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調整的校考政策,讓備戰校考的美術生處境尤為尷尬,到底是繼續校考,還是及時收手專攻文化?特別是央清在現場專業考試之前,增加了聯考成績的初審篩選,至於聯考成績要達到哪個層次,才能夠通過初審,還是未知的。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初審的形式會被更多藝術類院校採用,那麼聯考成績不理想,想要通過校考進行逆襲的美術生,希望更加渺茫了。
在我們擔憂美術生近況的檔口,也有不少人表示,聯考基礎都過不了關的,還要參加校考的,不是痴人說夢,就是碰運氣。那麼真的就如他們所說的一樣,聯考不行的,參加校考也沒用嗎?
從我們對美術聯考和校考的了解來看,說出類似「聯考都考不好,校考也好不到哪裡去」的,一般都是門外漢,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了解過美術高考,只是想當然的發言。
首先,按照他們的理論,美術生聯考成績有限,參加校考也好不到哪裡去,那麼獨立藝術類(或參照設置的)院校為什麼還要組織校考,直接都用聯考成績錄取多好,難道是為了平白無故浪費資源,還是為了賺點報名費。再看,美術聯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的確實是專業能力不夠,但有的是因為一直專注於美院風的學習,對聯考的投入少,也有的是因特殊原因而發揮失常的,參加校考是他們的目的,也是他們的機會。
美術校考和美術聯考有實質性的區別。美術聯考偏向基礎,科目固化,要求刻板,美術生只能按照它的模板來,稍微偏差一點,分數就可能相差很多;而美術校考形式靈活,不用的院校和專業偏向不一樣,考察的內容和科目也各不相同,美術生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進行揚長避短,繞過自己的專業短板。美術校考優勢很明顯,想要上專業性強的藝術類院校就必須參加校考,聯考成績也不能決定美術生的水平,就像高考在不斷進行改革一樣,用一考來判定一個人終究是不合適的。
現在,美術高考培訓在不斷發展,聯考結束後的一兩個月時間裡,美術生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再根據能力進行合適的院校報考,時間還是比較充分的,扭轉乾坤也不是問題,因而用聯考成績隨意判定美術生是很不合理的。
美術生參加校考需要原因,不管是省聯考成績不理想,專業基礎相對薄弱,還是校考藝術類院校強,專業選擇更自由,都可以成為理由,所以美術生只要想參加校考,那就沒有必要去管到底是為什麼。
至於那些說「聯考都考爛了,有什麼能力參加校考的」,不管是規勸,還是諷刺,美術生都請統統忽略吧,與其跟沒有見過太陽的人,爭論太陽的樣子,不如把眼光放在學習上,用事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