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華秋
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早期的電子公告板上,使用了第一個表情字符「:-)」,含義是「微笑」。它雖然是由ASCLL字符表現的,但已經有了情感的體現。到今年9月,初代網際網路表情符號已經過去38年。
表情包不僅是視覺圖像的延伸,還將情緒與內涵融入其中,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生動和多元。
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早期的電子公告板上使用了第一個表情字符「:-)」,含義是「微笑」
在網絡表情包之前,人們最常使用的是字符符號,所以,最初的表情包也是從字符裡誕生的。
此後,這類符號在聊天和郵件中被廣泛使用,其「家族」不斷擴容,例如出現了表示驚訝的「:-o」,表示傷心的「:-(?」。人們為這種表情字符創立了一個專屬名詞:「emoticon」,即情緒(emotion)與小圖標(icon)的結合。
後來,表情字符傳入了日本。受日本文化影響,原本是用嘴型來表達不同情感的歐美版表情字符,變成了用眼睛來表達不同情感。比如「微笑」,日本版的表述是「^_^」。在此基礎上,1999年,日本人慄田穣崇設計出了「emoji」表情,以人面部表情作為基礎參考,用以表達使用者的內心情感。這種表情雖然簡單,但普適性較高,情緒含義明晰,容易讓交流雙方達成共識。
發揚於日本的顏文字(kaomoji)可以看作是第一代表情包的升級版
此後,全球各大社交平臺爭相開發屬於自己的表情符號,最為中國人熟知的,當數QQ使用的「小黃臉」系列。至今,這些豐富的表情還活躍在QQ、微信裡。不過,真正的表情包還是在2005年前後,QQ推出「自定義表情」功能後才形成氣候的,「自定義表情」允許用戶自行上傳圖片作為表情發送,給了用戶自由的創作空間,從此一發不可收。
早期表情包以靜態圖片為主,創作素材比較單調,創作者多為比較專業的設計團隊。但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很快為表情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明星、好友、不相識的路人,甚至一些無生命的物體,都可以成為表情包的內容來源。只需要一張有趣的圖片,配上一句戲謔的文字或者網絡流行語,就能夠引人發笑。圖像處理軟體的「傻瓜」化,又進一步擴大了表情包的創作人群,讓人人創作表情包成為可能。
emoji 表情
表情包的傳播內容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熱點。2016年傅園慧在裡約奧運會獲得女子100米仰泳季軍,憑藉樂觀積極的心態與生動活潑的表情,她迅速成了全民熱議的「洪荒少女」,其真人動圖表情包、卡通人物形象搭配文字式的表情包也立即走紅網絡。
根據2019年熱播劇《都挺好》中的「作爹」蘇大強制作的表情包
許多表情包還以熱門影視作品為題材,用趣味十足的方式傳播現實熱點內容,一經發布就廣受好評。以都市職場劇《安家》中的各類角色製作而成的表情包,因其緊扣「房子」這一民生熱點題材,在2020年伊始引起了大眾共鳴,廣為流傳。根據2019年的熱播劇《都挺好》中的「作爹」蘇大強制作而成的表情包,接受度極高,被網友戲稱是「老年人被騙實錄」。
由此可見,表情包是社會熱點的衍生品,並作為一種新的語言現象,以獨有的方式反映著社會,影響著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