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輕雨潤清明日,慎終追遠祭祖時。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又到了祭奠親人的日子。百善孝為先,祭奠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庚子年清明,我們拿什麼祭奠?如何祭奠?
林業局發來信息告知大眾說天氣晴朗,嚴禁野外用火;衛健委和疾控中心發信息說預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取消清明祭拜活動!
墳墓,是已故親人英靈的居所,也是活著的親人情思的寄託;是體現家族血脈、體現族源的實物載體。清明佳節,攜親帶伴來到墓前,掃墓、獻花、默哀,讓長眠於地下的靈魂安息,護佑活著的親人生活幸福。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是野外踏青、悼念逝去親人的好時節,清明祭拜習俗已經流傳了幾千年,怎麼可以說取消就取消呢?
故去的親人不可不緬懷,林業局衛健委的規定不能不遵守。怎麼辦?為了遵守法規又能祭奠親人,無法到墳前祭奠,我們可以進行網上祭拜。利用手機、電腦,在網上、在親人的墓前,焚香燃燭,獻花叩首。
人死之後入土為安,靈魂早已化為虛無,留下的是親人的懷念。以前我們在親人的墳前掃墓上香、表達哀思,燃放煙花、鞭炮,祭奠之後留了無數的垃圾;國人都有在墳墓周邊栽種樹木花草的習俗,清明時節氣溫回升,年年清明都有因祭奠引發火災的事故發生,給國家給人民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同時,由於國家推進城鎮化進程,流動人口與日俱增。為了回家祭奠親人,既耽誤了大量時間,又因長途驅車增加了安全風險。因此,改變清明祭奠方式勢在必行,而網絡祭奠正是我們緬懷親人的最佳方式。
通過網絡祭奠,親人之間增加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增強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網絡祭奠簡單易行,只需要在網上免費註冊一個親人紀念館,就可以打造一個精緻的網絡祖墳。在虛擬的網絡平臺裡,寄存著已故親人的精神,寄託著祭奠者的哀思。我們可以將紀念館網址發給親人,通過手機、電腦,懷揣敬祖之心、愛家之意,虔誠祭拜。在促進家人團結的同時,又能夠發揚優秀的家風。通過網絡紀念館,向仙逝的親人表達敬意和孝思。
網絡祭拜,是傳承追思感恩的民族精神,是發揚孝道親情、激勵家國情懷最科學最文明的方式,能夠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網絡紀念館,是一個超時空的網絡祭拜和溝通平臺,不僅全免費,而且可以永久保存。在這個虛擬的紀念平臺裡,記錄家族的光榮歷史,讓所有的親朋好友了解親人的光輝業績,繼續其未竟之業,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同時也利於家族追根問祖,尋找失散的親人。
庚子年清明說來就來了。為了預防新冠病毒的蔓延,讓我們從此以後推行網絡祭奠親人。打開手機,進入「祭拜網」,就可以進入親人的網絡紀念館。在網絡的天堂祭祀,一起為長眠的親人獻花、上香、點燭、獻供、獻祭,緬懷親人、寄託哀思。讓我們在網絡紀念館裡,為親人寫下祭奠留言、祭文、紀念文章,上傳照片、視頻等。緬懷祖德、共敘親情、籌劃未來;打造與時俱進的祭奠文化,用文明的方式增添墳墓的龍脈,以敬仰祖德、澤被子孫。
清明時節,祭奠不可少,拿什麼祭奠,如何祭奠更重要。逝去的親人在天有靈,更希望看到活著的人過得更好,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福如東海水長流,壽比南山松不老。清明時節,讓我們通過網絡,用幸福美好的生活、用勤勞善良的品格向親人祭奠;讓故去的魂靈能夠安息,讓活著的人們永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