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爸爸發大招!讓《國家寶藏》告訴你什麼叫文化輸出

2020-12-13 網易娛樂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

(文/阿南)



以「文物」為主題的節目,我們不是第一次見。

2016年,中央電視臺出品了一部三集的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伴隨著悠揚的鐘鳴聲,觀眾第一次以一種新穎的視角凝視起這座古老的宮殿。原來在日新月異的北京城裡,還有這樣一群人與世隔絕一般的生活著,用古老的技藝修復著國家的文脈。

故宮,又稱紫禁城。紫氣東來,皇家禁地。這片七十二萬平方米的土地在過去的六百年間太過神秘,以至於哪怕到了新千年,它留給人的印象還是那些宮廷劇中展現出來的高高在上。

然而現實不是這樣的。


《國家寶藏》中,梁家輝提及他在故宮拍戲的一段經歷:「我記得有一次拍戲的時候,我穿著戲裝跑到太和殿外面的城樓上面,發現月亮很大,就看到整個故宮的一個剪影。以前的皇帝,會不會在這個角落看自己的家。」



所謂「懷古」,即是如此。

在一片古人行走過的土地上,在千年不曾消逝的日月間,以現代人的身份,與前輩發生一種流傳在血脈裡的共鳴。

故宮已經不再象徵著權利了,它象徵著一種文化的歸屬感。《國家寶藏》,將這種「歸屬感」呈現給了觀眾。


在《國家寶藏》中,九大博物館各推薦三件鎮館之寶,由民眾投票甄選出一件寶藏入主特展,且每件寶藏都擁有一位明星做自己的「國寶守護人」。

以文物為載體,通過明星對於背後故事的演繹讓觀眾了解這件寶藏的前世今生,再在最後環節中請出在現實生活中與寶藏有密切關聯的人。

為了把節目做好,央視不可不說是用心良苦。文物是死的,單單講一個文物,就把綜藝拍成了考古片,讓大半的觀眾望而卻步。但如果把文物作為切入點,用明星吸引眼球,把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意義、文化帶出來,流程便會豐滿太多。



第一件請出來的文物就已經很有分量了——《千裡江山圖》。

這是一幅由北宋十八歲天才少年王希孟創作的繪畫長卷。《千裡江山圖》是青綠山水發展的裡程碑,用江河與廊橋將不同的山水景色連接到一起,人物飛鳥栩栩如生。然而就在畫卷完成後的第十三年,金人鐵蹄踏破河山,千裡江山成了千裡餓殍。

而畫師王希孟在畫完《千裡江山圖》後便銷聲匿跡,再無畫作流傳於世。



第二件寶藏便是乾隆的「各種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素有「瓷母」的美譽。央視還官方吐槽了乾隆的農家樂審美——雖然這個瓷瓶代表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可這花花綠綠的造型確實不符合雍正等一幹先皇的高雅品味。



不過……凱凱王好看呀!



第三件寶藏,既是壓軸,便是十分的「厚重」了。

不僅是作為石鼓的寶藏本身厚重,其守護人梁家輝先生沉澱的氣質也非常適合這種文化類節目。更重要的是,這個石鼓背後所隱含的家國歷史、使命感、親情,實在是太沉重了。

這是梁家三代人的故事。


1931年日軍侵華,東三省淪陷後,故宮決定將國寶南遷以避免被洗劫的危險。一萬三千箱國寶輾轉上萬裡,經歷了轟炸流寇車禍火災,上百萬件文物竟無一丟失。

鏡頭裡,年逾古稀的梁老先生這樣說:「國破山河在,他入侵進來,咱們可以打出去保護國家。可文物要是遭毀了,文脈就斷了,文化就丟了。」

在南遷路上,梁家兄弟五人出生,梁家長輩以國寶南遷的路線為孩子取名,譬如節目主人公梁金生的「金」字就是取自南遷一站,金陵。

然而抗戰結束了,國寶卻沒有悉數歸還。轉運臺灣時,梁金生老先生的爺爺帶著奶奶叔叔哥哥一起守護著文物去了臺灣。他們那時以為去臺灣是和以前南遷一樣的移動,誰知一家人卻就此相隔兩岸再難相見。直到三十年前兩岸可以流動的時候老人的哥哥才得以回家,可是家中長輩已經去世了。

一切正如余光中那首詩寫的一樣: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我們總說「文化輸出」,那輸出的到底是什麼?

讓外國人覺得好之前,應該是讓本國人覺得好。

大家都是人,生理構造類似,縱然文化背景不同,審美也不至於天差地別。前幾年的《長城》牟足了架勢要打開國外市場,還請了馬特達蒙刷存在感,可最後呢?

人家根本不買帳。

反而是十七年前那部《臥虎藏龍》為許多外國人打開了了解中華文化的大門。

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固然有許多落後的地方、迂腐的地方,但莫非這五千年文明就毫無可取之處了麼?莫非那些詩詞歌賦都是假的,市井傳說毫無營養,國風民樂就是天橋賣藝的麼?

當然不是了。


我們正在自建國以來最大程度的,從文化廢墟裡搶救那些留存下來的美。無論是古風歌曲,還是漢服攝影,包括《閃光少女》這樣民樂主題的電影,都是一群年輕人在努力發揚傳統文化。《國家寶藏》上傳B站後,連續三天來每個時刻的在線觀看人數超過一萬人,這都說明了,這一代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遠遠高於人們的想像。

無論是五千年前,還是五千年後,人們對於「美」的認知都是相通的。當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閃耀過的東西重現人間時,觀眾竟然如此識貨。

文化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凝聚感的一種東西。


這些「國家寶藏」所帶來的民族自豪感,超越了任何乾巴巴的口號。而當最後那面「石鼓」橫空出世時,海峽兩岸也通過一種奇妙的方式聯結起來了。

梁家輝說:

我覺得看一個民族多偉大,就看他的文字。很多國家的文字都已經滅亡了,但是漢字的生命力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我們每天都使用漢字,不覺得多偉大。可是中國方言這麼多,沒有文字,怎麼交流?

十面石鼓,盛世出現而亂世消失,上書七百一十八個字,到如今僅存三百二十七個字。但就是這三百二十七個字,歷史沒有斷,文脈沒有斷,文明也就沒有斷。

這是能觸動中國人的東西,甚至是影響過整個東亞文明的東西。

這才是,值得「文化輸出」的東西。


「文化輸出」的第一步是「文化自信」,那文化自信又是什麼?

是覺得我這個東西,好。

我這個東西不但好,而且放在我們自己這裡最好,並且由我們自己演繹出來最最好。大英博物館放了那麼多中國的文物,最多在銘牌上標一個「中國雕塑」,連最基礎的形態也說不對。

可是在我們這,一件石鼓能牽扯出兩千多年的歷史,隨便挑一個司馬家族的部分,就能和我們從小聽過的「司馬光砸缸」聯繫起來。一副《千裡江山圖》,後面是宋徽宗,是王朝覆滅,是中學生耳熟能詳的「靖康恥猶未雪」。

文物,文化,文明,血脈相連,交錯如華夏大地的山川湖海。


《功夫熊貓》拍得好,到底是外國人的價值觀和好萊塢的嫻熟套路。《功夫之王》票房也不錯,但那個美猴王怎麼看都和我們想像裡不一樣。

可無論喜不喜歡,在以前的許多年,我們不敢自己拍。

不怪觀眾害怕,實在是影視工作者們一次又一次的「大製作」失了民心。甚至於國內好不容易出了《三體》這樣立足於建國後歷史的頂級科幻作品,書迷們竟然一水兒表態:「版權千萬不要賣給國內啊!」

這簡直就好像是英國人和羅琳說立足歐洲傳說的《哈利波特》千萬別讓英國本土拍一樣荒誕。

可是這件事還真的發生了,這實在比小說本身還要科幻。

但《國家寶藏》告訴我們:我們有好東西,我們也有這樣一批好好做事的人,能把這些好東西展現出來,再傳遞下去。


總製作人於蕾在節目開播後寫下這樣一段手記:

《論語·堯曰》中,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什麼是知命?馮友蘭先生有解答,就是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

《國家寶藏》就是一件這樣的事!我們不計成敗,反而永不言敗,方得始終。

這一夜,因為《國家寶藏》,我們覺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騰,煥然新生。當激情再燃,不禁又一次感嘆——我們真的是一個年輕的節目、一個年輕的民族!有多年輕?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這片土地上的人,一直善於創造。在過去的幾千年裡,他們哪怕戴著鐐銬,也跳出過絕美的舞蹈。

那些祖先流傳下來關於「美」的基因,封印在血脈裡,等著。

等有人一聲令下。

北冥的魚,都化身為鵬。

國家寶藏,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稿事編輯部 責任編輯:孫藝琳_NK5261

相關焦點

  • 央視爸爸太會了!《國家寶藏》女演員同穿古裝,竟美得各有千秋
    眾所周知,古裝是古人穿的服裝,不僅跟現在裝有很大的差距,每一個朝代,每一種身份的服裝造型都是會有差距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古裝叫唐裝、有的叫漢服.....的原因。可是如今很多的古裝劇,古裝造型卻一言難盡!
  • 央視爸爸太會了!《國家寶藏》女演員同穿古裝,真是美不勝收
    我們知道,古裝是古代人穿著的服飾,不僅與現在的裝束差距很大,每個朝代,每個身份的服飾造型都會有差距,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古裝叫唐裝,有些叫漢服。但現在很多古裝劇,古裝造型卻是一言難盡!這是什麼年代?這齣戲的背景是什麼時候,幾乎無人知曉!穿著古裝劇的外衣,但實際上演繹的卻是現代派戲劇的情節,使用的是現代派的化妝。所以,每個人都說,現在的古裝是「半永久」。央視爸爸太會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嗎?CCTV老爸真的太會了,《國家寶藏》這檔央視綜藝節目,讓不少觀眾嘆服,也讓大家覺得,真正的古裝畫風,似乎又回來了!
  • 文化輸出!央視《國家寶藏》將拍國際版賣到全球
    據外國媒體報導,Endemol Shine集團宣布拿下《國家寶藏》國際版權,計劃賣到全球,讓更多國家以此講述他們的文物的故事。  《國家寶藏》海報  北京時間10月9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央視的中國國寶文物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將推出國際版:21世紀福克斯和阿波羅控股的Endemol Shine集團宣布拿下該節目國際版權,將與CCTV合作推出國際版,計劃賣到全球,讓更多國家以此講述他們的文物的故事。
  • 央視水準!《國家寶藏》第三季海報每一張都精美絕倫!
    來源:三個設計師(the3design) 寶藏文化綜藝 《國家寶藏》第三季 於12月6日開播 果然央視爸爸一出手 就知有沒有啊
  • 《國家寶藏》央視開播 張國立擔任講解員
    此次首次上央視當解說員,解說《國家寶藏》也讓觀眾十分期待。11月27日,《國家寶藏》在北京了舉行開播儀式。中央電視臺分黨組成員、副總編輯朱彤、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總監、大型節目中心主任郎昆、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巡視員羅靜、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國家寶藏》項目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國家寶藏》國寶守護人代表秦海璐等嘉賓出席了開播儀式。
  • 央視爸爸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神仙打架
    近來綜藝太多,你是不是挑花了眼,不知道看什麼? 在各類節目中,你是不是看夠了各種撕逼、煽情、撒狗血? 小妹兒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檔良心綜藝,來自於央視爸爸的—— 《主持人大賽》
  • 央視"國家寶藏"熱播 001號講解員張國立來解密
        文博節目《國家寶藏》首期節目日前登陸央視綜藝頻道全國首播,這檔融合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戲劇等多種形態的全新節目一經開播就引爆輿論好評 。  從《 朗讀者》到《中國詩詞大會》,再到如今的《國家寶藏》,張國立直言自己對文化節目情有獨鍾,而這次加盟這檔節目 ,張國立表示:「用《國家寶藏》這樣的一個形式是真的能讓國寶『活』起來,還有這是一個中華文脈的傳承,就這兩點,我覺得我必須來。」
  • 央視水準!《國家寶藏3》9.5分,神仙海報每一張都精美絕倫
    寶藏文化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於12月6日開播果然央視爸爸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啊這一季它們攜手九座享譽世界的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拉開一幅泱泱中華萬古江河的歷史畫卷節目延續了前兩季精良的製作水準豆瓣評分直接上9.5B站上更是高達9.9分配合節目播的宣傳海報也是十分大氣精美非常值得一看01正式海報「文化基因」海報選取了九座文化遺產城市代表元素按年紀盤踞在雙龍上寓意「文脈不改古今流」▽「月相」海報
  • 央視啟動《國家寶藏》打造文化年新高度 九大博物館館長首次集體...
    《國家寶藏》正是央視肩負國家媒體責任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創新嘗試,我們從創作的源頭上秉持節目氣象的高品質和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細磨,讓央視文化節目品牌再創新高度。」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央視在第四季度推出《國家寶藏》,是央視面對新局面的一種前瞻性戰略布局。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朱彤說:「央視是電視行業的引領者,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我們要著眼未來,探索新的方向。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臺詞暴擊!央視的臺詞文案是神仙級別的吧
    央視的《國家寶藏》,如約而至,而不知不覺,《國家寶藏》這檔綜藝,已經播出到第三季了,隨著第三季的開播,你會發現,儘管已經播出了三季,但是《國家寶藏》還是原來的味道,打開綜藝,那份厚重的歲月感就會普遍而來。
  • 《國家寶藏》為我正名:我不是鳳凰,我叫大鵬金翅鳥
    等等~~~你們管它叫鳳凰?你考慮過它的感受嗎?但是,當我打開百度搜索後才發現……哦~~~看來這個知識點還真的普及一下先。你們叫它鳳凰的這隻鳥,其實,它的真名叫:大鵬金翅鳥如果你看過央視的《國家寶藏》關於雲南部分的特輯介紹的四件絕世文物,你就會知道「大鵬金翅鳥」,因為它便是那四件絕世文物中一種的造型。
  • 【國家寶藏】本周日晚,孔博「三寶」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
    《國家寶藏》第三季上線了這檔承載著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博大和厚重的節目第一季走遍華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看遍五千年孕育的生機本周日晚20:30《國家寶藏》第三季將走進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儒家文化源遠流長,走進孔子博物館與國家寶藏親密接觸聆聽文物背後穿越千年的故事感受中華文明的脈動以上館藏文物均在孔子博物館展覽快來孔子博物館近距離感受國寶精品的風採吧!
  • 湖北省博物館將攜荊楚瑰寶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節目
    《國家寶藏》啟動儀式現場圖片(記者海冰攝)《國家寶藏》啟動儀式現場圖片(記者海冰攝)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海冰、通訊員張睿雪、連紅)8月22日,央視《國家寶藏》項目啟動儀式暨九大館長見面會在京舉行,作為陳列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樂器——曾侯乙編鐘的中央與地方共建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被邀請參加。
  • 央視又放大招!讓文物賣萌,文案秒殺杜蕾斯
    要說最近最火的綜藝是什麼,那就非央視的《國家寶藏》莫屬了——豆瓣評分9.2,B站十萬條彈幕刷屏,微博朋友圈也被它霸屏,口碑炸裂。誰知這檔節目還沒播完,央視又放出了一個大招——一部關於「國寶」的紀錄片,比《國家寶藏》更令人感嘆:《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一季》I 2018
  • 《國家寶藏》:「國字號綜藝」的標杆意義
    都說「央視爸爸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請允許我生造一個詞組,叫做「國字號綜藝」,專指《國家寶藏》、《朗讀者》這類中央級主流平臺打造的文化娛樂節目(不稱文化欄目,因此類節目總體上還是綜藝性質,且非長期欄目,而是分「季」播出)。
  • 央視高分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山東這座世界文化...
    闊別兩年,《國家寶藏第三季》於2020年12月6號開播了!圖源 | @央視綜藝我們曾在《國家寶藏》2020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中,一起探索過山東黃河兩岸的秀麗風景和國寶故事,那麼這一季,我們又會從中看到山東的什麼呢
  • 省博物館加盟央視新節目《國家寶藏》
    本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8月22日,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北京啟動,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九家博物館(院)參加了啟動儀式。 據《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介紹,這個節目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製的紀錄片式綜藝節目,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片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 登上央視《國家寶藏》的婦好鴞尊,到底是什麼?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去年12月在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上,劉濤作為河南博物館「婦好鴞尊」的國寶守護人,穿越至商朝,為我們演繹了女戰神婦好的傳奇一生那麼,你知道婦好是誰嗎?「婦好鴞尊」又是什麼樣的寶物?今天就一起走進「婦好鴞尊」背後的傳奇故事!做女人,當如婦好婦好即是女戰神、大祭司,也是商朝武丁的王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國家寶藏3嘉賓文物簡介
    《國家寶藏》第三季定檔播出了,該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觀眾們的喜歡,第三季將視野延伸到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那麼,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九大博物館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檔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節目共10集,每集100分鐘。
  • 什麼叫有效輸出和無效輸出?如果搞清楚了,那將大大提升你的勝率
    ,從而造成團戰,這時我們打出的傷害就叫有效輸出;b、當我方與敵方在某路發生不可避免的團戰時,這時打出的傷害也叫有效輸出;c、當我們玩對抗路或者中路與敵方英雄發生gank,這時打出的傷害也叫有效輸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