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問道書山》是澳門著名書法家歐陽澤榮新近舉辦的個人書法展。「書山」在這裡,也許是歐陽澤榮對中華文化知識,尤其書法藝術的形象比喻,然而他對「問道」就有了較為詳盡的解釋,他說「問」就是詢問、求教的意思,反過來就是向書法的經典求教,請教的意思。
「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於山」,歐陽澤榮就是懷有這個學海無止境的初心,借用「道」,激勵自己書法之路永無止境,而成功舉辦了他的第五個書法個人展。他還借用了朋友對《問道書山》書法展的評價:「與第一次個人書法展相比較,有了明顯的進步」,估計這也是歐陽澤榮得意之處。其實歐陽澤榮遠遠沒有滿足於此,說「學習書法是無止境的,我仍未到高峰,連小丘都沒到,我要不斷的用一生的精力,一步一步慢慢地爬到高峰,這是我的目標。」
這是他的目標,也是他的初心。他從小與書法結緣,但由於當時特殊原因,他所生長的地方沒有書法老師,也沒有臨摹字帖,他只能一筆一畫 「無師自通」苦練,沒有毛筆就用原子筆,甚至鉛筆來練習。
1979年歐陽澤榮移居澳門,他在澳門買到他人生中第一本字帖時,愛不惜手。這本字帖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他被王羲之的行書深深吸引,從此愛上了行書,反覆臨習。後來又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號稱「二王」的王羲之及其兒子王獻之,趙孟俯,和近代的沈尹默、文徵明的字帖作為自己的練習之本。他愛上行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書最容易普及常用於書信及記帳中,而且簡便快捷容易看懂。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書法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五種書體,雖然歐陽澤榮都有練習,但他認為行書放縱流動,一筆一划都秀逸多姿,又端正平穩,這是他最終以行書,尤以堅持臨摹「二王」行書為主的原因。
歐陽澤榮認為,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所以他的心時刻都懷有種敬畏經典、敬畏古人的心,鞭策自己要不斷學習、虛心學習。他的敬畏之心甚至融匯到他的處世做人當中。隨著他的書法了得,不少愛好畫畫之人所作之畫,找他題字。他深感到,別人辛辛苦苦的畫出來的畫作,如果因自己題的字寫得不好,就會影響整幅畫的藝術,甚至價值,因此他練習行書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程度,一天不練就感到不舒服。
歐陽澤榮有著41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他曾教過多年高中語文,這對他深刻理解書法的博大精深有著莫大的幫助,他的書法作品,除了在澳門舉辦了五次以 外,亦參加過多次澳門的書法展。此外澳門書法家協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北京、哈爾濱多個國家及城市舉辦的聯展中,都有他的作品「亮相」。
2014年身為澳門書法家協會監事長的歐陽澤榮,深深感到自己懂得書法還不夠,應該讓更多的人懂得書法,喜歡書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僅是要提高自己,還要將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於是與一位名叫歐耀南志同道合朋友共同成立了澳門書法院。澳門書畫院履行其最根本的宗旨,就是開書法班以及書法學術講座。這兩年舉辦的講座就有10多個,如「楷書入門」「隸書入門」「行書初階」「篆刻知識」,「詩詞韻律」等。
與歐陽澤榮追求對書法傳統傳承與教育不同的是,有澳門書法後起之秀之稱的吳在權,在其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練就了一身「書藝」,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楷書全收麾下,最近又藉助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為臨摹本,研究起帛書。帛書起源於何時,雖然沒有定論,但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看,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抄寫的時代正值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隸變時期,故其獨特的書體風格、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巨大的藝術價值,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書法界同仁對之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和專注的臨摹、研究和創作。在澳門吳在權就是其中一位。
吳在權是一位書法藝術的「豐產」者,僅去年一年,他就舉辦了6個書法展。他所舉辦的書法展具有二個特點。
一是承傳傳統書法,融合時代精神發展。書法作品往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有關,不少來源於詩詞歌賦。吳在權認為,書法藝術在中華文化承傳之外,還需要有時代的精神。他就是本著這個想法,他的書法內容,更多是以當前的形勢,及國家,包括特區政府大事為主。如在去年舉辦的書法個人展《我國的朋友遍天下》,就是以配合國家講好《中國故事》為主題,內容以中國外交成就為主;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厲害了我的國》,內容以國家70年取得的成就為主;以慶祝澳門特區政府成立20周年為主題的《盛世芳華》,內容以澳門回歸後取得各方面成就為主。他這些書法作品的內容有別於詩詞歌賦,均來自報章摘錄、領導人的講話,包括語錄,時政觀點、名家名言名句等,涵蓋了國家大事,包括政治、外交、經濟、文化與社會等範疇,以及澳門各領域成就。而在其舉辦的《醫療預防健康養生》、《澳開世遺融入灣區邁向世界》、《薪火青年創融灣區》等書法展主題同樣個性鮮明,起到一定的教育及科普意義。
二是在書法作品中融進美感,讓書法作品的文字、美學、思想融為一體。他在書法條幅中,插上與文中內容相匹配的圖片,反過來以圖片為書法作說明,形象地「補充說明」了書法作品的內涵,令到觀者易於理解書法作品意義及實質。
吳在權說,人們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追求,這個追求包括文化藝術。他在書法藝術傳統承傳基礎上的另類創新,讓書法作品內蘊更加豐富,特質更加鮮明,個性更加飽滿與張揚,確實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