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公共藝術獎」:讓公共藝術重塑「地方精神」
5月19日至5月20日,在上海美術學院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公共藝術獎」評審會議中,來自全球7個地區的評委進行了評審工作最終選出了35件入圍案例並進行了一次討論會。相關專家認為,在評獎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世界不同地區對於公共藝術的認識和公共藝術形態的表現有非常大的差異性,但是最後都回歸到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地方重塑的精神』」;「公共藝術作品是可以由大眾所參與的,能夠引發人們情感的共鳴,不論是我們還是街上的路人,都能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
公共藝術重塑地方未來 2017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
本屆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年會持續兩天,總結三屆國際公共藝術評審經驗,分析未來的公共藝術發展趨勢,圍繞著公共藝術在各地區的發展趨勢和公共藝術的研究方法這兩大主題展開,進一步發揮國際公共藝術智庫網絡的建設與發展,推進公共藝術研究、交流和分享。通過分享公共藝術主導地方重塑的成功案例來得到靈感,以及對於未來研究方法的指導,實現共享和共贏。
-
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讓公共藝術重塑地方價值導向
「國際公共藝術獎」(IAPA)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徵,以「地方重塑」為價值導向,不斷激勵著國際公共藝術理念的生發與共享、促進優秀的公共藝術實踐創作,用獨特的藝術方式來緩解社會矛盾,解決公共問題,為世界範圍內發展中的城市建設提供了諸多公共藝術建設範例。
-
人民日報:公共藝術,如何更貼近公眾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這是當代藝術走出象牙塔、介入現實生活的一種努力。用藝術的方法來重建社區、改變世界,解決某些公共問題,其作用功效,其實比我們通常想像的要大、要好,當然也更有趣。 4月12日至15日,首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儀式和公共藝術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
-
來自全球各地的公共藝術在滬競逐「國際公共藝術獎」
圖說:大洋洲地區入圍作品《燈塔》 官方圖近日,在上海美術學院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公共藝術獎」評審會議中,來自全球7個地區評委提名的133個案例參與競逐,最終《住在上海的植物》、《皮膚與骨頭》等35件作品入圍。
-
第四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在滬舉行
(IPA)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公共藝術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21日在上海大學舉行。/官方供圖 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徵,「國際公共藝術獎」(IAPA)以「地方重塑」為價值導向,不斷激勵國際公共藝術理念的生發與共享,不斷促進優秀的公共藝術實踐創作,用獨特的藝術方式緩解社會矛盾、解決公共問題,為世界範圍內發展中的城市建設提供了諸多公共藝術建設範例,實現對地方物質空間的重塑,及更為重要的地方精神生活、文化內涵的重塑和提升。
-
山東共入圍全國美展221件作品 獲獎提名7件
「三大國展」是指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據了解,常設的國家級重大展覽活動只有這三大展覽,「三大國展」是中國文藝界最重要的國家級展覽活動,在各自領域享有最廣泛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從目前全國美展各個展區已經揭曉的複評情況來看,山東入選作品、進京作品、獲獎提名作品都在各省中名列前茅,成績令人振奮。
-
如何看上海楊浦濱江陸續落地的20多件永久公共藝術作品?| 碎片·視角
人們常常認為這是因為城市空間太過強大的活力對作品造成的衝擊和淹沒,對他們來說,藝術品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外在的環境,以及速度瘋狂運轉的人流與交通編織的巨大網絡。但卡特琳·格魯認為,藝術品並不僅僅藉助它自身的外在形式來存在,而是關鍵在於它被理解的狀況,以及被納入與環境共存的複雜性。而這正為當代藝術如何介入城市空間指出了一條路徑。
-
北京冬奧組委向全球徵集公共藝術作品 將選出10件「最佳方案」
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 (陳杭)9日,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向全球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下稱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作品徵集公告。最終入選的10件「最佳方案」將永久安置於國家速滑館、延慶賽區主入口廣場、張家口頒獎廣場等核心節點位置,與競賽場館共同組成本屆北京冬奧會重要的文化遺產。9日,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作品全球徵集活動啟動儀式在京啟動。
-
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作品面向全球徵集
7月9號,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公共藝術作品徵集公告正式面向全球發布。邀請全球藝術家用藝術語言體現冬奧理念,共同打造奧運文化遺產,推動公共藝術事業蓬勃發展,為歷史留下最生動的形象記憶。請聽記者鯨澤的報導。
-
關注「空間重塑」,10國29位藝術家55件雕塑作品本周五起免費對外開放展覽
🗿「哇,這座雕塑好特別!」近日,不少市民遊客都發現吳江路上新增了一件藝術品,感嘆的同時還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是一座由汽車垃圾等一系列元素真實融合的雕塑作品。作者是印尼藝術家艾迪·帕斑多諾,希望通過「重塑」想像力的方式,改變了人們對生命、生活的刻板想像,藝術讓心靈重獲自由。這件名為《和諧》的雕塑作品,是新一屆靜安國際雕塑展的展品。
-
第四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開幕
用藝術眼光關注生活、關注民生,用藝術的方式改變生活方式、改善公共環境,是公共藝術的使命,這也是藝術的寶貴价值所在。發言嘉賓闡述與分享獲獎作品,發言結束後評議嘉賓對發言者進行綜合評議。》(右)新加坡南大當代藝術中心研究與學術部副主任蘇菲·戈爾茨發言題為《文化城,文化景觀:如何解讀新加坡公共空間中的藝術?》
-
藝術改變社會 :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探索之路
第二屆「國際公共藝術獎」獲獎作品,阿爾弗 雷 多· 賈 爾 :《 幾 何的意識》,智利聖地牙哥紀念和人權博物館 PACC 將「地方重塑」視作公共藝術的永恆主題和價值所在,試圖在地方的物理場所空間、
-
12個國家參與、64件作品斬獲公共藝術...
迎來「四十不惑」的深圳正綻放著全新的「顏值」和「氣質」城市公共藝術成為一股激發城市活力扮靚城市「妝容」的重要力量12月19日,2020第四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精英賽全球線上頒獎典禮暨公共藝術研討會在龍崗區南灣街道182工業園圓滿落幕
-
聚焦兒童項目 重塑公共教育話語體系
聚焦兒童項目 重塑公共教育話語體系 第四屆「iSTART教育論壇」在天府新區麓湖·A4美術館舉行 半個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將公共教育的重要性放在了更為顯著的位置,這無疑為博物館和美術館空間的設計者、運營者、研究者以及公共教育項目的策劃者和實踐者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隨著大眾審美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博物館與美術館需要進一步轉型,其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如何在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展示與收藏的功能之上,豐富傳統空間的教育職能,成了機構空間設計者、運營者以及研究者的共同議題。
-
12個國家參與、64件作品斬獲公共藝術大獎
12個國家參與、64件作品斬獲公共藝術大獎 2020-12-2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徵集12個國家969件作品,第四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精英賽獎項...
12月19日,2020第四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精英賽全球線上頒獎典禮暨公共藝術研討會在龍崗區南灣街道182工業園圓滿落幕。24件「評委獎」及40件「提名獎」獲獎作品出爐。40名提名獎的獲獎作品。據介紹,本屆獲獎作品質量再創新高,獲獎群體中有國際知名藝術家,有專業設計團隊、有專業院校老師、也有藝術學院的學生,他們有超越時空的想像,有嘗試前沿先鋒的表達,探索平凡物品背後的哲思與啟迪,部分作品已入選2021年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據悉,本屆精英賽以上提名獎及評委獎獲獎作品都將在雲上展廳進行長期展覽。19日當天下午,國內外藝術家相聚線上開展公共藝術學術研討會。
-
「花漾龍華·趣城行動」啟動公共藝術作品方案徵集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深圳市龍華區「花漾龍華·趣城行動」公共藝術作品方案徵集近日啟動。此次活動由深圳市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承辦。在徵集結束後,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將邀請專家評委在所有方案中評出相應入圍及優秀方案,推薦給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此次提升工程選點位置情況各異,作品主要採用公共雕塑、空間裝置、藝術座椅等多元化形式呈現,不同選點採用的形式不同。詳情可在徵集官方平臺查看各片區選點資料。
-
悅來公共藝術展開幕 十件藝術作品齊亮相
人民網重慶11月18日電(陳琦 劉敏)一部手機、一個皮箱、一個鑰匙扣都是一段故事,並成為藝術的一部分。17日,悅來公共藝術展的第十件作品《重慶悅來中軸線計劃 》落成,進行封箱儀式 。至此,悅來公共藝術展的十件藝術作品齊亮相,並永久地放置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周邊環境中。
-
公共藝術 | 安東尼·葛姆雷的雕塑作品《害羞》在義大利普拉託市大教堂廣場展出
攝影:Ela Bialkowksa OKNO STUDIO, © 常青藝術文化協會APS安東尼·葛姆雷出生並居住在倫敦,對他而言,身體是心靈的載體,他以身體與建築或自然空間之間的關係作為藝術研究的核心。他因公共雕塑作品見長,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環境和社會政策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