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共領域研究文獻綜述

2021-01-11 人民網

摘要:作為公共領域的一種拓展,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回顧了公共領域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歷史演變,簡要梳理了國內外學者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研究的主要脈絡,最後提出了其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網絡公共領域;歷史演變;建構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27-02

一、公共領域概念的提出及其歷史演變

一般認為,公共領域的概念淵源出自美籍德裔女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她認為政治屬於行動領域,是公共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按照她的觀點,公共領域意指一個共同的政治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公眾作為公共空間的政治成員參與政治的討論。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問世引來了英語世界對於「公共領域」的討論熱潮。哈貝馬斯把對公共領域的研究限定在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興衰範圍內,將公共領域界定為公共權力領域與私人領域中間地帶,一方面它批判致力於公共權力的空間,另一方面,它立足於不受公共領域幹涉的私人領域,又跨越了個人和家庭的約束,致力於公共事務。這也是當時最受認可和普遍接受的概念。

而其歷史演變,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古代公共領域、代表型公共領域、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現代公共領域。古代的公共領域是將政治領域等同於公共領域;到了第二階段,由於其所成立的前提是除了權貴為主的利益階層,其他人均不可在公共性中出場,這顯然是一種偽公共性的公共領域;在第三階段中,哈貝馬斯主張一種向「所有公民開放、由自由對話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輿論、體現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眾傳媒為主要運作工具的批判空間」;在最後一個階段中,國家權力及技術統治論的擴張壓制了公眾的言論自由,再加上商業化原則的侵入使得公共領域遭到了挑戰。

二、對我國當前公共領域狀況的初步認定

公共領域的概念來源於西方,被直接用來分析我國的情況,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敬海新認為我們在引用西方公共領域的概念時,需要考慮這樣兩個問題:一是作為一種西方歷史經驗的社會主體,在我國是否可以建構;二是作為西方的一種理論範式,是否可以用來解釋我國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的現實。

相比於西方,我國當前的公共領域是在現代化、全球化、網絡化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特別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與發展,我國公民在話語表達自由上獲得了一定的空間。當下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紛紛湧現。以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的平臺正好為公民提供了這樣一個表達多元想法和利益的平臺。

對此,一部分學者認為網絡是構建我國公共領域的曙光。馬軍(2015)認為,我國網民通過網上發表言論和監督公共權力這樣兩種方式進行網絡政治參與,進而建構其網絡公共領域。然而,網民言論的自由泛濫傾向易產生負面影響,從而不利於網民有效地進行政治參與。對於此種情況,網絡公共領域的構建一方面要倡導自由,另一方面要注重控制。孫海燕(2008)則對網絡能否構建公共領域持懷疑的態度,她認為我國公共領域的建構仍不具備充足的條件,如沒有明確的公私慾界限、公民的民主監督意識不高以及網絡媒體的管理不規範。

三、國內外學者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

(一)國外學者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

西方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早,最早關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發源於網絡空間的政治。後來的研究從把整個網際網路空間作為公共領域轉移到把網絡論壇和博客作為網絡公共領域的兩個階段。

關於網絡空間是否能作為公共領域,西方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美國的馬克?博斯特認為,「把虛擬的網絡論壇看作是正在演進中的公共領域是一種誤解。這樣的理解忽略了網絡『咖啡屋』和傳統公共領域的巨大差異。」[1]道格勒斯?卡爾納側重於研究技術和公共領域關係的問題。他在《技術政治、新技術和公共領域》中指出「我的主張是,起初的無線電廣播、電視廣播媒介以及現在的計算機,為信息、辯論創造了新的公共領域和空間。」[2]

總的來說,西方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存在性、政治功能以及對於民主政治的作用,學者們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二是研究方法上主要借鑑社會學和傳播學的相關概念。

(二)國內學者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

關於「網絡公共領域」的興起與特徵,熊光清指出,中國的網絡公共領域已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表現為強烈的現實關懷感,與現實政治的互動性較強。同時帶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國家的主導作用較強。網際網路的興起的確在公共領域的建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關於這一點,許建華認為網際網路是從技術層面上部分地削弱了原本的話語霸權,促使人們開始了對公共話語權的思考,推動了中國網絡公共領域的建構。

近幾年,也有一些關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專著相繼出版。如胡泳(2008)在《眾聲喧譁——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中指出,「網絡公共領域的興起改變了中國媒體的生態系統。新媒體和所謂的主流媒體產生了良好的相互作用,共同改變了相關議題的新聞報導」;羅坤瑾(2012)的《從虛擬幻想到現實圖景:網絡輿論與公共領域的構建》從網絡輿論的角度論述了構建網絡公共領域的路徑;郭玉錦、王歡(2015)的《網絡公共領域建構研究》主要從社會學的視角探討了網絡公共領域的存在、建構和功能等。

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集中研究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種研究集中於網絡傳媒與公共領域的重構。孫海燕(2008)以「物價上漲」事件為主題,選取強國論壇及貓撲論壇上的文本內容,論述網絡論壇是否擴大了公民的「表達自由」,是否有發揮公共領域的功能;楊慶偉(2010)認為我國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環境構築了「中國特色公共領域」,「網絡促進中國特色公共領域形成的動力在於『公共情緒』的出現、加強和擴張」,我國的媒介生態格侷促使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共同推進我國公共領域的構建;安珊珊(2013)則對網絡公共領域持不同態度的學者的觀點進行了考量,認為我們對於網絡輿論能夠構建公共領域不能持盲目樂觀的態度,必須立足於網際網路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來做具體分析。

第二種研究就網絡公共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張小麗(2012)從「豔照」事件出發分析了網絡公共領域公共性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傳統的「公私不分」,二是消費文化下大眾的「窺隱心理」和「商業邏輯」,三是網絡媒體本身的錯誤定位;丁桃(2008)從博客社區公共領域的理性缺失出發,指出轉型期的社會失範是其理性缺失的根源。

第三種研究注重探討網絡公共領域與政治發展之間的關係。洪源(2008)的碩士論文分別論述了網絡公共領域的積極政治功能和消極政治功能,並從政府與公民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克服其消極政治功能;王潔(2007)提出了網絡公共領域對於政府治理過程中的溝通提供了嶄新的模式——行動模式,在這種模式的作用下,進一步加快了政府治理的步伐。

第四種研究側重於探討網絡公共領域對司法審判的影響。如葉斌(2010)以「許霆事件」為例,認為「網絡公共領域中的媒體與民眾具有結果導向型的特徵,他們對司法的參與更多的是基於對裁判結果的關注,而往往忽視程序正義的價值」;秦小建(2010)認為網絡作為構建公共領域的新型場域,應將其闡發司法權的運作機理運用起來,儘快構建「傾聽型司法」與「透明型司法」,以抑制網絡公共領域的「溢出效應」,實現自發與網絡公共領域的最大良性互動。

總的來看,我國對於網絡公共領域的研究要麼側重於對其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建構的問題,要麼側重於網絡公共領域與政治民主之間關係的研究,還有一部分研究開始觸及網絡公共領域對於司法的影響。以上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輔以較少的定量研究。此外,以上研究側重於把新聞傳播學與政治學、社會學結合起來,從研究趨勢上來看,對於網絡公共領域與政治發展之間的研究將會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Mark?Poster.The Net as a Public Sphere?[EB/OL].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3.11/poster.if_pr.html.

[2]道格拉斯?凱爾納.技術政治、新技術和公共領域[EB/OL].

http://www.laixx.com/article/136/138/show/3668_4.html.

[3]Habermas,Jurgen."The Public Sphere"in Peter Golding and Graham Murdock(ed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edia[M].Cheltenham,II,1997,UK.

[4]陳燕谷.文化與公共性[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5]尤爾根?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曹衛東,王曉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6]郭玉錦,王歡.網絡公共領域建構研究[M].北京: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5.

[7]羅坤瑾.從虛擬幻想到現實圖景 網絡輿論與公共領域的建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8]胡泳.眾聲喧譁——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9]馬軍.中國網絡公共領域構建初探[J].前沿,2015(04).

[10]葉斌.從許霆案看網絡公共領域對司法審判的影響[D].上海:復旦大學,2010.

[11]熊光清.中國網絡公共領域的興起、特徵與前景[J].教學與研究,2011(01).

[12]劉良.中國網絡公共領域的興起與政府治理模式變遷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7.

[13]孫海燕.網絡傳播與當代中國公共領域建構[D].上海:同濟大學,2008.

[14]安珊珊.烏託邦還是惡託邦對公共領域及其實踐的批判[J].當代傳播,2013(2).

[15]楊慶偉.網絡與中國多重公共領域的構建[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0.

(作者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如何做文獻綜述:克雷斯威爾五步文獻綜述法
    Creswell副教授的「五步文獻綜述法」展開,並就文獻綜述的含義、目的、主要內容、分類、難點等做了細緻介紹。最後引用香港大學建議的論文撰寫模式,予以參考。敬請閱讀。文/黃宇(南京農業大學)  文獻綜述抽取某一個學科領域中的現有文獻,總結這個領域研究的現狀,從現有文獻及過去的工作中,發現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和角度。
  • 文獻綜述:步驟與問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
  • 重視文獻綜述的意義與價值
    文獻研究具有基礎性作用挪威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助理教授漢娜·斯奈德(Hannah Snyder)認為,通過文獻綜述這種方法,綜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利於學者發現現有研究領域存在的問題,開闊研究視野、總結和整合不同研究方法。目前,文獻綜述的研究方法分為系統性、半系統性和綜合性。
  • 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
    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在對文獻進行閱讀、選擇、比較、分類、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進行綜合敘述的情報研究成果。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都為文獻綜述的撰寫奠定了基礎。文獻綜述的結論:文獻研究的結論,概括指出自己對該課題的研究意見,存在的不同意見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等;文獻綜述的附錄:列出參考文獻,說明文獻綜述所依據的資料,增加綜述的可信度,便於讀者進一步檢索。
  • 研究生如何撰寫文獻綜述?博士後精煉總結這5種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是從各個側面對某一時期內特定研究領域內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綜合概括,它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特點,主要體現為對原始文獻的全面收集,對文獻觀點、圖表和數據等成果的系統整理。文獻綜述的權威性是指綜述內容及其結論真實、可信,符合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並能為他人提供準確而權威的信息。要實現文獻綜述的權威性,在選擇所引述的文獻時,不僅要選擇來自政府機關和專業學術研究機構、有影響力的正式出版物以及學術權威人士的文獻,更應該儘量引用文獻原文,避免因引用他人對原始文獻解釋或轉述而造成的偏差。
  • 研究生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或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文獻綜述一般要對研究現狀進行客觀的敘述和評論,以便預測發展、研究的趨勢或尋求新的研究突破點。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重要章節。
  • 文獻綜述的寫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①選擇的專題或領域:應是近年來進展甚快、內容新穎、知識尚未普及而研究報告積累甚多的主題;或研究結論不一致有爭論的主題或是新發現和新技術在我國有應用價值的主題。(3)閱讀和整理文獻閱讀文獻是寫好綜述的重要步驟。因此,在閱讀文獻時,必須領會文獻的主要論點和論據,做好「讀書筆記」,並製作文獻摘錄卡片,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所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摘錄文獻精髓,為撰寫綜述積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閱讀文獻、製作卡片的過程,實際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獻精髓的過程。
  • 文獻綜述撰寫的基本要求與內容
    文獻綜述是一類既不同於讀書筆記,也不同於科研論文的特殊文體。文獻綜述在具有特殊性的同時,也具有與其他文體一樣的要求,即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基本內容。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前言、正文、總結和參考文獻。下面,賽恩斯編譯文獻綜述撰寫的基本要求與內容做簡要闡述。
  • 談談撰寫文獻綜述的步驟
    概括地講,文獻綜述是對文獻資料的綜合評述,是作者在收集大量有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與評價,整理概括而成的專題性學術論文。以醫刊彙編譯的工作體會來看,文獻綜述的撰寫,遵循著「定向選題、搜集文獻、分析文獻、撰寫綜述」的生成路徑。
  • 關於論文文獻綜述你知多少?
    簡單來講,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總結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和研究論文的文體。
  • 學位論文文獻綜述的含義與特徵及作用
    下面,達晉編譯以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作為依據,探討文獻綜述的含義與特徵。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主要是指論文選題確定後,在對與論文選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對選題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歸納、分析、評價,提出自己的評判性見解進而確定論文研究方向的一種文體。理解文獻綜述的含義,還需要掌握文獻綜述的特徵。
  • 文獻綜述存在的6大通病!
    2文獻綜述沒有緊扣主題有相當一部分學位論文評述的並不是對特定專題做出貢獻的文獻綜述,沒有緊扣主題,沒有圍繞論文的主題來篩選文獻,而是四面出擊,回顧了與專題相關的整個領域的發展,導致文獻綜述部分漫無邊界,冗長而不能給論文的價值「添分
  • Creswell的文獻綜述五步法
    Creswell)在質性分析領域的貢獻巨大,而在文獻綜述方面他也曾提出過幾個必備的因素模型,被許多學者津津樂道,也值得大家借鑑學習,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經典的John W. Creswell 文獻綜述五步法。John W.
  • 科研入門學習之文獻綜述淺析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開展某方面研究時候,首先要進行的一項工作,主要是為了解決2個方面的問題,1是掌握在該研究領域內的研究現狀(別人做了什麼),2是通過整理與分析前人研究工作,制訂下一步的研究計劃(我應該怎麼做)。
  • 文獻綜述的格式組成及常見問題
    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而寫成的綜述性文章。
  • 開題報告的文獻綜述要怎麼寫?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文獻綜述要怎麼寫,今天paperfree論文查重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1. 查找參考文獻,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挺難得,現在網絡資源豐富,尤其知網、學校圖書館等文獻索引庫有文獻資料。
  • 著名教授教你寫文獻綜述
    一、文獻綜述的目的:文獻綜述的目的因研究的性質不同而不同。如果你的研究目的是要展現有關某個研究課題的現有知識,那麼你要做的是一個基本文獻綜述。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揭示一個研究問題,從而進行深入研究,那麼你要做的是一個高級文獻綜述。
  • 文獻綜述的作用、類型以及特點-易智編譯
    本文中,易智編譯針對文獻綜述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包括文獻綜述的作用、類型、特點以及與研究論文的不同之處。文獻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然後通過閱讀、分析、提煉、整理當前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或建議,對其作出綜合性介紹和闡述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不同期刊對綜述的篇幅、格式要求不一,這些在寫作之前就需要格外留意。
  • 論文寫作之如何搞定文獻綜述
    一、什麼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 研究生進行文獻綜述寫作的基本步驟
    文獻綜述主要反映當前某一學科領域或者某知識點過去、現在及目前狀況見解和建議,針對某具體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完成的工作,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以及可能的發展方向和解決辦法是什麼。從根本上說,綜述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科領域的信息傳遞、傳播給本領域的同行研究者,使得同行的研究者本來需要從搜索、下載及閱讀數百十篇文章中尋找的信息,可以從一篇綜述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並可從中掌握目前整個領域研究的現狀及發展方向。由於選題的角度,很大程度決定了綜述質量的高低。因此,文獻綜述的選題要精準、新穎,範圍不宜過大、過寬泛,否則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歸納整理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