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1月9日訊(通訊員 諶鵬)「承宗恩克勤克儉,教子孫惟耕惟讀」「忠厚傳承久,詩書繼世長」「世守魯論三省語,家傳大學十章書」。近日,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召開了「弘揚優秀中堂文化經驗交流表彰大會」,對優秀家風代表進行獎勵表彰,並頒發獎勵牌匾。
南北鎮通過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收集整理家風家訓,傳承優良家風,打造家風文化品牌,以家風正民風,以民風正社風,以社風正作風,以作風正黨風。
石門縣南北鎮地處湘鄂邊界,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自古商賈雲集,人流如織,沉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多層面、多元素的文化格局。其中以「中堂文化」最具特色,對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所謂「中堂文化」即在農戶的堂屋正中(中堂)懸掛一塊匾額,上書「XX家風」橫幅,根據姓氏的不同,家風的名稱亦不同,如王姓為「三槐家風」,張姓為「清河家風」,田姓為「雁門家風」,盧姓為「範陽家風」等。且每種家風都賦予一種特定的家訓內涵,如盧姓「範陽家風」所遵訓的家訓為「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曾姓「三省家風」所表述的家訓內容為「父母宜孝,鄉裡宜和,戚友友好,人品宜端,本業宜務,訴端宜息,學教宜勤,待接宜誠」等皆為積極向上、禮為規範準則之精要。
南北鎮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鎮黨委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查閱史料,走訪老人等對這個源遠流長,積極健康的「中堂文化」來一個大摸查、大搜集、大整理,並進行集中研討。通過分析整理,全鎮共有家風一百多種,家訓數百條,通過對其進行系統挖掘、整理、打造、弘揚,形成了古樸厚重、正氣十足的「中堂文化」。「中堂文化」不僅僅成為群眾的行為準則,道德規範,更是黨員幹部職工、村幹部、農村黨員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大背景下,南北鎮全面升華「中堂文化」,激活了「中堂文化」的正能量,將「中堂文化」的弘揚與現今各種教育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將黨員幹部光大「中堂文化」與黨風廉政建設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將群眾對 「中堂文化」傳承與「荷花精神,梅花品格」廉潔文化活動開展結合起來,讓傳統的「中堂文化」得到深化外延,全鎮幹部群眾呈現政通人和,幹群一心,遵紀守法,風清氣正,的大好局面,鎮黨委政府還將《百姓家風》印製成冊,分發給每一位黨員幹部,號召每一位黨員幹部以身作則,自覺做到廉潔自律、清白做人、乾淨做事,同時通過橫幅、廣播、電視等形式家風文化宣傳到戶,入腦入心,形成了抓幹部落實、抓群眾重視、抓家庭推崇、抓學校教育、抓典型推廣的長效機制,並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弘揚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傳承優良家風,以勤廉家風帶動和促進社會風氣好轉,使群眾自覺講文明、講誠信、講法紀、講廉潔,助推黨風、政風和民風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