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一首臨江仙,悽婉憂鬱,道盡了晚年的孤苦、悽涼,令人嘆息!

2020-12-11 詩文書畫匯

01、詞人柳永的褒與貶

一說起北宋詞人柳永,大家便會各說其詞,有人覺得柳永,柳七哥的宋詞乃千古佳作,首首皆膾炙人口,凡有井水處,皆可唱柳詞;也有的人會說,柳永就是個吃軟飯的小白臉,並無大的胸懷才略。咱們姑且先不談論褒貶,根據史料記載,柳永確實是受過正統的儒家思想薰陶的,只是長於作豔詞,仕途之路被仁宗「且去填詞」的御令給封死了,但為了生計,仗著心中的那份輕狂便開始遊走於煙樓歌妓之中,也正是這個原因,才促使柳永寫出了如此多的千古佳作,對當時,以至於對後世宋詞的發展起到了開拓先河的作用。但命運對這個風流才子並不公平,晚年的柳永生活居無定所,舉目無親,貧苦、孤單、落寞陪伴到詞人柳永終老。

02、悽婉宋詞《臨江仙引·渡口》

今天筆者邀君欣賞的這首悽婉宋詞《臨江仙》,便是柳永晚年作品,這首宋詞悽婉憂鬱,詞人柳永借景抒情,道盡了他晚年的孤苦、悽涼,令人嘆息!

臨江仙引·渡口

宋代:柳永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悽涼。香閨別來無信息,雲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03、詞的大意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餘暉正灑向了渡口、平岡,此時的詞人騎上了一匹瘦馬,背對著殘陽餘暉,離開渡口登上了平岡之路。殘陽下的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美色。暮色中,山上一片翠綠,襯託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望遠,這漫無邊際的南國秋景,到處都顯得那麼悽涼自從和佳人離別至今,便一直杳無音信,難忘那雲愁雨恨的離別情景。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整日獨自佇立,望著那夕陽西下。

04、賞析

上片:「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向晚、瘦馬,古道、夕陽西下,將這種悽涼之境寫得如此有名的當屬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所敘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詞人獨自一人在古道上行走的孤獨、悽涼的畫卷。在這首宋詞中,詞人柳永用向晚寫出了夕陽西下;瘦馬,寫出了此刻意的境孤獨與悽涼。

「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悽涼。」詞人登高遠眺,由近及遠,近處看到的是飄黃的殘葉,遠處是煙波藹藹,遼闊無際的南國衰敗的秋景,在這裡詞人柳永再一次寫出了情景的悽涼,暗喻了自己此時落寞憂鬱的心情。

下片:由上片悽涼的殘敗秋景過渡到下片的抒情,詞人開始借景抒情:「香閨」暗指佳人,「香閨別來無信息,雲愁雨恨難忘」詞人已經和佳人離別多年,至今兩人也斷了音訊,腦海裡只記得當時離別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的《雨霖鈴》中的依依不捨場景。開片借景生情,寫出了詞人對遠方佳人的思念之情。

「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而柳永卻不能回京與佳人重逢,現在他能做的也只是遙望京城的方向,他望眼欲穿,似乎想要看到遠方的那位佳人,可映入眼帘的卻是廣闊無際的茫茫煙雨。很有柳永的《雨霖鈴》中這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之意了,此時的柳永也只能將這份相思深埋心底了。

「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詞人含淚凝望著京城的方向,直到夕陽西下。最後這一句寫出了晚年柳永漂泊在外,縱然已年過半百,生活卻還是漂泊不定,他此刻的凝望有想結束羈旅漂泊生活,回到京都與佳人團圓的意味,怎奈何,事實總是不如他願,也道盡了此時柳永的孤獨、思鄉、懷人的悽涼心境,令人嘆息不止!

05、總結

柳永的這首宋詞《臨江仙引·渡口》,詞人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將晚年柳永對帝都京城、佳人的思念之情寫了出來,也寫出了詞人柳永晚年孤苦、漂泊的悽涼處境,不免對這個曾經年少輕狂的風流才子感到嘆息!

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有不同見解,請在評論區留言;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還請告知刪除;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還請關注、轉發、收藏!

往期精彩文章:

01、北宋詞人韓琦,大病初癒後寫了一首悽婉宋詞,卻被後人廣為流傳了

02、古代詩人裡當屬晏殊的酒量最低了,這首宋詞中的7個字道出了真相

03、妻兒相繼離世,悲痛欲絕的李煜留下這首泣血詞作,讓人肝腸寸斷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晚年時,想起往事,感到孤獨,寫了一首冷門的《臨江仙》
    而真正另我們動容的是她晚年的悽涼孤苦,「滿地黃花」的無奈與孤單,寫出詞人的無奈年景,也寫出人生的落寞之情。李清照寫下的佳句被傳誦得很多,越是被世世代代反覆傳誦,越是能讀出這隻言片語中的經典與精彩。今天讀起這一首《臨江仙》不禁想起詞人晚景的孤單和寂冷。
  • 柳永晚年做的這首詞,可與《離騷》媲美,宋人評為「悽涼一曲終」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故又人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年輕時應試科舉,屢屢落第,當暮年及第,擔任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 柳永晚年的一首詞,道盡了人間離別之痛,縱有千種風情,與誰說?
    柳永這個大詞人縱有一身才華,也依舊逃不開這愛別離之苦。本文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他從汴京(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南下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雨霖鈴·寒蟬悽切》,這首詞極有名氣,以其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多用來代表柳永詞的獨特風貌。
  •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雖氣勢恢宏卻在表達相思之意,此作世間少有
    今天筆者就邀君一同欣賞一首柳永的經典之作《曲玉管》,這首詞不但開篇寫景氣勢恢宏,更是一首表達相思之意的詞作,這樣的作品,可謂世間少有,且看全詞:曲玉管·隴首雲飛宋代:柳永隴首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
  • 柳永晚年寫了一首長詞,句句感傷,卻是坎坷一生寫照!
    柳永晚年寫了一首長詞,句句感傷,卻是坎坷一生寫照!文|肆飲幾壺酒歷史長河中醞釀出很多在寫詩,寫詞很厲害的詞人。說到他,大夥會想到《八聲甘州》等一些婉約詩詞,享有悲情詞帝之稱,他是柳永,用盡一輩子在事業,才華上奮進的才子。好像不少有文化修養,對詞文化有研究的,對這位坎坷才子的一輩子都有所了解。他的詞大概是這四種:愛情詞,相思詞,男女縱情高歌。估計應該鮮有人聽說柳永曾寫過一首長詞,本詞記錄的是他晚年的生活,雖有憂愁夾雜,卻是他悽涼身世的寫照。一起來看下吧。
  • 李清照晚年孤苦無依,心如死灰寫下一首詞,令人不忍卒讀
    趙明誠逝世之後,李清照孤苦無依,在那個動亂的歲月裡,她四處漂泊,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她曾在建安寓居過一段時間。身心一旦靜下來,李清照又不自覺的想起了曾經快樂的時光。有一日庭院閒坐,她想起了歐陽修曾經有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這一句李清照甚為喜愛,如今獨坐在幽深的庭院中,她心生感慨,便以這一句填了一首《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雲窗霧閣常扃。
  • 辛棄疾唯一一首婉約詞,柔媚悽婉,手法不輸李清照
    下面這首《臨江仙》便是辛棄疾少有的婉約詞作:臨江仙手捻黃花無意緒,等閒行盡迴廊。捲簾芳桂散餘香。枯荷難睡鴨,疏雨暗池塘。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別殘妝。這是一首寫孤身女子閨怨相思的婉約詞,其清麗悽婉之處,絲毫不輸李清照。上闋敘事寫景,「手捻黃花」、「行盡迴廊」、「捲簾餘香」等等描寫,暗示女子百無聊賴的孤獨和沉悶。
  • 柳永浪跡天涯時寫下一首千古詩詞,感慨人生悲歡,道盡生活的哲理
    人們似乎總在遇到磨難時便得到成長,無奈之時所發出的感慨更有哲理之意,北宋大詞人柳永曾寫過一首詞,在他浪跡天涯旅居他鄉時所作,多少見聞和感慨流淌在字裡行間,通過柳永的細膩筆法將這人生悲歡和生活哲理表達地淋漓盡致,讀來回味無窮,一起來品讀。
  • 柳永的這首滿江紅,其中14個字寫明柳永人到暮年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年過5旬的柳永自知再無能力折騰了,也不想到處奔波再做羈旅行役了。於是柳永在赴睦州任官途經嚴陵灘之時,心中有歸隱之感。他想起了陶淵明在《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生活方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柳永《少年遊》:寫出他前半生的風流,抒發晚年潦倒零落之感
    柳永的主要作品略分為兩類。一為早年在汴梁(北宋首都,今河南開封)浪跡狹邪,流連青樓時所作,豔情閨怨之類是也。一為晚年入仕,四處遊宦時所作,即陳振孫所謂「工於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者是也。此詞當屬於後者。
  • 柳永意境最悽美的一首詞,是宋詞壇的千古絕唱,一開篇就令人心醉
    在北宋詞壇中,柳永可以說是一個極其出名而又備受爭議的詞人。在後人眼中,他只愛美人不愛功名,一生流連於青樓楚館之中,專為風塵女子填詞。而許多青樓女子也因演唱柳永的詞而紅透京城,真是「一生贏得是悽涼,追前事,暗心傷」!然而,真實的柳永究竟過著怎樣的人生呢?他的一生極其矛盾,可以說是繁華與落寞並存,熱鬧與悽涼同在。因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的仕進之路便被斷絕了。在他的一生中,離別成了常態,因此在《樂章集》中有近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
  • 晚年一首《登高》,道盡了杜甫人生的悽涼與失意
    首聯當中,「風急」盡顯肅殺之氣,「天高」體現個人的渺小,「猿嘯哀」使人頓然生出悲涼之意,「鳥飛回」又營造出一種悽涼氛圍。《登高》作於杜甫流寓夔州之時,正處於漂泊西南天地間的晚年。從「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便可以看出杜甫的現狀。
  •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堪稱描寫離別之情的千古絕唱!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柳永的一首經典詞作。這首詞是柳永自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主要通過刻畫離別的場景和想像離別後的情形,來表達柳永和戀人之間纏綿悱惻、悽婉動人的惜別之情。此詞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絕唱!
  • 仙人呂洞賓一首詞,道盡悲傷哀愁,著名詞人「柳永」也來效仿!
    當然是有了,著名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就寫過這樣一首詞。也就是江山客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梧桐影·落日斜。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整首詞充滿蕭索悲傷的感覺,以落日斜作為首句,奠定了全詞悲傷的曲調。在這首短短的四句二十字的小詞裡,呂洞賓遣詞造句,將這首詞的悲寂寫了出來。
  • 一首《菩薩蠻》,納蘭性德寫出了男人心中的悽婉和滿腔愁緒
    唇齒之間,一首《石州》唱盡古今多少離情別緒。上片前兩句既寫人又繪景,含雙關之意。後兩句寫女子獨處紅樓,借唱《石州》而抒發自己的離情之苦。商調是一種悽涼哀怨的音樂,多表達一種感傷悽涼之情。李商隱《代贈》: "東南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下片寫了夜晚的孤獨寂寞,以雙燕烘託,進一步表達那離愁別恨之孤苦悽清。
  • 蘇軾最悽涼的一首詞,讀完令人感慨萬千!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是宋代詞人蘇軾的一首經典詞作,不同於蘇軾其他詞中的曠達超然,這首詞所表現的儘是蘇軾悲情婉約的一面。整首詞的詞調較為悽涼、哀惋,充滿了蘇軾對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以及對人生的深沉思考。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感慨悲歌,情真意切,讀完令人感慨萬千!
  • 人生如逆旅,一首蘇軾的《臨江仙》,讀不盡的感慨
    讀他的文章,讓人心潮澎湃;賞他的詩詞,令人感慨萬端。下面就選一首東坡詞略抒己見。01原文:《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柳永一首詞,句句經典,深情繾綣意境悽婉哀怨,次次讀皆黯然銷魂
    柳永一首詞,句句經典,深情繾綣意境悽婉哀怨,次次讀皆黯然銷魂他柳永長期跟這些歌伎來往,有了豐富的底層生活,所以他的婉約詞寫得相當細膩,絲絲入扣,直抵人心。今天要分享的是他一首經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全詞如下:
  • 柳永最經典的詩,道盡相思的最高境界,網友:不愧是千古第一情聖
    又談到宋詞,大家對宋詞了解多少呢,宋詞的大詞人也是非常多的,尤其豪放和婉約共同構成了宋詞詞系列的兩個大派系,豪放詞在這個世界上讓人一看就心裡澎湃不已,婉約詞呢,總是那麼的悽涼和深入骨髓的痛,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吧,宋詞兩大派系的代表人物就有蘇軾、辛棄疾,然後就是柳永和李清照了。
  • 一首《少年遊》,寫盡柳永在青年與晚年時期的不同心境,感傷至極
    我們心中的柳永,是那個半生漂泊的天涯羈旅,是常年置身在煙花柳巷中的詞人;是被宋仁宗皇帝「且去填詞」的白衣卿相。如果說柳永的前半生還有著一絲走向仕途的夢想,那麼後半生對功名利祿則表現得不那麼積極。晚年的柳永,已經看盡了人世滄桑,在他的很多詞中也有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