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作品中感受到時代的脈搏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攝
大美「雙區」——廣東省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美術作品展拉開帷幕
羊城晚報訊 記者朱紹傑報導:為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9月25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聯合主辦的「大美『雙區』——廣東省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隆重開幕。
此次大展以大美「雙區」為主題,共展出198件作品。這些作品全景記錄經濟特區建立40年的壯麗畫卷,熱情謳歌經濟特區取得的偉大成就,生動展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美好前景,是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美術精品佳作的一次集錦。
「這次展覽展出的美術作品,既是經濟特區40年社會變遷的見證,也是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縮影。」廣東美協主席李勁堃說,廣東美術界一批中堅力量勇於探索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新手法,創新筆法描摹經濟特區40年來的變遷與成就,達到了思想、情感與形式、技巧的統一,展現了廣東美術界勇攀文藝高峰的最新成果。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10日,並於10月15日移師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
展覽重點展出了廣東畫家近年來的大型創作。這些巨幅畫作以「當隨時代的筆墨」描繪了新時代的新圖景。新近完成的廣東畫院大型主題性集體創作《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就是其中之一。該作長16米,高3米,特邀粵港澳大灣區、深汕珠廈經濟特區國畫名家與廣東畫院全體國畫家共同參與,其中包括四位港澳地區美協主席以及四位深汕珠廈經濟特區美協主席。
展覽特別展出了記錄特區發展歷程的美術經典名家名作。如著名雕塑家、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潘鶴完成於1983年的《開荒牛》。作品反映深圳特區城市精神,是藝術家為深圳特區城市形象量身定製的。潘鶴取「俯首甘為孺子牛」之意,用這件雕塑反映了深圳特區開拓者甘當牛馬、為後人開路的「闖將」精神,成為記錄時代的不朽傑作。
不少藝術家通過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表現手法,記錄與呈現了特區建設四十年的崢嶸歲月。由鍾曦和陳瑞奕創作的版畫《潮——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發行》,以當時的報紙、當時的股票為基本材料,經過現代表現方式重新拼貼組合,真實地再現當時第一張股票發行的盛況。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