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2020-11-23 四川省人民政府


長假期間,觀眾在成都博物館外排隊觀展。成都博物館供圖

文博大展精髓

「光影浮空」: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

「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友好之路

「天下大足」:釋迦牟尼佛像等大足石刻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首次集體亮相成都

10月4日,文旅市場持續升溫,省及成都市各大博物館也迎來客流高峰。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文博機構推出不少重磅大展,「熬濃」這個雙節的文化味,觀眾在這個長假來到博物館,可以一覽中外文化精品。

同時,在成都三大博物館聯手推出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裡,各種寓教於樂的社教活動也頗受歡迎,成為長假另一個網紅打卡地。

重磅大展

客流量「高位運行」,開放時間延長

4日上午,成都博物館門口排起長隊。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從假期第一天開始,成都博物館每天都在排隊,每日客流量均達最高限流1.5萬人。此前,因為「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開展,觀眾觀展熱情高漲,成博特意在長假期間每天延時開放一小時。

不少觀眾是衝著「光影浮空」展覽而來,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專門為這個展覽留了一天。」從重慶來成都遊玩的易女士表示,「這次展品質量很高,都是大師級的繪畫。」

與成博一樣,四川博物院客流量同樣「高位運行」。截至10月3日,在實行限流措施的情況下,參觀人數超過1.5萬人。剛開幕不久的「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最受歡迎。唐三彩陶馬、青釉牽馬瓷俑、寶生佛銅像……來自七省區的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的友好之路,更反映了唐蕃古道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也是節日期間的重磅大展。這次展覽文物展品數量眾多,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集體亮相,讓身處成都的觀眾能一站打卡大足石刻。

文博創意

讓沉睡的歷史和文物「活」起來

除了各個博物館內的重磅大展,在成都大悅城開放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也熱鬧非凡。這個由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共同打造的創意空間,成為假期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大假期間走進展廳,觀眾被各具創意的文物形象包圍。太陽神鳥化身「城市之眼」,觀眾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考古發掘現場——金沙遺址祭祀區。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極具美感的方式讓杜詩「漂浮」在展廳中。成都博物館館藏文物伎樂俑、經穴漆人、石犀、陶狗等,更是化身為卡通形象「動」了起來。

觀眾在這裡可以體驗8天不重樣的社教活動:凸顯金沙考古遺址特色的模擬考古體驗,DIY太陽神鳥擺件;親手搭建草堂茅屋模型,契合草堂書畫傳統的裝裱裝訂;成博以藝術美學為主的繪石犀、繪漆器、繪畫像磚等彩繪活動。

劉女士因為住在大悅城附近,她幾乎每天都帶孩子來參加社教活動。「已經參加了茅屋搭建、太陽神鳥擺件和彩繪石犀活動。」劉女士說,「能和孩子一起動手,共同做出一件東西,感覺特別好,還能讓他了解歷史。」(記者 薛維睿)

相關焦點

  • 四川: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原標題: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文博機構推出不少重磅大展,「熬濃」這個雙節的文化味,觀眾在這個長假來到博物館,可以一覽中外文化精品。同時,在成都三大博物館聯手推出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裡,各種寓教於樂的社教活動也頗受歡迎,成為長假另一個網紅打卡地。
  • 文博場館的文化新年
    原標題:元旦期間,本市多家文博場館精心準備了文化大餐,豐富了市民的節日文化生活文博場館過一個文化新年(圖)張先生告訴記者:「今天是2016年的第一天,我們特地帶孩子來平津館參觀,就是要讓他在節日裡不忘先烈。」在這一天,來到平津館參觀的觀眾中家長帶孩子的「親子遊」佔了近八成。進入展廳,講解聲清晰入耳,孩子的歡笑聲也此起彼伏。塑像前,媽媽帶著女兒為老一輩革命家獻花、合影;兵器展櫃前,爸爸領著兒子仔細看著不同類型的槍;還有很多父母給孩子買了坦克組裝模型,孩子們則迫不及待地就地拆裝了起來。
  • 以文化賦能為主題,助推「文化+」深耕融合 ——濃園舉行「吾創年華...
    以濃園原創藝術、文博存量為基礎,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為依託,以協會文創企業為抓手,推動文商旅體跨界融合,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2020年1月10日,「吾創年華•文化賦能」2019文創藝術節——開幕式、2019濃園年度展、天府文創產業協同創新論壇暨文創設計「雙千」工程首批入庫表彰大會 、文化賦能——迎春系列文化活動、文化創意市集、成都文創未來發展觀點分享、濃園鬧春·鼠你最紅、蓉洽與共·庚子藝敘——成都市芙蓉文化研究會新春座談會等八大主題活動在濃園陸續拉開序幕。
  • 結合國慶中秋雙元素 市內紅色旅遊突出佳節味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市內紅色旅遊景區景點、文博單位結合國慶和中秋的雙元素,推出了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節日活動,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和特別推出的與中秋佳節相關的活動,吸引遊客用全新的方式體驗紅色旅遊的風採。
  • 豬骨頭湯怎樣熬得又濃又白?
    怎樣把豬骨頭熬得又濃又白?其實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想要熬製出濃白的骨頭湯很簡單,曾經在一家酒樓做過廚師,熬骨頭湯、高湯這些是經常做的事情,所以對於熬骨頭湯這些還是比較了解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豬骨頭熬的濃白的方法。(其中技巧多多)【骨頭湯為什麼會變濃白?】
  • 家門口就可以逛文博?2020雲南雲上文博會開幕
    作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舉辦的活動,「雲上」是本屆文博會最大的特點,通過線上「雲展會+雲開幕+雲電商+雲數據」四朵雲的建設,設置了雲上文博會VR展,打造了一個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於一體的雲南雲上文博會雲上展會平臺,讓全省
  • 「成都文博」成網紅打卡地
    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成都文博推出不少重磅大展。從成都博物館的「歐洲繪畫五百年」,四川博物院的「唐蕃古道文物聯展」,到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大足石刻」外展,觀眾在這個長假來到博物館,可以一覽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品。展廳之外,在成都三大博物館聯手推出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裡,各種寓教於樂的社教活動也頗受歡迎,成為長假另一個文博網紅打卡地。
  • 數說「中國文化第一展」:每年10萬種文化產品走進文博會
    原標題:每年10萬種文化產品走進文博會文博會走過15年逐漸成長壯大,被譽為「中國文化第一展」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5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深圳文博會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
  • 數說「中國文化第一展」:每年10萬種文化產品走進文博會
    原標題:每年10萬種文化產品走進文博會文博會走過15年逐漸成長壯大,被譽為「中國文化第一展」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5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深圳文博會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展會,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全力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臺,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每年都會有10多萬種文化產品、6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文博會平臺進行展示與交易
  • 虹口的節日氛圍交關濃...
    虹口的節日氛圍交關濃...現場,選手們通過沙畫表演、舞蹈展示、詩歌朗誦、戲曲演繹等豐富形式,大展才藝,各顯神通,引得臺下觀眾連連鼓掌、擊節叫好。中場休息時,與會領導共同上臺,為北外灘街道第二屆「金秋雅韻」戲曲節撒下鎏金細沙,點亮啟動儀式,將活動現場氣氛推至高潮。
  • 這屆文博會怎麼樣 市民和參展商這麼說
    昨天各路記者採訪了許多參展商和觀展市民,聽聽他們對本屆文博會的評價以及建議、意見。  關鍵詞一年比一年辦得好  朱壽淼(畢昇活字印刷館董事長):溫州文博會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市縣區館各具特色,把各地方的文化展現給市民,讓更多人了解溫州的風土人情、特色產品。企業展位也拿出看家本領,把最好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我覺得文博會已經成為溫州市民最好的節日,希望越辦越好。
  • 賽裝節和文博會 兩大文化盛宴線上見
    作為雲南兩大文化品牌活動,在疫情影響下,今年的民族賽裝文化節和雲南文博會將如何舉辦?12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2020年賽裝節和文博會搬到線上進行,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為大家呈現不一樣的賽裝節和文博會。
  • #打卡昌吉 文化磐石,精神綠洲—昌吉文博中心
    走進文博中心  我們就被它氣勢恢宏的外觀所吸引  它的寓意是「文化磐石,精神綠洲」  凸顯了昌吉厚重的文化和昂揚的精神    昌吉市文博中心坐落於濱湖中央公園  位於昌吉市南公園西路和世紀大道的交匯處  是了解昌吉過去和現在的重要窗口  也昌吉新城核心區的地標性文化建築  是城市靈魂之載體
  • 你熬的紅豆湯總是很稀?學會這招,熬的紅豆湯濃稠又有沙!
    紅豆湯是一種常見的甜湯,不僅味道甘甜可口,而且還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健脾益胃等功效,但是很多人熬的紅豆湯都不濃稠,也沒有沙,口感不好,那麼紅豆湯要怎麼樣熬才會濃稠起沙呢?紅豆湯怎麼濃稠起沙做法:1、準備適量紅豆清洗乾淨。2、然後提前用清水浸泡1-2小時。3、鍋中倒入清水,紅豆涼水下鍋,煮至沸騰後,再煮1-2分鐘將紅豆撈出過涼。
  • 河南鄭州:民俗慶元宵 節日味更濃
    農曆正月十四下午,32歲的馬志傑帶著5歲的兒子來到鄭州如意湖文化廣場,找一處人頭稍稀的地方圍上去,一把舉起兒子騎在他的脖子上,小傢伙高喊「看到了」。人牆裡,鑼鼓鏗鏘,雄獅在梅花樁上歡騰跳躍,一會兒搖頭擺尾,一會兒眨眼撓腮。「城市不讓元宵節放煙花,但有民俗表演看更有意思,也更綠色環保。」馬志傑說,比如這舞獅子,不管老的少的都喜歡看,還有求吉納福的美好寓意。
  • 假期博物館排長隊,「成都文博」成網紅打卡地
    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成都文博推出不少重磅大展。從成都博物館的「歐洲繪畫五百年」,四川博物院的「唐蕃古道文物聯展」,到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大足石刻」外展,觀眾在這個長假來到博物館,可以一覽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品。
  • 一個有意思的展覽——各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展
    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世紀壇)。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 編輯 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 12/200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中華各名族傳統節日文化展
  • 地道配菜的漳州古早味,阿芳滷麵濃稠的家鄉味
    後來這些北方人入鄉隨俗,麵食也漸漸成了節日、婚嫁、搬家之類喜慶時候的特殊食品。如今滿街的排檔也都可以吃得到。來自漳州的阿芳滷麵,久負盛名。作為漳州小吃界一大名片的阿芳滷麵,已經進駐了六大城市。不僅滲入漳州人生活之中,也在漸漸俘獲外來遊客的芳心。滷麵之於漳州人,就相當於餃子之於北方人吧,充滿了人情與親情的味道。
  • 節日氣氛濃(4)
    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12月7日 (外代二線)(3)節日氣氛濃 12月5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孩子們在聖誕樹旁玩耍。 隨著聖誕節臨近,全球多地節日氣氛漸濃。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12月7日 (外代二線)(25)節日氣氛濃 12月6日,在荷蘭鹿特丹,人們選購聖誕樹。 隨著聖誕節臨近,全球多地節日氣氛漸濃。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12月7日 (外代二線)(30)節日氣氛濃 這是12月6日在泰國曼谷一家商場拍攝的聖誕裝飾。
  • 文博會雲展負責人唐柏龍:科技賦能文化產業,遇見不一樣的文博會
    唐柏龍指出,雲上文博會的舉辦,在文博會十六年發展歷史上尚屬首次,不僅實現了全新的辦展模式轉型,開啟了文博會數位化元年,也開創了文博會和文化產業、會展業發展新局。文博會是從2002年開始籌建,2004年開辦第一屆,每年5月份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5天的展期,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6屆,是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展會,文博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逐年增加,海外參與國家從首屆的10個國家增長到103個國家,累計完成意向籤約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0億,文博會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是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