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詞人柳永的褒與貶
一說起北宋詞人柳永,大家便會各說其詞,有人覺得柳永,柳七哥的宋詞乃千古佳作,首首皆膾炙人口,凡有井水處,皆可唱柳詞;也有的人會說,柳永就是個吃軟飯的小白臉,並無大的胸懷才略。咱們姑且先不談論褒貶,根據史料記載,柳永確實是受過正統的儒家思想薰陶的,只是長於作豔詞,仕途之路被仁宗「且去填詞」的御令給封死了,但為了生計,仗著心中的那份輕狂便開始遊走於煙樓歌妓之中,也正是這個原因,才促使柳永寫出了如此多的千古佳作,對當時,以至於對後世宋詞的發展起到了開拓先河的作用。但命運對這個風流才子並不公平,晚年的柳永生活居無定所,舉目無親,貧苦、孤單、落寞陪伴到詞人柳永終老。
02、悽婉宋詞《臨江仙引·渡口》
今天筆者邀君欣賞的這首悽婉宋詞《臨江仙》,便是柳永晚年作品,這首宋詞悽婉憂鬱,詞人柳永借景抒情,道盡了他晚年的孤苦、悽涼,令人嘆息!
臨江仙引·渡口
宋代:柳永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悽涼。香閨別來無信息,雲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03、詞的大意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餘暉正灑向了渡口、平岡,此時的詞人騎上了一匹瘦馬,背對著殘陽餘暉,離開渡口登上了平岡之路。殘陽下的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美色。暮色中,山上一片翠綠,襯託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望遠,這漫無邊際的南國秋景,到處都顯得那麼悽涼。自從和佳人離別至今,便一直杳無音信,難忘那雲愁雨恨的離別情景。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整日獨自佇立,望著那夕陽西下。
04、賞析
上片:「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向晚、瘦馬,古道、夕陽西下,將這種悽涼之境寫得如此有名的當屬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所敘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詞人獨自一人在古道上行走的孤獨、悽涼的畫卷。在這首宋詞中,詞人柳永用向晚寫出了夕陽西下;瘦馬,寫出了此刻意的境孤獨與悽涼。
「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悽涼。」詞人登高遠眺,由近及遠,近處看到的是飄黃的殘葉,遠處是煙波藹藹,遼闊無際的南國衰敗的秋景,在這裡詞人柳永再一次寫出了情景的悽涼,暗喻了自己此時落寞憂鬱的心情。
下片:由上片悽涼的殘敗秋景過渡到下片的抒情,詞人開始借景抒情:「香閨」暗指佳人,「香閨別來無信息,雲愁雨恨難忘」詞人已經和佳人離別多年,至今兩人也斷了音訊,腦海裡只記得當時離別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的《雨霖鈴》中的依依不捨場景。開片借景生情,寫出了詞人對遠方佳人的思念之情。
「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而柳永卻不能回京與佳人重逢,現在他能做的也只是遙望京城的方向,他望眼欲穿,似乎想要看到遠方的那位佳人,可映入眼帘的卻是廣闊無際的茫茫煙雨。很有柳永的《雨霖鈴》中這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之意了,此時的柳永也只能將這份相思深埋心底了。
「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詞人含淚凝望著京城的方向,直到夕陽西下。最後這一句寫出了晚年柳永漂泊在外,縱然已年過半百,生活卻還是漂泊不定,他此刻的凝望有想結束羈旅漂泊生活,回到京都與佳人團圓的意味,怎奈何,事實總是不如他願,也道盡了此時柳永的孤獨、思鄉、懷人的悽涼心境,令人嘆息不止!
05、總結
柳永的這首宋詞《臨江仙引·渡口》,詞人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將晚年柳永對帝都京城、佳人的思念之情寫了出來,也寫出了詞人柳永晚年孤苦、漂泊的悽涼處境,不免對這個曾經年少輕狂的風流才子感到嘆息!
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有不同見解,請在評論區留言;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還請告知刪除;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還請關注、轉發、收藏!
往期精彩文章:
01、北宋詞人韓琦,大病初癒後寫了一首悽婉宋詞,卻被後人廣為流傳了
02、古代詩人裡當屬晏殊的酒量最低了,這首宋詞中的7個字道出了真相
03、妻兒相繼離世,悲痛欲絕的李煜留下這首泣血詞作,讓人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