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故宮院長:故宮文物不會歸還大陸

2020-12-07 央廣網

  原標題:馮明珠:臺北故宮文物不會還大陸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立法院」16日邀請臺北故宮進行工作報告,故宮定位成為焦點。

  新黨主席鬱慕明日前針對綠營大搞「轉型正義」稱,如果按照綠營清算黨產的邏輯,應先將當年國民黨帶到臺灣的黃金和故宮文物歸還國民黨或大陸。據聯合新聞網報導,16日,「立委」黃國書在「立法院」以此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要求她宣示「故宮文物屬於中華民國」。馮明珠稱,臺北故宮文物所有權屬於「中華民國」,「沒有歸還問題,起碼在我任內不會,根本沒有這個問題」。黃國書接著追問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訪臺時是否提到文物歸還問題,馮明珠表示 「從來沒提過」。

  另據《聯合晚報》報導,「立委」柯志恩擔心因為臺北故宮的藏品來自大陸,5·20新當局上臺後會把故宮定位「去中國化」。「立委」蘇巧慧則認為,臺北故宮文物來自紫禁城,臺灣因歷史因緣際會拿到這些寶物,依照「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這些文物留在臺灣可以肯定。(於名)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臺故宮文物沒有歸還大陸問題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新黨主席鬱慕明早前在談及「轉型正義」及國民黨黨產之時,提到了有關臺北故宮文物的話題。對此,民進黨「立委」黃國書16日上午詢問「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到底臺北故宮的文物是誰的?
  • 綠營名嘴要把故宮文物歸還大陸?張彬:民進黨對付國民黨的手段
    作者:年負前段時間,在國民黨「全代會」上,有代表提議,未來能不能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門票交給國民黨,作為國民黨的收入。第一個反駁這個說法的就是綠營,綠營名嘴表示,不如把國民黨和文物一起打包歸還給大陸。國民黨代表提議把國民黨帶到臺灣的文物要回來,收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門票錢,純屬無奈之舉。因為國民黨現在被民進黨打壓,經濟非常的窘迫。
  • 臺北故宮臺灣化?邱毅:裡面文物都是從大陸來的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記者周宸亙攝)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對故宮未來願景喊出「故宮臺灣化」的口號,重新賦予故宮文物的意義,讓參觀者可以重新解碼。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故宮臺灣化」言論遭批駁
    新華社臺北7月18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剛上任即拋出「故宮臺灣化」言論,引發臺灣社會輿論質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宣言,一旦成真,將迎來「故宮不故宮」的難堪局面。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見面會,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他稱,遊客來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不被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不管怎麼經營,都會成為北京故宮的「飛地」。
  • 臺灣往事——故宮文物遷臺
    1933年,日軍向華北地區進軍,為了確保國寶不會流落於外敵之手,故宮文物開始了遷徙。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先是走鐵路 從北京轉運到南京。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一部分文物從湖北武漢和 湖南長沙向貴州貴陽疏散。1939年被轉到貴陽郊外 ,到了1944年文物再一次轉移到四川。1945年 日本投降 ,文物再次轉移到當時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經歷了千裡轉移,大部分文物得以完好保存。
  • 匪夷所思的「故宮臺灣化」
    陳先生講的這套理論令人費解,臺灣故宮博物院典藏的珍貴文物,都是從大陸運來的,所有前來臺灣故宮參觀的人,一律是抱著欣賞、學習中華文化的心態前來,個個不虛此行,因為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豐富精彩,在那兒花再多的時間也看不完、看不夠。
  • 新院長要讓臺北故宮「臺灣化」!妄稱「臺獨」也能保存中國文物
    「在地民眾」而言,會產生「大中國思想」和「臺灣本土意識」的擺蕩,所以呢他想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以加強臺灣民眾對故宮文物的連結與認同,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他把我搞糊塗了」……今年71歲的陳其南身為臺灣知名的人類學家,本來還有人期待著他能以專業素質和文化素養,為故宮開展新局、重振聲譽,但萬萬沒想到卻燒了這麼「一把火」……臺灣《聯合報》就指出,故宮從1925年創立迄今90多年,館藏近70餘萬件文物,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且有超過9成文物皆來自大陸 ,每樣古物皆訴說著中國的長遠歷史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在臺「大選」後已暫停文物出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5月25日報導,「5·20」臺灣新當局上任後,兩岸文化交流如何互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25日表示,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提到,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就暫停文物出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
  • 臺北故宮「臺灣化」?邱毅:不想當中國人就把文物還回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7月19日報導,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對臺北故宮未來願景宣稱「臺北故宮臺灣化」的口號。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表示,臺北故宮裡珍貴的文物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資產,如果蔡英文要去「中國化」,就表示她已不願做中國人,她應該將臺北故宮的文物還給中國人,還給大陸,而不是去弄些名不正言不順的「臺灣化」。
  • 國寶逃難記:當年,到底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故宮博物院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流失。從最初的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到溥儀為了擺譜的賞賜,已經導致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民間。而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局勢劇變,兩黨關係惡化,1948年底,國民黨著手將當時南京收藏的文物裝箱運走,就這樣大陸的珍貴文物開始流向臺灣。
  • 兩岸故宮文物臺北重聚 臺北故宮珍藏難回家[圖]
    據《國際先驅導報》日前獲悉,北京故宮博物院已同意借展17件珍藏文物給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雍正展,這意味著故宮文物分離60年後將在臺北重聚。  同時,兩岸故宮院長互訪也已初定。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告訴本報記者,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2月中旬將率領副院長等到北京故宮參訪,3月份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高層回訪。這將是兩岸故宮高層首次互訪,也是60多年來兩岸故宮文化交流中層級最高的一次。
  • 故宮前任院長鄭欣淼:兩岸故宮的首次互訪是如何實現的
    2002年:當故宮遇見故宮2002年前半年,我還在國家文物局任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擬赴臺進行文化文物交流,但上報後有關機構遲遲未予批准。到了9月,我改任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快到年底,批准可以成行。本來是一般的文化文物交流,卻因我身份的變化,成了兩岸故宮院長的第一次接觸。
  • 原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任北京故宮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迎來了一位資深顧問——臺北故宮前任院長馮明珠(上圖),她在今年5月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職務後,7日正式從北京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手中接過了聘書,表示將對北京故宮有問必答,分享她身為38年博物館人的經驗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訪京 將向北京故宮商借文物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記者林甦 廖翊)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1日率團抵達北京。她在抵京後表示,此次訪問將就數碼化館藏、為兩岸故宮「做壽」等議題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交流,並向北京故宮商借一些文物赴臺展出。    馮明珠在接受採訪時說:「今年10月,臺北故宮將舉辦『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特展。
  • 民進黨要強迫臺北故宮降級,文物還大陸行不行?
    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總共有2972箱之多。民進黨這麼做,對故宮是傷筋動骨。臺北故宮,貿然被降級,無異於「被矮化」,人員、編制、預算一律會縮減,而文物保護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當,不是一個三級單位所能勝任和承擔。故宮文物不僅具有展覽價值,還涉及保存和研究。
  • 請把故宮珍寶還大陸
    他也提出,如果真的要清算國民黨財產,那麼蔣介石時代從大陸運到臺灣的黃金是不是也要歸還給國民黨?從大陸帶來的臺北故宮國寶這是不是也要歸還?歸還給誰?怎麼還?的確,由臺灣綠營主導通過的所謂「不當黨產條例」規定,清查「不當黨產」的起始時間為1945年,並包括「可能奪自民間」部分。那麼,國民黨應有權利主張當年運抵臺灣的「央行」黃金及故宮國寶屬於國民黨黨產,並啟動法律程序進行清理。
  • 民進黨何不乾脆把故宮文物還給大陸?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