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濰坊的這個博物館,重溫歷史

2020-12-19 光明日報

提起二戰集中營,很多人會想到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在山東濰坊,也有一座二戰集中營——濰縣集中營

1882年,美國牧師狄樂播在濰縣建立樂道院,是集教會、學校、醫院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大小建築70多座,佔地面積達到了13萬餘平方米,目前現存歷史建築7處。二戰期間,樂道院被日軍強行佔領,用於關押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在華僑民,成為亞洲建立的規模最大、關押人數最多的同盟國僑民集中營,他們在這裡度過了3年多的艱難生活。

9月3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濰縣集中營舊址經過改造後向公眾開放,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正式開館,將那段塵封的歷史徐徐展開。

在濰坊市奎文區虞河路和鳶飛路之間的虞河南岸,散落著幾座歐式建築,這裡便是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院內依然矗立著十字樓、文華樓、文美樓、專家樓等僅存的7處歷史建築,它們依舊巍然屹立、肅穆莊重,成為歷史的最好見證。

「眼前的這座具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青磚小樓,就是當年樂道院的基督教醫院,也是現存7處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處。從俯瞰的角度看,它的外形呈十字架的形狀,所以被稱為『十字樓』。」濰坊市博物館館長吉樹春說,這所建築是1924年美國匹斯堡沙迪賽德醫院捐贈的,建成後的「十字樓」成為了當時膠東地區檔次高、規模大的醫院。

濰縣的醫學近代化也恰是從樂道院肇始,從最初的診所逐步擴建為山東境內少有的大醫院。手術、X光、輸液,這些在當時還屬先進的外科、內科檢查和診療手段,從那時起,就在濰縣紮根下來,並隨著濰縣現代醫學發展的進步延續至今。

如今,「十字樓」成為了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兩層。改造方案按照「一個房間一個故事」的模式,一層包括23個房間,二層包括26個房間。其中,一層主要是從樂道院建設之初開始講述,包括當時老濰縣的地域特色、風土人情等。二層主要講述樂道院集中營時期以及革命時期的歷史,包括集中營時期外國人的生活、中國老百姓的幫助以及樂道院的紅色記憶等。這座歷經百年的建築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面對未來。

在紀念濰縣集中營解放60周年時所建的樂道廣場上,一座名為《勝利·友誼》的鑄銅雕塑紀念碑高大威嚴,鑄銅浮雕或抱拳、或揮舞手臂、或互相握手,為勝利和友誼微笑。在鑄銅浮雕的頂端,刻上了「1945.8.17」的字樣作為永久的和平紀念。碑底上刻著一行行對照英文,是濰縣集中營關押人員名單,黑底白字,靜穆沉重。

僑民被關押在樂道院期間,生活在當地的濰縣百姓提供了幫助。許多村民冒著生命危險,為營內僑民傳遞消息,提供食品、藥品援助,一些人甚至因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和平主義的內涵,在這裡用鮮活的現實演繹著。

「樂道院是國際主義合作的典範。它是日本侵華歷史和日本軍國主義暴行的重要見證,是二戰期間國際僑民與中國人民團結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義鬥爭及國際主義精神的象徵。與遺存在世界各地的法西斯集中營遺址一樣,都是人類傷痛的記憶,它的存在可以教育世人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吉樹春說。

未來,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還將舉辦「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展覽,並走出國門進行全球巡展,進一步拓展樂道院·濰縣集中營舊址的國際影響力。除此之外,還將深入挖掘濰縣樂道院和西方僑民集中營的歷史文化價值,注重對於真人真事的收集和研究,生動詮釋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的溫度,力求打造成具有民眾親和力、社會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文物保護利用典範案例。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秋麗、馮帆)

相關焦點

  • 宜興:走進老街 重溫歷史
    原標題:走進老街 重溫歷史   近日,宜興市綠葉公益社的義工組織結對的新市民子女及貧困學生走進周鐵老街,參觀竺西紅色文化紀念館、竺西書院、太湖風箏博物館等地,感受古鎮的歷史文化和水鄉風情。
  • 國慶期間濰坊各博物館免費開放 活動豐富多彩
    中國山東網濰坊9月29日訊 (記者 孫小茹) 日前,記者從濰坊市文物局獲悉,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假期期間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文物「活」起來,濰坊市各大博物館假期堅持免費開放,並精心策劃、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國慶套餐」,與市民一起歡度美好的假期。
  • 中新社:走進濰坊,一眼千年!
    中新社:走進濰坊,一眼千年! 中新社登載《走進濰坊
  • 中新社:走進濰坊,一眼千年!
    中新社登載《走進濰坊,一眼千年!》文章小編帶您美文欣賞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尚「八雅」。在當下,經歲月沉澱,文化氣息甚濃的山東濰坊將文化與自然的萬千風情集於一體。生活在這裡的人,更是把日子過成了詩。濰坊,古稱濰州、濰縣,別稱鳶都。楊家埠古村是濰坊風箏的發祥地,素有「都中之都」之稱。楊家埠風箏博物館盡顯鳶都底蘊。在此尋風箏歷史,觀各時、各式、各地風箏,將風箏文化盡收眼底。
  • 旅行第二天,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了解風箏的歷史故事
    因為前幾天阿東遊了在濰坊的世界風箏博物館,漲了不少知識,看了很多的曠世奇作。4月21日第三十五屆國際風箏節雖然離風箏節的舉辦地只有40km,很遺憾的是,沒有交通工具過去,所以就只能逛逛世界風箏博物館了。
  •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見聞:220米長的「梁山好漢」風箏獨樹一幟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11月11日,「新動能·新山東——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走進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了解風箏的歷史,感受風箏的文化魅力。風箏,北方稱「紙鳶」「木鳶」,南方稱「鷂子」。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故又稱濰都,鳶都。
  • 世界最大的專業風箏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濰坊風箏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風箏藝術專業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世界最大。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有大小展廳12個,館藏風箏展品1300餘件,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國際文化及延伸文化。
  • 作家團走進濰坊:觸齊魯文脈 品「鳶都」風採
    9月23日至26日,作為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重要活動內容,「2020中國著名作家看濰坊」成功舉辦。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及中國著名作家肖克凡、王祥夫、王劍冰、林那北、溫亞軍、劉玉民、李貫通等8人走進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壽光市採風。
  • 山東濰坊告訴你
    我在高中時很愛看課外書,也有幸看過這本書,最近,又看了一遍電影,重溫書中的內容。就我個人而言,電影拍得超級棒,極大地還原了書中的場景。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電影的第一幕和最後一幕都是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在天上搖搖晃晃,飄飄擺擺,彷佛那曾經過去的不美好早已隨風消逝,而新生活即將來臨。
  • 不一樣的濰坊——濰坊博物館你去過幾個?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於1989年4月1日正式竣工並對外開放,2003年11月歸屬濰坊市旅遊局管理,為全國第一座風箏藝術類專業博物館。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共有大小展廳12個,館藏風箏展品1300餘件,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
  • 山東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以中國風箏之鄉濰坊的風箏歷史文化為依託,是世界著名的風箏專業博物館。展館收藏、陳列了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充分體現了風箏文化所獨具的藝術魅力,成為了傳播和弘揚風箏文化的藝術交流中心。
  • 遊覽博物館,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就在海德公園旁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走進生命科學。這裡有很多遠古動植物礦物等標本,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導演會在這取景。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第二部裡到了晚上所有標本都會動起來的背景就是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取的景。
  • 濰坊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座落在濰城白浪河東崖岸,佔地面積一萬三千平方米,建築面積八千一百平方米,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風箏博物館。其建築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為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託於孔雀蘭琉璃瓦屋頂上,似蛟龍遨遊長空,擊蕩九霄。館內有一個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廳和大小十個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
  • 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可以讓人透過文物,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2015年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門票30元濰坊,古稱濰縣,位於中國第一大半島山東半島的中部,是風箏文化的發祥地,又名「鳶都」,有「世界風箏之都」和「中國畫都」之稱。
  • 元旦假期到濰坊各大博物館賞民俗尋寶藏 體驗別樣文化盛宴
    為更好地普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知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了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山東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將於元旦假期走進臨朐縣城關街道紙坊社區開展「文化遺產進社區」活動。壽光市博物館將於28日走進壽光文尚幼兒園開展歷史文化宣講活動;壽光市文化局元旦期間將在壽光市美術館舉行壽光畫家畫壽光和抗洪救災畫展。
  •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聞名中外,神秘的風箏奇觀
    提起濰坊,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風箏了。不錯,濰坊最著名的就是風箏了。濰坊著有「世界風箏都」之稱。來到濰坊的,不管你是遊客也好,還是來辦事,你可一定要到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來看一看呀!它是全國第一座風箏專業性博物,館內有大小展廳12個,展品可謂是琳琅滿目,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當然不光光是風箏,還有它的歷史以及製作影像。話不多說,開始風箏博物館之旅吧。進門前,不要擔心收多少錢,這是免費參觀的,不過要刷身份證才能進來。
  • 遇見濰坊從世界風箏博物館開始
    北有濰坊,南有陽江——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以中國風箏之鄉濰坊的風箏歷史文化為依託,是世界著名的風箏專業博物館。
  • 濰坊鳶都紅木嵌銀漆器博物館成功入會中國博物館協會
    作為山東省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成立的濰坊市首家非國有博物館,濰坊鳶都紅木嵌銀漆器博物館也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入選中國博物館協會的非國有博物館。2015年5月被列入山東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博物館,2016年5月,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館內藏品包含清末民初、民國及近現代的嵌銀漆器作品2000餘件,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嵌銀髹漆技藝的發展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展陳平臺,成為集藏品展示、技藝傳承的主打陣地,在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 濰坊還有一個別名
    一提起濰坊,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風箏,也被世界各國推崇為時間風箏之都,並且每年都會舉辦世界風箏節,而濰坊也因此得名「鳶都」,因為風箏古稱為「鳶」,可以看出他的歷史悠久。濰坊風箏也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風箏聯合會」總部也設在濰坊。
  • 晉城:走進博物館漸成日常 感受歷史與文化魅力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那麼就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博物館,時空不再阻隔,晉城的歷史風雨和文明點滴全都濃縮在這裡。然而晉城民俗文化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剛剛入學的孩子,參觀者絡繹不絕,都是為了尋找曾經鄉村的記憶。晉城民俗文化博物館收藏各類藏品5萬多件,從秦漢時期青銅器、陶器,到唐、宋、元、明、清等歷朝各代藏品,直至解放初期、文革期間紅色收藏,幾乎囊括三千年中華文明,體現了中國特別是晉城各個歷史時期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