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陽澤榮與吳在權的書法作品看澳門書法的承傳與創新

2020-12-19 中國小康網

中國小康網訊 《問道書山》是澳門著名書法家歐陽澤榮新近舉辦的個人書法展。「書山」在這裡,也許是歐陽澤榮對中華文化知識,尤其書法藝術的形象比喻,然而他對「問道」就有了較為詳盡的解釋,他說「問」就是詢問、求教的意思,反過來就是向書法的經典求教,請教的意思。

「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於山」,歐陽澤榮就是懷有這個學海無止境的初心,借用「道」,激勵自己書法之路永無止境,而成功舉辦了他的第五個書法個人展。他還借用了朋友對《問道書山》書法展的評價:「與第一次個人書法展相比較,有了明顯的進步」,估計這也是歐陽澤榮得意之處。其實歐陽澤榮遠遠沒有滿足於此,說「學習書法是無止境的,我仍未到高峰,連小丘都沒到,我要不斷的用一生的精力,一步一步慢慢地爬到高峰,這是我的目標。」

這是他的目標,也是他的初心。他從小與書法結緣,但由於當時特殊原因,他所生長的地方沒有書法老師,也沒有臨摹字帖,他只能一筆一畫 「無師自通」苦練,沒有毛筆就用原子筆,甚至鉛筆來練習。

1979年歐陽澤榮移居澳門,他在澳門買到他人生中第一本字帖時,愛不惜手。這本字帖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他被王羲之的行書深深吸引,從此愛上了行書,反覆臨習。後來又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號稱「二王」的王羲之及其兒子王獻之,趙孟俯,和近代的沈尹默、文徵明的字帖作為自己的練習之本。他愛上行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書最容易普及常用於書信及記帳中,而且簡便快捷容易看懂。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五種書體,雖然歐陽澤榮都有練習,但他認為行書放縱流動,一筆一划都秀逸多姿,又端正平穩,這是他最終以行書,尤以堅持臨摹「二王」行書為主的原因。

歐陽澤榮認為,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所以他的心時刻都懷有種敬畏經典、敬畏古人的心,鞭策自己要不斷學習、虛心學習。他的敬畏之心甚至融匯到他的處世做人當中。隨著他的書法了得,不少愛好畫畫之人所作之畫,找他題字。他深感到,別人辛辛苦苦的畫出來的畫作,如果因自己題的字寫得不好,就會影響整幅畫的藝術,甚至價值,因此他練習行書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程度,一天不練就感到不舒服。

歐陽澤榮有著41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他曾教過多年高中語文,這對他深刻理解書法的博大精深有著莫大的幫助,他的書法作品,除了在澳門舉辦了五次以 外,亦參加過多次澳門的書法展。此外澳門書法家協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北京、哈爾濱多個國家及城市舉辦的聯展中,都有他的作品「亮相」。

2014年身為澳門書法家協會監事長的歐陽澤榮,深深感到自己懂得書法還不夠,應該讓更多的人懂得書法,喜歡書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僅是要提高自己,還要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於是與一位名叫歐耀南志同道合朋友共同成立了澳門書法院。澳門書畫院履行其最根本的宗旨,就是開書法班以及書法學術講座。這兩年舉辦的講座就有10多個,如「楷書入門」「隸書入門」「行書初階」「篆刻知識」,「詩詞韻律」等。

與歐陽澤榮追求對書法傳統傳承與教育不同的是,有澳門書法後起之秀之稱的吳在權,在其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練就了一身「書藝」,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楷書全收麾下,最近又藉助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為臨摹本,研究起帛書。帛書起源於何時,雖然沒有定論,但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看,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抄寫的時代正值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隸變時期,故其獨特的書體風格、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巨大的藝術價值,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書法界同仁對之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和專注的臨摹、研究和創作。在澳門吳在權就是其中一位。

吳在權是一位書法藝術的「豐產」者,僅去年一年,他就舉辦了6個書法展。他所舉辦的書法展具有二個特點。

一是承傳傳統書法,融合時代精神發展。書法作品往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有關,不少來源於詩詞歌賦。吳在權認為,書法藝術在中華文化承傳之外,還需要有時代的精神。他就是本著這個想法,他的書法內容,更多是以當前的形勢,及國家,包括特區政府大事為主。如在去年舉辦的書法個人展《我國的朋友遍天下》,就是以配合國家講好《中國故事》為主題,內容以中國外交成就為主;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厲害了我的國》,內容以國家70年取得的成就為主;以慶祝澳門特區政府成立20周年為主題的《盛世芳華》,內容以澳門回歸後取得各方面成就為主。他這些書法作品的內容有別於詩詞歌賦,均來自報章摘錄、領導人的講話,包括語錄,時政觀點、名家名言名句等,涵蓋了國家大事,包括政治、外交、經濟、文化與社會等範疇,以及澳門各領域成就。而在其舉辦的《醫療預防健康養生》、《澳開世遺融入灣區邁向世界》、《薪火青年創融灣區》等書法展主題同樣個性鮮明,起到一定的教育及科普意義。

二是在書法作品中融進美感,讓書法作品的文字、美學、思想融為一體。他在書法條幅中,插上與文中內容相匹配的圖片,反過來以圖片為書法作說明,形象地「補充說明」了書法作品的內涵,令到觀者易於理解書法作品意義及實質。

吳在權說,人們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追求,這個追求包括文化藝術。他在書法藝術傳統承傳基礎上的另類創新,讓書法作品內蘊更加豐富,特質更加鮮明,個性更加飽滿與張揚,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相關焦點

  • 她出身書法世家,導師是歐陽中石,網友說:蘇澤立書法太美了
    在家庭書法氛圍的薰陶下,蘇澤立從小就喜歡上了書法,她與筆墨為伍,經過幾十年的勤奮磨礪,她的書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的書法作品以行楷見長,功底紮實,用筆嚴謹規整,結構俊秀飄逸,網友們看了,都說她的書法太美了!
  • 歐陽詢 | 書法作品鑑賞
    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內字殘,現據《晉書》補。) 《張翰帖》,又名《張翰思鱸帖》《季鷹帖》,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紙本行書作品,有「天下第七行書」之稱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蘇澤立出身書法門第,導師是歐陽中石,青出於藍勝於藍
    蘇澤立還是書法班科出生,獲得了書法研究生碩士學位。在家庭書法氛圍的薰陶下,蘇澤立從小就喜歡上了書法,她與筆墨為伍,經過幾十年的勤奮磨礪,她的書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的書法作品以行楷見長,功底紮實,用筆嚴謹規整,結構俊秀飄逸,網友們看了,都說她的書法太美了!
  • 歐陽詢書法繼承王羲之又有所創新
    尤其喜愛書法,幾乎達到痴迷的程度。相傳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嘆多次,還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三天才離去。
  • 澳門佛光青年圃舉辦第六屆青少年般若書法比賽(圖)
    澳門佛光青年圃舉辦第六屆青少年般若書法比賽學生認真書寫澳門書法名家蒞臨現場指導澳門禪淨中心住持覺仁法師等與澳門書法界名人在青少年般若書法比賽現場合影佛教在線澳門訊 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青少年對書法藝術之興趣,培養學生的道德修持和真善美品格,澳門佛光青年圃2014年12月13日在青洲小學舉辦「第六屆青少年般若書法比賽」,近420位學生雲集學校大禮堂及10個課室,法喜參賽,澳門書法界名人也抽空蒞臨指導。
  • 歐陽中石:書法教育體系的構建者
    原標題:歐陽中石:書法教育體系的構建者歐陽中石先生 本文作者供圖歐陽中石先生輕輕地走了。他構建了完整的書法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人類文化的任何成果都必須通過承傳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而承傳需要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不懈地探索。上個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沈尹默、陸維釗等先生都曾為高校開設書法專業作出過努力。歐陽先生於1981年調入首都師範大學(當時名為北京師範學院),1985年在全國率先開辦書法成人大專班,以後又發展到本科、碩士。
  • 書法作品欣賞並談談書法的傳承與創新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中國漢字書法已歷經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直至今日中國書法依然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龐大的參與者,在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
  • 歐陽中石:不懂書法的書法大家,雖為書法名家,但作品程式化嚴重
    「半路」轉向書法界年過半百的歐陽中石,本應遵循當下的人生軌跡,可是他身體裡卻積攢著無數的能量與智慧,一直想要歷經不同的人生體驗,看盡這世間百態。因此歐陽中石在書法界享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也榮獲了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生成就獎"的最高榮譽,在書法界站上了頂端。可是「高處不勝寒」,歐陽中石雖然沒有恃才傲物,因得獎就驕傲自滿,但是仍舊引來了外界的不滿與質疑。書法講究的是藝術,而歐陽中石的作品並沒有表現出藝術氣質來,故而他的榮譽也並非實至名歸。
  • 試論漢字承傳的書法文化價值
    試論漢字承傳的書法文化價值解小青(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導)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不乏大膽驚人甚至帶有暴力色彩的嘗試,出現各種流派或風格,這是對現代藝術理解和探索的深入,也是藝術家面臨各種困惑的集中顯露。
  • 歐陽中石:書法教育體系的構建者-中國教育新聞網
    尤其步入晚年後,他專力從事書法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筆者自2009年進入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跟隨歐陽先生從事漢字和書法的研究,之後又留校任教。在與先生朝夕相處和隨時請教的日子,我真實地感受到他對於書法教育體系深入的思考和全方位的構建。
  • 盛世芳華書法展在澳門舉辦
    人民網澳門12月2日電(記者毛磊)澳門智慧人文勵政會12月1日在澳門教科文中心舉辦「講好中國故事系列六:普天共慶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盛世芳華書法展」。 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全國人大代表暨澳門鏡平中學校長黎世祺等出席開幕式。
  • 蘇澤立書法藝術作品賞析(組圖)
    蘇澤立近影    蘇澤立,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語言專業本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首都師範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名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理事,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書法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華藝書畫對外發展促進會理事,北京芥子園畫院副院長,新華社新華書畫院特聘書畫家,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院士,北京華夏名人藝術書畫院藝術顧問
  • 歐陽中石——一位不懂書法的書法大家
    字如其人,歐陽中石先生最為貼合該形容。他的書法格調清新高雅、沉著端莊,古樸中又透露著華美,俊朗且飄逸,觀其作品,宛若處於瀑布之下,親臨其境地感受其中的奧妙,又如觀賞萬馬奔騰,深深地被其吸引著。可就是這樣一位老先生,仍有人稱其為不懂書法的書法大家,究竟是為何?
  • 翰墨生涯——2018年迎新春支榮慧書法作品選
    支榮慧藝術簡介支榮慧,福建建陽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並擔任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等。近年來,在《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中國書畫報》、《書與畫》、《美術報》、《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福建日報》、新華網等主流專業媒體發表書法作品,理論、評論文章,隨筆二百餘篇幅,其中《中國書畫報》、《福建日報》及《中國楹聯報》、《中華楹聯報》等多次專題專版刊登支榮慧書法作品。
  • 雍小平 | 書法作品鑑賞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書畫院會員,于右任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灞橋區灞橋書畫院副院長,灞橋區文化館書法美術部主任,灞橋區繼子書畫院院長,中國民進會會員。
  • 歐陽中石先生書法作品欣賞,俊朗而又飄逸,古樸而又秀美
    假如您喜歡我的作品,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大力支持是我創作優質作品的力量源泉。歐陽中石(1928年—2020年11月5日),男,山東省肥城市人,中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原顧問、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
  • 李福順:歐陽中石與書法藝術
    二、當代書壇與歐陽中石當代書壇異常活躍,有立足傳統參與己意者,有銳意創新不顧他人指責者,有使漢字回歸圖畫者,有按西方抽象派繪畫的思路書寫漢字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作為我國當今最早的書法博士生導師、著名書法家的歐陽中石,也有自己的書學主張和做法。
  • 書法家歐陽中石93歲,書法作品估價6000元
    書法家歐陽中石93歲,書法作品估價6000元。在當代書法藝術這個滾滾的洪流當中,有許多書法家必定在書法文化發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功與名。觀賞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老先生的書法作品。總有一種今之視昔,亦如後之視今的感嘆。書法家歐陽中石老先生已93歲的高齡,成為書法家隊伍當中的老壽星。
  • 書法最高獎獲得者「歐陽中石」書法批評
    歐陽中石先生是當今知識界文藝界德高望重的國寶級藝術大師,又猶以書法上的成就讓人們高山仰止,並因此獲得2006年第二屆中國書法「終身成就獎」。但學識和理論上的「高大上」,並不意味著其書法作品就必然是藝術精品。觀先生之書法作品,顯然與其學識和身份、頭銜相去甚遠。
  • 歐陽中石與書法藝術
    二、當代書壇與歐陽中石當代書壇異常活躍,有立足傳統參與己意者,有銳意創新不顧他人指責者,有使漢字回歸圖畫者,有按西方抽象派繪畫的思路書寫漢字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謂書法藝術,就是必須寫的是字,字與字間必須連屬成文,能表達一定的含義,書寫時必須把文字的含義和感情融合在一起,給予有力的表現與充分的抒發,才有可能創造出藝術品。這樣的作品才能是內蘊豐厚、意境深邃、有感情、有活力的,一句話,才能是真正的書法藝術。可見要把「寫字」提升到「書法」的高度,必須在漢字自身的基礎上作更多方面的琢磨,向更高的心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