在內。因此總體而言,詩詞的創作,以妙手天成為上,在談笑之間,揮筆寫下的詩篇,往往最具無窮的韻味,也從中體現出了詩人才思敏捷的一面。北宋一代文豪蘇軾,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 柳宗元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8字,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重別夢得》一詩,則是為不能「生死與共」而遺憾。首先,《重別夢得》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顧名思義,《重別夢得》是柳宗元寫給唐代另一位文學家劉禹錫(字夢得)的一首臨行贈別詩。
  • 柳宗元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8字,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重別夢得》一詩,則是為不能「生死與共」而遺憾。首先,《重別夢得》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顧名思義,《重別夢得》是柳宗元寫給唐代另一位文學家劉禹錫(字夢得)的一首臨行贈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