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宋體字如何發展演變而來?(1)

2020-12-15 中華網文化頻道

宋體字始於明弘治年間蘇州地區 後曾通行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

圖中的兩種刻本均為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刻本,但兩者字體迥然不同。左圖《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為宋體字刻本,右圖《嘉靖隆慶志》十卷為楷體字刻本。

民國張壽鏞刻藍印本《四明叢書》,採用的是民國傳統刻本大多沿用的宋體字。

法文本《中國圖識》中插注的漢字書名《大學》《中庸》均為宋體字。

明代在出版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明代中期所形成的「線裝書」如今是古籍的代名詞。同時期所形成的宋體字也發展演變成今天最常用、最規範的印刷體漢字。

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周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展覽展出近50種富有代表性的明代書籍,以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為主,同時展出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所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以實物呈現了宋體字的演變及世界影響。宋體字是明代中期刻書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種新字體。宋代刻書以浙江為最盛最佳,其官刻經史、私刻文集,皆負盛名,為士大夫收藏賞鑑,並在刻書中被模仿,形成了宋體字。12月3日,早報記者走進天一閣博物館,並聽陳正宏教授和天一閣博物館李開升博士講解宋體字的歷史與奧秘。

在宋體字出現之前,印本的字體都是手書的楷體。明初內府刻本中的楷書字體還曾傳入朝鮮半島,成為其官方鑄造金屬活字的字體。

後來,宋體字開始出現於弘治年間的蘇州地區,並於正德時期發展到蘇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區,於嘉靖年間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展覽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兩種刻本,但兩者字體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為宋體字刻本,《嘉靖隆慶志》十卷為楷體字刻本。自嘉靖時期後,中國古籍印本的字體有了楷體和宋體分庭抗禮的兩途。

有心人不難發現,宋體字「橫細豎粗」。根據現存的中國古籍雕版形式,陳正宏推測這與書版從樹幹切取的方向有關:「古籍的書版通常沿著樹幹的縱向切開,也就是文字的橫劃與雕版木材纖維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斷。而文字的豎畫與雕版木材纖維成直角方向,比較容易刻斷,所以萬曆前後明刻本的字體 『橫細豎粗』。」 萬曆時期的宋體字主要有兩類,其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字形較長,「橫細豎粗」更明顯,如萬曆北監本《十三經註疏》。另一類宋體字仍然延續嘉靖時期蘇州地區刻本的特徵,橫平豎直,字體方正,如萬曆本《禮記集注》。

明末宋體字依然是兩類。比較多的一類形體也比較長,比萬曆時期的一類宋體字更狹長一些,如後來的崇禎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錄》。另一類字比較扁,如毛氏汲古閣刻本《南史》。

到了清代,宋體字進一步發展,康熙中期以後逐漸形成清代的風格。最明顯的特徵在於此時的宋體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於後來我們熟悉的印刷體。到乾隆時期,宋體字已大體定型,其橫畫收筆的三角、豎畫起筆的三角等,與現代宋體字基本相同。

相關焦點

  • 讀圖|今天的宋體字如何而來?
    同時期所形成的宋體字也發展演變成今天最常用、最規範的印刷體漢字。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周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
  • 宋體字那麼好看,是從何而來?
    同時期所形成的宋體字也發展演變成今天最常用、最規範的印刷體漢字。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周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展覽展出近50種富有代表性的明代書籍,以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為主,同時展出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所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書籍。
  • 宋體字的前世今生
    這種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仿宋體」,也是「宋體字」的前身。因此,宋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從書法正楷到仿宋體,再到宋體的。中國宋代出現了雕版印刷,由於當時的書每一版印刷兩頁,使用的是長方形木板雕刻製版。木板具有木紋,一般都是橫向,刻制字的橫向線條和木紋一致,比較結實;但刻制字的豎向線條時和木紋交叉,容易斷裂。
  • 宋體字的自身形態與技術發展相適應,可塑性與藝術性隨時代改變
    清代刻本宋體字源於楷書,但作為刻版用字更顯規範化。這裡將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法則及例字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探討清刻本宋體字相較於楷書的結體變化及原因。漢字本身為方塊字,在逐步發展的雕刻印刷過程中在保證字體基本的美感和結構,同時其整齊、統一、方正的邊緣形態也是漢字規範、方正化的核心。只有字體結構布局的方正才能保證印刷的整齊統一,增加易讀性。由此而形成更為規範的宋體字,雖被一些人譏為「呆板」的「匠體字」,卻是雕版印刷史上的大進步。
  • 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附 宋體字筆畫特徵)
    中國文化浩浩蕩蕩上下五千餘年,有許許多多的文化積累,在 漢字的發展歷史長河中也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字體,為什麼獨說宋體字是中國文化的表徵呢?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宋體字所蘊涵的中國文化的特徵作一番描述。一、宋體字的二個源頭筆者認為,今天我們看到的宋體字,應當有二個源頭。首先是中國的書法藝術。
  • 宋體字的由來
    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  1、宋體字承傳了中國書法的審美韻味  中國書法藝術除了漢字本身獨特的象形性、圖畫性特點外,獨特的書寫工具毛筆  從漢字書寫的發展來看,唐代三大家的楷書,是中國書法程式化的顛峰。楷,模範也。因此,也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刻版印刷字的楷模。在品味和設計宋體時,追求中國書法和木版刀味、雕版印刷痕跡的韻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只是美術字而已。
  • 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看看清刻本的宋體字,楷書在這裡這樣變化
    清代刻本宋體字源於楷書,但作為刻版用字更顯規範化。這裡將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法則及例字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探討清刻本宋體字相較於楷書的結體變化及原因。清嘉慶蕭山陳氏湖海樓刻本《湖海樓叢書》是成熟時期的清刻本。
  • 淺析中英文基本字形的演變和發展
    在昨天的分享中,我們已經基本的了解了英文字體的選用原則,今天和小編一起對比了解中英文演變與發展吧!這無疑是為了刻書方便從楷體演變出的一種新的字體。由於這種字體大大流行使用於宋朝以後的木版印刷的書籍,後人就稱有這種特點 的字體為「宋體」。宋體字從歷史上出現以後,它的特點就固定了下來,一直使用到現代,直到出現了機械化的印刷工業。在現代印刷中區分更加詳細,把橫細豎粗 的成為「老宋體」。
  • 不要再信謠言了,宋體字根本不是秦檜發明的好嗎?
    宋體字演變過程宋體字演變過程但由於這種字體在宋體出現、發展,所以儘管到明朝時,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人們按照約定俗成的叫法,依然稱之為「宋體」。此外,在宋體字發展過程中,由於不止一人模仿,所以還出現了「仿宋體」等。宋體字當年沒有統一的說法,故而有「老宋體」「膚廓字樣」「匠體」之稱,但嚴格來說,只有「明體」才是真正的宋體。宋體字關秦檜什麼事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
  • 從小篆到隸書的改變,看清推動字體演變背後的社會歷史變革
    引言在人類社會早期,統治階層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後,有了更多的時間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文化應運而生,早期的圖畫大多蘊含了簡單的信息,象形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就是由這些包含簡單信息的圖畫演變而來。
  • 宋體字的由來,為什麼叫宋體?
    宋代興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景象.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體字在明代確立.宋體字便於書寫和刻寫,字體美觀端莊,適應了印刷出版業的行業操作要求,成為宋代文化造極的見證者.
  • 漂亮的金魚是由什麼魚演變而來的 小雞寶寶考考你今天答案是什麼
    2020年10月14日,支付寶的小雞寶寶考考你的問題更新了,今天的問題是「漂亮的金魚是由什麼魚演變而來的?」這個算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知識,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小雞寶寶考考你的正確答案。
  • 發明宋體字的人,據說是一個大家都不願提起的名字
    比如,你從來沒有想過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字。宋體字的典型特點是: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ans 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宋體是生而具來的印刷體。這文章從頭到尾,全是宋體字。
  • 宋體字的發明與秦檜無關
    秦檜發明宋體字的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沒有任何可信的資料證明宋體字和秦檜有關係,現存秦檜書法中也看不出任何宋體的痕跡 。 關於宋體字的來源,目前網上收集最全的應該是豆瓣字體鑑賞小組的《宋體字資料整理》。比較一致的共識是宋代刻板字體與宋體的差別很大,我們目前看到的宋體是在明代才出現的 。
  • 漢字擁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這是一種由小篆演變而來的文字,誕生於秦朝,在漢朝得到通行,同時為後世的楷、草、行提供基礎,文字特點追求」蠶頭燕尾「。隸書極大減少了小篆的筆畫,使書寫變得更加快速和便捷,隸書的基本特徵也沿用到今天。隸書筆畫結構都是比較扁平工整的,並且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橫長豎短,撇和捺有向上調節的動勢。
  • 茶葉是如何演變而來的
    煎茶是從煮茶的方法演變而來的,尤其是直接改進末茶的水煮和飲用。這種方法是唐代飲茶的主流形式,也是中國最早的茶藝形式。它傳播到日本、朝鮮和韓國,並在歷史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無論茶是餅狀、散茶還是茶粉,都必須磨碎成茶粉煎用。使用特殊的茶具,根據陸羽的《茶經》記載,有24種不同質地的煎茶用具。煎茶的典型茶具是爐、肚、勺、碗等等,越窯的青瓷碗為最佳。
  • 篆、隸、楷、行、草書法五體演變,其實它在最後!
    各位好,我是「靜水笑滄笙」,今天與您聊聊書法五體的演變過程,希望你喜歡!中國書法堪稱是世界上最具形象意境和審美價值的文字線條藝術,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種書體為人們所熟知,這五種書體演變的先後順序,其實它排在最後,您可知否?
  • 宋體字是秦檜創造的嗎?
    後來由於秦檜被列為史上頭號奸臣,國人把「秦體」改為「宋體」,這就是「宋體字」的由來。歷史果真如某些人說的那樣嗎?為求證「秦檜創造宋體字」的真實性,筆者詳細查閱史料,根本查無此事。為謹慎起見,我又查閱《中國印刷發展史》,結論是:所謂「秦檜創造宋體字」,純粹是精心編造的謠言!
  • 淺析中英文基本字形的演變和發展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這無疑是為了刻書方便從楷體演變出的一種新的字體。由於這種字體大大流行使用於宋朝以後的木版印刷的書籍,後人就稱有這種特點 的字體為「宋體」。宋體字從歷史上出現以後,它的特點就固定了下來,一直使用到現代,直到出現了機械化的印刷工業。在現代印刷中區分更加詳細,把橫細豎粗 的成為「老宋體」。
  • 電腦中的宋體字是誰發明的?
    比如,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電腦中常用的宋體字為什麼叫宋體。 據說,秦檜當年為了統一當時各地的官方文書書寫形式,方便觀看,遂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規範統一的秦體字,而這種字體,就被後人認為是「宋體字」的最初版本。也因為這個原因,有人也認為宋體字其實就是瘦金體的印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