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復出巡演北京站已演三場,轟轟烈烈,呈現HIGH點。看王菲演唱會,做時尚達人,似乎成為在大都市生活的人們不淹沒自我的一種標識。不單因為人,也不單因為歌,更像是追逐一種時髦。而跳開演唱會,我們發現,人們對王菲過往和現狀的認知,還是五花八門的。
鏡面1
後輩越平庸 王菲越像神
有人說,6年前王菲退出時是天后,現在是神。6年時間裡一個人幾乎什麼也沒幹,卻從天后變成了神。要我說,這只能說明後輩們太平庸了,而不是王菲的個人經營有多出色。
說到王菲成為天后的過程,我也一直有同感,一直不太認同在她身後有多麼高明的幕後團隊。比如她叫王靖雯時唱的《容易受傷的女人》,曾在香港為她奠定了「著名歌唱家」的地位,但對商業氣氛不濃的內地來說,這首歌只是當年大量香港口水歌中的一首,與王菲後來的形象毫無關係,對於天生會唱歌的王菲來說,這不能算是包裝上的成功。比如王菲在北京胡同裡為竇唯倒尿盆,也只是王菲生活裡最真實的一幕,這件事能登上報刊頭條被大肆渲染,我也不信是由大師精心算計出來的策劃、炒作。
到現在我也認為,王菲的核心價值在於她的音樂天賦,倒退幾十年,這樣的人叫「一代名伶」,絕對是人群中的異類。無論幹什麼,她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想不精彩都難。能稱得上「名伶」的人也不多,名伶的嗓子更不能成為行業標準,否則,李宇春就只是個蹦蹦跳跳的愛唱歌的女孩,張靚穎只是歌廳裡點唱率最高的串場歌手,陳楚生只是一個認真嚴謹、剛能做到唱歌不跑調的校園比賽冠軍……這麼一來,歌壇就不能稱其為歌壇了。歌壇需要的是熱鬧,而「一代名伶」不管演唱會多麼風光,最終的寂寞都是難免的。
鏡面2
愛竇唯,不愛王菲
王菲能紅,一靠範兒二靠歌。
面無表情,惜字如金,王菲看似什麼都無所謂實則小心經營的孤傲氣質,讓無數在生活裡沒本事愛誰誰的人羨慕到了崇拜的份兒上。再加上什麼都敢穿、什麼都敢往臉上抹的勁頭,在一個Lady Gaga還穿開襠褲的時代,的確是酷到了人神共妒的境界。
王菲歌好,一是嗓子好,那真是流行音樂50年難遇的好嗓子,高低自如,不緊不慢;二是風格配合得體,不僅發揮了好聲音,和她目空一切的包裝風格也極合拍。
第一點靠天生,第二點就要謝竇唯了。
有好嗓子不代表就能成氣候。在竇唯出現前,王菲只能唱著《容易受傷的女人》之流的口水歌混跡於千篇一律的香港歌壇。正是音樂造詣卓爾不群的竇唯,帶給王菲一個新奇而獨特的音樂世界,從《誓言》、《浮躁》到《悶》,雖然詞曲作者各異,但編曲都深深烙著竇唯的印記。這種散發著鮮明個人特點的曲風,迅速幫助王菲完成了從王靖雯到王菲的轉變,那些聚光燈下特立獨行的姿態,也越發飽滿。
我們必須看到,當竇唯離開王菲的音樂後,儘管還有張亞東這樣的幕後高手力撐,但王菲在依舊的曲風之下,很難延續之前音樂的靈秀。她惟一能做的,就是模仿竇唯給她設計的風格。到了王菲迄今為止最後一張專輯《將愛》,「江郎才盡」「過時了」的評論已非常響亮。離開了竇唯的王菲,和失去了竇唯的黑豹樂隊一樣,空負盛名。
沒了方向的好嗓子,至多是一種悅耳的聲音,而好的音樂,需要更高屋建瓴的靈魂。
因此,我聽王菲,但我不愛王菲。我也聽竇唯,我愛竇唯。
鏡面3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時隔6年,王菲復出演唱會超越了娛樂新聞範疇,一躍成為一段時間內的社會熱點。從春晚上的小虎隊重聚首,到王傑開唱,然後是王菲復出,再到即將開唱的滾石30周年演唱會,「懷舊」成為今年娛樂市場的關鍵詞。
暌違多年的偶像粉墨登場,曾經的青春期裡那些熟悉的歌詞旋律再次撩動了心弦——不得不承認,商人們在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短命的「青春偶像」後,終於選準了看起來最理智,但卻具有強大購買力的中年、準中年人群——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處於青春期,最容易產生偶像崇拜的人們,現在無疑已經成為社會、家庭的中流砥柱,擁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後,一旦再次燃起心中的衝動,無異於老房子起火,沒得救。
不可否認,一場一場的懷舊秀,確實喚起了許多美好的、惋惜的、純潔的……回憶和感情,這從一次又一次的全場大合唱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在一波接一波「造星運動」失敗,無人能夠接過「天王天后」的大旗這種娛樂產業整體不舉的情況下,演出商們終於可以從滿眼激動的熱淚中賺到盆滿缽滿了。
這是個娛樂的年代,要有娛樂的心情來看這個世界。王菲、王傑、滾石……只是一場又一場商業化運作下的秀,完全沒有必要賦予這些秀過於深刻嚴肅的精神內涵。過去的已經過去,正如天后也會唱破音;懷舊終究不能當飯吃,積極地面對現在和未來才是正確的態度。讓天后破音的那首歌中都在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鏡面4
王菲另類「神仙範兒」
獨來獨往,性情乖戾,敢愛敢恨,就像那眼神,驚鴻一瞥又看上去有些冷酷,這就是帶著「神仙範兒」的王菲。
要說自己是聽著王菲的歌長大的那是瞎掰,因為我們幾乎同齡,不過聽她唱歌不誇張地說也總有20年了。從《執迷不悔》《我願意》《紅豆》《棋子》到《旋轉木馬》《將愛》《傳奇》,她用自己獨特的「菲式唱法」演繹的每一首歌聞之皆如同飄飄仙樂,餘音三日不絕。有些歌只能她唱,只有她唱才有味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鄧麗君唱過,徐小鳳也唱過,但是唯有王菲能把那股子「仙氣兒」唱得淋漓盡致香濃可口。她的聲音空靈、筋道、曲線優美、真假聲變幻莫測,即便是破音我也會當是她對歌曲的「特殊處理」。喜歡這個人從歌聲開始,隨後就是電影,《重慶森林》《天下無雙》《2046》,她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也大多極具個性,特別是那不食人間煙火的眼神、慵懶的表情、有點賴賴唧唧的勁兒,都令人感到「神仙範兒」十足。
20年來,哪怕是「退隱」,王菲也始終生活在人們的視線裡。從早期的婚變到後來的「姐弟戀」,再到之後出人意料的嫁給李亞鵬,一直緋聞纏身的王菲依然故我地、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地做著自己,過著自己想過的日子。個性十足的王菲有著「堂吉訶德」一樣的個性,她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她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當明星在舞臺上風風火火,生孩子過日子踏踏實實,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演藝圈,王菲活得很真實很自在。
「永遠25歲的」譚詠麟說過:「沒有王菲,歌壇會少了一道亮麗的色彩。」我覺得這不僅僅指的是王菲的歌,王菲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仙氣兒」的活生生的凡人。
鏡面5
幾句溫暖的問候難嗎?
不喜歡這位「天后」,是因為不喜歡她那種對誰都不屑一顧的態度。
這位「天后」是歌迷心中媒體和狗仔隊的受害者,是新聞報導面前的弱者,無論是她的私生活還是事業發展,都仿佛一直受到媒體的騷擾。但站在今日,我們似乎可以坦率地問一句,接受媒體訪問和與歌迷互動難道不是歌手應盡的責任嗎?如果一個明星能當眾牽著男友的手露面,能在最熱鬧的酒吧街聚會,能到最繁華的商場逛街,那麼就無需責怪媒體跟拍報導。除了極少數狗仔隊的偷拍行為,大多數媒體在公共場合拍到的情景只是普通路人所見。為什麼劉德華能逃過所有狗仔,十幾年都將自己的婚戀秘密埋藏心底?為什麼「天后」卻如此頻繁地成為狗仔隊和媒體的受害者?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天后」對歌迷的態度也是如出一轍。即使是她多年隱退幕後,歌迷們對她的支持依然如故。這樣的忠誠和眷戀令非歌迷的人們都大為感動,但歌迷在其演唱會首場現場卻只得到了「謝謝」二字。歌迷們苦守這麼多年,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難道給幾句溫暖的問候那麼難嗎?關心歌迷應是歌手的責任。麥可·傑克遜如日中天時也沒敢如此。故作低調等於冷漠和驕傲。不過以現在歌迷們的熱情來看,這樣「高明」的包裝手段確實能「打造」出一個「天后」來。
(責任編輯:午小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