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兒案中,丁豆娘與其他婦人一樣,孩子被「鬼怪」擄走,便決定大家一起合力尋找自己的孩子,其中分為三部分,其他兩部分的人分別負責尋找道士除魔,和去寺廟祈福,而最繁重的打聽消息的任務,則分給了以丁豆娘為領頭人的一撥略微貧苦的婦人們。
幾人聯合著找了好多天,又打聽了好久,仍舊一無所獲,丁豆娘冥思苦想,明白旁觀者清的道理,決定調換環境,再重新找線索。
旁觀者眼才清,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像丁豆娘說的一樣:
「有時一樣東西不見了,到處尋都尋不著,旁人幫著找,卻常常一眼就能瞧見。」
其實這個就像我們平時看電視一樣,我們是擁有上帝視角的旁觀者,而劇中的人物則或許被蒙蔽,或許一時看不開,所以在看到劇中人物迷濛的狀態和「傻裡傻氣」的做法時,我們總是急得不行。
別說電視劇,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
朋友傷心的時候,總是能找到比較合理的話去勸勸,可真要是這事放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很久之前,朋友找我傾訴過關於這類的問題,她閨蜜的戀情被朋友把男朋友撬走,哭的跟個淚人一樣,她想了萬千種方法,終於勸的她沒有哭的那麼嚴重,而說的話,無非是「能被搶走的男人就別要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他不跟你在一起時他的損失」等等等等之類。
當時勸朋友的時候那真是文思如泉湧啊,等有一天輪到自己的頭上,我那朋友瞬間打蔫了,一語不發,甚至自己往死胡同鑽:身為朋友怎麼們搶我的男朋友?他怎麼就這麼禁不住誘惑劈腿了?真是我錯信了他!......
同一件事,當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事情都不是一樣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古人便心知這角度不同視角不同的道理,我們當然也能理解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
所以當你身邊有人與你的觀點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時候,也不必急著駁回,甚至與其激烈爭辯,「獨特的觀點是因為對方不同於你的角度,和深度的思考」,別人之所以說出與你不同的觀點,一是因為與你所處角度不同,另一是因為對方可能經過了更加深度的思考。
旁觀者眼才清,當你陷入走不出去的死胡同,或許可以聽聽別人的看法,借鑑一下別人的意見,思考一下別人的處理方式,或許可以得到你需要的答案。
生活,總會遇到令我們迷茫和暈頭轉向的事,這時候要麼聽聽別人的看法,要麼跳出以前的思考範圍,站在別人的,更準確的說是旁觀者的角度考慮考慮。
別一味做那「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人,更要跳出固有的思維圈,才能親眼看到廬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