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2020-12-20 企鵝吃喝指南

說起臺灣小吃,你想到的是什麼?炸雞排,芋圓,還是…… 永和豆漿 ?

雖然聽起來沒有前兩者那麼誘人,但對於大陸吃貨來說,永和豆漿無疑是最熟悉的臺灣小吃之一。豆漿油條,蛋餅飯糰,都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工作日早餐。

臺灣永和豆漿店裡的小吃

前段時間,我們去了臺灣,想嘗嘗當地的永和豆漿,吃起來跟大陸是不是一樣。沒想到,竟然扯出 永和豆漿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

「永和」原來不是一個品牌名,而是一個地名?而永和豆漿的誕生,居然還跟上海有些淵源。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原來不是一家人?而臺灣最有名的永和豆漿老店,居然也不叫「永和豆漿」?

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1 | 永和,原來是一個地名?

在晚上十點的臺北,從頂溪捷運站出來,你會看到騎樓下的食肆店家燈火通明,殷勤的小販沿街兜售各種貨品,而街上騎著機車的年輕人正尋找著吃宵夜的好去處。再走上一小段路,就能看到「世界豆漿大王」氣派的大字招牌。

這裡,就是永和。

是的, 「永和」原本並不是一個品牌,而是臺灣新北市的一個區 ,隔一條新店溪與臺北相鄰。因為房租便宜,生活機能好,不少臺灣北上打拼的年輕人,都會住在這裡。就像豆漿一樣,這裡與許多人的清晨和夜晚緊密相連。

可是,這個小地方,究竟為什麼會以「豆漿」出名?

2 | 上海-臺北:豆漿雙城記

其實,在臺灣光復(1945)以前,稀飯和米漿才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 豆漿油條是1949年後,遷居此地的外省人帶來的飲食習慣 。

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一來想念家鄉味道,二來為解決生計問題,他們開始在街邊賣起豆漿、燒餅和油條――這就是永和豆漿最早的模樣。

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

1949年, 上海豆漿公司 在臺北開設分公司,並 在臺北的廈門街成立了上海豆漿工廠 ,供應「清豆漿」和「甜豆漿」。 這座臺灣的第一家豆漿配送工廠,與永和僅一橋之隔。 60年代,永和頂溪地區因地利之便,成為進出臺北市區最重要的轉運樞紐,人潮迅速聚集,許多豆漿店也紛紛出現。

每日清晨,工廠生產的新鮮豆漿,會先送到頂溪中轉,再配送到這些小店。因為生意越來越好,精明的店家在早餐之外,還賣起了宵夜,成為了許多臺灣人的深夜食堂。

因為名氣響亮,如今不只在永和,你幾乎可以在臺灣任何一個街區巷弄裡,找到永和豆漿的招牌,密度之高可以媲美沙縣小吃。 可是,就這麼一個小地方的早餐店,為什麼會開遍臺灣?

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有人說是因為60年代臺灣的中華少年棒球隊在美國比賽打得精彩,人們熬夜看完比賽會相約去吃早點,當時只有永和豆漿最早開門,於是借著這波勢頭,名聲大噪。

也有人說,當年修建中正橋時,工人們會在橋頭的永和豆漿吃早餐,後來各自回鄉,卻忘不了早餐的滋味,永和豆漿的名聲於是漸漸傳開。

不論如何,永和豆漿早已在臺灣遍地開花,賣的東西大同小異,最初卻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大多是約定俗成。這些店不少是家庭經營,取名「永和」純粹是因為永和出產的豆漿非常有名。

然而,六十年代那些開豆漿店的外省老兵,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在這漂泊的小城裡賣的豆漿,有一天竟然會成為熱門的餐飲品牌,還帶著他們的記憶,回到了大陸。

3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原來不是一家人?

身處大陸的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連鎖經營的「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你也一定好奇過,這兩家到底有什麼關係?

故事要從頭說起。

1980年代,在臺灣從事房屋中介的林炳生,買下了一家破破爛爛的小豆漿鋪,和連帶轉讓的「永和豆漿」註冊商標。為了擴大銷量,他開始向社區、便利店銷售瓶裝豆漿,又自己設計打包豆漿的半自動化設備,把名氣越做越響。1987年,永和豆漿廠成立。90年代中期,它已經成了臺灣各大連鎖超市的供應商。

但島內市場畢竟不大,競爭也激烈,林氏兄弟決定進軍經濟剛起飛的大陸市場。1995年,林炳生創辦的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在上海註冊了「永和豆漿」的商標和稻草人Logo,註冊在第30類(豆漿等)商品中,隨後逐漸開了多家門店,生意紅火。

上海人熟悉的一碗豆漿,漂洋過海去到臺灣,又以這種方式,換了一副面孔重歸上海。

沒想到,1996年,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成立,並在次年,將名稱相似的「永和大王」註冊在了第42類餐廳服務類中。

也就是說,這兩家店不但沒有親緣關係,還是十足十的競爭對手。

不論裝修風格還是菜單,永和大王都與永和豆漿極其相像。只不過,永和豆漿的小吃更多,且全天供應;而永和大王只在早上供應蛋餅油條飯糰,日常菜單則主打套餐。

自家名字被挪用還加了個「大王」,永和豆漿當然不服。 他們跟永和大王打過好幾次官司,但永和大王合法地將商標註冊在了不同分類,如今也過了五年的爭議期,永和豆漿要再扭轉局面,大概也不容易。

撇開「山寨」之爭,單論口味,這兩家都只能算是聊以果腹的簡餐。往年永和豆漿似乎比永和大王高出一截,但如今 永和豆漿 每況愈下,豆漿喝起來稀薄單調,蛋餅也煎得口感僵硬。

永和大王略微好些,豆漿喝起來更濃稠,扎足的糯米飯糰包了滷蛋和油條,口感也算豐富。不能說多好吃,但路過隨便填填肚子,還算經濟實惠。

那麼問題來了――連鎖店的這些小吃豆漿,真的來自於永和當地嗎?那傳說中的「正宗」永和豆漿,吃起來究竟怎麼樣呢?

4 | 資歷最老的永和豆漿,卻不叫「永和」

從招牌、店面到經營方式,臺灣的永和豆漿都與我們熟悉的連鎖店很不一樣。

簡單又顯眼的紅白大字招牌,入口處開放式的灶臺四周擺滿各色燒餅、飯糰和糕點。菜單與價格貼在牆上,顧客要麼自己填菜單,要麼排隊在灶臺前跟老闆點菜:「一份原味蛋餅,一份小籠包,一杯冰豆漿。」付好錢,食物隨即奉上。

早年,永和一帶聚集著來自天南地北的異鄉人, 這些豆漿店的特點,也就以江浙口味為基底,容納全國各地的早點風味,又融入了臺灣本土的改良。

除了最初的「清豆漿」和「甜豆漿」以外, 來自江浙的外省老兵還賣「鹹豆漿」,而北方人則加入了「燒餅夾油條」和「蛋餅」 。再後來,上海小籠包、粵式蘿蔔糕、臺式飯糰,也紛紛進入菜單。

如今在永和,現存的豆漿店裡資歷最久、江湖地位最高的,要數 中正橋頭的「世界豆漿大王」 ――從名字到招牌,都可以說是很浮誇了。

但這氣勢可不是隨便擺的,這家永和豆漿的鼻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已經開了五十多年,人潮依舊,風華不改,店面越做越大。

這麼神奇的一間店,到底好不好吃呢?

既然是世界豆漿大王,豆漿自然不能錯過。

不愧是豆漿大王,各種口味豆漿幾乎佔了菜單的三分之一!這裡的豆漿其實大有來頭,當年宋美齡還給它題過詞,誇它"玉液瓊漿,甘如密酪"。

最神奇的是,豆漿 能喝出一股明顯的焦味 ,卻不是燒壞了,反而特別香。不但不會破壞原本的美味, 還與甘甜的漿汁和濃鬱的豆香相輔相成,恰好抵消了甜漿的粘膩感 ,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製漿的老師傅告訴我們,選取質量上乘的黃豆,做出來的漿汁底子就好。多加黃豆,也使漿汁更加濃鬱,更容易產生焦味。如此,才能提煉出這麼迷人的焦香。

除了甜豆漿,江浙人民也能在這裡看到鹹豆漿的熟面孔。

濃鬱漿汁加入蝦米和蔥花,調入一點點醋和醬油,鹹酸可口,給人豐沛的飽足感。

有趣的是, 這兒的熱豆漿和鹹豆漿都可以加蛋 ,尤其是甜豆漿與蛋的搭配更是一絕,讓豆漿多了一層柔滑口感。

世界豆漿大王在豆漿上所發揮的創意不止於此,這幾年推出的 豆漿豆花、豆漿雪花冰 都相當有特色。

豆漿豆花

豆花用的是傳統石磨製法,綿密厚實,搭配焦香的豆漿,香氣更為複雜濃鬱,甜甜紅豆更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師傅們說,當初豆漿豆花研發出來的時候, 幾乎沒辦法賣――倒不是因為乏人問津,而是太過好吃,他們自己忍不住把豆花都吃光了 。

喝豆漿自然也不能少了點心。

永和豆漿的主力部隊是 小籠包、蝦肉蒸餃、鍋貼和肉包組成的"皮包肉"軍團 ,鮮肉餡香而不膩,紮實又美味,不論是皮薄汁多的小籠包還是表皮煎至香酥的鍋貼,又或是紮實的肉包子,配上這肉餡,都能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美味。

老師傅告訴我們,這些餡料看似相同,其實別有巧思。比如鍋貼的餡中混入少量韭黃和高麗菜(捲心菜)以豐富口感,包子餡裡則加了大量的蔥提香。而這裡的小籠包也在肉餡裡加了蔥,香氣更明顯, 據說這最初是南京小籠湯包的配方,流傳到臺灣後,經過了本土的改良 。

世界豆漿大王的 「蘿蔔絲蛋餅」 ,幾乎每到必點。厚實餅皮包裹著滿滿爽脆的蘿蔔絲,最妙的是外層煎至金黃的蛋皮,酥軟綿柔,又鹹脆可口。

椒鹽飯糰也是一員大將,半甜半鹹的獨特口味,奧妙之處在於飯糰裡加入了白砂糖,一點點甜味,就一筆點活了單調飯糰。

飯糰用的是糯米,有"功夫飯糰"之譽,因為只用手工壓制,卻比機器做的還要密實緊緻,同時,中間的油條還能保持酥脆口感,足見老師傅內功深厚。

和臺灣大部分豆漿店一樣,這裡也少不了燒餅油條的組合,不過這家店有個另類吃法,在燒餅油條中裹入滿滿酸菜,最後撒上含糖的花生粉,鹹香中帶著酸甜,是改良自臺灣本土風味的做法(臺灣小吃「刈包」也是相似的調味)。

跟其他花樣百出的臺灣小吃相比,這些豆漿、燒餅、肉包,在我們看來也許不算新奇。 但喝著碗裡溫熱的豆漿,想起那些人們曾漂洋過海,一生輾轉崎嶇,尋常食物裡的冷暖人情,總是飲食中,最柔軟動人的部分 。

文 | Yuqing、Dokelung

編輯 | 丁小穗

攝影 | Dokelung、Greyson

設計 | Polly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直接點擊下列關鍵詞,

或點擊後臺底部菜單[城市指南]

即可查看更多城市

上海 SHANGHAI

上海小吃:生煎 | 冷麵科普 | 冷麵測評 | 小吃盤點 | 小籠科普|小籠測評

本幫菜:本幫菜發展史本幫菜老字號城隍廟

日料:蕎麥麵測評拉麵測評鍋物測評燒鳥測評(上)燒鳥測評(下)燒鳥測評番外篇再見古羊路

其它:冰淇淋測評澳門路新疆市集武康路vs永康路| 國際飯店蝴蝶酥 | 白斬雞 | 披薩測評

廣州 GUANGZHOU

食在廣州廣州小吃嘆早茶私藏食堂涼茶糖水清平雞

北京 BEIJING

北京烤鴨科普北京烤鴨探店涮羊肉科普涮羊肉探店| 老北京炸醬麵科普 | 老北京炸醬麵探店

杭州 HANGZHOU

杭幫菜科普杭州小吃接地氣小館子貴价餐館

蘇 州 SUZHOU

蘇幫菜科普蘇州小吃蘇面科普蘇面大典(上)蘇面大典(下)

南京 NANJING

南京菜科普小龍蝦科普小龍蝦探店南京烤鴨科普南京烤鴨探店

雲 南 YUNNAN

雲南菌子云南菜科普1雲南菜科普2

四兩坨月餅 |雲南火腿昆明-河口逛吃路線

成 都 CHENGDU

火鍋科普成都菜科普成都小吃

地道小館子高級館子冷淡杯串串科普串串探店

四川乾鍋成都之甜

更多城市 MORE CITIES

臺灣:滷肉飯科普 | 滷肉飯探店 | 牛肉麵探店

東京:築地市場(上) | 築地市場(下)

曼谷:Pad Thai夜市

西安:泡饃 | 肉夾饃| 冰峰

天津:煎餅果子

……

相關焦點

  • 永和豆漿微博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永和豆漿官微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永和豆漿,暖暖的存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永和豆漿,暖暖的存在! 說起永和豆漿,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是一個幾十年的老牌子豆漿了。在我們的周圍,永和豆漿的街邊門店遍布大小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走到哪裡都能見到永和豆漿熟悉的身影,不自覺的總會被那一股純正的豆香味吸引,進去小酌一杯,也是十分愜意的!
  • 永和豆漿把青島永和豆漿告了,索賠總額100萬元,結果…
    然而,在青島也有一家經營了18年之久的「永和豆漿」品牌,為此兩家永和豆漿引發了商標侵權官司。上海弘奇永和公司「永和豆漿」2017年,上海弘奇永和公司將青島「永和豆漿」的7家門店訴至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其未經許可擅自在7家門店招牌中使用「永和豆漿」侵害其商標權,索賠總額達100萬元。近日一審結果出爐,到底如何?
  • 永和豆漿:大豆產業鏈初具雛形
    該校一名女學生對林炳生的縫紉機很感興趣,但不確定到底買不買。   一天晚上,林炳生開出租正好路過那名女生家。於是拎著資料箱登門,女生的父親開了門。林這時才知道那女孩確實是想買縫紉機的,但錢不夠。林說,你先到我的團隊兼職做技術助理,掙了錢再買。   助理做了一年多,女生很賣力,有一天她突然對林炳生說,今天下雨就不用出去做銷售了吧。林炳生問,那幹什麼?女生說,看電影?
  • 「永和豆漿,你欠老百姓一個解釋!」
    今日,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被查封引起網友熱議,原因是一員工直接用手臂伸入桶裡攪豆漿,不少網友吐槽『看吐了』,永和豆漿乃知名飲品,喝著豆漿配上油條或者煎個蛋,就是豐盛且營養價值最高的早餐。豆漿一直是各類人群早餐不可缺的必需品,因為它簡單方便快捷營養。
  • 豆漿新伴侶!永和豆漿推出水果燕麥片
    令人驚喜的是,豆漿巨頭永和豆漿也在近期推出了全新產品——三勺拌水果燕麥片,不僅可以直接當零食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牛奶、酸奶、豆漿等營等飲品,打造多種消費場景,引領代餐新風尚!永和水果燕麥片選取非油炸的優質陽光澳洲燕麥,它不僅可以帶來超強飽腹感,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控制熱量,因為燕麥含大量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吸收自身幾倍重量的水,在胃腸中形成高粘度的凝膠,延緩胃排空,滿足飽腹感,好吃沒「腹」擔。為了讓水果燕麥片的口感更豐富,永和在麥片中加入了各種水果乾。
  • 江蘇海安市委蒞臨永和食品公司,永和豆漿林建雄探討未來發展
    日前,在江蘇省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書記的帶領下,海安市委代表團一行蒞臨永和豆漿總部參觀調研,永和食品公司林建雄董事長向來訪代表團表示熱烈歡迎!海安市委代表們對於永和品牌的發展實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盛讚永和集團是民族的脊梁、民族振興的基礎和支撐力量,林建雄先生是有民族情懷、家國情懷的企業家和思想家。永和豆漿原指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在中國臺灣的永和縣中正橋畔,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到中國臺灣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創辦了一片早點的攤鋪。
  • 永和豆漿,你的話叫人怎麼敢全信?
    而現永和豆漿的店長也站出來與問題凍肉撇清關係,稱羅某半年前已從永和豆漿辭職,他也有半年多沒有與之聯繫,門店的食材大都從深圳總公司調配。海口市食藥監局對海口8家永和豆漿進行排查,確認沒有購進無證加工點的問題凍肉。  看到這裡,食客們可能會鬆了一口氣:原來永和沒有出售問題凍肉。可筆者卻是不敢掉以輕心。
  • 「永和豆漿」怎樣練成中國快餐連鎖業第一品牌
    林炳生要求公司上下都要注重誠信,一個企業若不講誠信,它的產品或服務質量是無法保證的,尤其是產品或服務在社會上知名度很高的時候更要講誠信。若想以次充好蒙蔽消費者,一定會自食惡果。不管你多大的企業,多大、多久的品牌,都將在消費者唾棄中頃刻消逝。誠信是連結企業與市場的紐帶,誠信是社會承認優秀企業和品牌的基礎。他要求企業將誠信列為了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永和豆漿」在市場上樹立起誠信經營的典範。
  • 獨家:王九山專訪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新媒體之路
    因為這些老兵手藝精湛地道,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鬆軟酥脆,以豆漿為代表的永和地區的各種小吃店盛名遠播,傳遍全島,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當時年輕的林炳生董事長和林建雄總裁就是從小吃著永和老兵的燒餅油條長大的,對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感情深厚,為了傳承與發揚這懷念的滋味,林氏兄弟決心以現代化的經營方式,發揚光大中華的傳統美食文化,立志
  • 永和豆漿致敬白衣天使,「漿」你溫暖守護
    一線抗疫戰士們工作忙碌,飲食作息不規律,關心他們的身體不僅僅需要從精神上給予鼓勵,還應該從實際行動出發!早在疫情爆發初期的1月28日,永和食品公司就在臺協組織下,捐獻10萬元現金馳援湖北省重點疫區!中國臺商匯聚合力,兩岸團結一家親情,濃濃情意,溫暖傳遞!
  • 山西一餐館擅用「永和豆漿」字樣,永和公司維權一審勝訴
    永和公司發現逸香緣飯店未經其合法授權,擅自在其門頭招牌及餐具上突出使用涉案商標中的「永和豆漿」這一顯著文字部分,故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被告逸香緣飯店辯稱,其使用「永和豆漿」字樣,是因為黃豆的來源是永和縣,目的是向顧客說明其豆漿是用純正的永和大豆磨製而成的;豆漿是商品通用名稱,永和是地名,永和公司無權禁止他人使用;逸香緣飯店實際開業7個月,沒有盈利還略有虧本,永和公司在侯馬市無加盟店,故亦無損失,永和公司要求的經濟賠償和合理開支沒有依據。
  • 一杯永和豆漿,濃縮幾代人的記憶!
    蹦蹦跳跳的回家路上,夏天的時候是沁人心脾的冰淇淋和汽水,冬天則換成烤得金黃流蜜的烤紅薯與烤玉米……偶爾還有你分我一根辣條,我送你一根棒棒糖的小默契。亦如上世紀50年代中國臺灣中正橋畔上空飄起的醇厚香氣。一群由祖籍大陸、遠離家鄉的退役老兵創辦的早點鋪,用新鮮營養,香濃可口的豆漿、油條、燒餅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食客,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長大!
  • 2020金犢獎X永和豆漿 命題發布
    「讓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豆漿」,是永和的企業願景;讓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看到企業創意,也應該是青年創意人的責任。期待2020青年創作的永和心意,來傳遞兩岸恆久不變的深厚情誼。永和豆漿產品形象包裝設計獎(指定主題類)命題單位傳播/營銷目的:1、清晰表達出品牌與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族群)交流溝通的要點;2、以年輕人喜愛的包裝設計加深對品牌的認知和心佔率;3、以傳統豆漿文化的創新設計激發年輕消費人群的購買願望。
  • 小寒料峭,冬季進補喝永和豆漿!
    天寒地凍,禦寒保暖喝永和豆漿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正處二九、三九時段,其嚴寒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顯示,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還要冷,因此也有「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說法。      窗外天寒地凍,為了防寒御風,棉帽、圍巾、手套和雪地靴都要齊上陣。
  • 永和豆漿好不好?醇香口感開啟愜意暖冬
    我國自古就有豆漿養生的說法,從「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淋湯中流雪花」中足以見得人們對豆漿的喜歡。中國人的餐桌離不開豆漿,無論是豐盛的大餐還是簡單的家常便飯都常常有豆漿的身影。特別是在疫情過後,豆漿養生再次被專家提起和推崇,豆漿飲品也成為了日常早餐的必備。
  • 永和豆漿爭議中一個消費者的悔過書
    我再也不敢了!  前一段時間留意了一下海南傳統永和豆漿被指「山寨」一事。這幾天為生計奔波,一時忘了這一茬事。結果今天有朋友告訴我,海南傳統永和豆漿委託律師在昨天的海南3份都市類報上刊登了聲明,說傳統永和豆漿商標合法,山寨言論毫無事實根據,不排除出於商業惡意競爭的可能,保留訴諸法律手段追究惡意相關方責任的權力。
  • 永和豆漿林建雄:一杯熱豆漿,溫暖整個冬天
    新鮮豆漿不但含有豐富的優質植物蛋白及鉀、鈣、鎂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還含有大豆皂甙、異黃酮、卵磷脂等特殊的保健因子。在國際公認的6種保健飲品中,天然豆漿排名第三,僅次於綠茶和紅葡萄酒。面對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豆漿品牌,永和豆漿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
  • 永和豆漿好不好?力爭做豆漿美味與健康的守護者
    一方面,人們願意為高品質買單,渴望更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大豆飲品的愛好大國,豆漿市場的體量極大,以永和豆漿為代表的豆漿產品已日漸成為營養健康的生活新選項。永和豆漿好不好?一杯豆漿滿足了國人一天對於大豆攝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