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79級本科班入學四十周年紀念活動暨雕塑「放飛」揭幕儀式在昌平校區舉行。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郝戎,副院長徐永勝出席活動,學院原院長徐曉鍾教授、導演系曹其敬教授等老教師代表,表演系57屆校友黃意璘,導演系79級本科班校友王曉鷹、査明哲、廖向紅、陳子度、魏曉平、王曉民,以及導演系黨總支副書記李珊、系副主任楊碩、副教授霍櫻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現場
黨委副書記、院長郝戎致歡迎辭
在紀念活動伊始,郝戎致歡迎詞。他談到,今天的儀式是學院教師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他代表全體學生向徐曉鍾為代表的老師們表示節日的問候!隨後,他站起身向在座老教師們鞠躬致意。他表示,學院從東城校區到昌平校區,校園面積擴大了13倍,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戲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師恩,文脈相承,薪火相傳,就像中戲人始終秉承的「中戲永遠是中戲校友的家,中戲永遠是中戲人的中戲」。中戲人追求的藝術也像老院長歐陽予倩說的,「我們要追尋最新最美的戲劇」。
此次捐贈的雕塑「放飛」象徵著創作的自由,同時又離不開學校的哺育,選址在教學樓前,也是一種記憶和鞭策,希望同學們將「中戲人」的精神傳承下去。毛主席當年親筆題寫了「國立戲劇學院」的校名,後改為中央戲劇學院,中戲人應該感恩國家,傳承紅色基因。東城校區這塊紅色基地,不僅凝聚著中戲人的記憶,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文藝的發祥地。因此,學院希望為所有中戲人創造更多的機會,為學院在戲劇創作、學科建設等未來的規劃,為國家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的發展獻計獻策。
老教師代表、原院長徐曉鍾發言
曉鍾老師表示,今天來到昌平校區,看到學院有了新的面貌,他代表曾經在戲劇學院奮鬥過的老師,向在新校區建設中付出勞動和心血的領導和老師表示感謝。他與導演系79級本科班的同學相識已經41年了,他為同學們贈送母校這份深含哲思的雕塑「放飛」表示敬佩。它象徵著母校把我們放飛到祖國的建設大業中間,並且向祖國的明天繼續奮飛,那隻慈祥的手使他想到歐陽予倩、曹禺、孫家琇、周貽白、蔡松齡等各位老師幾十年來的哺育。母校就是這樣一隻手,它體現著母校對學子的撫愛和深情。感謝導演系79班贈送的雕塑,它不僅表達了一個班的學友對母校的感情,更是中戲全體學子幾十年在這裡受教育、受哺養後,對母校的感謝。
老教師代表、導演系教授曹其敬發言
曹其敬談到,41年彈指一揮間,導79班沒有辜負時代,時代也造就了他們,他們成為了社會的脊梁和中國戲劇事業的中流砥柱,到現在仍舊在放光彩,在藝術創作中發揮作用。中戲給了他們翅膀,他們由雛鳥變成雄鷹,在藝術的天空中翱翔。他們對學院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他們為學院而自豪,學院為他們而驕傲。相信曾經教過他們的已故的王大英、徐敏、鮑黔明、白栻本老師,如果看到導79班有今天的成就,一定感到欣慰。希望學院這雙大手永遠那麼溫暖而有力,讓更多的雛鳥從這裡放飛。
導演系79級本科班學生代表王曉鷹發言
導演系79級本科班學生代表王曉鷹在發言中表示,在每次班級的聚會中,母校和老師的恩情永遠是談不完的話題。猶記得1979年的夏天,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導演系本科班招生,老師們是那樣精心地組織招生方案,將我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社會的各個角落,像從沙子裡淘金一樣帶到了中央戲劇學院。徐曉鍾老師每個教學階段都會來看,並且用了七個月的時間排演出畢業大戲《培爾·金特》,裡面的臺詞同學們永遠記得,「人,要保持自己的真正面目」。感謝雕塑「放飛」的設計者學院舞臺美術系張華翔副教授和雕塑設計師牟思宇,這次捐贈雕塑的舉動是希望表達一種情感, 「不管我們飛到哪,走多遠,都會像海燕一樣牽掛母校」。祝福母校越來越好,希望老師們身體健康!
「放飛」小雕塑
學院領導為導演系79級本科班校友代表頒發捐贈證書和感謝信
與會人員合影
在紀念活動的最後,校友代表為老師們獻上鮮花和「放飛」的小雕塑,學院領導為導演系79級本科班校友代表頒發捐贈證書和感謝信。
揭幕儀式
在隨後進行的揭幕儀上,學院領導、老教師和導演系79級本科班校友來到理論樓前,共同揭開紅布,見證雕塑「放飛」亮相昌平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