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傳承「中堂文化」 涵養良好家風

2021-02-08 紅網

紅網時刻11月9日訊(通訊員 諶鵬)「承宗恩克勤克儉,教子孫惟耕惟讀」「忠厚傳承久,詩書繼世長」「世守魯論三省語,家傳大學十章書」。近日,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召開了「弘揚優秀中堂文化經驗交流表彰大會」,對優秀家風代表進行獎勵表彰,並頒發獎勵牌匾。

南北鎮通過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收集整理家風家訓,傳承優良家風,打造家風文化品牌,以家風正民風,以民風正社風,以社風正作風,以作風正黨風。

石門縣南北鎮地處湘鄂邊界,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自古商賈雲集,人流如織,沉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多層面、多元素的文化格局。其中以「中堂文化」最具特色,對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所謂「中堂文化」即在農戶的堂屋正中(中堂)懸掛一塊匾額,上書「XX家風」橫幅,根據姓氏的不同,家風的名稱亦不同,如王姓為「三槐家風」,張姓為「清河家風」,田姓為「雁門家風」,盧姓為「範陽家風」等。且每種家風都賦予一種特定的家訓內涵,如盧姓「範陽家風」所遵訓的家訓為「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曾姓「三省家風」所表述的家訓內容為「父母宜孝,鄉裡宜和,戚友友好,人品宜端,本業宜務,訴端宜息,學教宜勤,待接宜誠」等皆為積極向上、禮為規範準則之精要。

南北鎮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鎮黨委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查閱史料,走訪老人等對這個源遠流長,積極健康的「中堂文化」來一個大摸查、大搜集、大整理,並進行集中研討。通過分析整理,全鎮共有家風一百多種,家訓數百條,通過對其進行系統挖掘、整理、打造、弘揚,形成了古樸厚重、正氣十足的「中堂文化」。「中堂文化」不僅僅成為群眾的行為準則,道德規範,更是黨員幹部職工、村幹部、農村黨員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大背景下,南北鎮全面升華「中堂文化」,激活了「中堂文化」的正能量,將「中堂文化」的弘揚與現今各種教育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將黨員幹部光大「中堂文化」與黨風廉政建設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將群眾對 「中堂文化」傳承與「荷花精神,梅花品格」廉潔文化活動開展結合起來,讓傳統的「中堂文化」得到深化外延,全鎮幹部群眾呈現政通人和,幹群一心,遵紀守法,風清氣正,的大好局面,鎮黨委政府還將《百姓家風》印製成冊,分發給每一位黨員幹部,號召每一位黨員幹部以身作則,自覺做到廉潔自律、清白做人、乾淨做事,同時通過橫幅、廣播、電視等形式家風文化宣傳到戶,入腦入心,形成了抓幹部落實、抓群眾重視、抓家庭推崇、抓學校教育、抓典型推廣的長效機制,並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弘揚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傳承優良家風,以勤廉家風帶動和促進社會風氣好轉,使群眾自覺講文明、講誠信、講法紀、講廉潔,助推黨風、政風和民風持續改善。

相關焦點

  • 傳承好家規 涵養好家風
    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廉潔政風和清湛家風猶如車之兩輪,相得益彰。政風弊絕家風正,家風浩然政風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家規,而這些家規是家庭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
  • 融媒體中心:注重家風傳承 涵養初心使命
    中國硒都網訊(全媒體記者 周瑋)「勤勞、友善、守規、重教……」 9月10日,恩施市融媒體中心組織幹部職工走進鶴峯縣下坪鄉周家院子,開展家風家訓體驗活動。走近周家院子當天,恩施市融媒體中心參觀了古樸的土家吊腳樓群和雕刻的家訓牆;觀看了周家院子宣傳視頻,聆聽家風故事,感受周家院子優秀家風家訓所傳達的精神文化力量。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良好家訓家風!
    為了教育和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起大家對傳統中華文化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引導未成年人傳承良好家風家訓,進一步提高對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知,由西安市委文明辦主辦,高新區文明辦、樊登書店聯合承辦的2020年西安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宣講活動圓滿舉行。
  • 2020公務員考試精選申論範文:涵養我們的時代家風
    的確,從古自今,家國密不可分,家風意義重大:它是家庭生活的精神支撐;亦是社會生活的價值縮影;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雖歷經滄桑,但歷久彌新。中國文化向來重視家風傳承。然而當下,漠視傳統漸成常態,家風傳承逐漸式微,導致公民修養缺失有之;家庭關係疏遠有之,社會道德滑坡有之。因此,惟有傳承優秀傳統,涵養時代家風,方能立己達人,正本清源。
  • 家風建設及其對官德的涵養
    中國共產黨人作為社會的先進分子,在家風建設方面理應起到引領作用,既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為根基,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家庭觀,更要賡續中國革命傳統基因,進而引領每個家庭形成良好家風。 一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家國同構,家風建設也強調由人到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到天下,提倡「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修為進路,這既反映了個體、家庭對自身發展序格的邏輯定位,也體現了「家風」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基石地位,更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家風建設的價值要求。
  • 家風無言 涵養正能量
    家是國家社會的細胞,而家風與黨風、政風、民風緊密相連,如何用好家風涵養社會正能量,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在湘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有話說。蔣秋桃:說起家風,有些人也許一下子想不起來。其實,家風就是好的規矩、習慣、傳統,它就存在於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比如說父母的嘮叨、親人的溝通、兄妹的嬉戲……也許看起來不起眼,卻指引著我們的生活。劉長庚:代代相傳的良好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家庭中的具體表現,蘊含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其倡導和形成的基本道德規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教育子孫後代最基本的形式。
  • 傳承紅色家風 涵養初心使命
    家事連著國事,家風連著黨風。領導幹部的家風與作風、黨風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風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是對紅色家風的傳承和發展,為新時代加強領導幹部家風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翻開厚重的黨史,我們不難看出,紅色家風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既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崇學、崇德、崇儉、崇廉的崇高風尚,又傳承著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它如同無言的教育、無形的磁場,指引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做到「四個崇尚」,樹立「齊家」標杆,看好家庭後院,防止「禍起蕭牆」。|崇學尚學書香齊家|學如弓弩,才如箭鏃。一個人要想成長進步,好學勤學是最起碼的要求。
  • 柞水:以家風建設涵養幹部作風建設
    近年來,柞水縣紀委監委始終堅持把家風建設置於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位置,將家風建設作為築牢黨員幹部廉潔思想的切入點,以良好家風推動黨風政風建設,引領民風社風持續向善向好。傳承優秀資源 打造家風精品工程柞水縣紀委監委把家風建設與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有機結合,深入挖掘、弘揚、傳承本土優秀傳統家風家訓資源,打造家風建設精品工程,營造風清氣正的家風氛圍。
  • 泉州三王祠舉行春祭大典 傳承開閩三王良好家風
    每年,海內外「三王」後裔都會在開閩三王祠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旨在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三王文化,全面提高王氏後裔子孫的綜合涵養。同時,開閩三王祠也充分利用自身構建的家訓館等正能量的平臺,「承祖訓,守家道;正家風,揚美德;行禮孝,鑄和諧」,緊扣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主題。
  • 文明評論:傳承良好家訓,培育優良家風
    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大家族已然式微,但處在「小家庭時代」的中國,良好的家風家訓文化並未過時。家訓是經多年沉澱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是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的精神源泉。它是融化在人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人們骨髓裡的品格,是人們立世做人、工作生活的格調。
  • 「家風家訓」以良好家風帶黨風促政風
    ,促成後輩良好行為方式的養成。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領導幹部要注重結合當今世情、國情和家庭教育實際,深入發掘、充分利用傳統優良家訓家規中蘊含的豐富素材和資源,喚醒自身優良家風的記憶,為子女樹立優良家風的榜樣,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文化,做到持家有方、愛家有度、教家以德,切實擔負起為家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
  • 清明慎終追遠 傳承良好家風
    記者昨日採訪了殯葬行業專家潘爭豔,她表示,古人有墳前插柳的低碳綠色祭掃習俗,清明慎終追遠,也是一個傳承好家風的日子。 「在新時代,市民在清明祭祀傳承良好家風的同時,社會也需要給市民補上一堂生命教育課,讓市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能多思考生命意義,體會生命之美。」中國殯葬協會殯儀服務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殯葬協會常務副會長、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學院客座教授潘爭豔說。
  • 傳承優良家風 恪守黨員初心
    傳承優良家風 恪守黨員初心 蘆山縣深入開展「傳承好家風」活動 時間:2019-10
  • 宿城:傳承良好家風 爭做時代新人
    宿遷網訊(記者 仲文路 通訊員 李樹生)知禮儀、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了弘揚傳統美德,構建和諧溫馨的小區鄰裡關係,6月27日19時許,宿城區幸福街道舉辦的「傳承良好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小講座在礦山社區金水灣小區開講,吸引了許多居民駐足觀看。
  • 福州市大力傳承良好家風 助推黨風廉政建設
    ,一場別開生面的傳家風倡廉政活動正在舉行,10多名老人向倉山區實驗小學的學生代表傳授講解蔡襄家訓,讓他們從小接受傳統文化薰陶。  近年來,福州市將家風家訓融入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之中,以基地建設、精品工程、文化活動為抓手,深入挖掘、傳承弘揚具有本土特色的家風家訓,推動全社會形成廉潔自律、修身齊家、崇德重禮的良好風尚。
  • 大力弘揚中華孝道文化 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家訓
    大力弘揚中華孝道文化 傳承良好家風家教家訓 2019-05-05 15:29:00來源:央廣網河南分網
  • 家風家訓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
    所謂家風,也叫門風,是指一個家族代代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淺顯易懂地說,就是要有家訓來進行家教;深層次的講,就是傳承一種育人的信念,傳承一種為人處事的方式和原則。家風家訓既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共性,又有彰顯家庭本色的鮮明個性。
  • 大方縣稅務局: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
    為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引導廣大稅務幹部重家風、守家規,正家風、轉作風,講道德、樹形象,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樹立良好的稅務形象。近日,大方縣稅務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開展了「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專題活動。
  • 開封市深化文明家庭創建活動 培育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為大力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以家庭文明建設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家風好、民風淳、社風清的良好氛圍,開封各地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廣泛開展各類主題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好家風浸潤百姓心靈。
  • 好家道涵養好家風——讀《百年家事》有感
    好家道涵養好家風。&34;,&34;的道德操守;&34;,&34;的家國情懷和傳統美德,傳承在劉家子弟的血脈中,浸潤在《百年家事》的行間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始終佔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走馬華夏山川,一些保存完好的宗祠大門上,經常可見&34;之類的對聯,它所表達的就是人們慎終追遠、敬祖承德、家風永續、潤澤後世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