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代三大詞人之一!

2020-12-17 萌貨說文史

江陰,江蘇省轄縣級市,由無錫市代管。有1739年建置史,枕山負水,襟帶三吳,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芙蓉城」「忠義之邦」之稱。

這裡的華西村隸屬於江陰市華士鎮,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從2001年開始,華西通過「一分五統」的方式,幫帶周邊20個村共同發展,建成了一個面積35平方公裡、人口達30340人的大華西,組成了一個「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機場」的鄉村。這裡的顧山紅豆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在顧山文選樓選編《昭明文選》時手植,稱梁苑中物,距今1500年,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紅豆樹。相傳唐代詩人王維賦詩吟詠: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劉半農:

劉半農,江蘇江陰人,原名壽彭,後名復,初字半儂,後改半農,晚號曲庵,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

曾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元年後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民國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積極投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民國九年(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民國十年(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民國十四年(1925年)秋回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詩集《揚鞭集》、《瓦釜集》和《半農雜文》。

劉天華:

劉天華,原名劉壽椿,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薰陶。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掌軍號。

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餘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曾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於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

劉北茂:

劉北茂,別名壽慈,江蘇江陰人,現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天華是兄弟。劉北茂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劉天華逝世後,他繼承其兄「改進國樂」的遺志,先後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演奏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被譽為「民族音樂大師」。

葛邲:

葛邲,字楚輔,江陰青陽(今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鎮)人。南宋時期大臣。

其祖上居於丹陽,後遷居吳興。他出身在一個「儒學名家」,從葛邲的高祖父葛密至葛邲,葛氏「五世登科第」;從祖父葛勝仲到葛邲,「三世掌詞命」。葛邲自小受家學薰陶,博學多聞,機敏幹練,大臣葉夢得、陳與義一見到葛邲,就稱讚他是「國器(治國的人才)」。

隆興元年(1163年),考中進士,歷任國子博士、著作郎、正言,擔任諫官長達十餘年。得到宋孝宗的重用,累授刑部尚書。宋光宗受禪後,出任參知政事,力勸正風俗,節財用,執中道,恤民力,選將帥,收人才,擇監司,明法令」。同年,拜樞密使。紹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謹守祖宗法度,進薦人物,直言進諫。為相不滿一年,授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宋寧宗即位,葛邲歷判紹興府、福建道兼職,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衛國公。慶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追贈太子少師,諡號「文定」,累贈太師,配享宋光宗廟庭,成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丘崈:

丘崈,字宗卿,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南宋大臣。

丘崈為人慷慨,嘗曰:「生無以報國,死願為猛將以滅敵。」南宋詞人辛棄疾有一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其中「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等名句幾乎人所共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首大氣磅礴、懷古詠志的不朽詞作,卻是送給與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

楊名時:

楊名時,字賓實,號凝齋,1661年1月24日生於江陰東門。康熙三十年(1691年)進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從之受經學,造詣益深。1717年授直隸(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績。1719年遷貴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書,總督雲貴。1726年轉吏部尚書,仍以總督管巡撫事,乾隆即位,以其誠樸端方,詔赴京,加禮部尚書銜兼國子監祭酒,併兼值上書房南書房,侍皇太子課讀。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贈太子太傅,入賢良祠,賜諡文定。

夏敬渠:

夏敬渠,字懋修,號二銘,江陰人,諸生。他好學,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他自負才學,遊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北、陝西各省,結交當時名公巨卿,然而屢躓科場,終身不得志。所著除《野叟曝言》外,還有《綱目舉正》、《浣玉軒詩文集》、《唐詩臆解》、《醫學發蒙》等。

屠紳:

屠紳,清代官員、小說家。字賢書,一字笏巖,號磊砢山人、黍餘裔孫、竹勿山石道人,江蘇江陰人。世代務農,幼喪父,天資聰慧。十三歲入邑庠,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授雲南師宗縣縣令,遷甸州知州。五十三歲時,任廣州通判。嘉慶六年(1801)候補入都,暴疾遽逝於客舍。性格慷慨豪放,生平最慕湯顯祖之為人,亦好色,妻妾眾多,與洪亮吉、黃景仁等為詩友。

玉林通琇禪師:

通琇,清初臨濟宗僧,江陰人,俗姓楊,字玉林,世稱玉林通琇。十九歲投磬山圓修出家受具,任其侍司且嗣其法。後住浙江省武康報恩寺。清·順治十五年奉世祖之詔入京,於萬善殿弘揚大法,受賜號「大覺禪師」,翌年加封為「大覺普濟禪師」,賜紫衣。十七年秋,帝建立皇壇,挑選一千五百僧受菩薩戒,特請師為本師,並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其後,師回西天目山,重修殿宇,將山麓之雙清莊改為叢林,因襲該山祖師高峰原妙所創師子正宗禪寺之名稱,稱為師子正宗派。康熙十四年七月,寂於江蘇省淮安慈雲庵,年六十二。

金武祥:

金武祥,清末藏書家、詩人,原名則仁,字溎生,號粟香,又號菽香,別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今江陰市)前周鎮大岸村(現屬璜土鎮)人。江陰金氏明永樂年間由常州遷徙至江陰永陵鄉。明啟禎年間由大闞遷居大岸村。

他一生經歷了清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朝和民國,飽受戰亂之苦。科場上他屢戰屢敗,未能中舉,但他致力於著述和刻書,給後人留下了如數眾多的著作,是一份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所著有《粟香隨筆》一筆至五筆共40卷,留存的詩歌有1000多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金武祥的筆下。

陸文圭:

陸文圭,元代文學家。字子方,號牆東,江陰人。博通經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術之學。南宋鹹淳初,陸文圭18歲,首中鄉試,宋亡,隱居城東,人稱"牆東先生"。

陸文圭著作有《牆東類稿》20卷,今存永樂大典本,收有文300餘篇,詩詞600餘首,計20卷。《元史》評論"文圭為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

徐經:

徐經,字衡父,又字直夫,自號西塢。南直隸江陰(江蘇江陰市)人,徐霞客的高祖。

徐經與吳郡文士多有交往,與唐寅最為莫逆,欲以才名相引重。至弘治己末(公元1499年)大比之年,兩人相約同船赴京會試。抵京,客於施捨,「六如文譽籍甚,公卿造請者闐咽於巷。徐有優童數人,從六如日馳騁於都市中,都人矚目者已眾矣」。

徐經是徐霞客的高祖,他是梧塍徐氏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對徐氏家人影響頗大。特別是弘治己未會試科場大獄(導致唐寅與妻子分手,落魄街頭畫春宮圖的起因),是徐氏家族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大事,對徐霞客的思想不可能沒有一定的影響。徐經有三子:徐沾、徐洽、徐治。

周淑禧:

周淑禧,號江上女史、江上女士,江陰人,清代女畫家。江陰周榮起次女,周淑祜之妹,姐妹師事文俶,工畫花鳥草蟲。周淑禧重視寫生,兼工佛像人物,擅寫觀音大士像。陳繼儒贊其花鳥畫云:「花有露,鳥有聲,能令造化無權,有此才女,使人不復羨謝家也。」年八十餘猶畫不倦。

周淑禧既以自然物象為師,「家畜文禽,每作畫時,輒取而對之。」同時又虛心地向文俶學習筆墨技巧。她傳世畫作不少,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

王逢:

王逢,字原吉,號最閒園丁、最賢園丁,又稱梧溪子、席帽山人,江陰(今江蘇江陰)人,元明之際詩人。學詩於延陵陳漢卿,有才名,作《河清頌》,為世傳誦。有大官舉薦出仕,以病堅辭不就。原籍江蘇江陰,後避兵禍於無錫梁鴻山。遊松江,築悟溪精舍於青龍江畔青龍鎮(今屬青浦縣)。1366年5月8日(元至正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移居烏泥涇賓賢裡。棲隱之所,為宋張氏故居,逢名園為最閒園,居室為閒閒草堂,並自題園中「藻德池」等八景詩,記得園經過。

季芝昌:

季芝昌,字仙九,江蘇江陰人,道光十二年(1832)一甲三名進士(探花),官至軍機大臣、閩浙總督。光緒初年,追諡「文敏」。

季芝昌深得道光帝賞識,曾國藩、田雨公、錢振倫、楊重雅等一批名宦大家皆出其門下。

蔣春霖:

蔣春霖,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寄籍大興,晚清詞人。鹹豐中曾官至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後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藥死)。早年工詩,中年毀詩而一意於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雲樓詞》以身遭鹹豐年間兵事(太平天國運動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特多感傷之音,有「詞史」之稱。詩作傳世僅數十首,稱《水雲樓燼餘稿》。

你還知道哪些江陰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梅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仇士良: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唐朝時期宦官,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清代中葉詩人、書法家、教育家、官員。宋湘集詩人、清官、教育家、書法家於一身,為國為民有卓越貢獻。宋湘文採風流,詩書雙絕,被嘉慶帝封為「嶺南第一才子」。其著作頗豐,詩作千餘首尤為出類拔萃,反映了清朝的社會現實、自然風光以及詩人的內心世界。是清代中葉嶺南三大詩家之一。同時,宋湘還善書法,擅長草書,風格浩方雄奇。代表作《伯牙琴臺題壁》《五別詩》均蒼勁瀟灑。
  • 鞏義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這裡的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鞏義市(原鞏縣)康店鎮,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代,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劉氏莊園、牟氏莊園)之一。 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河南安陽馬氏莊園並稱「中原三大官宅」,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高密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高密三賢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鄭玄: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 莆田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宋四家」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許夫人:許夫人,姓陳名淑楨,福建莆田人,閩廣招撫使、參知政事陳文龍之女,因嫁給許漢青為妻,故俗稱「許夫人」。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學家,人稱「閩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黃御史集》被收集於清代《四庫全書》和《叢書集成》。唐末五代時期,閩中才士輩出,黃滔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劉克莊:劉克莊,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詞人,江湖詩派詩人,儒客大家。
  • 項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項城三傑」之一!
    這裡的南頓故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是一處大型的歷史文物群。含有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現存城牆、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臺遺址、光武廟等建築歷史遺蹟和文物。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海寧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之一!
    (關於潘閬的故事,詳見小編其它作品)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陳元龍:陳元龍,字廣陵,號乾齋,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直南書房。五十七年,擢工部尚書。六十年,調禮部。乙丑科會試開始施行殿試十本進呈之制。
  • 萊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紅十字會創始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毛紀:毛紀,字維之,號鰲峰逸叟,山東掖縣(今山東萊州)人,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著有《密勿稿》、《辭榮錄》、《聯句私鈔》、《歸田雜識》、《鰲峰類稿》等。自幼苦讀經書,學問精深、文筆優美。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清代劇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更是對石門山情有獨鍾,達到了「即之不能離,離之不能忘」的痴迷程度,疊石結廬,兩度隱居石門山。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清代書法家,訓詁學家、篆刻家。學術上,桂馥在小學、書法、篆刻、詩歌、雜劇方面都有涉獵,各有成就。其於小學的研究可謂精深,致力於《說文解字》研究,著有《說文解字義證》等。與段玉裁、王筠、朱駿聲一同被譽為清代「說文四大家」。又擅長碑版考證,兼及秦漢印璽、書畫詩歌。篆刻、漢隸雅負盛名,與伊秉綬齊名,被稱為「中國文字學雙子星座」。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的花洲書院位於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東路,該院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書院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五進四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講堂、春風堂、藏書樓等建築組成,千古名篇《嶽陽樓記》便誕生於此,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清代建築春風堂、萬卷閣、范文正公祠和景範亭等保存完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孟賓於:孟賓於,字國儀,號玉峰叟(《江南野錄》卷八),連州(今屬廣東)人。後晉天福九年(九四四)進士(王禹稱《孟水部詩集序》)。曾受孟氏闢,為零陵從事。南唐時,授豐城簿,遷淦陽令。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歸老連上(《詩話總龜》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鱉集》,已佚。《南唐書》卷二三有傳。
  • 南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仙!
    這裡的滕王閣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謝一夔:謝一夔,字大韶,號約齋,江西省安義縣喬樂鄉前澤村三房人。明朝大臣,文學家、教育家。 謝一夔為東晉名臣謝安的後裔,因祖父避仇外家,冒姓王,及一夔顯貴,始復原姓。
  • 龍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浙東四先生」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章生一:章生一,龍泉人氏,哥窯的創始人。南宋初期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同業於瓷窯。時該村有瓷窯四十餘家,尤以章氏兄弟窯製品最佳。生一所制之器,胎質堅實、薄如蛋殼,釉層豐 富飽滿,釉色濃淡不一。淡白者稱米色,稍濃者稱豆綠。釉有斷紋,號白極碎,即魚子紋。
  • 撫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海上四妖」之一,張大千的恩師!
    這裡有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文化藝術中心、湯顯祖紀念館、湯顯祖墓、曾鞏讀書巖、曾鞏紀念館、譚綸墓、陸象山墓、樂史墓、吳澄墓,舒同書畫博物館,還有數條以撫州名人命名的街道。歷代到撫州為官或週遊的文人墨客如顏真卿、王羲之、白居易、陸遊、謝靈運等,為市內留下了大量詩詞、文賦、字畫、雕塑、摩巖石刻。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常州近現代三大名人,一位比一位了不起,最後一位最讓人欽佩!
    常州位於江蘇省南部,是江蘇非常重要的一個城市,其由五個市轄區和一個縣級市組成,它們分別為金壇區、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武進區和溧陽市,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和一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常州不僅僅因為其風景名勝、歷史古蹟而受到旅遊者的青睞,更因為常州歷代人才輩出而讓人刮目相看
  • 遼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地級市,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遼寧省中部,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的廣佑寺位於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中華大街,史料記載,該寺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出現的寺院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青石牌坊、世界最大的青銅香爐、世界最大的大雄寶殿、世界上最大的殿內木質貼金坐佛、世界上最大的宮燈。
  • 棲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新儒學八大家」之一!
    這裡的太虛宮位於棲霞城北郊,始建於1191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金元時期道教全真派一代宗師丘處機的傳道之所。因太虛宮所在地名濱都裡,當地俗稱「濱都宮」。金章宗皇帝御賜宮名為「太虛觀」,為當時負有盛名的道教從林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信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孫叔敖:孫叔敖,羋姓,蒍氏,名敖,字孫叔,河南省淮濱縣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歷史治水名人。距今2600多年前,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傾盡家資。
  • 無錫歷史名人,個個家喻戶曉,最後一位竟是華太師的原型
    有88米高的靈山大佛,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久經滄桑的龍光塔,人來人往的錫惠公園,太湖隹絕處的黿頭渚,四季飄香的梅園,珍奇細巧的蠡園……這裡不僅環境優美,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要離:要離,春秋時期吳國人,生活在吳王闔閭時期。
  • 開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周文雍:周文雍,廣東開平人,中共黨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歷任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特別委員會主席,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工委書記,廣州工人赤衛總隊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人民勞動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工人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