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2021-01-21 古典音樂治癒系

基辛演奏《鱒魚》





從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談其魅力所在

——以舒伯特藝術歌曲《鱒魚》為例

西方音樂是人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分支,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因其國家、民族、地域不同,展現出與傳統音樂文化完全迥異的別樣音樂藝術風格,加上其自身的發展,使西方音樂文化在浩瀚的人類音樂海洋中獨樹一幟,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本文將以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西方音樂特點為例,並結合這一時期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來談整個西方音樂的魅力所在。



一提起西方音樂,人們很快會聯想起那個時期諸多有名的音樂家。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從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音樂時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近現代音樂時期。在這裡,我們不必展開去談每個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代表人物等,而是選取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為代表,以這一時期的某一代表人物的某一作品為例來說說西方音樂的魅力到底在哪。說到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我們不得不先要了解一下它的音樂風格特點。

Renée Fleming演唱舒伯特《鱒魚》



1、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風格特點

1.1、音樂富有歌唱性、抒情性:音樂中的浪漫主義時期,約從1820年前後算起(1821年韋伯的《自由射手》,1822年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至1920年前後結束。這個時期,音樂作品題材廣泛、內容深刻、手段豐富。浪漫主義初期,作曲家繼續使用古典時期的音樂形式,在諸如結構比例、旋律風格、展開手法等方面做了必要而適度的豐富和拓展,使古典的形式能更好地滿足並適應浪漫主義豐富、細膩而多變的情感內容。同時自由、舒展、寬闊起伏的歌唱性曲調進入了器樂曲領域,改變了古典主義器樂中往往以動機展開方式為基礎的器樂性旋律的面貌,旋律的重要地位在浪漫時期更加突出。特別是在舒伯特歌曲的影響下,大量器樂音樂的主題可以歌唱,眾多作曲家的歌曲曲調被用做器樂作品的主題。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成了19世紀浪漫風格的—個重要特點。

1.2、和聲更為豐富、複雜:在浪漫主義初期,舒曼、蕭邦等早期作曲家開拓和弦、和聲的使用範圍,加大作品的表現力。他們在功能和聲體系的框架中,多次使用半音化和聲,遠關係轉調、各種變音、不協和和弦、非功能或弱功能的和聲進行,用複雜節奏和配器等手段,將其充實、發展、豐富和完善,將功能和聲體系發展到了極限。使和聲範圍更寬,更強調豐富、不穩定的和弦。他們的音樂在音色、力度與音域的範圍上也比古典音樂範圍更廣,從而使音樂風格發生巨大變化,離古典主義越來越遠了。

1.3、追求個性化的音樂風格:許多浪漫主義作曲家不拘一格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感受,使該時期的作品表現出強烈的個性,具有深刻的矛盾性、自我性。

1.3.1、標題音樂新體裁的產生:浪漫主義音樂家十分注重追求音樂與文學藝術的結合,以音高、音色、音值、和聲等音樂要素,借用文學裡的意境來表達情感、人物、特定的故事情節。樂曲大都立有標題,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樂均衡完整的形式結構的限制,表現手法誇張、富於幻想性,有更大的自由性。音樂創作本身,就是想像力的一種表現,而浪漫主義恰恰是想像力的最佳體現。如舒曼,他擅長於從文學作品中汲取自己作品的形象和主題,然後加以概括性地總結,從而獲得一個更具代表意義的標題。

1.3.2、作品具有很強的描繪性和民族特色:從曲調風格上看,具有質樸、單純的民歌氣質的因素在這一時期明顯增強。如使用民謠的曲調、民間舞曲、民間傳說,包括用富於異國情調的音樂素材進行創作。由於各國家、民族的歷史傳統、地理環境、族源、語言、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的不同,各民族音樂家的作品充滿了鮮明的民族風格,賦予音樂以生活的氣質和新鮮的活力。

舒伯特《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講座



2、藝術歌曲的誕生

在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的音樂體裁,藝術歌曲就是其中之一。說到藝術歌曲首先會想到代表人物——舒伯特。一位使藝術歌曲達到完美地步的奧地利作曲家,因此人們才公認為他是「歌曲之王」。 他一生創作了 1000 多首藝術歌曲,流傳至今的仍有 600 多首。作為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之一,他在藝術歌曲領域中的大膽開拓與創新,為世人留下了大量藝術歌曲精品。他的歌曲旋律優美如歌、 織體簡單、 和聲簡潔、色彩豐富。 這些都將舒伯特的浪漫主義音樂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鱒魚》就是其藝術歌曲中的經典作品之一。《鱒魚》是一首寓意深刻、抨擊現實的作品。歌曲把當時的統治者比喻作「冷酷的漁夫」,攪渾清亮的河水,企圖讓小鱒魚上鉤;把善良的人們比喻為快樂的小鱒魚。說明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作者通過對鱒魚命運寄予的無限同情和惋惜,來表達他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嚮往。歌曲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一條在河裡自由自在、歡快活潑遊玩的小鱒魚被狡詐、虛偽的漁夫釣上岸的故事。寄託了作者對單純的小鱒魚的無限同情和對虛偽、狡詐的漁夫的憤慨,通過活潑輕快的藝術形象歌頌了真、善、美。



3、《鱒魚》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徵

《鱒魚》這首曲子把鱒魚的遊姿美態充分地表現出來,令人賞心悅目。曲中充滿著優美的旋律,令人備感親切,前奏與尾奏部分用輕快、活潑的旋律十分生動地描繪了潺潺流水以及鱒魚在河水裡遨遊的情景。完全展現出小鱒魚在水中無憂無慮、快活遊動的形象。《鱒魚》旋律即使衝突,線條也是柔和的。旋律的跳躍,弱起小節和八分音符的運用增添了音樂活潑的氣氛。歌曲《鱒魚》採用的是變化分節歌的形式,全曲有三個樂段:第一樂段敘述了鱒魚天真活潑地在水中嬉戲的情景。並行的第二樂段描寫了漁夫正在思考如何引魚上鉤。第三樂段描寫了漁夫想辦法將水面攪渾把小鱒魚釣上鉤。



4、《鱒魚》歌曲的和聲、調式特點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和聲與調式具有激情或細膩的表現力。他經常運用大小調、主調和上下三級調間轉換對置,不同調的音或和弦彼此混用,不協和和弦或變化音突然出現,通過這些造成音色的細膩變化,突出了詩句情緒的驟然變化,《鱒魚》就是如此。第一段和第二段是明朗的降 D 大調,描繪出鱒魚活潑、可愛的形態;在經過一個短短的、低沉急促的間奏後,進入到音樂的第三段,這段音樂的調式發生了變化,由大調式轉入小調式,變成降 b 小調,旋律和伴奏音型也緊張起來,情緒變得暗淡、壓抑,表現了不平靜的水面和作者憂心忡忡的心情,也表現了漁夫的冷漠與殘酷。


5、《鱒魚》歌曲的思想內涵

《鱒魚》的歌詞取材於詩人舒巴爾特的一首浪漫詩。舒巴爾特在此詩中把當時的統治者比作漁夫,攪渾清亮的河水,企圖讓小魚上鉤,把群眾比作小鱒魚,果然在渾水中上當受騙。表達出他對當時這種黑暗社會現狀的不滿與憤慨之情。這首歌曲吸收了奧地利民族民間的特點,側重於作者個人的感情表現,通過一個簡單明了的小故事,反映出了當時一個比較複雜的社會現象。作為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舒伯特雖然深深地看到了黑暗社會的種種不平,但是還不可能找到造成這種不平的社會根源,更不可能看到光明的出路在何處,這正是《鱒魚》悲劇性之所在。欣賞這首歌曲,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封建時代的黑暗和當時一代知識分子的痛苦和矛盾。

西方音樂注重立體的音響效果,在音樂創作中,通過和聲的運用及多層樂曲並行的思維來構成音樂的框架,表現一種哲理,使得音樂有較豐富的邏輯性特徵。它利用音樂本體中的邏輯來貫穿組織音樂,使音樂內部充滿張力,表現的思想和刻畫的藝術形象都極為深刻,因此易於產生大型作品。這也正是西方音樂的魅力所在。



6、結語

每一時期的音樂都有它獨特的靈魂和魅力,這種魅力在音樂中完美的被體現出來。正如中國文化音樂中所賦予的靈魂和魅力一樣,西方音樂也同樣具有它獨特的魅力。總的來說,西方音樂體裁種類豐富多樣,最能反映人類精神世界,同時又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

往期舒伯特:1、舒伯特用一首歌換了一盆土豆燒牛肉丨聆聽舒伯特最著名的四首歌;2、村上春樹論海頓、舒伯特與大提琴家富尼埃丨選自《海邊的卡夫卡》;3、想要流浪又沒有方向,就聽舒伯特吧丨從《菩提樹》理解舒伯特的流浪情結;4、舒伯特曾為生計所迫屈辱過,但屈辱的不是他的藝術丨讀舒伯特的求職信《上弗朗西斯二世書》;5、舒伯特音樂中的苦澀情感丨他有一種嚮往「他世界」的惆悵,使他所有的情感都染上了特殊的色調!6、你知道什麼是舒伯特的音樂精神嗎?7、「給她們創作四手聯彈鋼琴作品」是舒伯特教學的「最佳方法」;8、聆聽四首作品,體會舒伯特的作曲風格;9、看「靈魂屬於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眾號多久更新一次?10、音樂、建築之間的通感丨梁思成談舒伯特《鱒魚五重奏》;11、作曲家是如何創作的?舒伯特和貝多芬在創作上有什麼區別?談四種類型的作曲家;12、用音樂傾訴內心深處的溫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調即興曲》;13、貢布裡希:舒伯特與他那個時代的維也納;14、羅伯特·溫特上音舒伯特講座:第一講:「舒伯特的維也納」;15、失去,他的歌曲中永恆的主題丨聆聽舒伯特的憂傷;16、他在歌曲中加強了「敘述性朗誦」丨舒伯特與他的藝術歌曲《誰是西爾維婭?》;17、如何欣賞與演奏舒伯特《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D.821);18、從藝術歌曲《菩提樹》看舒伯特的音樂表現手法;19、生命中總是會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候!20、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中音樂形象的塑造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③;21、把手交給死神吧丨舒伯特《死神與少女》賞析;22、如何從舒伯特作品整體理解浪漫主義音樂特質?往期舒伯特:1、如何理解對舒伯特藝術歌曲愛得要命丨卻從不關心歌詞內容丨如何把握聲樂中的樂與詩的關係丨二者可以完美結合嗎丨舒伯特《紡車旁的格麗卿》;2、傅聰談音樂丨「舒伯特好像是外星球的一個流浪者來到我們這個世界」!3、「出自內心才能進入內心」丨你們覺得舒伯特最痛苦的是什麼地方?4、終結與濫觴丨舒伯特的晚期風格與死亡意象;5、舒伯特的晚期風格與死亡意象丨一旦失去了天啟宗教的安慰,死亡與毀滅便成為一種無法逃避而令人窒息的魔咒;6、1828年對於舒伯特來說,既是結束,也是開始丨這一年的作品,宣告了浪漫主義音樂時代的真正到來!7、「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飄去」丨從《小夜曲》看舒伯特創作風格;7、舒伯特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向一切歡樂和希望告別!8、舒伯特的音樂源自其切身的痛苦,這痛苦的結果至少能給世界帶來些歡樂!9、舒伯特《冬之旅》的鋼琴伴奏何以激動人心?10、聆聽舒伯特作品裡的貝多芬式的激昂和寧靜丨如何演奏《C小調第十九號鋼琴奏鳴曲》D.958?11、你聽過內田光子的舒伯特《十二首連德勒舞曲》(D.790)嗎?12、村上春樹丨舒伯特的音樂熱情地把我們迎進門去!12、韓少功丨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陽中聽到舒伯特的某支獨唱曲;13、舒伯特:「這人懂音樂嗎?」 14、梅紐因這樣評價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丨什麼是貝多芬「最有震撼力的特點」?15、失去,他的歌曲中永恆的主題丨聆聽舒伯特的憂傷;「嚴寒冬日,一個被社會和戀人拋棄的旅人踏上了沒有目標的旅程」丨著名藝術歌曲欣賞①;舒伯特如何創作《野玫瑰》丨著名藝術歌曲欣賞②

相關焦點

  • 春天到了,舒伯特的《鱒魚》遊來了
    ——以《鱒魚》為例導讀:舒伯特的歌曲在創作上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充滿了戲劇性的效果,所有作品都能顯示出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具有非常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特徵。例如《鱒魚》,舒伯特就在旋律和曲調上加上了不同的變化。(三)三段體的形式 三段體形式主要表現的是他作品中的開頭部分和結尾段落在旋律上的相同之處(在大部分是相同的,達成大同小異的效果)。主要是在中間的部分段落歌上的變化作一定對比。例如他的《菩提樹》是套曲,感情較為明朗,從前奏E大調轉入音樂e小調,最後又轉回E大調等。
  • 曲目與陣容|舒伯特《鱒魚》
    鱒魚是一群分類上屬於鮭科鮭亞科的魚類的俗名。所有被稱為鱒魚的魚類都是鮭亞科的成員.....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一首鋼琴五重奏,將其命名為Die Forelle(德文)鱒魚。當時的舒伯特年僅22歲,受奧地利贊助商兼業餘大提琴家所委約創作。五重奏作為室內樂的一種,分為弦樂五重奏和鋼琴五重奏兩種,其中的鋼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鋼琴的合奏奧!
  • 深度欣賞舒伯特《鱒魚》
    《聽,音樂告訴你》以主持人娓娓道來的介紹串聯,帶出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音樂故事,為紛繁忙亂的上班族在電腦前網絡中提供60分鐘寧靜的陪伴,並在這陪伴中獲取音樂知識給養、聆聽經典背後的故事。   節目介紹:  《聽,音樂告訴你》為專題欣賞節目,節目時長60分鐘。節目以設問的形式引申出與節目主題相關的音樂人和音樂作品。
  • 安妮-索菲·穆特的《鱒魚》| 致敬舒伯特的清澈溪流
    錄製發行了名為《舒伯特鱒魚五重奏、夜曲、聖母頌》新專輯。DG出過很多舒伯特的鱒魚。然而,除了明星效應以外——這裡是安妮-索菲·穆特和丹尼爾·特裡福諾夫——人們又該如何去推銷另一個版本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但事情似乎有點不公平,不僅是封面上的名字更為突出,而且照片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穆特的打扮像條美人魚,站在她身旁的特裡福諾夫穿著白色的開領襯衫,而另外三個人則穿著黑色衣服,消失在背景中。
  • 金句與古典樂 9 旋律優美,活力四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欣賞
    London Harmonia Orchestra - Die Forelle, D. 550 (鱒魚)02:52來自麥霖藝術學院由於百度不能上傳超過5分鐘的曲子,所以這裡是藝術歌曲《鱒魚》,完整的五重奏請自行搜索關鍵字「舒伯特 鱒魚五重奏」曲目介紹鱒魚五重奏——舒伯特
  • 舒伯特的音樂
    她的演奏沒有斷痕,沒有粉飾,更沒有技術障礙——音樂的音響和結構在這位鋼琴家的手中自然地流淌……驚嘆!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裡希田塔爾,其父親是個農戶的兒子。5歲起,小舒伯特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音樂,先從練習小提琴入手。當授課的老師在教堂為他上課時,他們將講課變成了聊天,因為小舒伯特已經全部會演奏了,堪稱神童。
  •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五位大師你認出了幾位?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第1749期
    每日一曲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
  • 舒伯特讓音樂與生活面對面
    著名作家保羅·巴杜拉·斯科曾說:舒伯特的每一首作品都要求一種充滿深情而又自然、並不煽情的態度,讓音樂與生活面對面。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裡希田塔爾。舒伯特的父親是個農戶的兒子,他和舒伯特的母親一共孕育了15個孩子。5歲起,小舒伯特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音樂,先從練習小提琴入手。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2.運用感受、體驗、合作、表現等方法,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了解外國及我國的藝術歌曲特徵。
  • 北美「鱒魚」壓軸東方市民音樂會晚場版
    12月21日,旅美大提琴家陸元雄將攜手美國TCU室內樂團在東藝舉辦「遠方的鱒魚」音樂會,以舒伯特的經典五重奏《鱒魚》為本年度東方市民音樂會晚場「收官」。 ■ 陸元雄來滬舉辦音樂會
  • 舒伯特的音樂--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舒伯特的音樂   很小的時候,當聆聽到了輕曼抒情的鱒魚、搖籃曲、小夜曲、聖母頌和雄壯有力的「軍隊進行曲」,那真叫一個震撼!甜美的曲調,一直在我的心田蕩漾,伴隨著我成長。每一次聽到你的這幾首曲子,內心洋溢著真善美,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美好。我們要感謝四場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獨奏音樂會,使我們忘卻了曾經有過的煩惱和憂愁。
  • 在舒伯特的音樂中感受美
    很小的時候,當聆聽到了輕曼抒情的鱒魚、搖籃曲、小夜曲、聖母頌和雄壯有力的「軍隊進行曲」,那真叫一個震撼!甜美的曲調,一直在我的心田蕩漾,伴隨著我成長。每一次聽到你的這幾首曲子,內心洋溢著真善美,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美好。我們要感謝四場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獨奏音樂會,使我們忘卻了曾經有過的煩惱和憂愁。
  • 來自義大利的「鱒魚」
    現聞名天下的《搖籃曲》(開頭為「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便是在他的筆下完成的。在音樂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 這首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舒伯特自己創作的藝術歌曲《鱒魚》改編而成的變奏曲,故又被稱作《鱒魚五重奏》。
  • 分享舒伯特小知識
    1818年,辭去教師職務,全面從事音樂創作,開始自由藝術家生涯。1822年,創作《第八交響曲》。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僅31歲。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
  • 北美「鱒魚」壓軸東方市民音樂會晚場版(圖)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  室內樂的曲目大多以作曲家及樂器配置命名,像舒伯特《鱒魚》五重奏這樣的標題音樂並不常見。而該曲也憑藉清新活潑的曲風,以及對演奏家高水準技法的要求,獲得了諸多古典樂愛好者的推崇。12月21日,旅美大提琴家陸元雄將攜手美國TCU室內樂團在東藝舉辦「遠方的鱒魚」音樂會,以舒伯特的經典五重奏《鱒魚》為本年度東方市民音樂會晚場「收官」。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說課稿
    今天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為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一、說教材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必修)第九單元的一節鑑賞課,該單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別為《魔王》《鱒魚》《菩提樹》,其中《魔王》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繪了,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
  • 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九):舒伯特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的融合。舒伯特出生和逝世都在維也納,舒伯特他爸是一個維也納郊區小學的老師,舒伯特從小學習音樂,在11歲時,舒伯特考入維亞納皇家禮拜堂少年唱詩班。在15歲開始學習作曲,在16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交響曲,並且到了他爸工作的小學當音樂老師。17歲時,他完成了一部成功的藝術歌曲《坊車的瑪格麗特》,同年完成的還有歌劇《魔鬼的歡樂宮》和《F大調彌撒》等作品。
  • 馬友友親自上陣 演奏《鱒魚五重奏》
    原標題:馬友友親自上陣 演奏《鱒魚五重奏》   2018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開幕   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共同承辦的2018(第二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於昨日(1月11日)正式開幕。
  • 舒伯特和他的作品
    舒伯特和他的作品3、(FrazSchwbert 1797-1828)作曲與1823-1828年間,鋼琴曲「音樂的瞬間」為作者首創的一種音樂體裁(帶再現的三部曲式)是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時期興起的名月繁多的鋼琴特性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