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第一回,甄士隱抱著女兒英連,一僧一道正好在面前,那僧人便大哭起來,說道:「施主,你把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甄士隱只當是兩個瘋瘋癲癲的人說得冷言冷語,也不理睬。後來僧人又說道:「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僧人所念的這首詩,大有來頭。甄士隱一家和香菱的命運,都沒能逃脫此詩的預言:香菱一生坎坷,所遇也非良人;甄士隱一家果真在元宵節後,慘遭大火侵襲,鬧得家破人亡的可憐境地。一語成讖,悲傷的結局,正是賈府以及整個紅樓劇情的縮影。假如,香菱沒有遇見薛蟠,與馮生在一起會過得怎樣?
脂硯齋在品《紅樓夢》時,曾認為曹雪芹如此安排,旨在借用甄士隱一家的「興榮」,由盛轉衰的跡象,影射出賈府的盛亡。甄家人的命運,即是賈家人日後的參照,一「甄」一「賈」,實在是耐人尋味!曹雪芹的每一個安排、每一個細節,都有深意和伏筆,這也是《紅樓夢》一書,能有如此高成就的原因之一。
慣養嬌生笑你痴。此句並無太多深意,作為引子,倒也符合僧人的形象。佛家,五蘊皆空,早已參破紅塵是非,對於甄士隱的執迷不悟,實在是恨鐵不成鋼。作為香菱的判詞影射,此句旨在說明香菱生出在富貴人家,被父母所寵愛有加,自然是嬌生慣養。遇見一僧一道之後,甄士隱拒絕了僧人的請求,才道出了香菱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源頭。
菱花空對雪澌澌。此句的菱花,即為香菱。香菱本名英蓮,甄家大火之後,英蓮被拐子賣給秀才,後遇見薛蟠。進入賈府後,改名為香菱。而句中的「雪」,與薛諧音,這也證實了香菱日後與薛家牽扯不斷的孽緣。在《紅樓夢》中香菱的戲份倒也不少,學詩作賦,頗具才情,好好一個人兒,偏生遇見了一個愚蠢的呆霸王,可憐了一生。
好防佳節元宵後。此句詩,是香菱於元宵節當日被人拐走的佐證。元宵節當日,士隱讓下人霍啟抱香菱去看花燈,途中霍啟因尿急,遂將香菱放在別人家門檻上坐著。等他回來時,香菱早已被拐子抱走。全家人多尋無果。從此日開始,香菱便過上了悽慘的生活,在拐子、秀才和薛蟠之間輾轉,所遇之人皆非良人。
便是煙消火滅時。此句旨在點醒甄士隱,隱即將到來的一場災難,也是僧人的一片菩薩心腸。只是士隱當時並不以為然,全當僧人所說的是混帳話。果不其然,元宵那日,女兒被拐之後,葫蘆廟中的一場大火,連累燒著了甄家,一把大火把甄氏家業燒得乾淨。士隱至此才豁然省悟,同那瘋道人歸隱而去,自然煙也消,雲也散了!
編輯語:由於《紅樓夢》一書頗為傳奇,在成書的過程中,曹雪芹只作了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是他人所續寫。另外在傳世的過程中,又有多種版本的抄錄。所以,有許多地方的理解,便有了爭議。無論如何,南城君對香菱的命運,都深表同情,尤其是這樣一個本應該享受青春年華的美好女子。
世事如履薄冰。南城君有時候在想,是不是我們真的有命運一說?我們執著夢想的,努力奮鬥、不懈追求的,或許只是執念與痴妄!人生一世,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或懶惰、或勤奮、或痴迷、或曠達,本來赤條條來,最後什麼也帶不走。正如香菱一樣,命運她無法左右,在賈府的日子,與一眾姐妹,她依然有信心去學好寫詩填詞。人生,應該有所追求!即使在絕望之中,你們人為呢?(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