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鎮機廠建於1908年,是英國人在修築津浦鐵路、浦口火車站時修建的車輛廠,廠長、總工程師、總監工均為英國人,僱傭的中國職工以千數計。
在英國人肆無忌憚的壓榨下,中國工人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滿足,平日裡動輒受到監工的辱罵,毫無人權可言。長此以往,工人們不滿情緒逐漸積壓至爆炸臨界點,開始以鬥爭的手段來改善自身生存狀況,王荷波就是鬥爭的領導者。
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王荷波
成立南京地區的第一個黨小組
王荷波原名王灼華,1882年出生於福建福州,是浦鎮機廠的鉗工。在工作中,他處處講公道話、辦公道事,深受愛戴,工人們親切地叫他「王大哥」。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王荷波開始接觸新思想,並大量閱讀《新青年》《勞動界》等進步刊物。
1920年,王荷波領導工人們罷工以抗議總監工的壓迫,並最終取得勝利。他與工人們得出了道理:工友唯有組織起來才有力量,才能反抗洋人和工頭的欺壓。
1922年,王荷波40歲,生日時,工友們送他一塊大紅綢,上面寫有「品重柱石」四個大字。
同樣在這一年,王荷波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津浦鐵路的第一名工人黨員。他和浦口車務段行車司事、共產黨員王國珍及勞動組合書記部派來的北京大學學生、共產黨員王振翼(又名王仲一)三人,成立了南京地區的第一個黨小組——浦鎮黨小組,王荷波任小組長。
在王荷波的率領下,浦鎮機廠的工人運動開啟了新局面。
聲援「二七」大罷工
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開始在鄧中夏、項英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為爭取組織工會的自由舉行總罷工。
為聲援大罷工,2月8日凌晨,浦口港務處「澄平」「陵通」兩艘過江輪渡首先罷工。正午,機務處全體工人罷工。
「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位於浴堂街34號,原來是浦廠附近唯一的浴室
鬥爭爆發,浦口機務段工會會長卻被收買,未參與罷工。王荷波連夜派人前往浦口機務段,將一輛機車開到總道叉跟前,歪倒在那裡,堵死機車出庫的通道,整個津浦鐵路南線基本癱瘓。
2月9日,距離除夕還有6天。浦口火車站內,人頭攢動,旅客背著重重的行囊,焦急等候列車。
浦口機務段張殿也萬分焦急,客車沒有機車牽引,旅客只能滯留。束手無策時,一列從蚌埠來的運煤貨車引起張殿的注意。張殿買通司爐,叫他用貨車車頭牽引客車北上。
火車剛開出浦口站,一個電話便打到了浦口工會。王荷波當即率領幾百名工人高舉紅旗,跑步前往浦鎮車站南首,擋住列車去路。
「打倒軍閥!」「堅決不讓火車開出去!」工人的高呼沒能擋住前行的火車。
幾位老工人見狀,帶頭脫掉上衣,橫臥在冰涼的鐵軌上。很多工人也跟隨著臥倒,決心以鮮血和生命堅持罷工鬥爭。
兩浦鐵路工人大罷工臥軌處舊址
兩浦鐵路工人大罷工臥軌處(攝於2010年)
司爐被迫緊急剎車,工人們立即包圍住機車。王荷波指揮工人將列車開進浦鎮車站,並給車上旅客準備飯食,向他們宣傳罷工鬥爭的意義,得到了旅客的同情和支持。
這裡的「二七」大罷工取得勝利
臥軌鬥爭驚動了江蘇督軍齊燮元,當天下午,齊燮元派旅長吳洪贊帶領兩營士兵前往浦鎮鎮壓。
一時間,位於浴堂街34號的罷工指揮部被荷槍實彈的士兵包圍。
工人們在黨小組領導下迅速集聚,在指揮部前昂首挺胸,怒目而視。被逼之下,吳洪贊與鐵路局車務處處長李顯庭只能徒手進指揮部談判。
在談判陷入僵局時,「京漢鐵路罷工工人遭到血腥鎮壓」的消息傳到指揮部。
復工還是繼續鬥爭?王荷波立即召集工人代表到後屋開會,冷靜地分析道:一方面,春節臨近,大量旅客滯留浦口;另一方面,鬥爭已經取得勝利,如果繼續罷工,可能讓工人流血犧牲,不如保存革命力量。
如今,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被改造成南京工運紀念館(攝於2009年)
王荷波的建議得到了支持,震驚全國的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正式結束。
復工後,路局給工人加薪一成,逢年過節放假髮給一半工錢,還答應給各路聯運免費票。
這次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京工人第一次罷工,有力地打擊了反動氣焰,給予京漢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聲援和呼應,同時,避免了一場流血慘案,保存了兩浦地區的革命力量。
罷工結束後,王荷波為躲避軍閥的逮捕,離開了南京。
1927年10月18日,由於叛徒出賣,王荷波在北京被軍閥張作霖逮捕並殺害,但他在浦鎮留下的革命火種一直傳了下去,激勵著這裡的工人。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工廠,工人團結在工會周圍,在兩年的時間裡先後驅逐了4個廠長,維護了自身的權益,其壯舉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