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月菩提
圖:來自網絡
豐縣人喜歡武術是出了名的,成年人大多會幾招。豐縣人的習武之風由來已久,流派眾多。他們把「強身健體,防身護身」當作習武的初衷。儘管家鄉武術流派眾多,最流行的還是「大洪拳」。
自從住進豐縣城裡之後,原以為習武的身影會越來越少,沒想到,竟然出乎我的意料。
在豐縣棲鳳園靠東南角的地方,有兩個較大的土坡。這兩個地方,都是武術愛好者聚集的地方。練武之人,似乎特別喜歡清靜,也特別能起早。每天天不亮,就已經有人在此習武練拳了。
棲鳳園內小湖北岸和西岸空曠的石板地上,各有幾夥人常年打太極。再往西情義園靠北邊的小廣場上,有一個人經常在此甩鞭,那聲音特別響亮、特別刺耳,尤其是早上四五點鐘,響鞭的聲音顯得有些惹人厭。
太極拳愛好者們都很和諧,各在各的地盤,各練各的套路。不論相識的還是陌生的,遇見了相互打個招呼。鍛鍊結束了,也偶爾聊兩句。大家都在附近小區居住,都是為了強身健體才來這兒活動活動的。
一位老先生,七十多歲了,每天清晨都來得很早,先是一通劍,再是幾路大洪拳,然後是八鍛錦和太極。他有一個特點,每回練八鍛錦和二十四式太極拳時,都要用小喇叭播放音樂,那聲音很響亮。他有幾個不固定的夥伴在一起練。
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人,看上去很文靜,每天都穿著太極服。先是在大石頭上壓腿,然後甩臂轉腰。熱身完畢,把包放在空地旁邊的松樹枝上,之後默默地練太極。他練太極時一般都用手機播放音樂,有時也不聽音樂,安靜地練。
他演練的太極與其他人都不一樣。招式柔綿,松沉有度,練完一遍需四五十分鐘。看他練得那麼專注,問他練的是什麼路數,他笑笑說:做做操,活動活動而已。
練大洪拳的中年人,個頭不高,很樸實,眼睛比較大。他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小樹林,打上一陣子拳,然後練器械。有時他練大刀,有時也練棍。
有個胖乎乎的很白淨的中年人,在政府某部門上班。他每天來時,都吸著煙。他先用拳頭向樹上打一陣子,再用腳往樹上踢一陣子。
宋女士好幾年前在棲鳳園東門教習陳式太極拳。她帶出來的太極拳愛好者有好多。
宋女士個頭不高,很實在。出拳迅猛,穩穩噹噹;走架沉實,虛實分明。一眼就能看出是經過名師傳授的高手。
復新河西岸練武術的地方較多。太極門派也較多。陳式,楊式,洪式,還有趙堡太極。來這兒鍛鍊的人相比棲鳳園多一些。不論是清晨,還是傍晚,在這兒練太極的不是一群一群的,就是自己默默地練。
另外,在這兒有練劍的,舞刀的,也有練槍和棍術的。復新河岸邊,晚上行人很多,有的停下來看一會,指指點點,讚賞一二。也有的只急匆匆地走,似乎與己無關。
以前陳式太極在豐縣城有八大授拳場地,每處有一位或二位師傅義務教習。這個活動的組織者是一位姓史的年輕人,他是陳家溝某一位太極大師的入室弟子,正是由於他的倡導,陳式太極在豐縣有了較大的傳播。
武術在豐縣歷史悠久,近年來頗為興盛。尤其是太極運動備受中老年人喜愛。
清晨,只要你到棲鳳園或到復新河沿岸,都能遇到一些武術愛好者們。他們有的騎車來,有的步行。有的背著劍、挎著刀。有的提著杯、拎著包。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朝氣和美好。他們讓人羨慕,因為他們的每一天都是那麼精緻和有韻味。
豐縣人崇尚武術,也許源於漢劉邦馬背上奪天下的英雄氣概,也許是這一帶人骨子裡流淌著的倔強的血性。時光飛逝,一代代豐縣人,對於武術的喜愛痴心不改,沉醉迷戀。
豪爽,豐縣人的固有天性;美哉,豐縣人的武術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