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2020-12-05 一小棵麵包樹

今天看到挺早的一個新聞,關於「迷路的木子洋洋」。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

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

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為「在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每一個人格在一特定時間佔統治地位。這些人格彼此之間是獨立的、自主的,並作為一個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記得前一段時間有個美國的女孩子就因為有多重人格,而在網上大火。

女孩叫做Jess,因為兒時受過創傷而分裂出六個人格。

1.Max ,6歲男孩 性格木訥,講話小聲,喜歡閱讀物理書記,看影片。

2.Alex, 13歲女生,性格活潑,經常教Jess化妝以及社交。

3.Jess本體。

4.Jade,31歲女性,是Max和Alex的媽媽。

5.雙胞胎姐妹 KC 和 Quinn 21歲

這些人格是相互獨立的。在不同情況下會出現不同人格。

可是所有人格的出現卻都是要保護本體Jess。

像Alex雖然年紀最小卻是承受最多傷害的。因為他是在Jess幼年時受到傷害而出現的。

而其他人格也都是在不同情況下為了保護Jess而出現的。

許多人很好奇多重人格是真實存在的嗎? 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

該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比利的多重人格達24個之多,他體內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談、下棋,互相控制對方的行為,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是現在控制比利身體的人格,但這些人格互相都不會知道對方幹了什麼,所以比利接受治療之前的生活是極其混亂的。

最後在他的律師為他辯護的時候發現他擁有24個人格。

由於比利從8歲開始就斷斷續續遭到繼父的毆打與虐待以及強姦。患有嚴重的精神病。16歲時想要自殺,被其他人格保護了起來,便開始了長達「7年的沉睡」。

而他犯下的嚴重殺人事件,卻是由他其他人格完成的。

他的每一個人格行為和性格都不同。有人精通物理和醫學;有人精通空手道;有人會畫畫;有人精通逃脫術;有人又是專門承受痛苦的。

他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相互獨立的,卻又能和平相處。

這部小說也要被拍成電影。又名《擁擠的房子》

我想多重人格應該是真實存在的。

多重人格簡稱DID,全稱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1994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定義為該病症的國際統一正式名稱。中國叫做,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

他們相互獨立,一個人格出現,其他人格自動退場。究竟由哪種人格來支配,完全遵循「哪種人格最適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就啟動和出現哪種人格」的原則。

我想作為我們普通大眾還是不是很了解多重人格。也希望患有這樣心理疾病的人能早日康復。

相關焦點

  • 一個真實的多重人格電影:《24個比利》
    最近正在熱播的由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柒個我》,講述的是患者在多重人格分裂症下的生活寫照。不得不說張一山在該劇中演技出色,一人分飾七角,七個人格各有千秋。其實相比該劇中的七個人格,更讓我饒有興趣的是三年前買的一本書《24個比利》。這本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在我三年前看過一半之後就被丟在一邊,那時候實在無法理解人是怎麼做到能分裂出24個人格的?
  • 《柒個我》、《24個比利》、多重人格和魂靈附體
    幾年前,有一套美國人出的紀實小說也是說多重人格的,名字叫《24個比利》、《比利戰爭》,與情節虛構的影視劇不同,這兩本關於比利的著作是根據事實記錄的,作者在自序中一再重申它的事件的真實性。這就告訴我們,多重人格在現實社會中確是真實存在的(這裡的多重人格不是指一個人性格多變或有多個人設,而是他確實有多個獨立的神識,他們除了共用一個身體之外,從其他方面看完全是不同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妄想或誇大!
  • 24個比利|著名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案例
    原來,比利米利根是一位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精神病人。更為罕見的是,在他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大相逕庭。比利的這個身體被輪番佔領,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裡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等人格。分裂中的比利,顯露出各具天賦的一面。其中的幾個人格都有繪畫的天賦,甚至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 《24個比利》: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美國一名19歲的韓裔女孩Jess,本來在麻省理工就讀,但年初確證患有多重人格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分裂症,隨即入精神病院治療。她以身體裡的兩個人格Max、Alex開了Youtube頻道「AlexMax Han」,講述多重人格患者的日常生活,網友第一次可以看到「24個比利」變身的神秘樣貌。
  • 每個人都有的「多重人格」,我們都有可能成為「24個比利」
    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比利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最後比利被獲判無罪,成為了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這位犯下重罪,卻對此毫無記憶的嫌疑人比利,擁有24個人格。這些人格有著不同的國籍、年齡、性別,甚至智商和性格都不相同。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可以控制比利的身體。
  • 多重人格分裂巔峰之作「比利的故事」
    《24個比利》這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可謂是心理紀實的巔峰。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為之等待20年的「故事」改編的電影《擁擠的房間》正在製作。近期,《24個比利》與續集《比利戰爭》相繼在我國出版發行。  比利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四名精神病醫生和一名心理學家共同見證下接受徹底檢查的多重人格症患者。他因此被判無罪,案件受到高度關注。
  • 阿叄周讀(《24個比利》)
    阿叄周讀《24個比利》文|阿叄撰寫圖|阿叄製作本周周讀書籍:《24個比利》作者:<美>丹尼爾·凱斯譯者:邢世陽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比利以及他的其他23個小夥伴所經歷的是我們根本不可能感同身受的,更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根本不了解的。而文章的結尾「研究多重人格可以啟發我們對身心控制的探討。我則認為,對多重人格的研究,事實上是對人類本質探究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向我們揭示很多秘密。」
  • 《24個比利》為了分擔痛苦,你將我們製造出來,多重人格的世界
    ,但是他從來不打婦女和小孩,反而還保護他們,這不是一種社會所需要的所接受的品格嗎?沉重的閱讀壓力,多重人格不是比利的選擇,但卻要去承擔這樣的後果,無助又備受不公正的待遇,缺乏理解與接納,感謝一直為比利奔走的律師醫生家人,在一個號稱尊重人權的社會裡依然奔波多年,承受了社會以及家庭的壓力,讀起來是故事,感受起來卻和比利一樣分裂。
  • 薦書《24個比利》
    在審訊過程中,比利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因此被判無罪,案件受到高度關注。而本書是於比利受刑期間,作為「老師」人格的比利與作家進行無數次聊天后,歷經雙方的重重努力最終出版的一部紀實作品。比利自幼便屢遭繼父的折磨,幼小的他無法反抗,沒有朋友的他平時只能自己在房間裡玩。
  • 你覺得多重人格很酷嗎?
    原標題:你覺得多重人格很酷嗎? 在心理紀實小說《24個比利》中,丹尼爾·凱斯揭開了比利身上的層層謎團…… /分裂的「藝術」/ 提到比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24重人格。說真的,在比利出現之前,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 《24個比利》改編電影《擁擠的房間》遙遙無期,人格分裂看這些
    然後江達琳對衛哲說:你也喜歡二十四個比利啊?於是好奇的我,去研究了一下《24個比利》。原來這是一部小說。《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多重人格分裂:1個人如何變成24個人?
    這三個角色都是你,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記憶,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不盡相同。你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切換不同角色,以應付不同的場景。做飯的時候變成A,吃飯的時候變成B,洗碗的時候變成C。你會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這些都是真的,這就是我們即將要聊的話題-多重人格分裂。
  • 「暢談」《24個比利》隨想
    ​剛剛看完了《24個比利》,思緒萬千,決定寫點什麼,記錄下這些凌亂的感受。說來慚愧,我以前就聽過這個書名,但一直以為「比利」是個類似先令的貨幣單位。直到上周看到了老高關於多重人格的視頻,他說「今天主人公叫威廉·斯坦利·米利根,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有另一個名字——比利」我才恍然大悟,原來24個比利說的是他的24種人格。
  • 多重人格分裂:你的身體裡藏著多少個人格?
    該劇是韓國的水木迷你連續劇,是以多重人格障礙現象為題材的一部連續劇,可能在看劇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被男主的幾個人格所做的行為事情感到搞笑,傷心或憤怒,驚嘆男主可以在7個不同人格之間自由切換角色,我們也會被情節所牽引,但是實際上,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又是什麼表現,什麼情況的呢?它是一種什麼疾病呢?
  • 1977年的「比利」事件,擁有24個人格的罪犯,最終結局如何?
    ,從身體姿態,說話語氣,甚至是口音,像是成了不同的人,他時而暴躁,時而溫和,時而沉默,法院召集了數名精神病醫生對比利進行診斷,結果驚人,比利竟然是一名多重分裂人格的患者比利解釋:犯罪的是他身體的一個女同性戀人格,她能掌控身體主動權,自己則無能為力。
  • 24個比利,24根肋骨
    威廉·密裡根(William Milligan)是美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精神分裂罪犯,後來他把自己變成了比利。隨著時間推進,他的人格不斷癒合更新,最後達到了24重人格。圖沒截好orz,點擊查看大圖1981年,丹尼爾·凱斯創作的紀實傳記《24個比利》出版,記錄了比利從童年到1979年法院審判期間的經歷,他複雜的精神狀態和令人困惑好奇的多重人格。
  • 《24個比利》:這部美國禁止出版的紀實小說,直抵靈魂
    一個人格來承受我的痛苦一個人格來表現我的快樂一個人格來保護我的身體一個人格來享受他人的關愛一個人格來學習逃脫……《24個比利》是一部紀實小說,作家根據比利自身的描述整理了這一部小說一個人究竟要受到多大的創傷才會分裂出24個人格,以致於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比利: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多重人格,學術上叫分離性身份障礙,又稱為多重人格障礙等,表現為身份的瓦解,出現兩個或更多的相互獨立的人格狀態(分離性身份),伴明顯的自我感及主體感的中斷。
  • 《24個比利》讀書有感
    後來他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發現他患有多重人格。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內。最後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三、經典語錄1、我們知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裡,我們才不再悲傷。
  • 《24個比利》到底是煞氣還是人格分裂?
    我們平時生活中有一些奇怪的病,大部分是由煞引起的,比較典型的就是人格分裂。著名的紀實文學《24個比利》詳細描述了這種現象,書中描述了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比利。法庭上,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誓證明其存在嚴重的精神錯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