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琅琊榜算是一部近些年最為成功的宮廷鬥爭劇,在其中梅長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謀士,他輔佐一個毫不見喜於帝王的皇子,最後一步步成功登頂,梅長蘇的睿智可見一斑。
不過與之對比的,太子反而是身邊沒有什麼像樣的謀士,雖然有寧國侯謝玉的支持,但是謝玉本身並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傳統的謀士,因此也不能為太子出謀劃策。
相反在譽王的身邊,還是有一個出色的謀士的,這個人就是秦般弱,雖然她僅僅只是一介女子,但是在梅長蘇沒有入京的時候,秦般弱輔佐的譽王一度在與太子的爭鬥中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但是自梅長蘇入京以來,秦般若開始一步步錯漏,原本還十分強勢的譽王就在梅長蘇的算計之下,斷絕羽翼,最後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
按照理論上來講,秦般若也是一個出色的女子,並且她本身還有一個組織紅袖招,其勢力雖然不如梅長蘇的江左盟龐大,但是也是一個強大的助力,並且秦般弱憑藉一個女子身份能夠駕馭紅袖招這本身就說明她的能力非同一般。
那麼秦般若到底漏掉了什麼最終導致了譽王失敗的命運呢?
首先秦般若至少低估了梅長蘇,雖然已經給與了重視,但是很明顯還是不夠,就在梅長蘇為譽王出謀劃策的同時,自己應該就有份警覺,本來同行相輕,秦般弱卻忽視了這個強大的對手。
當然說到出謀劃策,秦般若就更應該有所警覺,就在梅長蘇勸譽王放棄慶國公這個強大助力的時候,就應該心中多長几個心眼,畢竟是捨棄掉自己的羽翼。
並且隨著日後一步步的失誤,等到譽王逐漸損失了很多的時候,秦般弱這才想到了要關注梅長蘇,但是此時的梅長蘇已經在京城中扎住腳跟。並且拔出了秦般若的眼線。
當然在對付梅長蘇的同時,秦般若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雖然大概知曉了梅長蘇意不在譽王,就應該及早告訴譽王,但是一來譽王已經被迷惑,秦般若無奈之下只好孤軍奮戰,所以再用人上又犯了第三個大忌。
那就是求救於同門的四姐,要知道這個四姐本來就已經離開,本來就不太可靠,秦般若應該講童路直接交給譽王,或者殺掉,但因為失誤,以至於最後在譽王謀反的關鍵時刻,這個四姐將童路放出,結果將消息告訴了九安山,提前做好了準備。
有以上三個失誤,譽王失敗也就是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